•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國文教學現況

語文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項工具。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等等,

以及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的表達與交流,都需要使用這項工具,語文可以說是所有學習的 基礎(蔡世明,2003)。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國語文知能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教育的 質量(馮永敏,2003;羅秋昭,2003)而國語文教育也是傳承文化的媒介,人與人間溝 通的橋樑,更是文化品質良窳的指標(吳鄉泉,2003)。由此而觀,國語文教育之重要 性實是不言而喻的。語文教育既為全盤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局部的良窳亦關係到整體 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節針對國語文教育的發展與教學現況做一番探討,由我國中學課程 演變的脈絡及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來透視國語文課程之變革,據此作為本研究的基 礎。

壹、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基本課程共分為八科七大學習領域,各領域教育的分工與重點各有不同,

因此,國文學習領域的教學,當有其自身特點。茲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概況 分述如下:

一、國文學習領域的學科特質

在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分段 能力」指標中,對國文學習領域有了以下表述:

依據 2008 年 5 月 5 日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中國語文 基本理念要點揭示:國語文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 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

啟發心智,解決問題。並培養學生有效應用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 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激發學生廣泛閱讀 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本國文化精隨。並能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 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分析上述基本理念,鄭博真(2003)指出,本國語文教育在認知上,旨在培養學生 本國語文之基本能力與應用能力;在情意上,旨在激發學生本國語文的情意;技能上,

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本國語文的技能,在在說明本國語文課程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質。

(二)國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

語文,乃是學習及建構一切之事的根基,亦是人際溝通、表達思想、傳承文化的重 要媒介。為了達成上述基本理念,國語文領域乃以十大基本能力為設計藍圖演繹出十項 課程目標(表 1),以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學習的參考。

表 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 程課程目標目標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力。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4、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本國及外國之文化習俗。

7、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畫,及有效執行。

(續下頁)

(續)表 1

基本能力 程課程目標目標

8、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與資訊科技,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9、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由此可知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所揭櫫之學科特質、目標與功能,就學科特質而言,

乃指「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透過語文互動」、「透過語文學習」等,即語文領域的特質要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它 不僅是學習本國語文的工具,更是其他學科的一種表述和學習工具,這樣的工具性與基 礎性制約了語文領域的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就語文領域教學的終極目標而 言,乃在「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培養學生有效應 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培養學生自學能 力」、「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力。」「具備語文學習的自 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劃,並有效執行。」、「應用語 言文字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顯見語文的理解與累積,實非教學的目的,應從理 解到運用,進而形成自學能力,方能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與特色,另外,由於人的思維 是通過語言文字轉化外顯,因此,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還應結合思維訓練,開啟 智力,為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作有機而高效的結合。(馮永敏,2003)

語文領域是要教導學生學習且正確使用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字,將連帶無法學習 其他領域,因此,語文領域不僅是基礎學科工具,更是獲取新知與表情達意的重要媒介。

(三)國文學習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國語文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整體性、連續性、階段性、發展性是相互聯繫、相 互統一的(馮永敏,2003),本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乃根據前述本國語文十項課程目標,

演繹出六項基本能力項目為: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 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並在各項目中詳列三階段之分段能力指標且表列分段能力指 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達成培養學力為導向,構成螺旋上升、綜合學習的體系。以

表 2

分析上述內涵,主要陳述課程組織結構與教學內容。首先,就課程組織結構而言,

學者(黃嘉雄,2002;馮永敏,2003)均認為屬螺旋式課程組織,第一、從整體來說,

一至九年級劃分為三個階段以建立縱線序列,每一階段均列述更具體化的呼應十大基本 能力的分段能力指標,力求九年一貫、緊密銜接,以消除國民中小學之間的不必要重複 或脫節;第二、就教學內容來說,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與聽、說、讀、

寫、作等基礎能力,形成交織經緯,相互促進、遷移、發展,並蘊含情意、思維訓練;

第三、教學重心由字詞而篇章,由簡到繁、由易而難,各階段均有其教學重點。

七至九年級國中階段本國語文課程,除了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外,

更深入地培育學生善用網路資訊資源、表現自己才能、與他人充分溝通等實用能力,可 說是除了給學生魚吃外,更教他們怎麼釣魚,兼具培養基本與實用能力(邱馨儀,2002)。

一、 國文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支配和指導人才培育質量。所以,教學目標是學 科領域發展方向的隱性指標(馮永敏,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國語 文領域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過程中,發展其觀察、注意、思考及想像 等能力,並指導其運用歸納、綜合、判斷、推理等方法,以提高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等 能力。既作為基礎學科,其必然在學習過程中以認識、體驗、運用語言文字為教學目標,

以期學生能適應目前或日後社會需求之生活技能。

二、 國文學習領域的育人功能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中強調國文教學需對學生進行陶冶性 情、啟發心智、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以面對國際思潮。由此可知,在學習語言 文字的同時需結合多元社會生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整個空間,更要從語言文字表達的 內容中,自然滲透情意於教學,進行審美情趣和能力的培養,亦需培養學生意志、品格、

興趣、習慣、氣質等,促使學生學生具備自覺性、意志力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求。

學科性質 教學目標 育人功能 工具性

基礎性 情意性

語 文 基 本 能 力 發 展智力

形成自學能力

開拓視野 陶冶審美情趣 培養非智力因素 圖 1

本國語文課程綱要內容層次 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因此,國文領域教師如何去正確教授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開發學子智能,以 建立知識、能力、智力兼具的教學,發揮其育人功能,是語文教學實踐的前提。

三、 國語文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

為配合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進程,國語文劃分為三個學習階段:一到三年級為第一 階段;四至六年級為第二階段;七到九年級為第三階段。每個學習階段都分為「注音符 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 以及「寫 作能力」六大項目來敘述。

(一)編號說明

關於能力指標之編號, 課程綱要特別列了兩大點說明:

1.分段能力指標(黑體字部分) 為主要學習重點:第一個英文字母(A-F)代表能力指標 項目序號,第二個數字(1-3)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三個數字代表分段能力指標內涵序 號。如:A-1-1 為注音符號應用能力,第一階段,指標內涵第一項。

2.分段能力指標下之文字敘述,為能力指標之學習內涵,供教材編選及教學參考,

請靈活應用。第一個數字(1-3)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二個數字代表能力指標內涵序號;

第三個數字(1-10)代表十大基本能力序號,以便參照;第四個數字則為流水號。如:

(1-1-1-1)即表示第一階段,指標內涵第一項,反映十大基本能力之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及該項下之流水號第一條。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的編號,分別陳述學習重 點與能力指標之學習內涵,老師必須具備分辨能力指標項目序號、學習階段序號、分段

(1-1-1-1)即表示第一階段,指標內涵第一項,反映十大基本能力之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及該項下之流水號第一條。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的編號,分別陳述學習重 點與能力指標之學習內涵,老師必須具備分辨能力指標項目序號、學習階段序號、分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