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模糊德菲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以模糊德菲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

Copied!
2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李清榮 博士

以模糊德菲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研究生: 陳宥慈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以模糊德菲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研究生: 陳宥慈 撰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李清榮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三年八月

(4)
(5)
(6)

謝 誌

炎夏,鳳凰花開,蟬聲唧唧,正是畢業的時節。回首三年的進修生涯,心中 滿溢著許多感動。教授們的淵博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好友們的關懷鼓勵溫暖了 我的心房。如今,在歷經了許多挑燈夜讀、撰寫論文的日子,終於能順利取得學 位,這份成果得來實屬不易。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李清榮博士,從構思題 目到完成論文,恩師總是給予我許多的引導與啟發,讓我獲益良多,「知識要用 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恩師嚴謹且踏實的研究精神令我崇敬,親切和 藹且敦厚的處事態度令我感佩,感謝恩師不僅豐富了我的學識也砥礪了我的心 志。此外,感謝何俊青教授與蔡東鐘教授提供寶貴的意見悉心斧正,使得論文的 內涵更為豐富與完善,而兩位老師的專業素養與謙和態度,亦是學生值得學習的 地方。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感謝同窗好友嫈綵常不厭其煩地協助我釐 清概念、適時地解除我的困惑,讓我的撰寫過程能順利流暢地進行。嫈綵的樂觀 風趣更是消臆解悶、振奮意志的良方,讓生活增添了許多歡笑;感謝妙芬、美惜、

曉雯、筱如、枝妙、秀珠和金瑩的照顧與督促,讓學習生涯有了滿滿的助力。

感謝二十三位專家學者撥冗惠賜卓見,使指標的建構能更完整周延;感謝家 人的全力支持,尤其是我的婆婆,擔起所有家務,讓我無後顧之憂,得以全心完 成學業;感謝所有曾經指導、支持與鼓勵過我的人,謝謝你們能以愛造福讓我感 受到人間的溫情。期勉自己能在教育現場這塊福田中,以恆心與毅力在孩子的心 田播撒愛的種子,時時引清流灌溉以啟發孩子們的良知良能,使其如秧苗成長茁 壯,讓愛的湧泉永不枯竭!

陳宥慈 謹誌 2014 夏

(7)

以模糊德菲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

陳宥慈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指標的建構不僅能 使評鑑內容具體化也能指引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建構一套適用當前 教學環境的評鑑指標,除了可以保障學生的受教權,亦可協助教師改 善教學品質、評估專業績效、追求自我成長並促進教師終身學習。

本研究係依據文獻來探討教師專業能力、國文教師專業能力之相 關研究,經由分析綜合歸納得知國文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並據以發 展為初步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概念。其次,透過模糊德菲法專家小 組成員之意見修正與解釋,建構出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

本研究結果為: (一)兩個主構面:基本專業能力、核心專業能

力。 (二)十一項能力主指標:品德修養能力、行政配合能力、人際

關係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專業知識能力、教學能力、評鑑能力、自

我發展能力、資訊科技能力、文化能力、省思能力。 (三)六十項能

力細目指標。

關鍵字:專業能力、指標建構、國語文教學、模糊德菲法

(8)
(9)

Applying Fuzzy Delphi Construct the 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Chinese Tcaching Competenc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Yu-Tzu Che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the index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icienc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to not only make the evaluation content concrete, but also guide the specific direction for the teacher proficiency. The construction appropriates the pres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securing the right of the student to education, and also helps the teac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of proficient performance, the pursuit of self-growth and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the teacher himsel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proficient performance of the teacher,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teacher's proficiency, through which the analysis synthesized and concluded its comprehension, and develops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al index of the teaching proficiency. Secondly, by means of the amend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pert panel of the Fuzzy Delphi Technique to construct the index of the proficienc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To summarize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two main dimensions: basic

proficiency, core proficiency. (2) eleven sub-dimensions: morality

competence, administration competence, public relationship competence,

crisis management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petence,

(10)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erformance, self-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formance, culture performance, reflection performance (3) sixty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

Keywords: proficiency, index construction, Chinese teaching,

Fuzzy Delphi Method

(11)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壹、 確保教育品質,提升教學效能 ... 1

貳、 確立評鑑指標,發展專業知能 ... 2

參、 啟發學生潛能,陶冶品德心性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3

壹、研究目的... 3

貳、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壹、研究範圍... 5

貳、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國中國文教學現況 ... 7

壹、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7

貳、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24

參、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之探討... 27

第二節 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概念分析 ... 44

壹、能力的內涵... 44

貳、專業的內涵... 54

參、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 60

肆、能力指標建構之探討... 67

伍、專業能力指標相關之研究... 90

第三節 國文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 95

壹、國文教師基本專業能力內涵之分析... 95

貳、國文教師核心專業能力內涵之分析... 97

參、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相關之研究... 101

(12)

肆、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內容... 10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12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125

第二節 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初步建構 ... 12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3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13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1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3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 139

第一節 專業能力指標適宜性篩選之分析 ... 139

第二節 專業能力指標適宜性篩選之討論 ... 1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69

第二節 結論 ... 170

第三節 建議 ... 176

參考文獻 ... 181

附 錄 ... 195

(13)

表 次

表 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 ... 8

表 2 分段能力指標學習內涵 ... 10

表 3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一 ... 13

表 4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二 ... 13

表 5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三 ... 14

表 6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四 ... 15

表 7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五 ... 16

表 8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六 ... 17

表 9 第三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六大層面分配表 ... 18

表 10 傳統與建構的語文教學觀之比較 ... 22

表 11 COMPETENCY、COMPETENCE 之差異比較表 ... 44

表 12 能力定義彙整一覽表 ... 46

表 13 專家學者對專業定義一覽表 ... 54

表 14 專業特徵層面彙整表 ... 59

表 15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專業能力內涵定義統整表 ... 63

表 16 建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系統具體作法一覽表 ... 75

表 17 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的比較 ... 87

表 18 數位學者所研究出的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面向、向度 ... 89

表 19 專業能力指標相關研究一覽表 ... 91

表 20 相關評鑑指標一覽表 ... 95

表 21 相關評鑑指標一覽表 ... 98

表 22 國民中小學國語文領域課程與教學領導人才核心能力指標 ... 102

表 23 指標初擬表 ... 127

表 24 專家小組成員基本資料 ... 137

表 25 評定尺度內定之模糊數 ... 139

表 26 基本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一) ... 140

表 27 基本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二) ... 141

表 28 基本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三) ... 142

表 29 基本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四) ... 143

表 30 基本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五) ... 144

表 31 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一) ... 145

表 32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二) ... 146

表 33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三) ... 147

表 34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四) ... 149

(14)

表 35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五) ... 149

表 36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六) ... 151

表 37 核心專業能力主指標細指標之三角模糊數(七) ... 152

表 38 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三角模糊數平均數 ... 153

表 39 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適宜性表 ... 157

(15)

圖 次

圖 1 本國語文課程綱要內容層次 ... 12

圖 2 基本能力、能力指標、教學評量與基本學力測驗之關係 ... 35

圖 3 九年一貫課程中能力指標之發展邏輯 ... 40

圖 4 能力的冰山模式 ... 45

圖 5 經歷數次問卷後群體反應的理論性改變 ... 78

圖 6 對稱三角模糊數 ... 85

圖 7 研究流程圖 ... 126

圖 8 品德修養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1

圖 9 人際關係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2

圖 10 危機處理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2

圖 11 行政配合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172

圖 12 教學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3

圖 13 專業知識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3

圖 14 省思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4

圖 15 評鑑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4

圖 16 文化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5

圖 17 資訊科技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5

圖 18 自我發展能力細目指標結構圖 ... 175

(16)
(17)

第一章 緒論

教育改革是近年來的趨勢,也是全球關注的議題。教育要改革,所牽涉的層面相當 廣泛,舉凡教育的人、事、時、地、物皆有關聯。尤其是人的部分,如:教學工作的推 展、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學習的成效等都是需要教師本其專業,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方 可實現。教師對於教育改革成敗具有關鍵地位,而各國也莫不以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為其 首要方針。

教學是一種雙向回饋的歷程,教師透過互動關係將技能、知識、態度與價值觀,傳 授給學習者,並促進學習者的改變與成長(林進材,1999)。教學也是一種高度化的專 業,會影響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一位成功的教學專業人員,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 藝術家,他會掌握教學原理原則,運用藝術性的手法,來達成教學目標(張德銳,2002)。 楊國賜曾說:「教育的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由此可知,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成 敗息息相關,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除了依靠教師本身的進修外,更需建立一套健全的 教師評鑑制度,以幫助教師提升其教學品質。

在國語文課程與教學方面,教師是否能夠掌握國語文教學的專業相關知識,來培養 孩子帶著走的聽說讀寫能力,讓每個孩子能精準地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使此工具學科 因為基礎扎根,而成為學習其他領域的基石,是需要一套評鑑制度來使國文教師能檢視 自身之專業能力。因此,建構出「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來落實評鑑制度就有其 必要性。本章分為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重要名詞解釋 以及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確保教育品質,提升教學效能

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兩大核心,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課程,

安排有效的教學,並幫助每位進入教學實務現場的老師能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知能。國 語文是學生學習各領域的基礎與工具學科,如何提升學生的國語文程度,有待專業的國 語文教師之投入與努力。又因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語文教學時數明顯降低,但教師

(18)

的教學品質乃當務之急。如果沒有評鑑工具,教師就無法確實知曉自己的教學成效和學 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能否公平對待學生並發展學生在認知領域以外的能力,也就是說,

評鑑工具可以幫助教師教學反思,落實教學行動。

貳、 確立評鑑指標,發展專業知能

近年來,我國教育強調績效責任、教師進修與專業成長,加上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 及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此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使得評鑑制度的確立更顯重要。我國 教育評鑑的實務已發展多年,課程評鑑、教學評鑑、學校評鑑的理論亦迭經學者的鼓吹 提倡,但是教師評鑑的概念與理論,均在萌芽新興的階段(張德銳,1992)。因此,如 何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塑立教育績效責任之共識,進而帶動整體 教育品質的提升,成為中西目前教育必須努力的方向。一套檢證教師專業素質良窳與否 的評鑑制度,是確保與維護教師品質的一道重要柵欄(張麗麗、蔡清華,1997),而指 標的建構能使評鑑內容具體化更能指引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教師評鑑除了可以保障學 生的受教權,亦可協助教師改善教學品質、評估專業績效、追求自我成長並促進教師終 身學習。

參、 啟發學生潛能,陶冶品德心性

國家的進步需要優質的教育,學生的進步需要優質的教師,教育的可貴之處在於啟 發學生的潛能,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教師的素質。一位優質的教師能因材施教、針 對個別差異採用適切多元的教學方式,使每位學生都能受到尊重進而開展出自身獨特之 潛能。學生自小學進入國中後,國文不再只是單純的基本語文訓練,而是啟迪學生對文 學理解與鑑賞的開端。不同於其他科目,國文乃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學科,透過各 種文體的賞析與教學目標的達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人文及情意教育,以培育學 生的品格發展。看似單純的文本學習外,國文學科實際上被賦予更多的任務及使命。研 究者在實際的教學經驗與觀察中發現,國文教師在國中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 要的角色,國文教師不只有著授業、解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引領孩子建立良善的價 值觀,並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一同領受生命中的苦澀與甜美。如同一艘船在狂風巨浪中 行駛,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來掌舵;青少年在徬徨的時刻更需要有專業的國文教

(19)

師來帶領。在國中課程中,國文科授課時數佔最多,換句話說,對學生的影響力亦最深 遠。

國文教師如能妥善充實本身的專業知能,運用適當的技巧,深入淺出地循循善誘學 生,那麼對學生人格成長的良好影響力將是無遠弗屆的,因此增進國文教師專業能力的 提升,是研究者進行此一研究的最主要動機。藉由探究國文教師的專業能力及建構出國 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除了對研究者的教學專業有所裨益之外,更可給予師資培育 機構或後進的國文教師在教學上有更多的啟示及成長。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茲由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委請我國教育領域之學者專家、學校之行政 人員、教學現場之國文老師等專業人士共同參與,針對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採模 糊德菲法進行指標建構,以供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行政單位、國中國文教師參考。本研 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了解國文教師基本專業能力內涵及核心專業能力內涵。

(二)建構出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

(三)提出具體建議,供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行政單位、國中國文教 師參考。

貳、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動機和目的,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由模糊德菲法所建構出的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之主構面為何?

(二) 由模糊德菲法所建構出的國中國文教師基本專業能力之主指標為何?

(三) 由模糊德菲法所建構出的國中國文教師基本專業能力之細目指標為何?

(四) 由模糊德菲法所建構出的國中國文教師核心專業能力之主指標為何?

(五) 由模糊德菲法所建構出的國中國文教師核心專業能力之細目指標為何?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清楚說明本研究所探討之主題,特將相關名詞或概念加以界定與解釋,俾使其意 義更加明確清晰,不致產生混淆,分別依序說明如下:

一、 指標:

指標乃是某項決定或判斷的準則、標尺,是一種資訊,提供可解釋的資料,以作為 決策參考之用。本研究所指之指標係指能建立參照點,以作為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 力表現省思或評估的依據,本研究指標體系共包含 2 大領域、11 項主指標及 60 項細目 指標。

二、 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僅包括個人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在從事教育活動所需的本領的 具體表現,而且還牽涉到個人的工作角色或職務上的需求。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國文教 師專業能力,意即教師在教學現場、課堂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能、技術、態度等 多種能力特質。本研究中的專業能力包含基本專業能力、核心專業能力。基本專業能力 即:品德修養能力、行政配合能力、人際關係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社區互動能力;核 心專業能力即:專業知識能力、教學能力、評鑑能力、自我發展能力、資訊科技能力、

文化能力、省思能力。

三、 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

專業能力指標是指在評鑑系統歷程中,對教師工作表現的績效與價值,予以具體評 估、描述、分析或觀察的標準。本研究所指之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係指經由相關文 獻分析和模糊德菲法調查結果,取得學者專家的一致共識後,所得到描述、評斷國文教 師教學表現之具體特徵項目。

四、 模糊德菲法

模糊德菲法為一種專家預測法,在應用上模糊德菲法係捨棄原有的「平均數」算法,

而改採幾何平均數做為決策群體篩選評估準則之依據,因此,在統計上則具有不偏的效 果,同時也可避免極端值之影響,如此一來,可使準則選取有更佳的效果。本研究是以 專家問卷的評估值來建立三角模糊數,再依研究目的決定門檻值,以篩選出具適切性的 指標。

(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經由教師專業能力指標相關理論文獻的探討,透過模糊德懷術問卷調查的實 施,彙整專家學者們對此議題之意見看法,建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體系。

貳、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先由教師專業能力理論與文獻探討部分入手,並藉由系統分

析的基本模式,建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體系。然而,國中國文教師專 業能力,對於「能力」的定義,各專家觀點、思考略有歧異,研究者以系統分 析的基本模式所建構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指標系統,其客觀性、周延 性以及有效性等,仍然有待未來之繼續探究。

(二) 本研究在相關研究文獻的蒐集上,由於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資料不多,有些 引用其他領域專業能力之相關論述,此等援用在教學環境及時空背景之差異 下,勢將造成認知之差異,宜作適當轉化處理。

(三) 本研究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指標體系的建構,雖然以教育學者、國文教 師等專家為問卷調查對象,希冀建構有效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指標體 系。惟因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之專家共識,難免受限個人因素背景之主觀意 識影響。

(四) 本研究藉由模糊德菲法來建構各指標體系,其應用與德菲法相較, 較具合理之 數理運算基礎,惟因模糊德菲法的使用仍有其在認知上主觀的缺失,難以完全 排除應用上的限制。

(2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學、學習與評鑑,是三個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學生的學習成果 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成效,而評鑑的實施,能有效地檢視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學專業能 力指標的建構能指引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方向,進而改進教學、提升教育品質。本章內 容方面共分成三節,第一節為國中國文教學現況,第二節為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概念分 析,第三節為國文教師專業能力相關之研究,期盼透過文獻的探討,能建構出國中國文 教師專業能力之初步指標。

第一節 國中國文教學現況

語文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項工具。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等等,

以及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的表達與交流,都需要使用這項工具,語文可以說是所有學習的 基礎(蔡世明,2003)。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國語文知能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教育的 質量(馮永敏,2003;羅秋昭,2003)而國語文教育也是傳承文化的媒介,人與人間溝 通的橋樑,更是文化品質良窳的指標(吳鄉泉,2003)。由此而觀,國語文教育之重要 性實是不言而喻的。語文教育既為全盤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局部的良窳亦關係到整體 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節針對國語文教育的發展與教學現況做一番探討,由我國中學課程 演變的脈絡及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來透視國語文課程之變革,據此作為本研究的基 礎。

壹、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基本課程共分為八科七大學習領域,各領域教育的分工與重點各有不同,

因此,國文學習領域的教學,當有其自身特點。茲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概況 分述如下:

一、國文學習領域的學科特質

在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分段 能力」指標中,對國文學習領域有了以下表述:

(24)

依據 2008 年 5 月 5 日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中國語文 基本理念要點揭示:國語文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 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

啟發心智,解決問題。並培養學生有效應用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 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激發學生廣泛閱讀 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本國文化精隨。並能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 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分析上述基本理念,鄭博真(2003)指出,本國語文教育在認知上,旨在培養學生 本國語文之基本能力與應用能力;在情意上,旨在激發學生本國語文的情意;技能上,

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本國語文的技能,在在說明本國語文課程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質。

(二)國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

語文,乃是學習及建構一切之事的根基,亦是人際溝通、表達思想、傳承文化的重 要媒介。為了達成上述基本理念,國語文領域乃以十大基本能力為設計藍圖演繹出十項 課程目標(表 1),以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學習的參考。

表 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 程課程目標目標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力。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4、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本國及外國之文化習俗。

7、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畫,及有效執行。

(續下頁)

(25)

(續)表 1

基本能力 程課程目標目標

8、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與資訊科技,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9、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由此可知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所揭櫫之學科特質、目標與功能,就學科特質而言,

乃指「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透過語文互動」、「透過語文學習」等,即語文領域的特質要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它 不僅是學習本國語文的工具,更是其他學科的一種表述和學習工具,這樣的工具性與基 礎性制約了語文領域的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就語文領域教學的終極目標而 言,乃在「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培養學生有效應 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培養學生自學能 力」、「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力。」「具備語文學習的自 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劃,並有效執行。」、「應用語 言文字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顯見語文的理解與累積,實非教學的目的,應從理 解到運用,進而形成自學能力,方能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與特色,另外,由於人的思維 是通過語言文字轉化外顯,因此,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還應結合思維訓練,開啟 智力,為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作有機而高效的結合。(馮永敏,2003)

語文領域是要教導學生學習且正確使用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字,將連帶無法學習 其他領域,因此,語文領域不僅是基礎學科工具,更是獲取新知與表情達意的重要媒介。

(三)國文學習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國語文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整體性、連續性、階段性、發展性是相互聯繫、相 互統一的(馮永敏,2003),本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乃根據前述本國語文十項課程目標,

演繹出六項基本能力項目為: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 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並在各項目中詳列三階段之分段能力指標且表列分段能力指 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達成培養學力為導向,構成螺旋上升、綜合學習的體系。以

(26)

表 2

分段能力指標學習內涵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內涵

一、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1. 能運用注音符號,分辨字詞音義,增進閱讀理解。

2. 能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 能。

二、聆聽能力

1. 能具備良好的聆聽素養。

2. 能靈活運用聆聽的方法。

3. 能思辨說話者的表達技巧,並練習應用。

三、說話能力

1. 能發揮說話技巧。

2. 用多種溝通方式。

3. 能善用語言適切表情達意。

3. 能自然從容發表、討論和演說。

四、識字與寫字能力

1. 能認識常用漢字 3,500-4,500字。

2. 能運用字辭典、成語辭典等,擴充詞彙,分辨辭意。

3. 能透過臨摹或應用已習得的寫字方法與原理,用硬筆、毛 筆練習寫出正確、美觀的硬筆字毛筆字。

4. 能用筆畫、形體結構、布局、行氣和行款等美觀原理賞析 碑帖與書法作品。

五、閱讀能力

1. 能熟習並靈活應用語體文及文言文作品中詞語的意義。

2. 能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理解策略,發展自己的讀書方法。

3.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特色及修辭技巧。

4. 能廣泛的閱讀各類讀物,並養成比較閱讀的能力。

5. 能主動閱讀國內外具代表性的文學名著,擴充閱讀視野。

6. 能靈活運用各類工具書及電腦網路,蒐集資訊、組織材料,

廣泛閱讀。

7. 能主動思考與探索,統整閱讀的內容,並轉化為日常生活 解決問題的能力。

8. 能配合語言情境,理解字詞和文意間的轉化。

六、作文能力

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2. 能精確的遣詞用字,並靈活運用各種句型寫作。

3. 能理解各種文體的特質,並練習寫作不同類型的作品。

4. 練習應用各種表述方式寫作。

5. 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6. 瞭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適當使用。

7. 能靈活應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感人。

8.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品,分享寫作的樂趣,討論寫作的 經驗。

9. 發揮思考及創造的能力,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27)

分析上述內涵,主要陳述課程組織結構與教學內容。首先,就課程組織結構而言,

學者(黃嘉雄,2002;馮永敏,2003)均認為屬螺旋式課程組織,第一、從整體來說,

一至九年級劃分為三個階段以建立縱線序列,每一階段均列述更具體化的呼應十大基本 能力的分段能力指標,力求九年一貫、緊密銜接,以消除國民中小學之間的不必要重複 或脫節;第二、就教學內容來說,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與聽、說、讀、

寫、作等基礎能力,形成交織經緯,相互促進、遷移、發展,並蘊含情意、思維訓練;

第三、教學重心由字詞而篇章,由簡到繁、由易而難,各階段均有其教學重點。

七至九年級國中階段本國語文課程,除了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外,

更深入地培育學生善用網路資訊資源、表現自己才能、與他人充分溝通等實用能力,可 說是除了給學生魚吃外,更教他們怎麼釣魚,兼具培養基本與實用能力(邱馨儀,2002)。

一、 國文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支配和指導人才培育質量。所以,教學目標是學 科領域發展方向的隱性指標(馮永敏,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國語 文領域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過程中,發展其觀察、注意、思考及想像 等能力,並指導其運用歸納、綜合、判斷、推理等方法,以提高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等 能力。既作為基礎學科,其必然在學習過程中以認識、體驗、運用語言文字為教學目標,

以期學生能適應目前或日後社會需求之生活技能。

二、 國文學習領域的育人功能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中強調國文教學需對學生進行陶冶性 情、啟發心智、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以面對國際思潮。由此可知,在學習語言 文字的同時需結合多元社會生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整個空間,更要從語言文字表達的 內容中,自然滲透情意於教學,進行審美情趣和能力的培養,亦需培養學生意志、品格、

興趣、習慣、氣質等,促使學生學生具備自覺性、意志力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求。

(28)

學科性質 教學目標 育人功能 工具性

基礎性 情意性

語 文 基 本 能 力 發 展智力

形成自學能力

開拓視野 陶冶審美情趣 培養非智力因素 圖 1

本國語文課程綱要內容層次 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因此,國文領域教師如何去正確教授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開發學子智能,以 建立知識、能力、智力兼具的教學,發揮其育人功能,是語文教學實踐的前提。

三、 國語文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

為配合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進程,國語文劃分為三個學習階段:一到三年級為第一 階段;四至六年級為第二階段;七到九年級為第三階段。每個學習階段都分為「注音符 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 以及「寫 作能力」六大項目來敘述。

(一)編號說明

關於能力指標之編號, 課程綱要特別列了兩大點說明:

1.分段能力指標(黑體字部分) 為主要學習重點:第一個英文字母(A-F)代表能力指標 項目序號,第二個數字(1-3)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三個數字代表分段能力指標內涵序 號。如:A-1-1 為注音符號應用能力,第一階段,指標內涵第一項。

2.分段能力指標下之文字敘述,為能力指標之學習內涵,供教材編選及教學參考,

請靈活應用。第一個數字(1-3)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二個數字代表能力指標內涵序號;

第三個數字(1-10)代表十大基本能力序號,以便參照;第四個數字則為流水號。如:

(1-1-1-1)即表示第一階段,指標內涵第一項,反映十大基本能力之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及該項下之流水號第一條。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的編號,分別陳述學習重 點與能力指標之學習內涵,老師必須具備分辨能力指標項目序號、學習階段序號、分段 能力指標內涵序號與十大基本能力序號的能力。

(29)

(二)分段能力指標

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的內涵可分成六大層面,包括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表 3)、

聆聽能力(表 4)、說話能力(表 5)、識字與寫字能力(表 6)、閱讀能力(表 7)、寫作 能力(表 8)等。本文排除國小第一、二學習階段的內涵敘述,單就國中第三學習階段 的陳述加以說明。

1.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注音符號應用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二項, 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也 有二項。

表 3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一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注音符號 應用能力

A-3-1能應用注音符號,分辨字詞音義,增進閱讀理解。

3-1-1-1能應用注音符號,分辨字詞的音義,增進閱讀理解。

A-3-2能應用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能。

3-2-3-1能應用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處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能。

2.聆聽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聆聽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三項,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則列舉十八 項。

表 4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二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聆聽能力

B-3-1 能具備良好的聆聽素養。

3-1-3-1 能主動聆聽各項發表活動。

3-1-5-2 能在聆聽過程中,以姿態、表情等與對方互動。

3-1-5-3 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再思考如何回應。

3-1-9-4 能養成主動聆聽進行探索學習的能力。

B-3-2 能靈活應用聆聽的方法。

3-2-2-1 能聽出不同語氣所表達的意思。

3-2-3-2 能將聆聽所得充分應用。

3-2-3-3 能了解聽的內容。

3-2-4-4 能理解對方說話的用心和觀點。

3-2-4-5 能充分了解對方表達的情意。

3-2-4-6 能將所聽的重點歸納整理。

3-2-5-7 能在聆聽過程中適當的反應,並加以評價。

3-2-6-8 能增加聆聽母語的速度,並概略理解語義。

(續下頁)

(30)

(續)表 4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聆聽能力

3-2-6-9 能透過各種媒體,認識中華文化,並擴充文化視野。

3-2-7-10能有效把握話語的邏輯並推斷結論。

3-2-8-11能靈活應用科技資訊,增進聆聽能力,加速互動學習效果。

3-2-9-12能將聆聽的內容,加以系統紀錄。

3-2-10-13能從聆聽中,啟發解決問題的能力。

B-3-3 能思辨對方說話的表達技巧。

3-3-9-1能思考所聽到話語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

3.說話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說話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四項,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則列舉二十九 項。

表 5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三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說話能力

C-3-1 能發揮說話技巧。

3-1-1-1 面對不同意見時,能舉證事實,有條理的進行論辯。

3-1-1-2 能口述見聞,或當眾簡要即席演說。

3-1-1-3 能依語氣需要,調整說話的速度。

3-1-1-4 能注意抑揚頓挫,發揮說話技巧。

3-1-2-5 能口齒清晰,聲音響亮,當眾發表意見,並注重語言禮貌。

3-1-2-6 能針對他人演說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

3-1-2-7 能因應不同說話目的與情境,適度表現自己。

3-1-3-8 能將所聽到的內容,用完整而優美的語言說出來。

3-1-4-9 能依理解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適當表達。

3-1-4-10 能明確表達意見,並清楚表達情意。

3-1-4-11 能明白說出一篇作品的優缺點。

C-3-2 能運用多種溝通方式。

3-2-4-1 能用不同溝通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3-2-4-2 能選擇良好的溝通方式,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

3-2-5-3 能在團體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溝通。

C-3-3 能以優雅語言表達意見。

3-3-5-1 表達意見時,尊重包容別人的意見。

3-3-5-2 能以感性的話語,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3-3-6-3 能言談中肯,並養成說話負責的態度。

3-3-6-4 能在交談中,用詞恰當表現語言之美。

3-3-8-5 能靈活利用電子及網路科技,統整言語訊息的內容,作詳細報告。

3-3-8-6 能擔任廣播劇或其他表演藝術的演出。

3-3-8-7 能運用說話技巧,擔任不同戲劇角色。

3-3-8-8 能修正自己說話的內容,使之更動聽,更感人。

(續下頁)

(31)

(續)表 5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說話能力

C-3-4 能自然從容發表、討論和演說。

3-4-7-1 能有條理、有系統思考,並合理的歸納重點,表達意見。

3-4-7-2 能有組織有系統的報告每件事。

3-4-9-3 能察覺問題,並討論歧見。

3-4-9-4 能提昇主動表達的能力。

3-4-9-5 能主動報告讀書心得。

3-4-10-6能和他人一起討論,分享成果。

3-4-10-7能視不同說話目的與情境,進行口頭報告,發表評論、 公開演說。

4.識字與寫字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識字與寫字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五項, 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則列 舉十三項。

表 6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四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識字與寫 字能力

D-3-1 能認識常用中國文字3,500-4,500字。

3-1-1-1能認識常用中國文字3,500-4,500字。

3-1-3-2能運用六書的原則,輔助認字。

3-1-1-3能概略了解文字的結構,理解文字的字義。

3-1-6-4能說出六書的基本原則,並分析文字的字形結構,理解文字字義。

D-3-2會查字辭典、成語辭典等,擴充詞彙,分辨詞義。

3-2-3-1會查字辭典、成語辭典等,擴充詞彙,分辨詞義。

D-3-3能透過臨摹或應用已習得的寫字方法與原理,用硬筆、毛筆練習寫出正確的字。

3-3-1-1 能透過模仿,寫出正確、美觀的硬筆字。

3-3-2-2 能透過臨摹,寫出正確、美觀的毛筆字。

3-3-2-3 能了解並應用筆畫、偏旁變化、和間架結構原理寫字。

3-3-2-4 能靈活應用寫字的方法與原理。

D-3-4 能因應不同的場合,用毛筆、硬筆等書寫通知、海報、春聯等應用文書。

3-4-1-1 能因應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書寫工具,表現不同的書寫風格。(海報、

廣告等)。

3-4-2-2 能用硬筆書寫簡易的行書。

D-3-5 能用筆畫、偏旁覆載搭配、間架結構、布局、行氣和行款等美觀原理賞析碑 帖與書法作品。

3-5-2-1 能欣賞書法作品的行款和布局。

3-5-2-2 能欣賞書法作品的行氣。

(32)

5.閱讀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寫作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八項, 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則列舉二十三項。

表 7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五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閱讀能力

E-3-1 能熟習並靈活應用語體文及文言文作品中詞語的意義。

3-1-1-1 能熟習並能靈活應用語體及文言作品中詞語的意義。

E-3-2 能靈活應用不同的閱讀理解策略,發展自己的讀書方法。

3-2-1-1 能應用不同的閱讀理解策略,發展出自己的讀書方法 3-2-2-2 能具體陳述個人對文章的思維,表達不同意見。

3-2-3-3 能活用不同閱讀策略,提昇學習效果。

3-2-5-4 能培養以文會友的興趣,組成讀書會,共同討論,交換心得。

3-2-7-5 在閱讀過程中,利用語文理解,發展系統思考。

3-2-10-6 能依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測和下結論。

E-3-3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特色及修辭技巧。

3-3-1-1 能了解並詮釋作者所欲傳達的訊息,進行對話。

3-3-2-2 能分辨文體寫作的特質和要求。

3-3-2-3 能經由朗讀、美讀及吟唱作品,體會文學的美感。

3-3-2-4 能欣賞作品的內涵及文章結構。

3-3-2-5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E-3-4 能廣泛的閱讀各類讀物,並養成比較閱讀的能力。

3-4-1-1 能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及報刊雜誌,並養成比較閱讀的習慣。

E-3-5 能主動閱讀古今中外及鄉土文學的名著,擴充閱讀視野。

3-5-5-1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5-5-2 透過閱讀中外及臺灣文學作品,增進對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族群的理解 與溝通。

3-5-5-3 能喜愛閱讀古今中外及臺灣文學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E-3-6 能靈活應用各類工具書及電腦網路,蒐集資訊、組織材料,廣泛閱讀。

3-6-3-1 能使用各類工具書,廣泛的閱讀各種書籍。

E-3-7 主動思考與探索,統整閱讀的內容,並轉化為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7-5-1 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3-7-9-2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能力。

3-7-10-3 能從閱讀中蒐集、整理及分析資料,並依循線索,解決問題。

3-7-10-4 能將閱讀內容,思考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E-3-8 能配合語言情境,理解字詞和文意間的轉化。

3-8-1-1 能依不同的語言情境,把閱讀獲得的資訊,轉化為溝通分享的材料,正 確的表情達意。

(33)

6.寫作能力

第三學習階段閱讀能力的學習重點列出九項,而能力指標的學習內涵則列舉二十一 項。

表 8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內涵六

層面 能力指標內涵

寫作能力

F-3-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3-1-1-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F-3-2 能精確的遣辭用字,並靈活運用各種句型寫作。

3-2-1-1 能精確的遣詞用字,恰當的表情達意。

3-2-1-2 能靈活應用各種句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F-3-3 能理解各種文體的特質,並練習寫作不同類型的作品。

3-3-4-1 能寫出事理通順、舉證充實的議論文和抒發情意的抒情文。

3-3-9-2 能根據實際需要,主動嘗試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

F-3-4 練習應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

3-4-4-1 能配合各項學習活動,撰寫演說稿、辯論稿或劇本。

3-4-4-2 能培養寫日記的習慣。

3-4-4-3 能配合各學習領域,練習寫作格式完整的讀書報告。

3-4-5-4 集體合作,設計宣傳海報或宣傳文案,傳遞對環境及人群的人文關懷。

3-4-6-5 能靈活運用文字,透過寫作,介紹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

3-4-7-6 能撰寫自己的工作計劃或擬定各項計劃。

F-3-5 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3-5-7-1 能將蒐集的材料,加以選擇,並做適當的運用。

3-5-10-2 能依據寫作步驟,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並提出佐證或辯駁。

F-3-6 了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適當使用。

3-6-1-1 能配合寫作需要,恰當選用標點符號和標點方式,達到寫作效果。

F-3-7 能靈活應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感人。

3-7-2-1 能養成反覆推敲的習慣,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更具特色。

3-7-2-2 能靈活的運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優美。

F-3-8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品,分享寫作的樂趣,討論寫作的經驗。

3-8-4-1 能透過電子網路,與他人分享寫作的樂趣。

3-8-8-2 能透過電子網路,與他人分享作品,並討論寫作的經驗。

3-8-8-3 能練習利用電腦,編印班刊、校刊或自己的作品集。

F-3-9 發揮思考及創造的能力,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

3-9-3-1 能主動創作,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3-9-9-2 能藉由擴充標題撰寫、表現技巧、圖文配合、字體安排等寫作經驗,

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並嘗試應用編輯學校刊物。

由六大項能力指標內容而觀,可發現:國語文學習領域第三階段的分段能力指標內 涵,除了積極加強學生原本就具有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外,為符應時代潮流之 發展,更需培養學生善用電腦或網路資訊資源以解決所遭遇的問題;此外,能表達個人

(34)

意見、表現自己才能,卻不失尊重他人基本禮儀;能與他人充分溝通,以獲取更多不同 見聞等實用能力,可說是兼具培養基本與實用能力。

另外,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指出,此六大層面基本能力的訓練,應該依據學生 不同學習階段進行適當比例的配置教學,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不同的能力訓練指標:第 一階段著重在注音符號應用、識字與寫字、聆聽以及說話等四項能力的教學;第二階段 著重在聆聽、說話以及閱讀能力的教學;而第三階段則著重在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教學與 訓練。因此,我們可以由下表 9 之內容觀察第三階段各能力指標層面的分配情形,從指 標數目的多寡來了解此階段所培養能力的重點,是否與教育部所闡釋的一致。

表 9 中,以學習重點而言,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所占內容明顯多於其他層面能力指 標;以學習內涵而言,說話能力指標的內容明顯多於其他層面能力指標;整體而言,由 說話能力所佔百分比高於其他層面,若加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則佔了所有能力指標 的 70%,可見得第三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更強調在說話能力、閱讀能力,以及 寫作能力之指導。

表 9

第三階段國語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六大層面分配表 能力指標

層面

注音符號 應用能力

聆聽能力 說話能力 識字與寫 字能力

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 合計

學習 重點

2 3 4 5 8 9 31

學習 內涵

2 18 29 13 23 21 106

小計 4 21 33 18 31 30 137

所占 百分比

2.92 15.33 24.09 13.14 22.63 21.90 100.00

(35)

四、國文學習領域的課程體系

從課程綱要中約可分為以下三點分述之:

(一)課程序列

將中小學語文教學分為三階段,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為第一階段,四年級至六年級 為第二階段,國中三年為第三階段。力求此三階段相互緊密銜接,並以簡至繁,由易到 難的發展順序,使各階段教學各具特色又能緊密關聯。

(二)教學內容

在課程綱要第四章中,可歸納出以下幾點的具體教學內容:

1.基礎語文知識:基礎語文知識是重要的教育內容,課程綱要所規劃的具體內容,

主要包括:語言知識、聽說讀寫知識、文體知識、標點符號知識、使用工具書的知識等。

這些基礎知識是正確理解與運用語文的基礎,因此,教學中需加以重視,並使學生能夠 逐步轉化為具體的語文能力。

2.基礎語文能力:基礎語文能力主要為聽、說、讀、寫四項。

(1)在聆聽部分,是只能通過對語言的辨識來理解其中意涵;對詞語、語句、語意能 準確歸納出要點;對他人話語能正確做出適當的評價。

(2)在說話部分,是只能思考說話的意向和要點,並清楚、完整、明白的話來表達;

能組織恰當詞彙,有重點表述出說話的內容。

(3)閱讀部分,能認知字型、讀準字音、理解字義,且能理解篇章表達的方法,進而 對文章思想內容、表達形式、文體特點加以鑑賞。

(4) 作文部分,包括遣詞造句、組句成段、組段成篇、思維能力等基礎要素。

3.思維部分:國文領域中思維部分是憑藉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呈現的。

在訓練方法上提出了觀察認知(即聽懂說話的,讀懂閱讀材料意思)、篩選摘要(即能

(36)

組合辨析(即知識系統化,融合貫通的能力)、改換調整(即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 的見解)、思考鑑賞(即能欣賞各種創作作品)等方法。

五、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國文學習領域實施要點

2008 年 5 月 5 日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教學實施上分別從教材 編選、教學原則、學習評量三個層面說明。

(一)教材編選原則:

教學的依據、教學的質量高低階與教材有直接必然的關聯。自版本開放後,教材的 編選呈現多樣貌,但在課程綱要中仍有以下的編選原則:

1、應根據課程要點,在國文基本能力指標要求下發展學生基本能力。

以剛毅中說話能力的要求為例,不僅要對「量」的要求逐步增加,

更要逐步提升說話中的「質」。

2、重視教材的思想內容,要擴展閱讀的範疇與多元的視野。

3、教材設計應周密,要就學生能力發展作全程的規劃。每個階段應從 各自的特點出發,進行明確的教學目標。

4、教材設計以單元或主題方式作系統編排,注意各階段教學的連續性。

由上述可知,教材的編選有三個重點及基本方向,三個重點是:發展、聯繫、多元;

基本方向是廣博、有序、層次分明、操作性強、適應現代生活需要,而且,各階段知能 相互滲透,縱橫交錯,上下貫通,組成語文整體知能網絡,提供學生建構綜合性、全方 位的知能結構(馮永敏,2003)。國文教材的編選不僅橫向聯繫,亦著重在縱向的連結,

使教學更具系統、內容更為豐富,並能有效結合課內外語文知識,進而和生活密切結合。

(二)教學原則;

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科學。根據學生身心發展階段,遵循由易而難、由簡而 繁的教學原則,設計符合學生舊經驗與能力的教學活動,是當今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

學生的學習有賴教師的啟發引導,課程綱要中逐項說明六項語文基本能力之教學原 則,並強調以閱讀為核心,兼顧聆聽、說話、作文、寫字等各項教學活動的密切聯繫,

(37)

使學生能聽得懂、說得有理、看得透徹,以及寫得通順正確。有效的教學原則將可啟發 學生的資質和潛能。在國文課程綱要中強調以下兩個重點:

1、教學應立足於教材,教材是教學者與學習者兩者中間重要的媒介。

在教學中要善用教材,使學生培養自學能力並能體現其實用價值。

2、在教學過程中,將聽、說、讀、寫、思維、情意等相互聯繫,讓教 學綜合整體重點,力求靈活運用以提高教學效能。

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應遵守一般的教學原則,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 的舊經驗,適應個別差異,提供充分練習機會以達到精熟的程度,讓學生多念、多聽、

多寫、多讀,並隨機與各領域聯絡教學,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獨立思考判斷、主動探索 研究的能力,進而喜歡國語文的學習,奠下豐厚的國語文基礎能力,有利於其他各領域 的學習。

(三)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宜包含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量兩部分,前者用於平常教學活動中隨機檢覈,

以發現和診斷問題;後者採定期實施,旨在評定學習成效。評量時間及次數由學校自行 訂定。學習評量範圍應包括:注音符號應用、聆聽、說話、識字與寫字、閱讀、作文等 六大項目, 並參照各階段基本學力指標,依不同階段及學年,評量其基本學力。評量 方式除紙筆測驗外,可由教師配合教學,採多元評量方式,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等面 向,自行設計。亦可採檔案評量,將學生之學習態度、學習活動、指定作業及相關作品 加以紀錄,整理為個人檔案,作為評量參考,列入評量標準。教育部、縣市教育局或學 校,宜配合評鑑,發展語文基本學力量表,作為自評或辦理評鑑之依據。並參考各階段 能力指標依不同要點進行評量。

六、國語文教學現況

國語文為學習的基礎,中文能力不好會造成日後的學習障礙,在閱讀與吸收知識方 面產生困難,所以教師如果能將自身專業能力透過教學,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喜愛國語 文,就能增進孩子學習成果。

(38)

傳統的國語文教學,包括概覽課文、敘述大意、學習生字、新詞、內容探究、形式 深究與習寫作業等過程,偏重於老師的講述,學生的背誦、抄寫與模仿,如此一成不變 的教學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落,使教學成效大打折扣。當前國語文教學的最大的問題在 於授課時數不足,蘇以文(2006)也指出中文基礎不夠扎實, 將影響到其他領域的文 字理解及學習成效。再加上E世代孩子符號圖像多,「電腦火星文」的出現讓錯別字多 到不可勝數, 閱讀、寫作能力退步, 國語文的理解力相對降低。

黃繼仁、周立勳、甄曉蘭(2001)曾就傳統語文教學和建構式語文教學兩者做一比 較,除了在教學方法有所不同以外,在理念基礎、師生角色、班級經營與評量等各方面 都有差異。不過,實際教學並不一定如此截然分明。如表 10 所示。

表 10

傳統與建構的語文教學觀之比較

類別類 傳統教學傳統教學 建構教學建構教學

理念基礎

刺激反應連結論;學習是從部分到整 體。

認知/社會文化模式;學習是從整體到 部分。

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是處方性課程的成果,以語 文功能為教學目標;強調字彙、拼字 和文法的技能,惟有精熟技能才能有 效閱讀。

語文能力是在有意義的脈絡中指導下 逐漸發展而成的;強調意義溝通,以 學生的認知基模(舊經驗)連結新經 驗。

教師角色

知識的傳播者,正確答案由教師、課 本和指引決定。

學習的協助者,透過教室內外的語文 活動,與學生分享語文經驗並促進發 展。

學生任務

學生為正確答案努力,學習進步代表 完成作業練習並進展 到下個學習單 元。

學習的冒險者,視學習為開放性的反 應、批判思考的機會及持續進行意義 探究的活動。

(續下頁)

(39)

(續)表 10

類別類 傳統教學傳統教學 建構教學建構教學

教材定位

教材包括教科書、基 礎讀物與習作 簿,強調字彙、文法和測驗以及正確 性。

教材除教科書外,上包括文學作品、

演講與戲劇等活動,強調真實語文經 驗的分享與互動。

教學方式

以技能為基礎,採同 質性的能力分 組,並安排補救教學;閱讀與寫作的 主題由教師主導,閱讀活動是獨立教 學,比較忽視寫作。

師生皆為教學資源,採異質性分組的 合作學習;閱讀與寫作得主題由師生 共同決定,語言學習融入到其他學科 領域當中。

班級經營

強調行為管理,包括賞罰控制、隔離 與要求靜默等方式。

強調語文能力發展,陳列各種語文教 材與學生的作品,包括文學和寫作小 組聚會,及同儕或師生的共同討論。

教學評量

採紙筆形式,排除價值判斷,檢測學 生沒有學會的知識。

採多元評量形式,專注於學習過程,

以卷宗保存學生作品,使師生和家長 都了解學習情況。

資料來源:黃繼仁、周立勳、甄曉蘭(2001)。國小教師國語教學信念及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教育研究集刊,7(47),113。

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背後深受信念影響,而教師的教育信念也會影響他對新課程接 納的程度(黃政傑,1997)。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變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對語 文教學的知覺仍然沒變、專業能力依舊沒有提升,所採用的策略雖有不同,也只是換湯 不換藥,無法產生實際成效。

面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學方法講求創新,教材編選多元且自主,藉以幫助學生有 效學習,進而樂在學習。身為第一線的國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上有一些觀念的改變與教 學策略的突破,並積極增進自身的教學專業能力,才能為國語文教育帶來一線生機!所 以,建構國語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不僅更能確立國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發展的方 向,更有助於提升國語文教學的成效。

(40)

貳、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一、國中國文教育的性質與內涵

國中國文教育有別於其他學科,茲將其性質與內涵分述如下:

(一)國中國文教育的性質

何三本(2002)認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基礎性、知識性、交際性、思想性文 學性、藝術性等性質。

1、工具性的特性乃針對語文學科的基礎性而言,因為舉凡聽、說、讀、寫、表情 達意、吸收知識、研究學問都需要語文的輔助。

2、基礎性係指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才能對以文字表達知識內涵 的其他學 科有進一步的認識。

3、知識性是由語文學科的範圍來看,從字、詞、句、章、篇至其所構成的文學作 品都蘊含深沉的人生智慧及知識。

4、交際性是指人與人互動接觸,本來就少不了語言的理解及表達,因此聽、說、

讀、寫才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

5、思想性性質是指因每篇文字、語言、作品均是作者思想的呈現及表達,尤其是 那些經過長久時間考驗流傳下的作品,其思想性更臻顯著。

6、文學性是因為語文教材主要以文學作品為核心,舉凡詩歌、戲劇、散文等,無 一不是文學作品。

7、藝術性性質在於文學作品乃是一種語文的藝術表現,其具有真善 的本質,更能反映人生,充滿了藝術感染力與吸引力。

因為國語文是語文類別中的一種,故亦具有上述之工具性、基礎性、知識性、交際 性、思想性、文學性及藝術性,亦即國中國文教育含有這些特質(張蕙蘭,2003)

(二)國中國文教育的內涵

語文教育是個綜合系統,構成語文教育系統的基本因素有知識教育因素、智能教育 因素、思想教育因素、文學教育因素、審美教育因素及文化教育因素,由此可知國中國 文教育亦含有這些基本因所構成之內涵(何三本,2002)。

數據

表  14  專業特徵層面彙整表  專業化層面  專業素養  專業服務  專業發展  主張者  專業知 識 專業技能 專業倫理 專業承諾 專業自主 專業組織 專業證照 專業成長 社會認同 N.E.A(1948)  ◎  ◎  ◎  ◎  Houle(1980)  ◎  ◎  ◎  ◎  ◎  Benveniste(1987)  (1987)  ◎  ◎  ◎  ◎  Jarvis(1990)  ◎  ◎  陳奎憙(1990)  ◎  ◎  ◎  ◎  ◎  ◎  林清江(1971)  ◎  ◎  ◎  ◎
表  15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專業能力內涵定義統整表  指標內涵  研  究  者  課 程 設 計  教 學 實 施  學 科 知 識  教 學 評 量  班 級 經 營  輔 導 知 能  進 修 成 長  研 究 創 新  敬 業 精 神  敬 業 態 度  專 業 基 本 素  養  許美美(1984)  ◎  ◎  ◎  ◎  ◎  ◎  單文經(1990)  ◎  ◎  ◎  ◎  張德銳(1992)  ◎  ◎  ◎  ◎  ◎  ◎  ◎  ◎  陳錦瑤(2001)  ◎  ◎  ◎  ◎
表 16  建構國中國文教師專業能力指標系統具體作法一覽表  指標建構系統階段指標  技術考量  具體做法  概念化與選擇  詳述概念與特質,並組成一 組系統架構,以便建構、分 析概念彼此之間的關係。  蒐集與閱讀教師專業能力及國文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文獻,據以確定本研 究的核心概念、重要層面及指標架構。  成分的測量  定義操作性成分,並決定評量策略;重視資料來源與蒐集方法、強調測量標準與概 念間的連結;  強化信度與效度。  了解各種研究方法特性及適用時機後,依據研究目的選擇模糊德菲法作為本研究能力指標建
表  17  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的比較  項目  德菲法  模糊德菲法  時程  調查時間較久  調查次數降低  意見  容易扭曲專家的意見  專家意見可完整表達  模糊理論  未納入  有納入  成本  成本花費較高  成本花費較低  資料來源:葉晉嘉、翁興利、吳濟華(2007) 「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之比較研究」 ,調查 研究-方法與應用,21,33-35。  六、指標建構之面向  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教師專業的界定、提升與發展,塑造教師的專業形象, 教育部委託一群學者發展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指標:  (一)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