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地理科課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地理科課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研究國中教育會考地理試題的命題範圍、認知歷程向度以及試題型態,本 章首先探討國中教育會考地理試題的命題依據,其次為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分類,最後進行國內地理科試題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一節 國中地理科課程

地理學是一門以主題為核心,研究自然、人文環境及其互動的實證科學,屬 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知識領域,我國中學地理教育以透過地理知識的基 礎,達成培養適應環境、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學習興趣等情意領域的目標,而 國民中學地理教育應著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充實生活知能,藉由野外調查、

地圖分析等技能訓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充分發揮地理教育的價值,系統 化地理教育目標的建立應具體可行,使教材、教學與評量設計皆有依據可循(施 添福,1989)。本研究主要分析 2014 年至 2021 年的國中會考地理試題,是以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命題依據的試題,2022 年起即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為命題依據,因此以下針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地理科的基本內容,與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學習內容進行探討與比較。

一、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自 2011 年起逐年實施,課程理念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學生身心 能力發展歷程,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各學習領域課程,培養探 究反思、終身學習等能力(教育部,2008)。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兼具認知、

情意、技能三個層面,例如「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 的問題」,「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培養社會參與、做 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等(教育部,2008)。基本內容是課程目標的具體落 實,也是國中會考命題之參考,故先針對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地理科七至九年級之 基本內容整理如表 二-1

由此基本學習內容可知,各年級的學習主軸分別為七年級的臺灣、八年級的 中國及鄰近亞洲、九年級的亞洲到世界其他區域、全球議題,皆學習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以及人地互動關係等地理的主要概念;從各區域的自然環境、產業發 展,歸納區域特色及發展困境,進一步認識全球經濟及環境問題,從自身環境出

10

發,進一步與他國、全球連結,並在九年級藉由議題之探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 問題解決的能力。

表 二-1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第四學習階段地理科基本內容

年級 基本內容

七年級 臺灣的位置與範圍

臺灣的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海岸與島嶼)

臺灣的人文環境(人口、聚落、交通)

臺灣的環境問題與保護 臺灣的產業、區域發展特色

八年級 中國的自然環境(位置、地形、氣候)

中國的人口、產業(與臺灣/世界的互動)

中國的環境與資源問題

中國的區域特色的形成(與聚落、交通、人口的關係)

東北亞(自然環境、產業發展)

東南亞(多元文化、產業發展)

南亞(人口問題、產業發展)

九年級 西亞與中亞(氣候對產業的影響、政治紛爭對全球影響)

俄羅斯與歐洲東半部(自然環境、族群文化、政治與產業)

歐洲西半部(地理環境、產業發展)

北美洲(產業發展、現代文明)

中南美洲(自然景觀、產業發展)

大洋洲(環境與產業發展)

兩極地區(環境特色、人類活動)

全球經濟議題 全球環境問題

註:取自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

11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 2019 年實施,以「核心 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核心素養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 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學科知識」涵蓋 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教育部,2018)。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在培育學生面 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民素養,例如「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斷、理性 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 探究與理解能力」,「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 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等(教 育部,2018),由此類目標可知,社會領域主要培養學生探究、實踐、反思及創 新的態度與能力。

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的學習內容包括「基本概念與臺灣」、「區域特色」、

「地理議題」、「問題探究」及「田野觀察」五大主題,其中主要的三個主題架 構可依國中教育階段三個年級的脈絡,逐步建構學生環境系統、區域特色與全球 關連三個地理學科素養,區分為七年級的「基本概念與臺灣」、八年級及九年級 的「區域特色」,以及九年級的「地理議題」。各主題中的問題探究及田野觀察 為配合學習內容設計,引導學生觀察環境、使用工具、思考表達的教學活動,也 是兼重學習歷程與結果的多元評量方式(教育部,2018)。以下將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的「基本內容」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學習內容」依七、八、

九年級劃分如表 二-2、表 二-3、表 二-4,其中問題探究依其與學習內容相符之 區域列入各年級,田野觀察因涉及觀察、訪查等實作評量方式故不列入;以下依 各年級兩者課綱內容的差異說明如下。

(一)七年級

七年級以臺灣區域為主要範圍,學習位置與範圍、自然環境、人文 環境、產業、區域發展特色等地理概念。「臺灣的環境問題與保護」改 以問題探究中「臺灣的土地利用或地形災害與環境倫理」、「臺灣的颱 風與生活」等內容呈現,以符合新課綱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的課程目標。

12

13

14

15

綜合以上所述,新課綱的學習內容從區域的角度來看,仍然維持臺灣、中國 以至世界的範圍;而從多元文化的瞭解、國際事務回歸到自身族群、社會、地方 之於國家到世界,覺知個人多重公民的身份,以培養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 國際視野及責任意識,並從問題探究的角度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價值判斷與創新 應變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差異較大的地方。由此可知,

國中教育會考的命題依據及方向亦可能隨著課程綱要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因此,

本研究依據上述課程綱要的內容發展類目表,將國中會考地理試題予以編碼,探 討其命題範圍,進一步作為教師因應新課綱教學與評量參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