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本研究藉由分析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 命題依據的試題,在命題範圍、認知歷程向度、試題型態的分布與特色,以下針 對各分析層面的研究結果探討如下。

一、命題範圍

本研究以臺灣區域、中國區域、世界區域為主類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環境地理為類目,分析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以下就命題範圍的主、次 類目進行討論。

(一)主類目

在命題區域的部份,本研究呈現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以世界區 域比例最高、臺灣區域次之,中國區域比例最低的分析結果,但臺灣與世界區 域的命題比例僅 5%的落差,可看出會考試題以臺灣、世界區域為主軸的特色;

在會考之前的 2001-2013 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也呈現這樣的結果(張素禎,

2015),而 2001-2010 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地理試題的分析結果則呈現偏重臺 灣自然地理及臺灣人文地理的特色(許齡云,2013)。

無論是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或國中教育會考,都可以發現臺灣區域在地理 試題佔有一定的比例,顯示九年一貫課程注重瞭解本土環境與人文特徵的目標;

而評量方向從偏重臺灣區域到兼重臺灣與世界區域的轉變,可推究命題者因應 新課綱培養世界公民的目標所做的調整;另外,中國區域試題遞減的趨勢,亦 可從新課綱將中國區域列為世界區域的一部分推論之。

(二)次類目

在地理概念的部份,本研究呈現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以自然地 理比例最高、人文地理其次,環境地理比例最低的分析結果;潘怡均(2006)、

陳慧霜(2017)分析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地理試題的研究中,也發現除了區域特 色之外,自然及人文地理最多、環境地理最少的研究結果。

74

進一步探究,發現自然地理以氣候的試題最多,其次為位置及地形,人文 地理以產業的試題最多,且遠多於交通與聚落,可見試題在概念的分配上有其 偏重之處。其可能原因為地形、氣候、產業皆為認識一個區域所需的重要知識 概念,且這些概念的範圍皆較為廣泛,例如地形或氣候的種類、成因以及人類 適合生活的自然環境等;交通與聚落的分布與特性,則屬於受到地形、氣候等 因素影響下的範圍,因此命題比例較低。

(三)小結

本研究將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命題範圍分為臺灣自然地理、臺 灣人文地理、臺灣環境地理、中國自然地理、中國人文地理、中國環境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世界人文地理、世界環境地理等九類,是將上述主、次類目整 合分析而成,其結果呈現世界自然地理、臺灣自然地理、世界人文地理、臺灣 人文地理為排名前四類的試題,且世界自然地理、臺灣自然地理有持續增加的 趨勢,是受到課程目標以及地理學科概念相互關係的影響。

另一方面,命題比例最低的世界環境地理、臺灣環境地理、中國環境地理 三類中,也可以發現雖然環境地理各年的題數非常稀少,近三年臺灣環境地理、

中國環境地理卻取代世界環境地理成為佔有命題數的類別,說明會考試題不僅 評量學科的重要概念,也有從日常生活環境出發的命題方向。

然而,環境問題與保護為近來全球重要的議題之一,新課綱的學習內容也 將此類問題列於「地理議題與問題探究」主題中,例如:臺灣的地形災害與環 境倫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等;因此,不僅在 命題的調整上應增加環境相關試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環境觀察、

小組討論、探究實作的多元評量方式,提升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意識及關懷,進 一步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綜合以上所述,從會考試題的歷年變化及呈現趨勢可看出,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的基本內容,與新課綱社會領域期待建構學生環境系統、區域特色與全球 關連三個地理學科素養頗為相符,因此,會考地理試題可做為新課綱下教師教

75

學與評量的參考;另一方面,藉由試題在命題範圍的分析也發現,會考試題有 其客觀測驗特質的限制,例如新課綱中「從地理觀點探究食安問題的原因與解 決策略」此一學習內容,則無法在有限時間內的紙筆測驗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

而是需要透過教師在課程與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與引導。

而這也正如施添福(1983)所述,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地理 教材應以議題或問題為核心,基本概念為知識結構組織而成;為了讓學生能應 用基本概念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課程應設計包括田野觀察、文獻蒐集、

繪製及閱讀圖表等蒐集與處理資料的方法,學生也能在解決問題的實作過程中,

建構地理知識的基本概念。

二、認知歷程向度

本研究以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 地理試題,並透過各類別試題的通過率檢視學生的能力,惟各年度均未有評鑑、

創作兩個向度的試題,因此將其併入同為比重較低的應用向度共同討論,以下就 記憶、瞭解、分析、應用、評鑑與創作等四個部分進行討論。

(一)記憶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的認知歷程向度,在記憶向度的部份以 2017 年比例 34.8%最高,也是唯一超過 30%的年度,2018 年比例 4.3%最低,

試題內容為從長期記憶中檢索相關訊息,多文化、區域、產業特色試題,例如:

酪農業發達的國家、冰蝕湖廣佈的北歐國家等。記憶向度在教學目標的階層最 基礎,以此為基礎才有可能發展高層次的能力(郭生玉,2004)。

若以通過率加以檢視,整體記憶向度的試題通過率 65.8%為各向度最高,

也說明六成以上的學生能記憶基本的地理知識;然而,此向度的試題比例較瞭 解、分析向度低,打破了多數人「地理是許多零碎記憶知識」的偏見,且似乎 會顯得整體試題認知歷程結構不均,但為維持較佳的鑑別度,建議會考的命題 仍應保有較低比例記憶向度的試題,例如近兩年皆維持 19.0%的比例,恰與整 體平均相符。

76

(二)瞭解

瞭解向度的試題佔整體比例 57.5%為最高,其中以 2014 年比例 86.4%最 高且遠高於整體平均,2015 年下降至 68.4%;2018 年此向度比例佔 73.9%高 於整體平均,隔年即下降至 31.8%為最低,呈現會考試題有依據分析結果調整 命題的歷程。試題內容為從文字或圖表提取所需資料判斷正確資訊的歷程,多 氣候、地形及產業相關試題,例如:依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地形的 相對位置判斷方位等。

瞭解向度在教學目標的第二階層,多數地理試題相關研究皆提出此向度的 命題比例最高,且提出應增加更多高層次試題之建議(李詩萍,2009;黃柔茜,

2014)。然而,以瞭解向度為主軸的會考地理試題,與課程綱要主要的認知目 標頗為相符,亦足以作為新課綱試題研發的參考;若以通過率加以檢視,整體 瞭解向度的試題通過率 61.0%為各向度次高,說明六成以上的學生能瞭解基本 的地理知識,且試題符合教育會考難易適中的設定;因此,在會考的命題分配,

建議仍保有一半以上瞭解向度的試題,例如近兩年皆維持 52.4%的比例,僅略 低於整體平均 5%,但各年度通過率均仍維持六成以上。

(三)分析

分析向度的試題佔整體比例 22.4%為次高,其中以 2019 年比例 40.9%最 高且遠高於整體平均,2014 年並未有此向度的試題,而近兩年比例均為 28.6%

略高於整體平均,呈現會考試題在分析向度有提升且維持的趨勢。分析向度屬 於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試題內容為分解資料並指出正確資料或找出其關連,

多以圖表輔助命題的氣候、產業相關試題,例如:從五個經緯度位置判斷航線、

從設廠地點的成本差異找出產品特性等。

進一步以通過率檢視,整體分析向度的試題通過率 57.9%為各向度次低,

但仍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具備基礎的地理知識分析資料取得資訊的能力;因 此,會考的命題建議可透過增加分析向度的試題提高鑑別度,惟因會考的目標 是基本學力檢測,建議仍應維持難度適中的比例分配。

77

(四)應用、評鑑、創作

應用向度的試題在 2014、2017 年各有一題佔 4.5%(2017 年為 4.3%),

其餘各年度皆未出現為各向度次低。試題內容為在某情境中執行程序的過程,

多搭配圖表命題,其一為從賽程表時間計算時差得知同步轉播時間的試題,其 二為依照文字敘述運用圖表找出位置的試題。應用向度在教學目標的第三階層,

較記憶、瞭解向度高,而評鑑、創作向度則為最高層次的兩類認知歷程,常用 以檢視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學生。

若以通過率進一步檢視,應用向度的試題平均通過率 43.0%為各向度最低,

且說明不到一半的學生有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僅以兩題即下 此結論似乎不具有代表性,且從認知歷程向度的意義來看,應用、評鑑及創作 向度較難以會考紙筆測驗及選擇題的形式檢視。因此,使用圖表、照片、引文 等命題素材編製的情境化、生活化試題,或者增加論文試題的形式,是會考試 題或教師自編測驗可以參考的方向。

三、試題型態

在試題型態的部份,本研究以「簡述題」、「情境題」、「圖表題」及「地 圖題」四種試題型態,分析國中教育會考地理試題,並透過各型態試題的通過率 檢視學生的能力,討論如下。

(一)簡述題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的簡述題佔整體比例 27.0%為次高,以

2014-2021 年國中會考地理試題的簡述題佔整體比例 27.0%為次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