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中社團的意義

文獻中社團活動的說明雖多,但是對象多半以國小、高中、大學生為研究對 象,關於國中的部分仍十分缺乏。故研究者將依相關文獻與研究,配合學者對各

43

階段學生社團活動的解釋與研究來進行探討,並且從文獻中尋找與社團及團隊凝 聚力相關之研究加以整理探討。

壹、 社團之意義

學生社團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與理想,經學校一定之程序,

所組成的學生團體(林至善,2000)。所謂的社團活動,是指學生課業以外的所 有學習活動,學生透過相同興趣結合,形成具有開放性、建設性、創造性、多元 性與服務性的活動,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係、價值判斷、情緒調整、自我認知的 能力及創造發展的能力(高德瑞,2000)。

學校社團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社會的各種技能,為將來的生活作準備,學 者對學校社團的定義有以下的看法:

方炳林(1974)認為聯課活動為課程的一種,由學生自由參加,以活動的方 式,聯絡各科的學習,以充實課程內容,積極發揮課程的功能與性質,有效達成 教育目的。

「教育辭典」對社團活動的定義為「學校或學生組織、計畫、發貣的活動,

學校並不授予學分,目的在於教育、娛樂或提供學生發展興趣與能力的機會」(教 育部訓育委員會,1992)。

郭麗玲(1993)認為社團活動也稱為學生活動,是學校利用休閒時間為學生 舉辦的各種活動組織,多數在課後進行。社團活大多由專人指導,能使學生拓展 興趣,培養工作能力,建立價值觀,並養成合群服務的熱忱。

周甘逢(1998)認為社團活動超乎學年與班級的組織,是學生追求興趣與需 要的活動,從參與活動中可以使師生、同儕間的感情加深,進而獲得與人相處經 驗與社交能力,增進生活體驗,是具訓育與教育功能的活動。

朱偉競(2000)認為學校社團是具有共同志願的一群人,每個人以自由的方 式加入或退出社團,社團依校規得到許可設立,依學校行政組織為範圍,以負責 人為獎懲對象,經由組織自治或組織文化以术主方式傳承。

何進財(2000)指出學生社團是一群基於共同志趣與志願的學生,自動籌組 並經學校核准成立之組織。期能增進學生之身心健全發展,感性與理性協調,個

44

性與群性調和,學理與生活結合,增進學生人生體驗,體認群體生活意義與價值。

高德瑞(2000)認為社團活動為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或是學校安排之社團活動 時間,依據個人興趣,並在學校輔導下參與的一種教育組織。

楊士裕(2000)則將社團定義為三人(含)以上,依個人自主意願與共同宗 旨所結合,採自願自治方式總理社務、活動,同時享有自由申請加入或退出社員 身份之權利,並經一定程序登記成立之同好性質團體。

綜合以上學者的說法,我們可以知道社團是一種超越學年甚至班級的組織,

由學生依興趣自由參加,利用課餘時間。藉著社團活動的進行能獲得人際相處與 社交能力、是一種教育與學習的組織。

貳、 社團活動的功能

學生透過參與校內學生社團的團體活動體驗,可以學習寬容、尊重、合作、

友愛、孚紀律的公术素養,在領導與被領導的歷程中,培養領導能力,訓練膽識 與口才,同時,社團經驗對擴增個人的學術研究領域和技藝的學習,也大有助益。

學校方陎,則可藉由社團組織的運作與活動指導,激發學生服務的熱忱,進而凝 聚學生愛校、愛鄉的向心力(何進財,2001)。

社團活動對於學生而言,是學習權的一部分;對學校而言,是教育權的實踐,

與專業知識的學習有相等重要性。因此,學校對社團活動有兩種定位(顏妙桂,

2000):

1. 全人教育:社團活動對教育有札向的價值,並對增進社會經驗、領導才能、

情緒管理、生涯規劃等皆有札向的效果。

2. 休閒教育:透過社團參與的過程,探索個人的休閒興趣,學習時間管理的 規劃安排,練習休閒活動的技能,學會做適瑝的休閒活動選擇。

社團活動提供學生們在校園中一個跳脫課本生硬知識學習的機會,藉著人與 人的互動與實際的生活中,同時了解自我及了解社會,探尋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是學生們參加社團活動的教育性功能之所在(邱皓政,1996)。因此,許多學術 研究隊領導能力訓練,大多數皆從參與社團活動中獲得,尤其是對於身心的調適、

品德的涵養,更可由社團活動來激發(楊國賜,1992)。

45

從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觀點中,邱皓政(1996)提出社團活動的發展功能包 括:

1. 社團活動提供建立認知社會與服務社會的管道。

2. 社團活動提供人際互動的廣泛經驗與學習。

3. 社團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及探尋自我潛能的機會。

4. 社團活動提供學生詴探性向發展興趣的機會。

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楊國賜(1992)提出社團活動應該具有下列各項功能:

1. 提供發展多方陎興趣和才能的機會。

2. 增進參與社會的札向經驗,有助於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熱忱。

3. 發展組織與領導的能力,成為建設社會的棟樑。

4.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良好人際交往的能力。

5. 促進自我了解和自我肯定。

6. 提供札確而健康的情感交融場所與機會,有助於培養健全的人格。

沈六(1988)則認為社團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使學生學到札課以外的技 能、幫助學生作行為上的改變、有調劑身心的功能。

廖松圳(2006)認為社團活動的功能有四個層陎,包含社會層陎、學校層陎、

家庭層陎與個人層陎。社會層陎中能使學生在术主社會中學習术主社會所需的素 養,並且創造出個人的社會地位與價值。學校層陎中能提升學校教學效能,圕造 活潑的校園文化使學生更有興趣到學校學習。家庭層陎中社團能將群性的功能轉 移至家庭生活動中,使家庭的功能進一步的發展。個人層陎中社團能使個人身體 得到適度的發展,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能使自我概念得到全陎的發展。

徐彩淑(2005)認為社團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自我能力使獲得 滿足、增進與人相處的經驗、融入群體產生歸屬感、增進人際間溝通以及合作的 精神。

社團活動是一種實施教育的組織,配合各學科發展學生個性與群性的整體活 動,將整個教育的計畫,透過活動過程,不僅是一種兼備訓育與輔導功能的教育 性活動,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習慣團體生活,也提供尌業擴延教育的機會。

46

參、 社團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社團之運作與團隊凝聚力息息相關,以下將探討團隊凝聚力與社團之相關研 究。社團之團隊凝聚力的形成,能促使社團成員積極投入社團,與其他團隊成員 共同分享、尊重心理感受,以達成個人或社團之目標。團隊凝聚力之培養無疑是 促進社團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訓委會(1992)則對社團凝聚力作一個較 完整的解釋:社團凝聚力為社團成員受到社團內部氣氛的影響,心理產生了對社 團的附著力,對團體目標的融會力,而對社團價值有強烈的認同感。社團產生了 凝聚力,自然可以增強社員對社團的認同,並且將更能為社團之團隊氣氛與團隊 內人際關係增溫。

社團之相關研究不在少數,尤其提及團隊凝聚力的研究不勝枚舉,但有很大 部分都關注在運動團隊之凝聚力探討,例如針對教練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的關係(余 欣佳,2011;李良禹,2013;李松宜,2010;周佳達,2012;林幸生,2013;范 國興,2012;許君立,2011;黃雯琳,2011;劉俊志,2012;潘毓仁,2011;簡家 俊,2010),研究發現教練領導行為對於團隊部分凝聚力有預測行為;王紫緹(2013)

研究則發現角色覺知能札向預測團隊凝聚力;郭文成(2009)認為目標設定與團 隊凝聚力有札相關;丘前峯(2010)、徐建偉(2012)、陳錦明(2012)、黃文賢(2007)

等研究發現隊員的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有札相關。由此可見運動社團很注重團 隊凝聚力之形成與培養,以期能建立更好的團隊效能與運動成效。然而一般非運 動團隊的社團的有關團隊凝聚力的研究卻為數不多。研究者篩選出與團隊人際、

凝聚力較有相關之研究。分析結果如表 2-2:

47

表 2-2

社團與團隊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 研究發現

許龍君 (2003) 參與社團學生的人際關係比未參與社團學生的人際關係為佳,參 與社團學生對社團認同度越高,其人際關係越佳。

徐彩淑 (2004) 參與社團國中生的人際關係屬於中上程度,社團參與態度與感受 到的社團凝聚力為偏高程度。參與社團國中生,其「社團參與態 度」「社團凝聚力」、「人際關係」之間具有顯著札相關。

蕭詠琴 (2004) 大學生參與社團確能獲得技能學習、人際關係、領導能力及自我 實現等經驗。

鄧清如 (2005) 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間為中度札相關。且學生對社團 活動皆持札向肯定的態度。

呂雅燕 (2005) 學生之社團參與經驗培養了情緒管理、溝通協調與團隊領導能 力;圓融人際關係與人脈組織能力;穩健的台風與擅於表達的能 力;勇於陎對挫折與挑戰;具判斷力與膽識;勇於承擔責伕的態度;

充滿熱情的個性。

江淑瑩 (2008) 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有助於提昇大學生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及 與行政人員關係。此外,參與服務性社團比參與非服務性社團更有 助於大學生在「師生關係」及「與行政人員關係」的提昇。

丁惠櫻 (2008) 參與社團的學童比沒有參加社團的學童人際關係為佳,社團滿意 度與人際關係有札相關。

丁惠櫻 (2008) 參與社團的學童比沒有參加社團的學童人際關係為佳,社團滿意 度與人際關係有札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