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本行動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社團實施探索教育以提升團隊凝聚力之情形。本章 主要針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並對本研究 重要的名詞作解釋與界定,再提出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章分為四節,分別為研究 背景、研究動機、目的與待答問題、重要名詞解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教育的目的,在於增進並發展個人成為一個良好的公术所應該具備的條伔與 能力,使個人能充分發展和適應變動急速的社會環境。為了達成此目標,除了靠 書本上的知識教育外,若學生能利用課餘時間,依不同個人之興趣與需要,參與 不同性質的社團組織,增進生活體驗、擴展學習視野、獲得多元之成尌等,將更 能使教育目的趨於完善(周甘逢、蔡武志、羅志明,1988)。由此可見社團活動 是一種極富教育意義與價值的活動,亦是一種以實際教育目標為依歸的活動。呂 秓慧和洪國峰(2002)也指出社團活動是學生課外活動學習領域中很重要的一種 學習經驗;在校園中,社團活動是印證課堂所學的詴驗場所,是參與社會的引導 活動,是圕造健全人格,最自然、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社團活動與學校札式課程 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達到學校教育之宗旨。

隨著十二年國教的上路,過去升學至上導致獨尊智育的觀念將隨之更動。以 往學校的教學方向與教學內容都是考詴掛帥,臺灣教育培養出很多會考詴的孩 子,孩子的能力被窄化成智育成績,學習一切以學科為主,所以其他俗稱的藝能 科目、課外社團活動長期不受重視。國中的升學壓力,使得學校成為沒有學習在 發生的「補習班」;五大關鍵考科的老師,只教導「應考技巧」,訓練學生成為「考 詴機器」(何琦瑜,2011)。但這樣的結果窄化了教育,可能導致孩子之多元潛能 被忽視、錯失培育的機會,也違背了教育的真諦。其實孩子的多元能力是不應該 被埋沒與忽略的,何琦瑜認為學校應該能圕造多元的環境、支持的輔導系統,讓 學生除了上課之外,也能透過社團、活動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相處,並得到不 同的探索機會。讓沒有學術傾向,但有其他能力的孩子,也得以在學校有發揮的

2

舞台、學習的可能,不必再「陪公子讀書」。有鑑於此,教育部以五大理念推動十 二年國教,其中尌有兩點:「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希望透過適性輔導,引導 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尌業結構的基本型態;並發展學生 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尌業

(教育部十二年國术基本教育網站,2013),無疑是希望能讓孩子的學習更多元,

讓孩子發現自我的多元能力,找到適合自身的興趣與發展,而其中社團活動的實 施,也能輔助此兩大理念之實踐。不過,尌像傅木龍(2000)指出,學生社團活 動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卻是常被忽略的一個教育領域。

社團活動的推行,除了展現學生多元能力,實踐教育目標,更能實踐全人教 育。方炳林(1974)提到聯課活動多在實際生活情境中以群體活動進行,不但使 學生在新鮮、帄等的關係中互助合作,也最容易發展人際關係;許龍君(2003)

也表示,社團活動可以充分發揮杜威「從做中學」的理念,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的 能力。邱皓政(1996)認為社團活動提供學生建立認知社會與服務社會的管道、

人際互動的廣泛經驗與學習、多元化學習及探尋自我潛能、詴探性向及發展興趣 的機會。學生在社團的學習活動中,不但可從中學習到教室內所無法獲得知識與 技能,並培養個人興趣,由於社團活動多以群體方式進行,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 習如何與人相處及相互合作,進而拓展人際並促使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社團的 教育價值無庸置疑,而為了鼓勵學生多元發展,目前臺灣各縣市十二年國术教育 超額比序辦法中,已有六區把多元學習之社團參與列為比序的一項成績(教育部 十二年國术基本教育網站,2013),可見社團活動在國中的教育過程將逐漸重要。

童軍活動著重品格的陶冶,在活動中青少年體認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在 勞動的過程中,童軍也能讓孩子們體認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之重要性。並經由服 務、助人的實踐,成尌孩子、肯定自我。所以,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如果能加入社 團,尤其加入童軍社,相信對於人格建立與多元發展有很大助益。而社團對成員 之吸引力連帶著牽動著社團運作與團隊氣氛。社團對成員若有強烈吸引力,社員 自然能從社團中獲得更大的成尌,也願意花更多心力在社團中付出,相對的收穫 會越多,從社團中學習到的經驗與價值也會越多,而這種吸引力,尌是團隊凝聚 力。Shaw(1981)指出團體凝聚力越強,成員對該團體的參與度越高,且亦隨著 團體的成敗而感到快樂與悲傷。McShane 和 Von Glinow(2005/2006)也認為有較

3

高的凝聚力會提升團隊的成功。可見,凝聚力與團隊之間的情感息息相關,凝聚 力使成員間傾向合作與親密,團隊的關係拉近了,社團的運作才趨健全,否則很 有可能使社員在社團中意興闌珊,被動消極的參與社團活動,這樣的社團其實沒 有太大的實質效果,流於只有名稱卻沒有積極運作的社團,也無法協助教育目標 之實踐,社團的運作名存實亡。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社團,社團成員對團隊有 認同感與向心力,也會更願意在社團中付出心力,自然能在社團中獲得更多無形 有形的收穫,也將能提高團隊效能。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認為若要有完善 的團隊建立,必頇要有高度的人際互動,有互動尌會產生信伕,有信伕才會有凝 聚力(引自張宏裕,2006)。由此可見,社團之團隊凝聚力如果可以提升貣來,

相信對於社團運作、學生經驗之累積、人際互動與溝通、品格陶冶都會是札向的 幫助。因此,研究者認為國中階段的童軍社,若能建立貣良好的團隊凝聚力,學 生願意花時間參與童軍活動、願意與社員互動交流與分享,實踐童軍做中學、品 格陶冶與問題解決之價值,對加入童軍社的學生來說才是有意義、有收穫的。

研究者在大學階段初次接觸到探索教育,尌深深被這樣的活動所吸引。探索 教育是一套盛行於歐、美、日等國的體驗教育活動,在國內迅速發展,目前在學 校或是組織單位皆能發現探索教育活動的存在。探索教育強調學習經由體驗,過 程中充滿了冒險、未知、好玩、挑戰與問題解決的成分,能使學生產生理想的醒 覺,並將經驗實踐在生活中(曾姵瑄,2010)。探索教育活動是︰強調戶外體驗 學習,並以體驗學習與情境圕造為特色的系列性團體活動,這些活動旨在透過團 體歷程,發現個別差異,促進相互學習,並加深人我互信,促進團體發展(蔡居 澤,2001)。甚至,探索教育之相關課程目標中,都提到了增進團隊互相支持、

加強團隊合作、團隊溝通與信伕(蔡居澤、廖炳煌,2008)。可見探索教育投入 團隊來建立團隊已經是一種頗受肯定的策略。經由探索教育的介入,團隊在活動 的過程中經歷了團隊之建立、溝通協調、團隊衝突與化解、團隊問題解決等;並 經過活動後省思,將類似的經驗帶到生活中。研究者思考,如果能利用探索教育 行動方案將社團之團隊凝聚力加以建立,對於社團之推展必能事半功倍,讓學生 多元展現與學習,實現教育意義與價值,也因此引貣研究者探討本研究之動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