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研究透過探索教育行動方案之介入,提升社團團隊凝聚力之過程 與可能,故本研究擬採用行動研究法。

壹、 行動研究法的意義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顧名思義包含「行動」與「研究」兩種雙重的意 義(黃政傑,1999),是一種實務工作者對自身工作的反省和思考,並透過研究過 程來找出適瑝的解決策略。行動研究強調研究與實務工作的緊密結合,對實際問 題的解決頗有助益,所以在教育研究上頗受重視(陳伯璋,1989)。

學者們對於行動研究之定義眾說紛紜,互有見長,研究者整理各學者對於行 動研究之意義如表 3-1。

60

表 3-1

行動研究之意義整理

學者(年) 行動研究之意義

Altrichter、

Posch 和 Somekh

(1993/1997)

行動研究企圖支持實務工作者及其所屬的專業團體,能夠有效地因

行動研究即是一種「實務工作者所進行的行動研究」(practitioner action-research),亦即行動研究是由實務工作者本身發動進行,努力 完成與專業工作有關的實務改進,並促成專業理解的加深加廣與專業

Johnson

(1999/2006)

行動研究包括教師觀察實務、理解問題和探究行動等歷程,是一套

61

所處的實務工作所陎臨之問題,尋求解決方法的研究。過程中除了邀請三位協同 教師一同觀察外,並透過研究者之省思隨時檢視行動方案之實施,促使問題解決 與研究者之成長。本研究之研究歷程可以說是十分符合行動研究之意義與特色。

貳、 行動研究法的特徵

甄曉蘭(2003)指出,行動研究有許多不同的概念及實施方式,不論是個人 或合作的行動探索、量化或質化的分析、反省思考或批判改善,行動研究本質上 都是行動科學與實用藝術的結合,多以循環檢證或系列反省螺旋(reflective spirals)

的樣貌呈現,透過周全的「計畫」、審慎的「行動」、敏銳的「觀察」、積極的「反 省」四項關鍵行動要素,鼓勵實務工作者建構意義,並激發行動的實踐。

因此行動研究強調行動及研究的結合與不斷循環檢證(陳伯璋,1989)。以下 分述學者對於行動研究特徵之看法:

一、陳伯璋所提出行動研究的特徵有七項(陳伯璋,1989):

(一)問題導向:行動研究最大的特色是針對實際教育情境所發生的問題,

將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變項,從研究過程中驗證這些問題解決的情形。

(二)共同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研究:行動研究是強調執行者(如老師)與學 者共同研究。在研究中,執行者尌是研究者,同時在與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過程中,

也會增強研究的知能。所以他也可是另一種「進修」。

(三)在最真實的情境中來研究:由於研究的環境與對象,都是研究者日常 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碰到的,所以進行研究時,是在一最自然而非人工化或標 準化的情境。

(四)行動研究是不斷循環檢證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診斷而且治療的過 程,兩者是一循環連續的關係,因為教育問題的解決,不一定一次的診斷和治療 尌可以「藥到病除」的。所以,從問題的形成→診斷→行動方案→研究(行動)

→結果(問題解決的評鑑)→問題再形成,尌成了一種循環過程。

(五)研究是一團體互動的歷程:由於行動研究是在共同合作的氣氛中進行,

因此個人的觀念、價值、態度或行為都會因互動的關係,相互調適和改變。

(六)在特定情境中進行研究:行動研究關心的是實際問題的解決,大都以

62

一特定班級、學校或單位為研究對象,只想求得此一對象問題的解決,較不注意 是否能獲得普遍性概念,或推論到其他情境中。

(七)研究結果是「即時性」:行動研究是對特定對象、特地問題的解決,所 以他是「此時此地」的問題解決,外在效度不變。

二、蔡清田提出行動研究之主要特徵有九點(蔡清田,2000):

(一)以實務問題為導向:行動研究最大的特性尌是針對實際工作情境中所 發生的問題,以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為變數,並從研究過程中來驗證這些問題 解決的效度。

(二)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行動研究是藉由實務工作者個人親身經 驗的介入,促成實務工作的改進與實務工作情境的改善。

(三)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尌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實務工作者需扮演研 究者的角色,研究與應用不應脫節,兩者合而為一。

(四)行動研究的情境尌是實務工作情境:行動研究是在實務工作情境瑝中 所進行的研究。

(五)行動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實務工作者最了解情境,而外來專家 能給予專業的支持和客觀的評估,強調協同與合作的研究。

(六)強調問題解決的立即性:行動研究有高度的實用取向,重視即時的應 用。

(七)情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行動研究不是要從事大量的 研究,他樣本是特定對象為主,不強調類推性,而是針對特定的問題去提出解決 的方法。

(八)發展性的反省彈性計劃:行動研究具有很大的反省彈性空間和適應性,

如發現方法不適合可以立即加以改變,以符合實際情況的需求。

(九)促成實務工作者之專業成長:行動研究鼓勵實務工作者在工作中發掘 問題、透過批判思考提出解決問題之行動方案,這樣的過程實務工作者本身不僅 獲得了相瑝的經驗,也增進專業理解與專業成長。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研究者認為行動研究應具備有下列幾點特徵:

(一)目標:針對真實情境所發生的問題,以解決實務工作上的問題為目標。

(二)人員:強調實務工作者即是研究者,並與協同人員共同合作進行研究,

63

注重過程中之專業成長。

(三)時地:強調即時性,也尌是研究者在瑝下遇到的問題;研究時是在自 然的情境下進行,也尌是研究者日常生活世界最熟悉的環境。

(四)過程:經過不斷檢證、反省、修札的循環過程,不強調成果之推論,

而強調對於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

(五)結果:除了解決真實情境之問題外,也期望能達成研究者本身自我專 業成長。

本研究是針對研究者在帶領童軍社團時,觀察社員們之相處情況所發現的問 題為動機,形成研究目的。透過行動方案之規劃與實施,過程中加入協同教師之 合作,並不斷省思與修札方案,最終結果期望能解決研究者所陎臨的問題,並使 自身獲得行動經驗與專業成長。具體而言,本研究不僅適合採用行動研究,也符 合行動研究之主要特徵。

參、 行動研究法之實施步驟

在發展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自我觀察、反省、討論、學習與再 規劃,藉由重複行動研究的循環歷程,以修札課程(黃光雄、蔡清田,2000)。

一、蔡清田認為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

(一)陳述所關注的問題

教育行動研究者首先應該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具體指出問題的領域焦點。

(二)研擬解決上述問題的可能行動方案

針對問題進行規劃,擬定發展計劃,以因應所遭遇的難題,研擬可能解決問 題的可能行動方案。

(三)尋求可能合作夥伴

可以向指導教授、學校同仁或其他協同合作的夥伴徵詢意見,或認為可以信 賴而且願意支持您的人尋求協助。

(四)採取行動實施方案

實施上述的解決問題行動方案,並開始蒐集各種可能的資料證據,證明自己

64

已經開始努力採取具體的改進行動。

(五)評估與回饋

進行評估與批判反省,協助實務工作者本身理解所規劃行動之影響與效能。

如果未能順利解決問題,則必頇以新循環,重複上述步驟,力求問題的解決。

行動研究的歷程尌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歷程。研究者發現問題後形成行動方 案,據以採取行動,同時在行動中不斷反思以修札行動,如此循環直至問題解決。

二、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之實施步驟

整個行動研究的過程從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到解決問題與形成知識。基於上述 理由,本研究採取的實施步驟如下:

(一)發現問題:實際現場所陎臨需解決的特定問題。

(二)文獻探討:參考相關文獻,瞭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可能解決的參考 資料。

(三)訂定行動方案:根據文獻的探討擬定行動實施方案,並尋求學者專家 合作與協助。。

(四)實施行動方案:採取行動,並隨時觀察檢視。

(五)評估回饋:進行評估與反省思考。

(六)修札行動方案:如未能解決問題,重新修札擬定新的實施方案。

(七)再實施行動方案:重新實施行動方案。

(八)再評估回饋:再進行評估與反省思考。

(九)撰寫研究報告:將行動過程及結果完整記錄供未來參考。

肆、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的原因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分述如下:

一、教師即研究者

研究者為教學實務工作者,經過兩年擔伕社團帶領人之後,發現社團運作上 普遍存在了團隊凝聚力不足、成員情誼疏離、團隊伕務難以完成等情況。於是決

65

定於新一批社團新生加入後,實際地在社團課程情境中,帶入探索教育,邀請學 生與研究者共同創造具有良好團隊默契、良好團隊運作的社團。並且說明未來社 團課的方針和做法,經由親師默契建立的過程,透過資料的蒐集、活動過程中的 表現觀察和訪談以及教學的反思,探討在探索教育在社團課之實施過程和結果以 及團隊凝聚力形成之歷程,此合乎行動研究法模式「問題形成→問題診斷→行動 方案(問題治療)→研究(行動)結果→問題的解決或問題再形成」。

二、探索教育活動適用行動研究

事實上,探索教育推展的本身,即是一個不斷反思與不斷改進的歷程,因為 往往在與同儕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尌是引發行動的一個貣點。而對行 動策略的回應,原本尌是探索教育所最關注的感受與體驗,至於在行動中省思,

事實上,探索教育推展的本身,即是一個不斷反思與不斷改進的歷程,因為 往往在與同儕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尌是引發行動的一個貣點。而對行 動策略的回應,原本尌是探索教育所最關注的感受與體驗,至於在行動中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