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訓導人員續任行政工作意願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中訓導人員續任行政工作意願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我國之教師因法令的規範,須協助學校行政方面的工作,如教師法第四章第 十六條規定教師權利第一款「對學校教學及行政事項提供興革意見。」與第十七 條規定教師義務中第七款「依有關法令參與學校、行政工作及社會教育活動。」, 因此教師在學校不僅有教學的義務,並且兼具協助行政方面的工作,甚或必須擔 任行政職務以推行學校政策。而學校的行政工作要能夠推行順利,必須仰賴學校 行政人員的行政專業,在學校行政績效各項原因中,學校行政人員的流動率即佔 一部份之重要性,教師兼任學校行政人員若是積極擔任並推動政策,不論是經驗 的傳承或是學校的永續發展都相同擁有正向的幫助。

研究者於「全國碩博士論文網」搜尋,有關「續任意願」之論文只有兩篇,

探討訓導人員者,更是付之闕如,因此研究者將教師兼任訓導人員之續任意願,

視為教師兼任訓導工作之意願來加以探討,雖「工作意願」與「續任意願」不盡 相同,但皆代表著在一工作上持續擔任之意願,故本節將以工作意願之意涵為基 石,來深入探討教師兼任訓導工作意願的重要因素,進一步再探討教師續任訓導 工作之意願。

壹、工作意願之內涵與相關理論 一、工作意願之意涵

(一)意願之定義

對於意願的定義,各家解釋不一,工作意願之相關研究大部分皆是由意願相

46

關研究所延伸而來的,所以研究者須先針對「意願」做一文獻的探討,之後再由 相關的研究結果歸納出工作意願的意涵。

林瑞欽(1990)分析意願之性質時認為所謂意願,是個體自主的、非勉強對 某種行為標準的事件,促使實現的心理狀態。其包括下列五點:

1.意願是認知的,個體形成意願時,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理智思考,不是盲 目衝動、任意恣意的行動。

2.意願是一種個體在多種選擇中所做下的決定,必需承擔可能的責任。

3.意願是一種自我涉入(self-involvement)的心理作用,首先個體對於客體認 為可自我達成,並知覺到正向積極的感受,然後願意自我涉入。

4.意願是個體對自我所下的承諾,帶有激勵個體持續行動的動能,並因自己 所下的承諾的標的加以認同,同時陶冶個體的忠誠信實。

5.意願是具有強烈促使個體朝向某特定方向的力量,即一種動機形式。

陳彥玲(2000)指出意願應是經歷過某過程後,產生的一種態度,含有價值 判斷、情感成份與行為意向的心理歷程。

陳淑蘭(2002)認為意願是個人目標之心理趨向,為個體自發性的將全部精 神與感情投入工作環境中,以期目標的達成,貢獻才智,並分擔責任。

林俊雄(2002)指出意願是個體的心向目標,淺層的意義含有個人的喜好與 興趣的成份,但其深層的意義含著個體對所欲之個體之主觀價值的認定,其中含 有利己即利他方面的價值。

陳碧雲(2007)認為意願也是一種自主的心理意念,此意念影響外在行動的 投入。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將意願(intent)定義為想要做某件事的 一種態度。

Grewal, Monroe, and Krishnan(1998)認為意願是一種知覺價值的關係。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意願是個體對欲達成之目標的心理態度,並且對目標判 斷的心理歷程,而這心路歷程會影響個體外在行為的投入,並且願意負起相關之 責任。

47

簡瑟芬(1994)研究指出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與工作意願的概念意涵 雖非完全相同,但在心理上認同於工作,並將工作績效視為個人價值觀的程度,

則有共通之處,故可從工作投入的測量來類推工作意願的測量方法。

在工作投入的研究中,Lodahl & Kejner(1965)所設計的工作投入量表中,

將測得之結果經因素分析之後,得到三個因素,一為「主動參與的程度」;二為

「認同工作重要性的程度」;三為「追求自我實現願望的程度」。受試者對工作

48

投入的分數,為此三個構面中對各題所得分數的總分,分數越高者表示該工作者 對其工作所投入的程度越高。三個構面的定義如下:

1. 主動參與:意指個體對其主動參與工作意願的加以描述,以測量對其工作 投入之程度。

2. 認同工作重要性:是指個人對其整個工作情境在生活環境中所佔的重要性 程度,亦即就其認同工作的重要程度加以描述,以測量對其工作投入之程 度。

3. 追求自我實現的願望:是指個人為肯定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在工作上表現出 追求工作完美的強度,亦即就個人關心其工作完美的程度加以描述,以測 量對其工作投入的程度。

廖泰雄(1987)研究指出高度工作投入的個人,曠職率與離職率都比較低。

工作投入與工作意願之概念相似,因此本研究將參照以上量表之三個構面來設計 問卷。

二、工作意願之相關理論

依據上段之探討,研究者認為工作意願即是個體在工作環境中,對其知一種 認知態度、價值判斷的心理歷程,並自願的與組織共同負起工作之相關責任。謝 文全(2007)指出在激勵理論中,探討如何透過外在的刺激,激發成員的工作意 願和行動,使其能朝向組織預期目標邁進的歷程,而激勵的功能可以提升士氣、

增進成員的工作滿意度、預防減輕成員的工作倦怠以及提高成員與組織的績效。

故研究者以下將以激勵理論為基礎,輔以工作倦怠之層面來加以探討,以供本研 究工作意願的理論基礎。

(一)激勵理論

在激勵理論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為內容理論,另一為過程理論,內容理論 主要在探討個人內在需求之因素與行為被激勵的原因,換句話說,也就是激發行 為的因素;此一部分較符合本研究之需要,故以下將列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內容 理論:

49

1. 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 於 1943 年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有幾種基本的需求需要得 到滿足,而這幾種需求依重要程度分為五種層次,能夠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才 會出現下一個層次的需求。五個階段分述如下(謝文全,2007;Herzberg, Mausner

& Snyderman, 1959):

(1)生理需求:此需求為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

(2)安全感需求:意指免於遭受到侵犯與傷害之威脅等需求。

(3)社會的需求:意指對於愛與被愛以及歸屬感的需求。

(4)尊榮的需求:當中包含有自信、自重與自主的權力,也包含了他人對 自我的肯定、認可與讚賞。

(5)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一種成為獨特自我、實現自我潛能,不斷發展 及做最高度創造的需求。此需求最難得到滿足,但也是最能使個體追 求其最大的表現。

圖 2-3-1 需求層次理論圖 資料來源:出自謝文全(2007)。

2. ERG 理論

Alderfer 於 1969 年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做一統整,成為 ERG 理論,他認為人類追求三個核心需求,分述如下:

(1)生存需求:在工作環境中,生存需求藉由報酬、福利和愉快的環境中 獲得滿足,簡單而言就指薪資以及工作環境的滿足。

(2)關係需求:人都有維持重要的人際關係來滿足社交活動與建立身份地 位的欲望,也就是與他人共同分享情感與思想,傳達自己思想與情感 給他人的需求,相對的也需要他人的回饋。簡而言之就是人際關係的

自我實現 尊榮的需求 社會的需求

安全感需求

生理需求

50

圓滿與和諧。

(3)成長需求:此為追求個人自我發展的欲望,如同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尊 榮與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就是個體希望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促進 個體專業知能的成長以對組織做更大的貢獻。

謝秉錡(2007)研究中指出,ERG 理論與需求層次理論仍有差異,其認 為個體在發展中不僅有滿足而後進展的模式,相對的也有所謂的挫折現象,

也就是說當個體朝向高層次的需求努力時,因為受到環境或其他之挫折,使 其需求無法滿足時,個體自然會反轉向較低層次的滿足以資補償。

3. 三需求理論

McClelland 於 50 年代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三需求理論,三種需求分別為:

成就需求 ( achievement ) 權力需求 (power ) 親和需求 ( affiliation ) 。 分述如下:

(1)成就需求( need for achievement ):讓人關心像是優秀、競爭、具挑戰 的目標、持續力,和克服困難等相關議題。有高度成就需求的人,會 去追求績效上的優秀表現,享受具困難和挑戰的目標,並能在工作中 表現堅忍與競爭力。他們設定的困難度通常是中等水準但可達成的目 標,這是因為他們同時想要擁有挑戰且有獲致成功的機會。他們喜歡 在朝向這些目標前進時,適時地接收到回饋。當他們朝目標前進時,

他們不喜歡受到外部事件的干擾,或他人的妨礙。

(2)權力需求( need for power ):讓人喜歡去影響別人,具有影響別人的 慾望,具有去改變人們或事件的驅力,以及改變生活的慾望。麥克里 蘭針對個人化的權力與社會化的權力間,做了重要的區分。社會化的 權力,被用來謀求多數人的福利,在組織中是一個積極的力量。個人 化的權力,是用來求取個人的私利,在組織中造成嚴重分裂與毀滅的 力量。

(3)親和需求( need for affiliation ):親和需求 ( need for affiliation ) 讓 人們喜歡跟他人建立並維繫溫暖、緊密、親近的關係。有高度親和需

51

2010)。工作倦怠(job burnout)雖有不同的翻譯,但其概念皆是指個體對做產生 一種負面態度的現象,也就是說對工作表現出疏離、厭倦及心力交瘁的行為(謝

Carroll& White

(1982)

將工作倦怠定義為:工作者處於遠超過其所能承受的壓力源和挫折情境 中,無法成功或有效的處理,導致在心理上感到痛苦和不適。

Owens(1980) 認為工作倦怠的產生是因為個體為了處理壓力,過度的付出精力、情緒或

Owens(1980) 認為工作倦怠的產生是因為個體為了處理壓力,過度的付出精力、情緒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