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及國外資賦優異教育方案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及國外資賦優異教育方案之相關研究

(承上頁)

研究者及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及結果

(承上頁)

師資培育方面-1.特殊教育培育之師資難以滿足學校之需求;2.資優教育教師流 動率偏高;3.在職進修課程不符需求;(四)課程與教學方面-1.課程綱要付之 闕如;2.資優教育課程缺乏全盤的規劃;3.資優教材教法缺乏特色,未能配合學 生的需要和興趣;4.資優學生情意教育不足;5.資優教育重量不重質;6.資優班 教材缺乏流通等。

郭靜姿(2003)在「三十年資優學生的追蹤:發現與啟示」一文中提到:

一、資優教育的成效

(一)資優班畢業生肯定資優教育的成效,資優教育值得推廣;(二)資優班學 生在原資優領域發展的比率頗高,資優教育的投資沒有浪費;(三)師資良窳關 係資優教育的品質,師資培訓工作不可忽視;(四)資優生成長後多數擔任教職 作育下一代英才;(五)各種資優甄試及鑑定的效度合乎理想,能甄別資優生;(六)

特殊管道升學學生之學習及心理適應良好,應該繼續辦理。

二、就資優教育追蹤的方法,未來可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對象涵蓋不同類型,納入創造、領導能力及特殊才能等的追蹤研究;

(二)研究變項增加個人特質變項,如認知與創造力的發展、生涯發展、婚姻滿 意及自我實現等;(三)前進式縱貫研究設計的採用,以期能像國外提出數十年 的追蹤報告;(四)各校可進行各種資優教育方案的成效追蹤,以提供對於各種 教學模式的實證報告;(五)教育行政或學術單位應組織資優教育追蹤研究小組;

(六)鼓勵學校進行追蹤研究,以了解畢業生的發展。學校對於已蒐集到的畢業 生資料,如能加以統計及分析,撰寫成正式的研究報告發表,國內將有更豐碩的 追蹤報告,提供未來教學、輔導、親職教育及行政決策珍貴的參考訊息。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國內資賦優異教育方案之相關研究,多以集中式資優班 或資源班教師的觀點,探討資優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資優教師的教學效能、工作 滿意度、工作壓力等,主要的問題歸納為時間管理、教學策略及課程規劃;也了

解到資優教育目前所關注的課題、遭遇的困難與追蹤成效。因此,針對資優教育

Shuler & Slate

(1985)

Kolloff & Moore

(1989)

(承上頁)

Campbell(1999a)以 New York 大都會學校 86 所(49 所小學; 37 所中學)

之資優班教師、學生及行政人員(301 位資優生)為研究對象,採訪談方式,研 究結果如下:1.良好資優方案的向度:卓越、認知與動機的成長;教師鼓勵資優 生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設計方案幫助資優生思考及有效解決問題並培養責任感;

動機方面:尋找讓資優生更有自信、更好奇、更獨立自主的資優方案,幫助資優 生社會化;2.教資優生的原理原則:了解教材;和學生一起學習;擴大需求(營 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給予資優生較高的期望與挑戰性);自我成長(資優教師不 斷自我充實、迎向挑戰);3.許多學校不懂得如何評鑑自己的資優方案(38%),

而許多學校則只由校長來進行表面的評鑑而已(55%),只有 7%的學校做到正式的 評鑑,但沒有一位教師看過自己的資優方案的評鑑內容,學校及負責人員不知為 何要評鑑,以及如何評鑑,沒有一個資優教育評鑑想到要追蹤畢業生的狀況。

4.大多數教師感覺校長或校方並未察覺他們對於資優班的努力付出;教師的滿意 度來自教導資優生的經驗,樂於見到學生成長、獲得高層次的思考與價值觀。

5.許多老師沒有足夠的職前訓練,建議應加強在職訓練,尤其是時間管理技術;

有些老師感覺與其他老師隔絕,他們需要校內、外資優教師間的聯繫網路;有位 老師覺得:「資優老師各做各的,有時工作哲學不同會互相衝突。」有些老師抱 怨學校內的官僚體系及與家長的互動。

Campbell(1999b)以 11 所台灣的小學(28 位老師與 112 位資優生)採訪談 方式,研究結果如下:1.課程與教學方面:以中、美、日三國資優學生做比較,

台灣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高度成就誠屬殊勝,發現每位學生與班級無論何種數學資 質,皆使用相同的課本與教材,美國學校則無硬性規定;台灣教師會自行設計補 充教材,例如:科學實驗、中國古典文學、寫日記、發展領導才能、民主理念等。

2.本研究進行時,台灣只有一套資優課程。教師的挑戰:學習以不同的方式面對 資優生;教師認為,教資優生較有壓力、也更富挑戰性;對待資優生要更有彈性、

不要失去耐性,讓他們思考、解決問題;讓他們找出自己的處事風格、不要堅持 自己的做法;教師必須培養傾聽的技巧、每日提供許多問題來促進資優生的學習 興趣並教導資優生如何提問更高深的問題:善導資優生的好勝心,給資優生適度 的壓力但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幫每位學生發展特長、尋找不平凡的潛能。

3.台灣資優班教師比美國教師還要學習更多的師資培訓課程,該課程包括理論課 程與實習課程。多數教師表示資優師資培訓課程應予擴充,且內容已不切實際,

要求接受更有實用價值的課程;一位教師表示,「應該尋求自己的出路-自己靠 自己去發現一些東西。」每日與資優生的互動可幫助自己找出有效策略的經驗與 動機;4.本研究的 11 所學校從未看過他們的資優班評鑑結果,少了這些訊息,

他們懷疑教學成果可能不佳。資優教育的評鑑工作應立意於協助教師成長才對。

5.待解決的問題:其一,台灣仍只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一部分人口仍住在鄉下地 區;其二,若干家長處心積慮以非常手段想讓自己的孩子進資優班;其三,關於 普通班裡具有高度學業成就的學生,多數美國學校願將這類學生吸納在資優班 中,而台灣人則對此猶豫不決。

綜合以上文獻發現,國外資賦優異教育方案的相關研究,多以行政人員、資 優教師及資優學生的觀點來探討資賦優異教育方案的課程與教學、鑑定、師資、

教師進修與評鑑,且多為質性研究,如訪談方式,教師與學生大多認同及支持方 案的辦理成效,但為了瞭解普通班教師及資賦優異方案教師對資賦優異教育方案 的看法與意見,則需更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