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開放式住宅新建案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國內外開放式住宅新建案例

本研究主軸乃為開放式住宅整建為導向,但現階段受限於開放式住宅為近幾年新 穎的構法,所有案例建築壽齡幾乎尚未到達需要整建的階段,故此節乃蒐集開放式住 宅新建案做為文獻案例,於後半階段將考慮以電梯住宅大廈作為本研究案例之驗證。

壹、開放式建築(Open Building)之基本理念及特性

1960 年代荷蘭籍學者哈布瑞肯(N. J.Habraken) 之開放理論成就了後來的開放式建 築(Open Building)理念,當時目的是為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集合住宅需求,基 本概念約可分為:二階段供給方式、空間選擇多樣性、層級性三大方向。主要以不同 於傳統的一體澆置建築構成方式建造住宅房屋,而以二階段供給方式作為主要構成方 法,即為支架體系統(Support System)與填充體系統(Infill System),而讓使用者對 於自己的住宅空間使用有更多的選擇性與獨特性,如圖 2-3及圖 2-4所示:[2, 3]

圖 2-3 兩階段供給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自[2, 3])

圖 2-4 構件層級化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自[2, 3])

經過全球各地對於開放式建築理論發展之後,現階段的開放式理論的衍生與運用

主要功能約可整理為兩大方向進行討論。(一)可變性、(二)永續性之發展。簡述如下:

開放式建築

貳、開放式建築(Open Building)於國外之發展現況

根據國外目前發展開放式建築著名案例,茲將說明如下:

(一 )日 本 - Next 21

日本高度工業化的營建體制,使得它成為全球開放建築發展的另一個重鎮。最著 名的開放建築案例要算是由日本大阪瓦斯公司興建,1993 完工啟用的Next21 實驗住宅 案例。此案例中,支架體及填充體被分為兩個階段分別設計與施工。規格化的數種非 承重外牆、輕鋼架隔間牆、高架地板、整體衛浴等填充體之運用,使得此建築物呈現 非常多樣的風貌,高品質的環境及生態,及能充分因應使用者需求之最大空間使用彈 性。堪稱一個最具開放建築概念之實際案例,如圖 2-6所示。[4-6]

圖 2-6 Next 21 實驗住宅 (資料來源:參考自[4-6])

日本大阪瓦斯公司投資了 25 億日圓打造這個純屬實驗性質的建築,目的是在於 成為二十一世紀房屋的新典範。在這個系統計畫中,有兩個計畫小組同時進行工作,

也就是區分成支架體與填充體兩個層級小組,分別進行框架系統與個別住戶單元設計 等工作。如圖 2-7~圖 2-10所示。[6]

圖 2-7 框架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自[6])

圖 2-8 各建築構件系統關係 (資料來源:參考自[6])

圖 2-9 住戶單元變更 (資料來源:參考自[6])

圖 2-10 住戶單元設計 (資料來源:參考自[6])

(二 )荷 蘭 - Matura

荷蘭是推動開放建築的先驅,相關開放式住宅的案例較多,住宅產業的發展也較 為成熟。延續著支架體與填充體二層級的設計發展,荷蘭已發展出許多配合空間模距 的先進次系統,例如隔間牆系統、門框系統、熱水系統等。

這些次系統不但可以配合開放式建築本體的模距作套件與單元的彈性調整與變 更,更訴諸於市場需求研發單元式商品供廠商與住戶選購,以推動更周全成熟的營建 方式。荷蘭MATURA填充系統是Habraken費時五年與其他合夥人共同發展出來的第二 代填充系統,系統強調「插合」的方式,以增加使用者變動彈性,如圖 2-11~圖 2-14所 示。[4-6]

圖 2-11 Matura 系統(上層) (資料來源:參考自[4-6])

圖 2-12 Matura 系統(下層) (資料來源:參考自[4-6])

圖 2-13 模矩化設計 (資料來源:參考自[4-6])

圖 2-14 插合 (資料來源:參考自[4-6])

叄、開放式建築(Open Building)於國內之發展現況

國內於開放建築之研究與探討以往大部分僅著重於理論與觀念之論述,近年來才 逐漸有實作研究之衍生:

(一 ) 內 政 部 建 研 所 - 建 築 材 料 實 驗 群 新 建 工 程[7]

目前已施工完成且開始運作之材料實驗群工程,即導入開放式建築觀念,主要設 計目標及定位,分述如下:

(A) 能彈性因應多樣且多變的空間格局需求之支架體設計:

支架體設計應具最高之使用彈性,以因應目前及未來之使用者需求,如圖 2-15 所 示。

(B) 方便維修及能彈性因應空間的設備需求之設備管線規劃:

設備管線系統應力求明管化、系統化地配置,提升其重新佈線之彈性(以因應多樣 的空間使用機能)與更新維修之方便性。

(C) 可拆組及再利用之室內隔間牆系統設計:

室內隔間應可拆組、再利用,以增加空間使用彈性、減少廢棄物之產生,達成永 續建築之目標,如圖 2-16所示。

最小服務空間 300cm

最小服務空間 300cm

圖 2-15 模矩系統規劃 (資料來源:參考自[7])

圖 2-16 可動隔間牆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自[7]) (二 ) 國 立 台 灣 科 技 大 學 -台 科 一 號

台科一號(農舍建築)位於台北縣土城市,係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魏浩揚教 授所規劃設計之開放式建築實驗案例,其案例係實際導入開放建築理念之模距系統設 計及系統構件,將建物拆解成不同層級之構件(Element),於施工現場藉由機具及人工 方式,完成構件的組裝。建築物外觀及系統設計概念,可如圖 2-17~圖 2-20所示。

圖 2-17 台科一號外觀 (資料來源:魏浩揚教授)

圖 2-18 台科一號外觀(續) (資料來源:魏浩揚教授)

圖 2-19 系統層級化 (資料來源:魏浩揚教授)

圖 2-20 模矩系統設計 (資料來源:魏浩揚教授) (三 ) 國 立 台 灣 科 技 大 學 -台 灣 建 築 科 技 中 心[8]

「台灣建築科技中心」位於台灣科技大學校內,其建築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之實 驗大樓。此案為國內首創實驗性建築物,其建築物規劃許多實驗架構及設施,實驗項 目分為 1.氣流與通風實驗、2.太陽能光電實驗、3.節能建築外殼實驗、4.開放填充體技 術實驗及U 型樓板彈性空間試驗、5.綠色建材與永續技術,如圖 2-21所示。

圖 2-21 實驗平台規劃 (資料來源:[8])

為使台灣建築科技中心具後續彈性發展可能,因此空間設計考量符合「開放式建 築」概念(可參考圖 2-21實驗平台規劃示意圖):a.自由彈性平面 b.可拆組隔間 c.可拆組 系統天花d.系統高架地板、e.牆前配管、f.明管規劃(如圖 2-22~圖 2-24),提供未來實驗

空間彈性使用之便利。

圖 2-22 開放性填充體試驗 (資料來源:參考自[8])

圖 2-23 開放性配管設計(1) (資料來源:參考自[8])

圖 2-24 開放性配管設計(2) (資料來源:參考自[8])

(四 ) 昇 陽 建 設 -高 性 能 住 宅[9]

近幾年昇陽建設也投入開放式建築的領域之中,至今台灣已有數處建案都導入開 放式建築概念,昇 陽 建設將其開放式建築的施工方法稱為SI 工法。SI 工法是將結構體

與裝修體分開(圖 2-25),此構法能夠確保結構耐久性與更新性能(圖 2-26)。

圖 2-25 結構體與裝修體分開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自[9])

圖 2-26 昇陽高性能住宅永住 SI 概念 (資料來源:參考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