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材供應鏈交易流程機制

第四章 建材供應鏈管理(SCM)行銷系統機制探討

第一節 建材供應鏈交易流程機制

為了解國內開放式住宅整建系統相關構件、材料供應鏈之上下游廠商之交易流程 機制,本研究規劃整理出整建時供應鏈行為模式探討及實施流程,如圖 4-2所示,並針 對各階段逐一說明如下述,其結果將作為第二節電子市集規畫概念之基礎:

使用者需求 開放式住宅構件與材料 相關問題確認 整建設計

施工時程 規劃 供應商搜尋

生產製造 採購 運送時程

施工

整建供應鏈

圖 4-2 整建過程之供應鏈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壹、使用者需求

現今開放式或老舊住宅的居住者常會遇到建物本身已屆整建之生命週期階段,亟 待更新,其中之整建改修行為概括可包括室內外美觀改善、劣化更新、性能提升、用 途與格局更動、設備與管線更新擴建、加蓋…等等,這些都在在反映出舊有建築其性 能、外觀、隔局、設備、用途等方面已不敷使用,而需經調整以滿足現有之需求,因 此,才會衍生出居住者於住宅整建上之用途需求,並進行一連串之整建行為規劃與設 計。開放式住宅讓使用者有不同的構件選擇開放性,不論是空間使用上或是構件材料 上,都能夠有足夠充分的選擇權力。

貳、開放式住宅構件與材料相關問題確認

採用開放式建築之設計觀念可以讓建物品質提升,並依據第一階段使用者不同之 需求提供居住條件,因應使用者角色的增加做空間靈活的調整。一般而言,開放性可 謂是在市場上具有通用性,藉尺寸協調以成就模矩化的系統構件,其重要性為方便後 續作「變更」。因此,使用者必須在整建過程前事先對開放性構造材料的主要特徵做通 盤的了解與分析,如:符合開放性之構件、尺寸規格、工料分析、欲變更構件之數 量、需求變更之預算規劃及估價等程序,而為了便於改變,亦須賦予「拆解性」與「重 組性」之概念。

(一) 構件分析

在開放式建築系統中,系統的可拆組性能是相當重要之一環,構件可容許被拆 組、組裝程度大小關係著整體構造系統是否具有開放性能或開放性層度高低差距之問 題。若構件之間的可拆組性高,不但對於空間的彈性使用有益,對於構件材料的轉用 性、再生循環性、構件替換性等也都相當有幫助。而針對可拆組性能高低之判斷則可 從構件種類與結合機制進行探討。

(二) 材料多樣性

同一構件物品在市場上具有不同可供更換之材料,提供使用者不同選擇性。構件 材料在市場上除了普及率高之外,選擇多樣性亦為系統開放性程度高低的要素之一。

構件材料若在市場上有能讓使用者依照自己喜好而有多重選擇彈性,則在材料的選擇 上就能減少發生僅單一種材料可選擇使用的封閉系統情形,此觀點對於系統開放性相 當重要的考量ㄧ。

(三) 材料尺寸規格

同一構件上之材料其規格在市場上應具有某種規格尺寸劃分標準。其主要功能在 讓構件及整體系統之間的相容性、更換性、經濟性,同時也包含了模矩化之概念。選 擇市場上多數規格尺寸材料,對於系統化構件的材料更換性或是選擇材料的多樣性來

說是一體兩面的事情,有著規格化的尺寸才能夠在系統發展底下更換不同的構件材料 使用,對於系統之間的相容性、更換性及經濟性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考量。

(四) 材料市售性(估價)

市售性即材料在市場上的生產、販售、使用之普及率。構件材料在市場上的取得 難易度高低將對構造系統開放性及經濟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材料如在市場上的普及 率過低或是在單價價格上過高都容易產生系統、構件、材料的取得困難。反之,則對 於系統的開放性大有幫助,因此,使用者於此階段必須先透過市場上材料之價格分析 來了解欲取得構件之難易及成本評估,達成可用性與降低需求成本,之後再依其需求 成本進行預算估算。

叄、 供應商搜尋

於上階段使用者了解並已規劃出整建開放性構件之項目及估價後,此階段將持續 探討材料供應商之搜尋及價格查詢機制,因此,歸納出以下方向進行探討,包括:網 路搜尋廠商、建立供應商名單、供應商篩選、詢報價等。

(一) 建立供應商名單

(二) 此階段可由上個程序利用網路方式搜尋供應商,彙整出符合使用者需求之構 件材料廠商名單。

(三) 供應商篩選使用者可依上述列出之供應商名單依實際需求如材料製造、技術 工程、品保等,尋找適合之供應商。同時收集多方面資料,如品質、交期、

價格作為篩選之依據,以確保供應商所提供之材料合乎公司品質需求及環境 管理要求。

(四) 詢報價

使用者必須與各篩選出之供應商做互動,協商可能提供開放式構件材料或服務的 價格與相關事宜,當彼此達成共識時,買賣雙方將簽訂契約。

肆、施工時程規劃

整建工程的控管,一般皆必須全面考量進度(時程)、品質與成本之相互關係,而 尋求達到「施工時程短」、「建材品質佳」與「成本合理」之一般性目標。一般整建工 程之控管,經常會先對工程之期限、施工方法、施工順序、施工機具之選擇等進行分 析,並在不影響使用者所給定的品質要求及合理之成本下,擬定工程施工的時程計 畫,並確實加以執行。而在時程控管過程中,進度表需要經常修正,其主要原因乃是 可能遭遇到趕工與設計變動頻繁,使用者希望各廠商能有效提出工程進度以掌控時程 進度。

伍、採購

此部分大約可從履行訂單與合約,構件材料配銷、施作與付款機制等方向來規 劃,其流程可如圖 4-3所示[10]。

圖 4-3 一般物料交易流程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自[10])

陸、生產製造

完成以上下單程序後,生產構件廠商依據設計單位設計圖說擬訂製程計畫,然後 於工廠生產製造;在生產之前,構件材料廠商須繪製構件施工大樣詳圖,並經業主或 建築師設計單位審核後,方才進行工廠製作程序。因此,一良好的製程計畫可確保構 件製作品質,降低現場無法組裝的風險。另外,廠商之製程計畫必需與構件施工計畫

互相配合,以避免現場缺料而延誤組裝作業,或因構件製造過快而造成構件儲存堆放 的困擾。

柒、運送時程規劃

構件的運送方式、運輸時程及載入現場的車輛設備,應在構件搬運前加以充分的 檢討,並擬妥適當的運輸計畫。運輸計畫內容除了應檢討構件的重量、長度、數量與 組裝順序外,更應調查載運路線之道路容許載重、淨空、距離、運輸時間及調查現場 周圍環境與裝卸的機械設備等事項,以避免構件因運輸延誤而影響工程之組建作業。

捌、施工

最後於構件施工階段-施工單位,在開工前必須擬定構件組裝整建施工計畫,現場 管理人員依據整建施工計畫擬定構件組裝時程及各類構件組裝流程並提供構件組裝作 業查詢,依此時程進度作為工程執行之依據。例如在「工地出入口-構件入場登錄」時,

除作為掌控物料是否按進度入場外,廠商將構件依運輸計畫運至工區時,應即時做構 件進場品質稽核,並將該記錄儲存備查;在「工地構件儲存區-構件預備組裝登錄」,

結合施工圖說,確定構件組裝位置及施工時程,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如遇無法預期之 特殊狀況,影響構件本身品質或工程進度者,亦需做工程異常紀錄,以便日後追蹤複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