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內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內文獻

余津嫺 (2006) 利用門檻共整合模型分析大陸 A 股市場與香港 H 股市場的 連動性,資料期間自1998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之日資料,採用 Engle-Granger 共整合檢定、排序自我回歸模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具門檻的門檻誤差修正模 型,實證結果如下:(一) 在門檻共整合檢定方面,31 家具有線性共整合的公司 中, 27 家具有門檻共整合,顯示大多數的 A 股和 H 股股價之間存在非線性的 長期均衡關係; (二) 在 Granger 因果關係方面, 幾乎所有公司的 H 股股價領 先 A 股, 顯示 H 股市場過去的股價資訊會傳遞至 A 股市場而影響 A 股股 價,但也同時有 19 家公司,其 A 股股價領先 H 股,其中的 14 家公司具有雙 向 Granger 因果關係;(三)在比較利用非線性模型與線性模型估計 Granger 因 果關係的差異方面,結果顯示利用非線性模型估計,可以捕捉到線性模型無法捕 捉的部分,使檢定結果更能反映真實的市場情形。

黃志偉 (2007) 應用 Engle (2002) 提出之動態條件相關雙變量 GARCH 模 型估計 29 家在中國大陸及香港股市雙重上市公司股價報酬和波動性之外溢效果,

資料期間自 1998 年 1 月 至 2006 年 11 月 ,採用單根檢定、ARCH 效果檢 定、LM (Lagrange Multiplier) 檢定、雙變量 GARCH 模型,實證結果如下:(一)26 家雙重上市公司股價報酬拒絕固定條件相關之虛無假設, 均存在動態條件相關 性;(二)香港股市其股價 (或波動) 持續性及外溢效果相對較低;(三)A 股或 H 股股票市場其波動外溢效果皆顯著高於報酬外溢效果;(四)利用雙變量 GARCH 模型, 發現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存在顯著報酬及波動外溢效果;(五)由動態條件相 關係數的估計值顯示, 隨著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的開放, 使得 A 股與 H 股之 間動態相關係數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陳國芬 (2005) 以共整合模型及 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探討中國 A 股及香 港 H 股是否存在長期均衡及價格領先落後關係,並分析開放香港投資人購買 A 股後上述之關係是否有所轉變,另根據追蹤資料的固定效果模型探討 H 股相對 A 股折價的原因,資料自 1998 年 1 月 5 日至 2004 年 12 月 29 日,採用 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向量自我回歸模型及向量誤差修正模型、Granger 因果關係 檢定,實證結果如下:(一)根據 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兩市場之間不存在明顯 共整合關係,即使開放香港投資人可以直接投資大陸 A 股市場之政策後,亦沒 有提高兩市場連動性;(二)在全樣本期間及開放香港投資人購買 A 股的政策後都 是H 股的價格領先 A 股的公司家數較多;(三)市場效果對 A 及 H 股的溢折價確 實有顯著影響力,且香港市場的影響力較大,流動性風險與相對供給效果皆對A 股與H 股之間的溢折價有顯著影響,風險程度的差異則無;(四)政策開放後,一 家公司股票流動性的高低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

沈中華、陳建福 (2003) 利用不對稱門檻共整合模型,探討中國上海及深圳 股市之間長期不對稱的均衡關係,並且分析 B 股開放政策對中國股市之間共整 合關係的影響,資料期間自1992 年 10 月 6 日至 2002 年 10 月 30 日,採用 Engel Granger 共整合檢定、Enders-Siklos 不對稱門檻共整合檢定、Granger 因果關係檢 定、敏感性檢定,實證結果如下:(一)在傳統共整合模型下,B 股開放政策,並 沒有提高大陸股市之間的流動性;(二)採用不對稱門檻共整合檢定下,中國股市 間存有不對稱共整合關係,顯示股市間共整合的調整過程確實存在不對稱性;(三) 採用不對稱門檻共整合檢定發現 B 股開放後,中國股市之間的共整合關係更強 烈;(四)根據 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B 股開放政策提高中國 A 股與 B 股市場的 效率性;(五)B 股開放後,投資人無法利用投資 A 股或 B 股來達到分散投組風險 的目的;(六)放寬門檻值搜索範圍及考慮亞洲金融風暴並沒有改變實證結論。

袁敏真 (2009) 探討中國證券市場 A 股、H 股雙重上市公司折溢價情況及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國政府開放市場採取中國 QFII 及港股直通車等政策,對折溢價情情形之影響,

採用 DF 單根檢定、ADF 單根檢定、Engle-Granger 共整合模型等,並以 2002 至 2008 年中國 A 股與香港 H 股雙重上市公司的 16 檔股票價格日資料做分析,實 證結果如下:(一)2002 至 2008 年全樣本期間有 8 家公司的股價呈現共整合關係;

(二)2002 年至 2002 年 11 月開放 QFII 前有 13 家公司呈現共整合關係;(三)2002 年開放 QFII 投資大陸 A 股後至 2006 年 4 月 13 日開放 QDII 投資海外市場有 4 家公司;(四) 2006 年 4 月 13 日開放 QDII 投資海外市場至 2007 年 8 月 20 日公 布港股直通車及 2007 年 8 月 20 日公布港股直通車之後的樣本期間皆有 15 家公 司呈現共整合關係;(五)自開放 QDII 之後中國與香港股票市場的連動性明顯增 加。

陳建福、楊琇閔、陳佩韋 (2011) 利用結構改變共整合模型以上海及深圳交 易所中的 73 家 A、B 股雙重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中國在實施股市開放政 策後,是否有助提升中國 A、B 股雙重上市公司股價的連動性。資料期間自 1998 年 1 月 5 日至 2009 年 11 月 19 日,採用 ADF 檢定、Zivot-Andrews 單根檢定、

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Gregory-Hansen 結構改變共整合檢定、Hatemi-J 兩個 結構改變點共整合檢定,實證結果如下:(一)以股價指數分析,即使考慮 Gregory-Hansen 結構改變共整合檢定,仍無法支持 A、B 市場有共整合關係;(二)若以 A、

B 股雙重上市公司為研究標的,採用傳統 Engel-Granger 共整合分析法,檢定結 果亦無法支持 A、B 股雙重上市公司股價具有連動關係;(三)以結構改變共整合 檢定,則 Gregory-Hansen 檢定及 Hatemi-J 檢定都顯示 A、B 股雙重上市公司的 股價具有連動關係;(四)根據 Hatemi-J 兩個結構改變點共整合檢定大多數雙重上 市公司第一個結構改變點出現在 2001 年 2 月,第二個則為 2007 年 1 月至 2008 年 1 月居多;(五)影響 A 股、B 股雙重上市公司股價共整合關係的因素,包括流 動性、股本大小、公司治理、經營績效及 A 股、B 股價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陳建福、劉世偉 (2009) 利用 71 家同時發行 A 股、B 股的雙重掛牌公司,

探討2001 年 B 股向境內居民開放政策,對中國股票市場效率性和 B 股折價比率 的影響,資料期間自1998 年 1 月 5 日至 2004 年 10 月 8 日,採用 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追蹤資料中的固定效果模型、Fama and MacBath 兩階段回歸模型,實證結果如下:(一)B 股開放前,同一公司 A 股、B 股的價格無共同趨勢存在,也就是 A 股、B 股市場基本上是兩個區隔的市場;

(二)B 股開放政策,確實提高雙重掛牌公司 A 股、B 股價格的連動性;(三)B 股 開放後,中國投資者可以任意在A 股、B 股兩個市場間買賣股票,外國投資者則 無法買賣 A 股,導致 A 股領先 B 股雙重掛牌公司的數量增加;(四)「流動性假 說」及「需求差異假說」是造成B 股折價差異的主要原因;(五)在 B 股開放後,

「流動性差異假說」及「需求差異假說」有更顯著加強效果。

陳慧君 (2008) 使用 Gregory and Hansen 所提出的結構改變共整合模型,探 討中國A 股與香港 H 股雙重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係,採用 ADF 檢定、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Johansen 最大概似共整合檢定、結構改變的共 整合檢定,資料期間自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3 月底,實證結果如下:(一) 以傳統Engle Granger 共整合檢定或 Johansen 最大概似共整合檢定,檢定結果皆 是中國A 股與香港 H 股雙重上市公司的股價並不具有連動關係;(二) 以 Gregory and Hansen 結構改變的共整合檢定發現,中國 A 股與香港 H 股雙重上市公司的 股價連動關係有明顯增加;(三)資訊不對稱假說、流動性假說、相對供給假說、

匯率效果、中國投資者投機性交易程度是造成H 股折價的原因。

黃敏助 (2014) 針對滬港通做(一)探討滬港通訂定規則、困難並和港股直通 車做簡單比較;(二)滬港通對資金市場與台灣證券市場的影響;(三)台灣證券商 如何強化自身競爭力及掌握滬港通商機;(四)台灣證券市場的因應

趙翼 (2015) 針對目前滬港通相關交易實務做介紹,包括目前上海交易所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香港交易所對投資人進行「滬股通」、「港股通」相關的投資人資格、額度、開放 交易標的、稅務、交易日等相關議題做簡單且全面性的探討,並提供相關資料讓 在台灣的投資人了解目前投資中國市場所可以採取的方式。

邱振祥 (2010) 以多元回歸模型分別探討全體雙重上市公司和金融產業在 香港H 股相對於中國 A 股折價的原因,資料自 2007 年 1 月 4 日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實證結果如下:(一)全體雙重上市公司中顯示供給假說、市場效果假說之 香港股價指數、資訊不對稱、相對流動性等可以解釋H 股折價的原因;(二)在八 家金融業的部分,顯示供給假說、市場效果假說、資訊不對稱可以解釋H 股折價 原因;(三)在產業別的折價率方面呈現大幅差異,金融業最低 6%、地產建築業 23%次之,其他產業別則為高折價率的現象。

安娜琳 (2008) 探討大陸 A 股及 H 股之間是否有長期穩定的線性關係,及 分析兩市場訊息傳遞效果,採用ADF 檢定、Engle-Granger 共整合檢定、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資料期間自2001 年 3 月 10 日至 2008 年 3 月 27 日並分為四個 子樣本區間作探討,實證結果如下:(一)不管是對整個樣本區間或子樣本區間皆 沒有長期的線性關係;(二)資訊傳遞效果並沒有一定結果,隨著不同的樣本分割 及政府政策的轉變有不同的答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