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網路參考資料

在文檔中 WEB 2.0發展介紹 (頁 66-69)

王立達,〈YouTube 會因侵害著作權而關門大吉嗎?〉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1456)

李學文,〈當Web 3.0 取代 Web 2.0——從 YouTube 的影音分享談起〉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 _ID=8&f_ART_ID=54002)

谷玲玲,〈網路擴大民主參與〉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2017) 林克寰,〈創用CC 與 DRM〉 (http://mag.udn.com/mag/dc

/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10&f_ART_ID=47002) 林克寰,〈開放與自由:公眾創用〉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3147) 梁理旋,〈為什麼部落客應該使用 CC 授權?〉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70146) 黃彥達,〈Web 2.0 再思考(一)「關係」才是重點〉《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78)。

Web 2.0 的商品只有一個,就是「人」

黃彥達,〈Web 2.0 再思考(二)「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數 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79)。

這兩個階層反映到Web 2.0 網站上,直接決定了網站的營利模 式。

黃彥達,〈Web 2.0 革命(一)源頭在成本〉,《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2)。

所有關於Web 2.0 的討論,應該回到「個人對個人聯繫與交易 的成本持續下降會導致什麼結果?」的主軸來討論。

黃彥達,〈Web 2.0 革命(二)新媒體初成〉,《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3)。

號稱是新媒體,卻只放二手內容。

黃彥達,〈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4)。

媒體的生存本質就是壟斷;然而,要壟斷網際網路卻是不可能的。

黃彥達,〈Web 2.0 革命(四)Google 典範〉,《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5)。

Google 不期待自己能產生世界最大瀏覽量,因為世界最大瀏覽 量在Google 以外。

黃彥達,〈Web 2.0 革命(五)搜尋 3.0 版〉,《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6)。

搜尋引擎本身是個 1.0 時代的產物,是非常不符合 Web 2.0 精 神的。

黃彥達,〈Web 2.0 革命(六)報業的掙扎〉,《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7)。

我們邁入了「內容用完即丟」的年代,生產出來的內容就是等著 被丟掉的。

黃彥達,〈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8)。

當「找某一種人」的成本降低到臨界點時,新的中間人興起,許 多傳統生意一定大受影響。

黃彥達,〈Web 2.0 革命(八)電信業變革〉,《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9)。

P2P 技術的經營模式讓 Skype 不需巨額投資就能提供通訊服

務。因為通話的頻寬成本,由用戶自行負擔了。

黃彥達,〈Web 2.0 革命(九)新電子商務〉,《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50)。

B2C 模式不會消失,我們要思考的是當網路使用者之間聯繫的 頻寬成本降低時,商務型態將可能怎麼轉變。

黃彥達,〈Web 2.0 革命(十)3.0 大未來〉,《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51)。

Web 2.0 只是個過度時期,而不是某種革命的完成。

黃彥達,〈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31)。

Web 2.0 是:用戶參與,聯繫,共享,以形成規模經濟的過程。

黃彥達,〈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34)。

熱情退化的程度,實在讓人心驚。

劉靜怡〈誰該怕Google?〉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3051)。

蔡學鏞,〈書評-資訊爆炸的時代,「被找到」才有機會生存〉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3092)。

鄧兆旻,〈Social Tagging 火紅 新網路商機逐漸成形〉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2&f_SUB _ID=4&f_ART_ID=45670)

盧諭緯,〈完全解讀Web2.0 (上)〉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41772) 盧諭緯,〈完全解讀Web2.0 (下)〉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43065) 謝光萍,〈每天誕生10 萬個新部落格 傳統媒體告急〉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3920) 羅耀宗,〈社交人脈網站,拓展業務的得力助手〉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2&f_SUB _ID=4&f_ART_ID=9922)

在文檔中 WEB 2.0發展介紹 (頁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