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名詞

在文檔中 WEB 2.0發展介紹 (頁 120-124)

Ajax

其實AJAX並不是指新的技術,因為Jesse James Garrett 在 2 月的 一篇文章 "Ajax: 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 裏首度將

"JavaScript + XML"這種網頁程式開發模式用"AJAX"這個簡稱。92

Tag(標籤)、Tag Cloud(標籤雲)

Web 2.0 的使用者在貼文、張貼照片或是任何發表的同時,主動 針對自己的發表定義若干的Tag(標籤),例如張貼子女幼時照,可 以自訂”可愛”、”小公主”…等任意標籤,藉由這樣的標籤,以產生”

92 轉引自〈ZDNet Blogs挑選出 2005 年Web 2.0 的十件大事〉

(http://www.itmag.org.tw/magazine/article_single_444.htm)。

社會性”的效果(見社會性標籤)。下圖為 Web 2.0 的 代表性的網站 del.icio.us (http://del.icio.us/ ),圖上每一字詞都是一個標籤,當該標籤 越熱門,它的尺寸就會比較大。而這些標籤的聚合,如下圖的全貌,

就被稱為Tag Cloud(標籤雲)。

Social Tagging

◎ (社會性標籤)93

真正讓 Social Tagging 變成瘋狂現象,成為 Web 2.0 網站上,幾乎 是必備功能的原因,是social(社會/社交性質)的層面。

Social Tagging 允許社群裡的任何一個人對同一項內容貼上文字 標籤。傳統上由內容作者(author)貼標籤,或是由所謂的分類學專 家來對文件做分類的方式,在這邊被推翻。這個背後的精神在於每個 人對於同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套一句老話,「三個臭皮匠勝過 一個諸葛亮」。所以如果我們要為一個特定內容下標籤, 那乾脆就 讓全世界的人來幫我們這個忙吧。

93 摘引自鄧兆旻〈Social Tagging火紅 新網路商機逐漸成形〉,數位時代雙週,

2006/09/07。

這一個簡單的想法解決了一個分類學上很根本的問題,因為我們 都知道同一件事情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與了解(當然,Social Tagging 究竟有沒有解決分類學上的問題也有很多不同的討論)。

Social Computing

Web 2.0 的幾個特徵,如 The Two Way Web、Social Web 及 Social Software。這種藉由 Social Software 的使用來促成或支持社群 的互動及溝通的現象有人稱為 Social Computing。94

Dion Hinchcliffe 談到了 Social Computing 幾個廣被接受的基本 原則:

1、Innovation is moving from a top-down to bottom-up model:創 新是由下而上的模式,而不再是由上而下

2、Value is shifting from ownership to experiences:價值是從體(經) 驗而來,而不再只是由於擁(所) 有

3、Power is moving from institutions to communities:力量的產 生是來自社群,而不是機構本身

SNS

社會化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簡寫,是 Web 2.0 的一項技術應用原則架構。SNS 基於六度分隔理論運作,六度分隔 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於 1967 年提出:“在人脈網路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 友,中間最多只要通過六個朋友就可以達到目的。”

而在 Web 2.0 的脈絡下,每個線上使用者藉由 Blog 或是任何網 站,透過過 Tag 、RSS 或任何方式連接到一起,依據該理論,每個 個人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爲一個大型網路,這就是社會化網 路(SNS )。”

94 轉引自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6/06/30/362/。 原文可見 Hinchcliffe,Dion,(2006)〈The shift to Social Computing〉,

( http://blogs.zdnet.com/Hinchcliffe/index.php?p=21)。

Pingback

95

Pingback 是網誌中常用的用來通知網誌系統文章被引用情況的 一種手段。3G 博客網將其翻譯為「廣播」,是指電腦系統向外部發 出引用信息,但也有人認為會與日常生活中的廣播混淆。

當其他人連結至 Web 作者的網頁時,Web 作者獲取通知的方法。

這個方法使得 Web 作者可以追蹤什麼人連結至他的文章。有一些網 誌軟體,如 WordPress,具有當一篇文章出版的時候,自動 pingback 這篇文章中所有的連結的功能。

Trackback

96

TrackBack 是一種網路日誌應用工具,它可以讓網誌作者知道有那些 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後撰寫了與之有關的短文。在 Movable Type 和 WordPress 軟體中,包含有該功能。這種功能通過在網誌之間互相

「ping」的機制,實現了網站之間的互相通告;因此,它也可以提供 提醒功能。TrackBack 功能一般出現在一個網誌文章的下方,同時會 顯示對方網誌的摘要信息、URL 和網誌標題。TrackBack 規範由 Six Apart 在 2000 年制訂,並在 Movable Type 2.2 中予以實現。

RSS

97

Web 2.0 時代最容易被識別的特徵之一就是部落格的崛起。其原 因不在於部落格的內容,而產生關鍵影響的因素之一是 RSS 技術。

RSS 允許在不連結網頁的情況下訂閱,藉由定期的主動訊息接受,可 以得知訂閱的網頁內容有所更動。Rich Skrenta 把這種網站稱為「增 殖網站」(Incremental web),其它人則稱之為「活網站」(Live web)。

一個RSS 機制的服務比起書籤(Bookmark)或單一網頁的連結,更 能發揮網路的力量。

95 轉引維基百科中文版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Pingback)。

96 轉引維基百科中文版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TrackBack)。

97 轉引Tim O'Reilly於〈What is Web 2.0〉ㄧ文中對RSS的描述,可見 http://www.itmag.org.tw/magazine/article_single_138.htm。

RSS 允許在不連結網頁的情況下訂閱,藉由定期的主動訊息接 受,可以得知訂閱的網頁內容有所更動。

RSS 是在 1997 年 Dave Winer 的「簡易發佈技術」(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下所誕生的,Netscape 進而推出「豐富網站摘要」(Rich Site Summary)」技術,讓用戶擁有自己專屬的 Netscape 網站首頁,

可隨時依照自己的意思選擇訂閱喜愛的內容呈現,當然這兩種技術也 可以應用在部落格內容更新機制上。就在Netscape 失去興緻後,這項 技術被部落格的先驅Winer 公司接收,而在 Userland 持續發展。以現 今角度來看,RSS 應用方式可謂上述兩個公司所共同發展所得的珍 寶。

Creative Commons

98

創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簡稱 CC,中國大陸正式名稱為 知識共享,台灣正式名稱為創用 CC)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也是一種 創作的授權方式。此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增加創意作品的流通可及性,

作為其他人據以創作及共享的基礎,並尋找適當的法律以確保上述理 念。

創作共用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授權形式及條款組合,創作者可與 大眾分享創作,授予其他人再散佈的權利,卻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權 利。而授權形式也包括內容開放或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創作 共用的誕生是為了避免現代知識產權以及版權法在信息共享方面的 問題。

98 轉引維基百科中文版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reative_Commons&variant=zh-tw)。

在文檔中 WEB 2.0發展介紹 (頁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