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國小視覺藝術課程

種活化生命的經驗形式,主要目標是促進個人知覺的敏銳性,增進推理能力,懂 得創造和運用(李美蓉,2000)。因此要探討現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的 視覺藝術教育內涵,可從視覺藝術課程定義、視覺藝術課程教學目標與視覺藝術 教學評量等三方面來討論:

一、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內涵

「藝術」包含文學、音樂、繪畫、雕刻、舞蹈、建築、戲劇、電影等八大藝 術的總稱(蔣勳,2010)。本文中所稱的藝術,主要指視覺藝術。視覺藝術教育 乃藝術教育的一環,實將意念或感情透過各式各樣的視覺影像、形象與結構表達 的藝術教育(黃壬來,2006)。

「藝術與人文」指的是目前國民教育中的藝術課程,包括視覺藝術、音樂、

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陶冶生活情趣,並啟發藝術潛能 為目的,鼓勵其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為目的。

本研究的視覺藝術,其基本學習內容包含視覺審美知識、媒材、技術與過程 的瞭解與應用;造形要素、構成功能的使用知識等範疇(教育部,2001)。國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起由國小一年級開始實施,此一跨世紀的課 程改革,有其時代的背景和意義,也意謂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國民教育課程,在因 應國家發展的需求以及對社會期待的回應下,進入一個嶄新的紀元(教育部,

2001)。

二、國小視覺藝術課程教學目標

視覺藝術教育包含以下三大目標(教育部,2004):

1.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

3.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 環境的知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

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檢視現行教育部頒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是一個綱要的形式呈現(教 育部,2004)。本研究課程實施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其在各項課程目標所必 須培育的能力指標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

第三階段 能力指標

探索與 表現

1-3-1 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 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 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審美與 理解

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 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 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 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 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 經驗與見解。

實踐與 應用

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 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3-3-13 運用學習累積的藝術知能,設計、規劃並進行美化或改造生活 空間。

3-3-14 選擇主題,探求並收藏一、二種生活環境中喜愛的藝術小品,

如:純藝術、商業藝術、生活藝術、民俗藝術、傳統藝術等 作為日常生活的愛好。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教社群網,2004,取自:http://teach.eje.edu.tw/login_index/

index.php)

分段能力指標<編號說明>在下列「a-b-c」的編號中,a 代表目標主軸序 號;b 代表階段序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融入生活課程),第二階段為 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c 代表流水號。

三、國小視覺藝術課程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指有系統的蒐集學生學習行為歷程的資料,教師則必須以客觀的方 式分析處理,來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李坤崇,1999)。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 程強調課程統整多元化的教材,提示評量方式應兼顧「質」與「量」,以下說明 教育部頒訂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評量原則、範圍與方法。

1.評量原則

本學習領域教學評量應依據能力指標及教材內容,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兼 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可採實作評量、動態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等方式

3.評量方法

(1)運用觀察是藝術領域中最常用的方式,常與探索、操作、示範、口頭 描述、解釋、情境判斷、價值體系等方式一起使用。

(2)藝術評量涵蓋認知、動作技能、情意、社會責任等藝術行為,包括知 道、察覺、探索、組織、評價、操作、合作與互動等行為層次。

(3)評量歷程中將學生各種藝術學習活動表現加以記錄,並應用量化形式 資料(如:藝術認知測驗、美感態度量表、表現作品、素養指標測驗等),與質化 形式資料(如:觀察紀錄、角色扮演、自學計畫、審美札記、藝術生活規劃等),

協助學生達到藝術學習與藝術素養的基本能力。

(4)善用其他評量方法,如:問答、問卷調查、軼事紀錄、測驗、自陳法、

評定量表、檢核表、基準評量、討論等,確實掌握教學目標。

本研究採用的評量方法為多元評量的方式,藉由觀察記錄、學生學習回饋單 來收集過程中的資料,以及使用實作評量和同儕評量來做學習成果的評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