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節從資料的處理及資料的分析兩方面來說明:

壹、資料的處理

一、訪談資料

研究者將訪談內容錄音後轉成逐字稿,研究者適時加上表情與肢體動作的描述,

訪談逐字稿的格式為 A4 紙張,註明訪談對象、時間、地點,文稿左邊預留空白作為資 料分析之用,右邊為訪談轉譯之內容,文稿經打字後需交由受訪者檢視,以確認逐字 稿的正確性。研究者將受訪對象編以代碼,受訪之故事志工幹部以任職學年度區分,

由 A9301、A9401、A9402……依序至 A9601;受訪之輔導主任為 B;受訪之輔導組長為 C。訪談次數則依訪談順序按 1、2……加以編號,並置於受訪者代號之後。研究進行 中之引用訪談內容,則依代號、次數、逐字稿之頁數與行號呈現,如「A9301.1.6(5-7)」 表示資料來自第一次訪談 9301 故事志工幹部之逐字稿中第 6 頁第 5 行到第 7 行。

二、田野札記

研究者於每次參與觀察時,做觀察的田野札記,並於平時詳細記錄相關事項與研 究者的心路歷程。紀錄表為 A4 格式紙張,註明主要事件、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文 稿左右各預留 1/3 空白,以便研究者進行分析、詮釋或評註。研究進行中之引用田野 札記內容,則依日期、逐字稿之頁數與行號呈現,如「札 970310.8(9-12)」表示資 料來自 97 年 3 月 10 日的札記第 8 頁第 9 行到第 12 行。

三、文件資料

本研究之文件資料以故事志工歷年會議紀錄、研習課程內容為主,文件資料按類 別先後順序編號。分類之代碼區別:會議紀錄為年度 W,研習課程內容為 X。研究進行 中之引用文件,則依學年度、代號、文件順序及頁數與行號呈現,如「文 93W.2.7(6-10)」

表示資料來自 93 學年度會議紀錄第 2 份第 7 頁第 6 行到第 10 行。

貳、資料的分析

一、進行內容分析及編碼

研究者仔細閱讀訪談逐字稿及田野札記,逐段檢視資料內容,分析該段落涵蓋之 的意義與範圍,將重要的詞句以螢光筆註記,並依其性質之類別訂定簡語,記錄在左 邊空白處,觀察紀錄的詮釋或評註,記錄在右邊空白處。

二、發展核心類別項目

將編碼完畢之資料,逐項分類、比較與歸類,據此發展為核心類別,例如:參與 動機、影響繼續服務的因素、研習課程、組織運作、服務內容、願景……。再將同性 質之資料,分別剪貼於同一資料夾中,並標以適當名稱。

三、統整核心類別項目以建立架構

分析核心類別項目之間的脈絡與關係,將屬性相同的類別再加以合併,經過統整 過程形成幾個概念主題架構,以回答本研究的待答問題。

四、相互校正

研究者將不同的資料來源,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研究對象所蒐集到的資料,持續 比較、相互校正,並與本校研究所畢業且曾經從事質性研究之同仁相互討論,以產生 更完善而正確的資料。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本節說明本研究提高信度與效度的方式。

壹、研究的信度

本研究採用下列方式提高信度:

一、廣泛閱讀文獻資料,減少研究者本身的限制

廣泛閱讀故事志工、故事志工團體運作與質性研究之相關文獻,使研究者更具備 質性研究者之知能:不致陷入預設立場,更清楚研究者扮演之角色;不流於主觀意識,

而能詳細記載札記;能掌握資料、持續反省,運用分析、校正等能力。

二、慎重選取研究對象,呈現參與者真實完整面

仔細評估訪談對象選取的考量因素,對於事件與觀點採用參與者的原始敘述和語 詞,並且詳實記錄現場情境、參與者動作與表情、參與者說話語氣等,以利掌握現象 或對話之原貌。研究發現也儘量引用原始資料來作為支持的例證。

三、熟悉研究過程方法,擴充研究推論之實務面

詳細介紹研究過程與方法,包括訪談進行方式、訪談對象的選擇、札記記錄方式、

札記記錄要領、文件蒐集種類。結合實務的觀點,詳實說明「故事志工團體的經驗」

資料分析的觀點。

四、使用儀器輔助研究,提高文件資料的完整性

記錄訪談及參與觀察等相關資料,能運用錄音筆來協助資料蒐集,並採取立即回 憶、轉寫的原則,處理未能當場記錄之資料,力求正確完整的記錄,以便於反覆檢驗 與分析,並能忠實反應研究情境。

五、多方資料比對檢核,尋求現象問題相互校正

透過不同的訪談對象、多次的參與觀察、以及不同策略廣為蒐集的文件資料來做

比對,對於相同現象或問題,檢核其一致性與不一致性。

貳、研究的效度

本研究採用下列方式提高效度:

一、詳實記錄研究歷程,研閱訪談觀察資料

利用研究者省思札記記錄研究整個歷程及想法,隨時將觀察、討論或參與觀察所 得詳實記錄,其中包括動作、態度及情境,讓資料更有真實意義。多次閱讀訪談逐字 稿與文件資料以確定分析編碼、歸納,建立完整研究架構。

二、完整詮釋建構概念,反思降低主觀偏見

對於原始訊息引用避免選擇性轉錄,若因不同時間而對不同資料產生之不同詮釋 需以札記交代研究者建構理由。經常反思研究者本身的觀點、立場、角度及心路歷程,

避免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研究結果。

三、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詳細說明研究細節

由閱讀故事志工之文獻,以檢視構念意義界定的客觀性、正確性;詳細說明研究 目的、方法與研究過程等,以增進其他研究者或讀者對本研究之瞭解。

四、充分使用三角檢證,複核資料準確有效

利用不同資料蒐集策略,對不同時間、不同人員所獲得的資料內容加以比對,以 交叉複核資料的準確性、詮釋的有效性。對於相同的問題,藉反覆的觀察或發問來確 認其真實性;對於與暫時性結論相左的資料,進行追蹤以發掘真相。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本節將針對研究倫理的議題,依本研究採行之方式分述如下:

壹、真誠、尊重與互信

一、對於受訪者及觀察對象態度真誠,需事先說明研究性質、研究主題、如何保密、

如何進行研究、文件處理方式、錄音之用意等事宜,並告知隨時可終止訪談與拒絕錄 音等權利,以保障研究對象之權益。

二、徵得受訪者、觀察對象之同意並簽署研究同意書後,才能進行訪談及觀察。

貳、真實、保密與關照

一、為顧及觀察對象與受訪者之隱私權,研究者需注意其資料處理之保密,個案學校 與受訪者均以化名方式處理,撰寫論文時也要避免影射或連結,關於其姓名或者足以 辨識其個人身份之物件,亦應避免和當事人資料相連結。

二、提高研究者與受訪者或觀察對象之對等地位,應設身處地考量研究對象之責任,

不因研究者之職務而有脅迫、不正當手段取得資料之情形發生。

三、對於研究對象的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者應避免任何批判與評價,避免引導研究 對象的訪談內容,力求呈現事實真相,減少誤解或扭曲。

四、研究者時時提策自己不因個人成見而預設立場,在研究中說真話,但對於個案學 校、受訪者及觀察對象之名譽亦需顧及。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就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獲致研究結果與討論計共分三節,首先分析 故事志工參與服務之動機,其次瞭解故事志工團體發展歷程,最後探討故事志工 團體運作情形。

第一節 故事志工參與服務之動機

傳智國小的故事志工不只是學生家長而已,更有許多校外的媽媽慕名而來,

他們有著不同的初衷與願景,卻同時來到這個團體學習。本節就傳智國小故事志 工參與服務之動機,分別說明如下。

壹、扮演子女心中的好媽媽角色

經由訪談、參與觀察和文件資料的分析,發現傳智國小故事志工在家庭中努 力扮演好媽媽的角色,並試著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改變自己以配合孩子,加入志 工隊故事組後,更在不同風貌上呈現出好媽媽的形象。

一、牀邊念故事,疲憊中互動

媽媽受親朋好友影響也好,受社會風氣引導也好,總認為應該在孩子上牀前 為他說一個故事,才算是盡到做媽媽的責任,儘管一身倦意,還是勉強撐起心力,

為孩子說一段吧!就算是沒有準備精彩內容,就算是跟著文字唸過一遍,或者是 看圖瞎掰,媽媽會有完成任務的感覺,這時候就連爸爸也來湊熱鬧,不讓媽媽專 美於前,為親子互動加分,真的可以從牀邊說故事開始出發。

對!就是唸故事,一般就是要睡覺時,不用太刺激,用唸的也比較五花八門,他想要聽 什麼就唸什麼。以前看電視不是有媽媽牀邊故事,就是媽媽坐在牀頭,唸故事,拿一本

故事就唸,這就是牀邊故事,好像每個孩子一定要這樣,才叫幸福「A9401.1.1(21-26)」

其實沒有很強烈的說要唸故事給她聽,或者是這樣子唸,趕快把它唸完,你就趕快睡覺 吧!唸的時候我就會打呵欠了,因為太累了,爸爸下班也會講故事給他聽,可是他下班 很晚,也是趕快把它唸完「A9501.1.2(16-19)」

在牀邊說故事進行之後,看到學校辦理的故事志工培訓簡章時,許多疑問開 始產生,說故事真的要學嗎?自己的方法要調整嗎?故事可以給孩子更多嗎?於 是決定報名參加培訓,試圖從中找到答案。

我用的方法對嗎?憑自己的感覺說故事,孩子喜歡嗎?我可以把故事講得更好、更棒 嗎?別人是怎麼說故事的呢?面對一個孩子和跟面對一群孩子說故事有什麼不同呢?

懷著不同的問題,這些參加培訓的爸媽有著同樣的目標:想讓故事傳達給孩子很多很好 的理念與經驗,增進孩子邏輯思考能力,更想帶領孩子成長,做孩子學習的榜樣。「札 981015.1(12-17)」

二、晨光講故事,支援與服務

爸媽們總是珍惜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希望陪著他走過

爸媽們總是珍惜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希望陪著他走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