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各領域學習節數以語文學習領域占20%

∼30%為最多,而在國中階段語 文學習領 域中,國語文節數占有語文 學習領域總節數的60%以上(教育部,2003),可見國語文的重要性。

以下就國語文教育相關文獻以及和環境教育相關性加以分述:

一、國語文教育的內涵與特色

國語文教育即是人文教育,其內涵不只是文學表面字句的展現,

它所代表的更是民族在特殊時空中形成對時代、人文的關懷,包含了 倫理道德思想、特有的民族精神文化,還具有文化教養和思想教育的 目的(楊惠琴、劉美吟,1997)。

教 育 部 (2000)在 《 我 國 中 小 學 國 語 文 基 本 能 力 指 標 系 統 規 劃 研 究》中指出,國語文的內涵包含認知、技能與情意三方面。

1. 在認知 方面 :為指 導學 生認 識中國 文字 的特殊 性及 正確的 理 解,了 解聽 說讀寫 活動 的形 式及相 關知 識,認 識語 文的文 法 與組織方式、文章內容及知識。

2. 在技能 方面 :為培 養學 生聽 話的能 力、 說話的 能力 、閱讀 的 能力、寫字的能力及作文的能力。

3. 在情意 方面 :則為 激發 學生 愛國愛 鄉的 精神、 培養 健全的 人 格與高尚的情操、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開拓國際視 野、

擴充知識與經驗、啟發想像與思想、涵養情感與德性等。

所以國語文是藉由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訓練,潛移默化 的進行思維訓練,進而達成情操的陶冶。古人把語言形式稱為「文」,

把思想內容稱為「道」,自古以來就有「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 以載道」的說法(楊慧文,1999)。語文是是人類用來傳遞思想和情感

的工具,人類藉著語言傳遞經驗,藉著文字保留智慧,同時也用語文 做為學習各類學科的基礎。而語文的內涵非常豐富,在國語文這個學 科裡,不但要學習工具性的「文」和思想性的「道」,另外還有各學 科的知識。因此,國語文的內容不只是單一的學科,而是多元性的內 容(教育部,2000)。

李鍌(1998)提到國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只是說、讀、作、寫等能力 的培養,而是還有更高的教育理念。說、讀、作、寫,其實只是學習 國語的一種過程,頂多養成表達情意的基本能力而已。最重要的還是 要透過國語文的教學,潛移默化,使學生在國語文領域中,不知不覺 陶冶愛鄉、愛國的情操,民主、倫理的 觀念,與 推理、思辨的能 力。

鄭 蕤 及 韓 楷 檉 (2000)則 認 為 國 語 文 教 學 不 只 是 培 養 一 個 學 生 語 言能力及文字的表達能力,而且要透過國語文教學來培養倫 理觀念 、 陶鎔思想情意,激發愛國思想,所以國語文教學和 其他學科 不一樣 。 其他學科的取材,以及其教學內容,大都限於該科學域之內;而國語 文學科的取材範圍則無所不包,任何學科的材料,如科學發明、環境 保護、自然生態等,無一不可以取作國語文學科的教材,只是表達的 方式,是以文學手法來呈現,使學生從文學角度學習到更多知識以外 的東西。

而何三本(2001)認為國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至少包含了兩種層 次:一是吸取文章中內在思想的養分;二是藉課堂語文教學來訓練學 生的思考、推理、歸納的能力。國語文教學的目標,除了要指導學生 追尋和探討文章中的寫作技巧、段意、結構、主題之外,最終目的就 是擷取文章中的思想菁華。教師在指導學生探討課文情感、思想過程 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深植心中而不自知。

由上述綜合可知,國語文的內容不只是單一的學科,而是多元性 的內容,是一門內涵極為豐富的學科,範圍可包涵人文、社會、自然 科學等,而藉著語文來學習其他學科,可拓展知識,涵養情感,是既 重要又基礎的學科。

二、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課程綱要

本研究分析的對象是以八十九年教育部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所編輯而成的教科書,但課程暫行綱要已於九十 二年修正為課程綱要,因此研究者比較課程暫行綱要與課程綱要中國 語文課程綱要之差異,以下就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實施要點分別敘 述。

(一)基本理念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中 指 出 本 國 語 文 課 程 旨 在培 養 學 生 正 確 理 解 和 靈 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及 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

解決問題。及 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 理、

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 際思潮。並 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 體認 中華 文 化精 髓。 同 時引 導學 生 學習 利用 工具 書 , 暨 結合 資 訊網 路, 藉 以 增進 語 文學 習 的廣 度 和 深度 , 培養 學 生 自學 的 能力 (教育 部,2001)。

課 程 綱 要 中 指 出 本 國 語 文 課 程 旨 在 培 養學 生 正 確 理 解 和 靈 活 應 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及作等 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 決問題。並 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 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 思潮。進而 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 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 合資訊網 路,

藉以 增 進 語文 學 習的 廣 度和 深 度 ,培 養 學生 自 學 的能 力 (教育 部,

2003)。

研 究 者 將 以 上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與 課 程 綱 要中 內 容 不 同 之 處 加 以 標 註,可看出課程暫行綱要與正式綱要中的國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文字 敘述幾乎完全相同,皆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 的能力,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及作等基本能力,培養出閱讀的 興趣及體認中華文化,並能夠運用工具書與網路資源,進行自我學習。

(二)課程目標

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與課程綱要本國語文課程目標如表2及表 3,研究者 將 表中 內容 不同 處 加以 標 註 ,可 看 出課程 暫 行綱 要 與課程

綱要本國語文課程目標在「欣賞、表現與創新」這項基本能力的課程 目標敘述有些微不同,課程暫行綱要是用「評價」一詞,課程綱要修 改為「評析」;另外在「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這項基本能力的課程 目標敘述,課程綱要多了「臺灣」一詞,所以課程暫行綱要與課程綱 要本國語文課程目標的差異並不大。

表2 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目標 (課程暫行綱要)

基本能力 本國語文課程目標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 養 語 文 創 作 之 興 趣 , 並 提 昇 欣 賞 評 價 文 學 作 品 之 能 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中華文化,並認識不同族群文化及 外國之文化習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劃,及有效執行。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1)。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台北:教育部。

表3 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目標 (課程綱要)

基本能力 本國語文課程目標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 養 語 文 創 作 之 興 趣 , 並 提 昇 欣 賞 評 析 文 學 作 品 之 能 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中華文化,並認識 臺灣 不同族群文 化及外國之文化習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劃,及有效執行。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三)實施要點

研究者查看課程暫行綱要與課程綱要中,本國語文課程實施要點 部分,內容是完全相同的。茲針對本國語文教材編選實施要點說明如 下(教育部,2001;教育部,2003):

1.教材編輯應配合各階段能力指標,以發展學生口語及書面表 達之基本能力。第一階段以發展 口語表 達為主,第二階段由 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第三階段則口語、書面表達並重 。 2.編選教材範文時:(1)應將所選用之教材,按文體比例、寫作

風格、文字深淺、內容性質,以 單元或 主題方式作有系統之 編排。並於第二階段(第六學年)漸次融 入文言文。第三階段 應逐年調整文言文與語體文之比例(自15%~35%)。(2)各階段 教材之選文,得視需要附題解、 作者、 注釋、賞析、導讀及 思考問題等,或納入教學指引,以增進了解與欣賞能力。

3.閱讀教材:(1)宜涵括古今中外,及鄉土文學中具代表性的作 品,以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了解及尊重。(2)生字和 課文字數應就難易程度,適當分 配,力 求合理,並有充分的

3.閱讀教材:(1)宜涵括古今中外,及鄉土文學中具代表性的作 品,以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了解及尊重。(2)生字和 課文字數應就難易程度,適當分 配,力 求合理,並有充分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