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教材分析實證研究

一、環境教育概念之相關研究

為 了 使 環 境 教 育 內 容 具 體 化 , 學 者 從 事環 境 教 育 概 念 的 研 究 。 1970年美國 在內華達 召開國 際環境教育學校課程工作會議,會中 制訂 了內華達表,詳列了環境教育內容,包括地形、土壤和礦物質;大氣 和宇宙;社會組織;美學、倫理和語言;經濟;區域;植物 和動物 ; 水與人群九大項(引自楊冠政,1982)。

Allman 於 1972 年 曾 發 表 「 小 學 課 程 環 境 教 育 概 念 之 鑑 別 表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for Inclus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em),其中將 環境概念分為11項主 概念,包 含生態學一般概念、空氣污染、自然平衡、森林與木材保育、人力資 源保育、噪音污染、土地資源保育、城市問題、合理運用礦產、水資 源保育和野生動物保育,以及124項次概念(詳見附錄一)。

美國學者Wilson(1980)針對美國1975年以後出版的小學基礎讀本 共64冊,進行內容分析,分為十個環境教育主概念 類目:空 氣污染 、 水的品質、拋棄物、固體廢棄物、有毒物質、人 類居所、自然資 源、

野生物、能源及其他。

我國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於民國76年邀請專家學者擬「我國環境 教育概念綱領草案」,綱領將環境教育概念分為地 球、資源、人 口、

公害污染、生態平衡及環境倫理等六類,做為我國政府機構及民間團 體發展環境課程、環境計畫及環境活動之指引(周昌弘,1989)。

蔡 長 添 (1991)則 就 高 中 生 物 科 與 地 球 科 學 進 行 環 境 概 念 形 成 之 研究,發現環境概念乃是以生態學為中心,環繞著以科技解決問題之 技能訓練,再加以價值觀與信念之培養等三方面建構而成,因而將環 境概念分為下列四大項:生態學概念、資源保育、公害防治、環境衝 擊。

以上學者提出的環境教育概念,都包括了生態學概念以及資源保 育,另外多位學者也注重污染、廢棄物、有毒物質以及人口問題,因 此可歸納出幾個主要類別:污染、資源保育、生態平衡、人口問題等。

二、國內教科書之環境教材研究

有關國內教科書中環境教材分析的研究,研究者將所蒐集到與本 研究相關之文獻,依研究者、研究題目、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類別,

按照年代順序歸納整理,如表 5。

余興全(1985)以 Wilson 的十項分析類目為基礎,經分析合併之 後,建立適合台灣環境教育適用的九項分析類目,分析國中生物、化 學、健康教育共八冊教科書,發現環境教育的教材,約佔全部教材的 五分之一,而國中教科書中的環境教材,以傳授環境知識為主,培養 環境態度的教材居次,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術領域為數最少。

而張路西、楊榮祥、劉慕昭及呂光洋(1990)是以Allman的概念表 為依據,進行國民小學教材的分析,而將環境概念歸屬為四類:知識、

情意、技術、參與,且發現根據六十四年課程標準所編訂之國小教材 不能提供學生完整的、系統的環境教育的概念結構,因此建議在修訂 課 程標 準 時 ,應 將 環 境保 護 及 生態 保 育 , 納入 課 程 標準 之 教 育目 標 內,並在各科教材中適當加入環境保育的概念。

另 外 蔡 長 添 及 湯 清 二 (1990)則 是 分 析 我 國 高 中 生 物 、 地 科 、 公 民、地理、物理及化學等六科教科書中,環境教育教 材的數 量分佈 , 研究結果發現以地理科所含環境教材較多,而物理科最少。教科書中 以資源問題有關教材最多,而人口問題、污染問題、保育評估及環境 倫理等類教材都明顯不足。就環境教育目標,超過半數的環境教育偏 重知識的目標,而覺醒其次。

在高職教材部分,許美瑞(1990)依據國科會科教處擬定之「我國 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的環境教育概念,分析高職家政科教科書 中環境教育內容。就環境概念數量的分析,家政科專業課程中,僅有 4.6%教材涉入環境教育概 念;就概念性 質的分析,以資源和污染 的概 念所佔比例較多。

表 5 教科書中環境教材分析相關研究

Allman、 Wilson 之環 境教育概念

Allman、 Wilson 、 美 國 內 華 達 表 及 「 我 國

Allman 及 Wilson 提出之 環 境 教 育 概 念 , 以 及 九

明顯分佈不均。

在國中教材部分,除了早期余興全的研究之外,王承斌(1993)則 是以國科會規劃之「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六大概念主題,針 對國中工藝教材,選取具代表性之三種教科書共十八冊,進行分析研 究。結果發現國中工藝環境教材含量約八分之一,但含量在版本之間 有顯著差異。各學年環境教材份量不均,大體隨年級而遞增。在內容 之分佈上差距相當大:以資源概念最多,其次為公害與污染,環境倫 理再次之;生態平衡與地球概念含量明顯不足,而人口方面毫無環境 教材。

同樣的,紀恭謙(1995) 的研究也是以國科會規劃之「我國環境 教育概念綱領草案」六大概念主題為「經」;另以在獨立國協喬治亞 共和國首府伯利西(Tbilisi)召開的「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所議定的:

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參與等五大教學目標為「緯」,對國中教 科書中可融入環境教學之單元分別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多數 科目的教科書中,可融入環境教學的單元,關涉到地球、人口、環境 倫理等概念主題之比率偏少;在另一個向度上,則關涉到技能、參與 等教學目標之比率,亦嚴重偏少。

近年來,在國小教材研究部分,韓名璋(2001)採用內容分析法,

以 九年 一 貫 課程 之 環 境教 育 能 力指 標 來 分 析目 前 國 小所 使 用 之各 版 本自然科課本、習作及教學指引,並針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 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這五個向 度來研究分析各版本所含環境教育教材,其中以環境覺知和敏感度的 次數最多,其他依次為環境行動技能、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 態度,而以環境行動經驗最少。

而 李 秋 林 (2003)根 據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環 境 教 育 議 題 主 要 內 容 為 分 析標準,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民國四十一年以後之國民小學國語教 科書。經研究後發現,在各版本中,以翰林出版社所含環境教育篇章 最多,南一書局最少。而各版本教科書之環境教育內容,皆是以環境 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為主,對於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的著墨非 常少,而且主要分布於中、高年級課文,在低年級課 文中明 顯偏少 。 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內容,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此情形應與時代背景有

相關。

另 外 陳 念 慈 (2003)主 要 參 照 Allman及 Wilson提 出 之 環 境 教 育 概 念,以及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兩個面向進行內容分析,研 究 對象 為 九 年一 貫 課 程各 版 本 國小 四 年 級 社會 領 域 第三 、 四 冊之 課 本、習作及教師手冊。研究結果顯示:各版本社會領域教科書,以污 染問題為主要概念,次為生態保育、景觀維護及廢物處理。課本及教 師手冊皆偏重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及環境價值觀與 態度,習作較能兼顧環境行動技能,但環境行動經驗不足。

綜合上述之分析結果發現:

1.以上研究皆採用內容分析法,早期的研究,其所依據之分析類 目主要以 Allman、Wilson 以及「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

中的環境教育概念,加以修訂後作為分析類目;而近幾年來的 研 究 以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環 境 教 育 議 題 之 能 力 指 標 或 主 要 內 容 為 分析類目。

2.在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參與五大教學目標方面,早期的 教材主要偏重環境概念知識,而培養環境態度與解決環境問題 技能的教材為數較少,不過近年來的教材在覺知與態度方面能 佔有一定份量,不再只是偏重知識層面,但是在技能和參與方 面還是比例偏少。

3.以上相關研究中,教科書中含環境教材份量不足,且環境教育 概念主題教材分配不均,在各科的分配上,以社會學科與自然 學科所含環境教育概念較多。

4.在國語文環境教育教材研究上比例偏低,只有李秋林針對九年 一貫課程實施前的國小國語教科書做環境教育內容分析,所以 目 前 尚 未 對 九 年 一 貫 國 語 文 領 域 以 及 國 中 國 文 教 科 書 進 行 環 境教育相關教材之分析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