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學校之概念

本研究所研究之主軸為 IBDP 課程,此為一國際文憑課程,近年來雖已有愈 來愈多的國家直接在體制內高中或經由政府資助導入其教材教法(王秋萍,

2014),然而,在台灣在既有的教育體制下,IBDP 課程僅在七所外僑學校和私立 的國際學校落實。因此研究所設定之研究場域即為一所國際學校,而為理解國際 學校與國際文憑(IB)課程之關係,本章節將就藉由相關之文獻加以回顧及探 究。

壹、國際學校的沿革

現今國際學校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在經濟活動全球化的進程中,在 國際間流動的人們希望為自己的子女提供某種現代的教育,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國 際學校大量的出現是在 1950 年代以後,然而,國際學校的源頭根據考據卻是由

22

Sylvester 於 2002 提出的 1866 年於英國設立的 The Spring Grove School,該 校的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國家,課程與教學亦非常多元,以培養學生進入全球社會 所需具備的條件,但因當時社會較為封閉,「國內」與「國際」教育的對立,使 其於成立二十三年後關閉,於此其間,國際間仍有三所國際學校設立,分別是:

1910 年設於美國波士頓的國際和平學校、1921 年設於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 Santiniketan 國際學校,以及在 1921 年在丹麥設立的國際民眾高等學校。這些 學校的設立皆與當時對民族主義反動之國際主義有關(邱玉蟾,2012),而至 1924 年,日內瓦國際學校和莫斯科郊區的國際兒童公社出現(徐輝,2001),這 兩所國際學校出現的原因,皆非國際主義及經濟因素,而是與第一次大戰有關,

戰爭結束後,民生凋零,卻也百廢具興,使得人們意識到國際理解和促進國際合 作的重要,而這兩所學校正符合當時的環境和背景(許羚琬,2012)。

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國際學校數量激增,Jonietz 和 Harris(1991)曾指 出,至 1989 年時,全球國際學校預估已達到 1000 所,而學生也已有 500,000 人,而其原因被認為與當時世界經濟的提升,跨國人力的流動,僑民回歸祖國及 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價值思維相關(邱玉蟾,2012)。

貳、國際學校之分類

在現今出版的文獻中,對於國際學校的分類,Leach(1969)首次提出他的 看法:1.單純服務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之學校;2.各國建立在海外的學校,目的 在於服務旅居海外的國民,如美國學校;3.由兩個或多個政府或國家團體聯合建 立的學校,如歐洲學校;4.屬於國際學校聯合會(International Schools Association,簡稱 ISA)成員的學校(許羚琬,2012)。

然至 1981 年,Sanderson(1981)認為,國際學校的數量與就讀人數已多過於 1960 年代的數量好幾倍,因此他又將國際學校分作七類:

23

一、提供國際文憑,且發展、實踐國際教育的學校;

二、無提供國際文憑,但學生來自於多個國家的學校;

三、各國於海外設立的學校,雖招收不同國籍學生,但學校組織與教學仍據國內 教育之傳統;

四、雖具民族傳統但懷有國際性目標的海外學校,通常採 IB 課程架構;

五、跨區域性或跨民族性的學校;

六、以兩種教育傳統為基礎的學校,學生可能超過兩個國籍;

七、具國際化思維,歡迎國外學生並在校內開創國際性思維模式的學校

(許羚琬,2012)。

而後,學者 Hills(2000)根據學生可透過學校與課程來進行的文化體驗,

也將「國際學校」分作了四種類型:

一、國家在海外的學校及母國的國定課程,如美國學校;

二、母國的國內學校及國際課程,如國內部分私立中學所開設之國際班;

三、國際學校與國際課程,如高雄義大國際學校,以 IB 課程來進行 K-12 之授 課;

四、國際學校及一個以上國家的國定課程,例如康橋國際學校,除國文外,其餘 課程皆以美國中小學課程進行教學,並於高二、十二年級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

(IBDP)課程(邱玉蟾,2012)。

參、國際學校之定義

根據 2009 年,於義大利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對國際學校所提出的目前最權 威的定義,對國際學校的八項標準(吳越,2012):

一、學生教育可被轉移;

二、學生和教職員工之流動性高於本地學校;

三、學生具來自多國及多語種的特徵;

24

四、以國際課程授課,如國際文憑課程(IB),英國高中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簡稱 A-Level 課程,國際中 學教育普通證書(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ondary Education,簡稱 IGCSE)等國際化課程;

五、取得國際認證,如得到國際學校學會(CIS),IB,劍橋全球測驗

(Cambri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簡稱 CIE),美國西部各州校院 協會(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簡稱 WASC),新 英格蘭院校協會(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簡稱 NEASC)等國際教育相關機構認證;

25

的學生對於不同的課程和多元的文化,皆具相當的適應力及接受度,這也使得國 際學校在推動新的課程或教學法時較為容易。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