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課程概述

國際文憑(IB)是為全世界的學生所開設的課程,為使學生能充分參與並接 受國際教育,其最主要的授課語言為英語,但至今已可用法語和西班牙語教學

(wikipedia.org,2015)。探究國際文憑(IB)的起源是在 1968 年,一群日內 瓦國際學校的老師,有感於學生日後的升學不易,故設計了出一套可滿足國際流 動學生之需求的課程,在各國教育制度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打破了隔闔而建 立了一個廣受世界知名大學所接受的文憑制度(李棟,2009;王秋萍,2012;王 麗雲,2015;李志成,2016)。廣為各國國際學校採用的國際文憑(IB)在這近 半世紀的實施與發展下,不論在學程項目、課程內容或是評量方式上皆已相當規 模且成熟,本研究將針對十二年級學生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之中文學 科,對於 IBDP 之課程模式應有相當之認識,因此,本章節將以國際文憑 (IB)

課程項目、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之課程目標及課程內涵逐一論述。

壹、國際文憑(IB)課程項目:

國際文憑組織(IBO)為因應各年齡學段的需求,逐步向下延伸,為全世界 的學生提供了四套教育項目,分述如下:

一、大學預科(Diploma Program,簡稱 DP)

國際文憑組織(IBO)最早創建的課程項目,早在 1968 年就已推出,適用於 十六至十九歲的學生,學制兩年,此項目提供在國際流動的學生能夠有理想的教 育和升大學的機會,為一種可攜式、高品質的國際文憑。(王麗雲,2015;許羚 琬,2012;李志成,2016)

27

二、中學項目(Middle Year Program,簡稱 MYP):

國際文憑組織(IBO)於 1992-1994 年之間推出,適用於十一到十六歲的學 生,學制五年。此項目為想要修習 IBDP 學程的學生作準備。(王麗雲,2015;

許羚琬,2012;李志成,2016)

三、小學項目(,Primary Year Program,簡稱 PYP):

國際文憑組織(IBO)於 1997 年推出,適用於三到十二歲的學生,學制五 年。此項目為想要修習 MYP 學程的學生作準備。(王麗雲,2015;許羚琬,

2012;李志成,2016)

四、職業生涯課程(Career-related Certificate,簡稱 CC):

國際文憑組織(IBO)於 2012 年推出 IBCC,適用於十六至十九歲的學生,學 制兩年,此項目乃針對中學最後兩年欲走職業研究道路的學生而設立,於其中結 合了嚴謹的學術活動與學校的職業教育相關項目,幫助學生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世 界中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王秋萍,2014;IBO.org,2014;王麗雲,2015)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課程,因實施與發展時間最久,課程與評量方式 也最為完備與成熟,加上世界許多知名大學,如柏克來、哈佛等名校,皆視其為 入學資格之審核條件,並可抵扣大一或大二學分,因此,加入國際文憑的會員,

若為高中階段學校,皆會開設此大學預科(DP)課程。

貳、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課程之教學目標

根據 IBO 對 IBDP 的課程說明,IBDP 有四個教學目標(IBO.org,2013):

一、提供一種國際認可的大學錄取資格證明;

二、增強國際理解;

28

三、培養「全人」(whole person),強調智力的、身體的、情感的和社交能力 的增長;

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李棟,2009;IBO.org,2011;許羚琬,

2012)

簡而言之,IBDP 的課程設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未來能成功進入學 術領域和全球社會。因此要培養學生兼具智力、社會力、情緒處理能力以及體能 上的全面平衡, 以因應不斷快速發展的全球變化和世界脈動,亦要培養具效率 及能力,充滿社會競爭力的青年(IBO.org, 2014;王秋萍,2014)。

參、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課程之架構與內涵

為達成 IBDP 的教學目標,成就具備學習能力的學生,IBDP 將課程分作兩個 部分,一是核心課程,另一個則是學科領域課程,以下將根據 IBDP 中文版課程 說明(IBO.org,2013)之內容,分項論述:

一、三大核心課程

(一).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 ,簡稱 TOK):

這是一門橫跨各個學科的學習,鼓勵學生在面對各種知識時作批判性思考,

以建立各種角度的思考模式。學生在修習此課程時需完成 1200~1600 字的論文報 告。

(二).專題研究報告(Extended Essay,簡稱 EE):

這門課程目的在於訓練學生日後在大學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修習此課程 時,需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並獨立研究,深入探討以完成一篇研究論 文,長度約 4000 字。

29

(三).創造、行動與服務(Creativity,Action,Service,簡稱 CAS):

這是一門別具特色的課程,它讓學生以體驗式的學習去從事藝術創作或思 考、運動參與或從事探險,更需做 150 小時的社區服務計畫,瞭解社區需求,身 體力行,並需有明顯結果,且 CAS 的反思,更是評分的一大重點,希望讓學生在 體驗中提升人際關係,學會當一個優質的社會公民。

以上三門核心課程都為必修課程,其中知識理論(TOK)和專題研究報告

(EE)的成績會列入畢業成績計算,知識理論最多可加到三分,而專題研究報告 最多只可加到一分,CAS 雖不列入成績計算,也不考試,但通過與否將會影響大 學判斷是否錄取與否,也不可不慎。(IBO.org,2009、2012、2013、2014;王 秋萍,2014;李棟,2009;王麗雲,2015;許羚琬,2012)

(二)六大領域課程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課程中除三門核心課程外,另提供六大領域的課 程供學生選修,且在六大領域中的大多數科目皆設有高階和普通課程,除上課內 容不同之外,上課時數也不同,高階課程需上滿 240 小時,而普通課程則要 150 小時,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可以適才適性地有效學習,但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有足 夠的廣度,IBDP 課程要求學生在選課時需在一到五大領域中至少各選一科,第六 大領域—藝術則可選可不選,不選的學生就需回到一到五大領域中再選一科來修 習,再考慮到學生學習亦要有足夠的深度,在 IBDP 課程規則中,要求學生所選 的科目裡,三到四科需為高階課程,另外二到三科可為普通課程。以下就根據 IBDP 中文版課程說明(IBO.org,2013),逐一探究六大領域課程。

30

1.語言 (Language A)

在此領域中,學生需就自己說的最好的語言,學習其文章或以這個語言翻譯 的世界名著,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思考方式,瞭解並懂得欣賞其他國家的文學思 想。此領域有三門科目供學生選擇:文學、語言與文學、表演藝術與文學。

2.語言習得(Language B):

學生可在此領域學習 Language A 以外的語言,如第二外語,希望能藉由學 習他國的語言,來瞭解該國的文化,此組亦有三門學科可選擇:初階語言、進階 語言,和拉丁或古典希臘文。

3.個人與社會

學生可在這一領域選修商業及管理、經濟、地理、歷史、地理、全球化下的 資訊科技、哲學、社會及文化人類學、世界宗教、地理政治等課程,其中,除世 界宗教外,皆提供高階課程。此領域的課程目標在讓學生了解人類的經驗與行 為,並能批判性思考學習,也希望能培養學生能有多元的觀點和態度去學習欣賞 人類社會的多樣性。

4.科學學科

學生可在此領域選修生物、化學、設計科學、物理、運動健身及健康科學、

環境系統與社會,其中,除運動健身及健康科學外,皆設有高階課程,這一領域 的課程融合了世界最近的科學思考,學生需去探索這些科學的概念、原理和技 術,再進而瞭解實驗方法,懂得藉由科學技術去解決問題。

31

5.數學與電腦科技

此領域的課程可供學生選修的有一般數學、數學方法、數學研究、高等數 學、電腦科學,除一般數學是普通課程外,其餘皆有設置高階課程。數學相關課 程的目的是在於幫助學生發展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而電 腦科技課程則是讓學生了解電腦的系統與知識,並學習在各學科中運用電腦科 技。

6.藝術與自由選修

此一領域所開設的科目包括舞蹈、音樂、電影、戲劇和視覺藝術。這些科目 的重點皆是在培養學生批判與反思的能力,探索藝術在不同時間、地點、文化所 呈現的多樣性與動態性,也提升學生自我表達的信心與能力。

此外,IBDP 課程也給予了會員學校一些課程開設的彈性,因此,除三大核心 課程和六大領域課程外,IBO 也可經過審核,讓學校開設校本課程,但僅能取代 二到六大領域中的課程;此外,IBDP 課程中也可有跨領域科目,目前有兩科,分 別是環境系統與社會,以及文學與表演。

圖 2-2-1:IBDP 大學預科模式項目圖示中文版。(資料來源:IBDP 語文與文學 中文指南,2013)

32

伍、IBDP 語文 A:語言與文學之課程內涵

IB 課程是為國際文憑課程,顧名思義,這必然是為國際學生所開設的課程,

因此,IB 課程的主要授課語言是英語,目前已發展出透過法語、西班牙語進行授 課,會使用國際間較多國家使用的語言,其目的就是希望能讓學生易於接受到國 際教育並能為未來進入世界知名大學奠下基礎(李志成,2016)。

然而,在 IBDP 課程中,語言政策和雙語文憑可說是語言與學習上的兩大特 色。會有如此特色之原因有二:第一、IBDP 最初就是為了國際學校學生的教育需 求而設計出來的,在國際學校中,雙語和多語本就是非常常見的。第二、IBDP 的 其中一個核心主張便是要促進多元文化的理解,因此 IBDP 非常重視語言的部 分,從六大學科領域中語言便佔前二,即可窺見一二。(許羚琬,2012)

IBDP 的語言課程有兩種,一種是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課程(Language A)—

語言與文學研究,所用語言為最常用、最擅長的語言,通常為母語,在學習上又 以文學研究為主。而另一種是語言 B 課程(Language B)—語言習得,所用語言 必為第一組課程的語言,通常為學生的第二外語。由於研究者最主要的行動研究 是以 IBDP 的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課程置入一般十二年級的國文班,因此,本章節 將藉由《IBDP 語文 A:語言與文學指南之中文指導手冊》之內容,瞭解其學科性 質、宗旨、目標、教學綱要與評量方式。

一、學科性質

「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語言與文學研究」之課程在六大學科領域中屬第一學 科組,第一學科組包括:語文 A:語言與文學:文學、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語 言與文學、語言與藝術表演(跨學科)三門課,選讀這三門課的學生皆需要具備 能將課程語言加以學術應用,藉由文學和非文學性作品的學習,深化學生對語言 在特定文化或文本作品中有特定意義之理解,培養學生對具備用多重的角度去理

「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語言與文學研究」之課程在六大學科領域中屬第一學 科組,第一學科組包括:語文 A:語言與文學:文學、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語 言與文學、語言與藝術表演(跨學科)三門課,選讀這三門課的學生皆需要具備 能將課程語言加以學術應用,藉由文學和非文學性作品的學習,深化學生對語言 在特定文化或文本作品中有特定意義之理解,培養學生對具備用多重的角度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