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網路的便利,交通的發達,人們在國與國之間更是往來交流非常頻繁,不僅 世界各地的貨物在國際間流通,各國的菁英、人才也常在國際間飛來往去,整個 世界因社會、經濟、文化上逐漸地全球化與國際化,教育也隨之發生改變,為因 應國際間流動人口或其子女的教育,讓世界多所大學採認的國際文憑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也應運而生。

近幾年,國際文憑在台灣日益受到重視,不止標榜著以國外升學為目標的私 立國際學校先後引進可被英美國家承認的 IB 國際文憑或是大學先修課程2

(Advanced Placement,以下簡稱 AP)外,連公立高中,如建中和附中,也曾企 圖嘗試推動以國際文憑課程為主的國際班,研究者目前所任教的康橋雙語學校國 際部,學生均以國外升學為目標,除國文外,授課內容皆以美國中學課程為主,

而學生所用之教科書,亦除國文科使 7-9 年級使用康軒版,以往高一到十二年級 使用龍騰版外,其餘科目皆自美國進口,另外,為了提高學生與其他國家學生爭 取世界知名大學入學機會時的競爭力,學校也陸續引進了一些可取得國際證照的 相關課程與認證,例如:很早就已規劃並於課程中實施的 AP 大學先修課程,以 及近幾年逐漸在國際上倍受重視的 IBDP 國際文憑大學預修課程。

因研究者為國文領域之專長,在 AP 大學先修課程和 IBDP 國際文憑大學預修 課程的課程規畫中也皆有與研究者專長之相關科目,分別為 AP 大學中文預修課 程(AP Chinese)和 IBDP:語文 A:語言與文學課程(IBDP Language A)。美 國大學理事會於 2005 年將 AP 大學中文預修課程納入 AP 考試科目之一,報考者 可不論母語為何,其考試的目標在檢定「以中文作為外語」的學習成果及使用華

2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於 1955 年,為將高中某些特定科目的學生能力提升至大二程度,

並促進高中與大學之課程銜接所設立的制度。

3

4

IBDP 語文 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模式授課,希望能以不同於以往的課程內容與更 貼近生活的主題探究,輔以批判性思考的引導與訓練,透過每次上課師生間和生 生間的相互激盪,讓學生獲得多元的課程和充實的課堂,不僅僅讓老師能以學生 在每次上課的討論和互動中進行評量,而解決了成績過少的困擾,也讓學生樂於 到課學習,而無出席時數不足之問題。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在國際文憑組織(IBO)的 IB 世界學校(IB World School)中登記為康橋國際學校,並以「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目標,家 長的社經背景偏高,送孩子進國際學校也是希望孩子將英文學好且具相當的國際 觀,未來可以直接申請世界的知名大學就讀,但是,因為亞洲經濟崛起,華人的 實力在世界已不容小覷,家長們又期待孩子能就近認識這漸為世界流行趨勢的的 華人文化,但過於積極與國際接軌,不斷地推動英語教育的情況下,固有的文化 通常容易被遺忘,而如何讓這些就讀於國際學校,鎮日環繞著英語教學環境的孩 子們不忘自己的母語,並能探尋自己的傳統、認同自己的文化,進而再教其認識 及尊重他國文化,就成了國文老師的責任。因此,在國際學校教授國文,想當然 爾,少了升學考試的壓力,卻應該要以課程與國際相連結為目標進行課程設計,

然而,研究者在任教的最初二年,擔任十二年級的國文老師,學校為因應其他科 目的 AP 課程,將十二年級各班學生打散,分散於各任教班上國文課,所用的教 材為龍騰版普通高中第六冊國文課本,再輔以一至二本課外共讀書做閱讀課的發 展,看似應該正常的上課方式與課程規劃,在研究者第一次教十二年級時即發現 了幾個問題:

一、學習動機之低落

老師們在上課前雖有教學研究會,但僅有討論授課、默寫範國及出、審題老

5

師,而所要教授的課目又以三十篇古文為主,默寫更是幾乎全背,使得學生不僅 感受不到國文之於生活的意義,更覺得國文這一科所造成的壓力很大,常要花很 多時間來背課文,壓縮了其他科目的時間,也減少了申請學校準備資料的時間。

二、時間分配之失衡

自升上十二年級開始,學生開始以大學預修科目為主要修習課程,並以較多 的時間蒐集、整理升學相關的資料,以及參加國外升學的相關考試,使得學生用 在國文的時間被相對壓縮。

三、學習方法之偏差

本校高中國文採用的是龍騰版的高中國文,除本身對國文有興趣的學生外,

大多學生對國文這一科的成績是「先求有,再求好」,因此,在習作(語文演 練)的復習時,學生常以抄教科書所提供的答案來交差,使得學生的國文閱讀與 思考能力日益退步。

這種種的原因,使這些十二年級的學生在國文這一科的學習動機普遍低落,

上課期間,常有同學請假缺曠,上課時也擅自做著自己的事,而把課程放在一 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