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圖像

隨著科學的發達、時代的變遷,要成為一位職業棋士所要考量的變項也越來越複雜,

職業棋士這條少數人所選擇的路,究竟是光明平坦的大道亦或是坎坷幽暗的小徑?如何 成為圍棋小眾中少數出眾的女職業棋士,其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實屬重要。本節根據以 下三大向度:1、物質自我:包括個人的身體、衣物、家庭、財物等外在事物。2、社會 自我:包括友伴的認同、尊重、讚美及從中得到的榮譽感。3、精神自我:包括心理傾 向、想像、感受與行動的意識,係個體內在的主觀部分。藉此來分析勾勒當今圍棋女職 業棋士的自我圖像如圖 4-1。

39

圖 4-1.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圖像

一、 物質自我

1. 寧為女棋士

臺灣第一位赴日、韓兩國習棋的圍棋女職業棋士張正平在接受訪談中表示,解說及 主持應該要搭配一男一女較好,日本、韓國都是如此 (陳採雲,2009) 。在臺灣男女職 業棋士人數十比一的現況下,圍棋女職業棋士的戰績雖然不如男棋士來得亮眼,但女棋 士所受到的矚目與出席活動的機會,相對來說比起男棋士要高出許多。

經濟學家會將美貌視為一種「稀缺性」生產資源,國內外勞動力市場也很普遍地存 在著「美貌溢價」和「醜陋罰款」現象;而心理學家則是把「相貌歧視」解釋為人類普 遍存在著一種心理自我保護的潛意識反應 (段婭麗,2014) 。以研究者個人親身經歷來 論,不論在教棋、出書、講座等圍棋接洽活動上,感覺機會頗多進行得也蠻順遂,這或 許是女棋士在男士居多的圍棋世界裡,擁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吸睛優勢,善用己身的優 勢往往使成功機率變得更大。

「如果可以選擇,當然也會選擇當女職業棋士,因為女職棋的副業多、機會多、

40

附加價值高。」 (DFI-001)

「 優 勢 就 是 我 是 女 生 , 女 生 棋 士 很 少 , 有 在 學 校 歷 練 , 口 才 比 較 好 。 」 (DISC-005)

「有一部份的人覺得我們應該下棋時要穿正式,要把職業棋士包裝成明星,穿得 隨便也會被罵,對於女職棋來推廣圍棋是感覺會比較有效果,所以棋院之前就一 直常常放我的照片,個人覺得不太平衡。」 (CISC-010)

2. 動靜皆宜喜愛變化與挑戰

根據多年與職業棋士們的相處與對談不難發現,多數棋士總是沉默寡言,唯有講述 棋理對戰下棋時,才會感受到棋士們口若懸河動態的一面﹔這是天生的氣質亦或是後天 職業養成之必然結果呢?許多朋友第一眼看到女兒,大多誇讚她乖巧懂事,尤其她靜靜 坐著不說話的下棋表情,給人沉著穩重的印象,其實她從小個性活潑外向,加上神經有 點大條,根本與文靜扯不上關係,大家會產生如此的錯覺全是因為圍棋 (陳採雲,

2007) 。

把一個中學生丟到異地,看不見遠景,又擔心安危,勸退的聲音不斷。這是讓我學 習獨立的大好機會,棋力可否精進另當別論,能夠去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是很珍貴的 事情 (周俊勳,2015)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人的生命有限,卻能透過前人的智慧累 積無限的傳遞下去﹔圍棋的目數是有限,共有三百六十一點,但古今中外無一棋局是完 全相同,這就是以有限的棋子,創造出無限的變化,無怪乎喜歡挑戰與創新的人,只要 接觸過圍棋都會被其無窮無盡的變化所深深吸引。

常常聽到家長們送孩子來學圍棋的訴求,不外乎是孩子太調皮希望他們能藉由學圍 棋變得穩定沉著些,也希望孩子能藉由下棋鍛鍊腦力,學會獨立思考,令家長們少操一 些心。多數下圍棋的女孩是否也有著相同的現象與訴求呢?從訪談中我們不難發現,圍 棋女職業棋士可以享受孤獨,喜歡變化挑戰又能冒險堅持是女棋士們最普遍的樣貌。古 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麼我們亦可說,棋中自有乾坤、棋中自 有繁華引人入勝之處,看似一人獨入棋局,但是入局者卻一點也不感到孤單。

「喜歡富有挑戰性的事物,很喜歡做物理及數學的題目,而且很享受下棋時的挑 戰感覺;對圍棋有興趣是因為很喜愛下棋時豐富的變化。」 (DDSC-001)

41

「自覺比較孤僻跟人會自然保持距離,小時候比較調皮所以被抓去學棋,大部份 時間都喜歡自己一個人。」 (AISC-001)

「小時候文靜,有可能是因為家裡只有我一個小孩吧!現在比較活潑,應該是 高中之後就轉變。」 (CISC-001)

「自己夠獨力可以忍受孤獨也可以享受孤獨。」 (AISC-005)

「喜歡挑戰冒險。」 (BISC-001)

「比較喜歡變化,下棋時大家都會下喜歡的布局,我會試每盤都下不一樣的佈局。」

(DISC-001)

3. 生活安定單純滿意度高

受訪之五位女棋士中一位已婚,婚前以教棋為主,年收入破百萬,婚後以人妻工作 為重,收入雖然減少很多,但其收入並非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不必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

其餘四位女性受訪者皆為單身,亦非家中主要經濟收入者,故其所承受的經濟壓力也相 對較低。臺灣圍棋女職業棋士除了對局費獎金之外,接活動、代言、教棋成了獲取額外 收入的關鍵,即便獎金微薄,感覺收入不穩定,但徜徉於棋枰的巾幗英雄們也算安適自 在,算是經濟需求較易滿足的一群。

「升職棋之後會給予金錢上的協助,辦活動他們會給建議。」 (DISC-007)

「比賽加上教棋還可以,但不是很穩定。」 (AISC-008)

「之前在台中教棋,收入還不錯,年薪有百萬,目前重心放在家庭,教棋、比賽 大概月入兩萬。」 (BISC-008)

「目前生活很好,教棋收入以工時算還滿意,比賽也有收入,不用奉養父母沒有 經濟壓力。」 (CISC-008)

「很喜歡目前的自己與現況。」 (DISC-002)

「很喜歡目前下棋單純的現況。」 (EISC-002)

圍棋職業棋手不喜歡他人替自己「算經濟帳「,不過職業體育的專案是離不開獎金 與資金支持,因此談錢是免不了的 (祝銘利,2012) 。十八歲臺灣圍棋好手王元均八年 前轉職業,他的累計獎金總收入破八百萬元,其中約七百萬元是在近三年獲得 (葉基,

2014) 。美女棋士黑嘉嘉,2008 年 14 歲走上職業圍棋道路,4 歲開始拍廣告,2011 年 接下化妝品品牌代言之後,也持續有代言商業活動。臺灣棋手即使囊括國內所有職業比 賽的冠軍,年收入頂多二百萬元;若排名落居至第二、第三,年收入就降至一百萬元以 下;遑論剛升段或戰績不佳的棋士,每月僅能拿到數千元不等的對局費 (林欣靜,

42

2008) 。

行政院主計處 104 年 2 月更新國民所得統計摘要統計出臺灣國人 103 年平均所得約 59 萬新台幣,折合美元不到兩萬元。俗話說:一分錢逼死英雄好漢﹔錢不是萬能,沒錢 萬萬不能。圍棋職業棋士扣除教棋收入,平均每人每年的獎金收入並未高於國人年平均 收入,所以除了前幾名收入破百萬的第一線棋士之外,多數棋士都得仰賴教棋才能有豐 厚的收入。

4. 支撐棋士鍥而不捨的那座靠山

人的力氣有限但人心的力量卻是無限,一個人心中如果有座靠山,那麼在遇到困難 時,這座靠山會提供他源源不絕的勇氣,讓他能勇敢迎向挑戰而不畏縮退卻。究竟圍棋 職業棋士的這座靠山是甚麼呢?綜觀此次訪談所得及資料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圍棋職 業棋士的這座靠山,大至愛國情操、社會期待,小至親情、友情與愛情。

「個人特質就是好勝,會盡自己最大力量去達到想要的,蠻拼命的,譬如代表國 家去比賽或是遇到當時比較討厭的對手時就會拼命想贏。」 (BISC-005) 「目前社會功利化,善良純樸的風氣比較看不到。以前是在乎內容看頭銜,獎 金不會這麼明顯被討論,是隱藏的,感覺榮耀勝過獎金﹔現在是看獎金排名,以 個人為主,以前是國家比個人重要,自己為國而戰會更拼。」 (BISC-012) 從小栽培鼓勵她朝圍棋發展的媽媽,去年 5 月底罹患白血病,今年 3 月過世,對黑 嘉嘉的戰績與生活造成雙重衝擊。黑嘉嘉表示未來五年內,她在臺灣職業棋士男女綜合 排名如果不能保持在前八名,她將退出職業圍棋 (葉基,2014) 。學棋的過程和決定,

都曾經受到旁人的否定,甚至覺得可笑。但父母選擇堅持做他們認為對周俊勳最好的決 定,不顧一切供他學棋,他自己也欣然接受並傾心投入,一路守護著這個決定,如今造 就了周俊勳特有的優勢 (周俊勳,2015) 。父母的支持與守護的確是造就棋士繼續努力 下去非常重大且不可忽視的力量。

「 爸 爸 常 常 不 辭 辛 勞 的 , 帶 我 到 各 處 去 比 賽 , 媽 媽 偶 而 也 會 陪 著 去 。 」 (DDSC-002)

「爸媽是溫和的,我輸棋時會給安慰,不像一些家長會給壓力,所以我跟家裡關 係比較好,輸棋也敢回家。」 (BISC-006)

43

「升上職棋之後,真的越來越喜歡圍棋了,非常感謝家人對我圍棋的堅持,讓自 己有機會享受圍棋之妙。」 (BDSC-001)

「自己很確定要當職棋,爸爸一開始不支持我每天碰棋,媽媽則一路支持到底,

爸媽會因為我下棋意見不合,升上職棋後爸爸現在也支持了。」 (EISC-007) 張栩曾有一位留學日本的中國女友,但後來女友回國後戀情告吹,張栩那段時間很 苦難以自拔﹔之後與日本女棋士小林泉美結婚,對安定他的心有很大的幫助 (謝銳,

2009) 。在傳統男女角色扮演的圖像中,男性與女性在工作上的態度和成就是有一定差 異的,男棋士婚後生活起居有太太照料自然能專心下棋,女棋士婚後則是扮演照顧家庭 的重要角色,生活雖然安定但是對於棋藝的精進似乎不如男棋士顯得有所助益。現代女 性對於工作的的態度雖然認真負責而且表現毫不遜色,但有了家庭以後,妻子與母親的 角色通常成為工作上的羈絆卻是不爭的事實。

2009) 。在傳統男女角色扮演的圖像中,男性與女性在工作上的態度和成就是有一定差 異的,男棋士婚後生活起居有太太照料自然能專心下棋,女棋士婚後則是扮演照顧家庭 的重要角色,生活雖然安定但是對於棋藝的精進似乎不如男棋士顯得有所助益。現代女 性對於工作的的態度雖然認真負責而且表現毫不遜色,但有了家庭以後,妻子與母親的 角色通常成為工作上的羈絆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