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所謂的「自我概念」指的是,個體本身能辨識自己與他人有所差別的線索 (郭為藩,

1972) ;自我概念是一種形相 (image) ,是個人認定或知覺的對象,所以跟其他認知的 對象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另一種意義則是指個人思考、感受與認知的主體,是決定行 動、適應外界的一組心理過程 (郭為藩,1975)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意 見、態度以及價值判斷的綜合 (張春興、林清山,1982) 。

自我概念指的就是,個人經由與他人的交往,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所建構的形象 (吳慧玲,2004) 。自我概念是對自己的生理特徵、能力、價值的認識和評價 (姜兆萍、

俞國良,2006) 。自我概念正向者多半會過濾掉負面的回饋,呈現喜歡自己、肯定自己 並且對自己有信心的特質;反之則會剔除正面回饋,傾向於消極、懷疑,且對自己較缺 乏自信 (邱華慧、趙淑珍、陳淑卿,2007;盧欽銘,1980) 。

自我概念源自於個體知覺或個體與情境之互動,兩者對於自我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 影響力 (Kevin & Mzobanzi, 2001) 。自我概念具有可學習、可組織、動態性等特徵,個 體於成長過程中不斷藉由群己互動之歷程,使自我概念逐漸成形,整個發展歷程為動態 的 (Freeman, 2003) 。國內的學者亦對自我概念各有不同觀點,自我概念是個人對於自 己的主觀知覺及看法,主要受到個體經驗,及與他人互動、重要他人之評價而影響,而 自我概念亦是人格核心重要概念之一 (蘇玲慧,2013) 。自我概念係指個體對於自我整 體的觀點與價值判斷,是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與他人互動的結果所形成 (顏采思、魏麗

18

19

二、 自我概念的向度

William James 於 1890 提出 self (自我) 之後,引發許多相關研究,為自我概念奠 定深厚的基礎 (引自 Phares & Chaplin, 1997) 。賴倩瑜等 (2000) 研究 James 認為其自 我概念包括三個構成要素:1、物質自我:包括個人的身體、衣物、家庭、財物等外在 事物。2、社會自我:包括友伴的認同、尊重、讚美及從中得到的榮譽感。3、精神自我:

包括心理傾向、想像、感受與行動的意識,係個體內在的主觀部分。連聖怡 (2002) 認 為自我概念包括三大向度:自我認定、自我評價、自我理想。

近代心理學家常從人格發展的角度探討個體的自我概念。張春興 (1992) 認為自我 概念包括四大向度:1、個人對自己 (性格、能力、興趣、欲望的瞭解) 。 2、個人對他 人和環境的關係。3、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4、個人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郭 為藩 (1996) 將自我概念分為:軀體我、社會我和心理我。黃惠惠 (1996) 認為自我概 念有三大向度:1、是經由學習而來,2、是主觀的非客觀的,3、健康的自我概念是有 彈性的,隨著心智及學習,個體自我概念也會隨之改變。

Piers (1984) 將自我概念分為六個因素構面:行為、智力、生理外貌或特質、快樂 或滿意、憂慮、聲望。Bracken (1996) 認為自我概念是多面向多層級所構成:分為整體 自我、社會自我、家庭自我、生理自我、情感自我及能力自我所組成。Shavelson, Hubner 與 Stanton (1976) 則認為自我概念有如下七大向度:組織性、多層面、階層性、穩定性、

發展性、評價性和區別性。

魏瑞謀 ( 2010 ) 的「自我概念量表 J ' 」把自我概念分為:1、主觀我 (指個體對自 己的身體外貌、能力、價值、行為和心理的看法與態度) 。2、社會我 (指個體以他人對 自己的看法來作為衡量自己的依據) 。3、理想我 (指個體對自己所要擁有的理想形象及 心理特質之期待) 三大向度。

20

表 2-7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向度之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年代 向度 內容 Shavelson,

Hubner& Stanton

1976 七大向度 1.組織性。 2.多層面。 3.階層性。 4.

21

第三節 自我效能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