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研究"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Program of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研究 Research on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for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研究生:陳採雲 Tsai-Yun Chen. 指導教授:張少熙 博士 Advisor: Shao-Hsi Chang Ph.D..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June, 2015.

(2) 誌. 謝. 習於長考卻又好殺的個人棋風,總是在讀秒中驚險落子,對照到論文的研究亦是如此, 總把局面複雜化再來考驗自己迅速細算的能力。為了避免歹戲拖棚、長考出臭棋,此番斷然 在時限內通過讀秒考驗,完成了這盤論文大局。 仔細回想兩年前指導教授張少熙給予的當頭棒喝:「沒朋友,論文一定寫不好。」很慶幸 自己能加入指導教授張少熙學門這樣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除了大小活動吃喝玩樂之外,更重 要的是有機會參加每個月舉行的大讀會、小讀會以及各類相關的學術講座,總算讓這盤論文 大局的內容,得以修正再修正到現在的局面。 在圍棋競技中,棋士們總是習慣了單打獨鬥,但是這幾年我透過論文的書寫過程體會到, 有夥伴的支持與共同砥礪,著實對論文研究能有更深一層的收穫﹔這就好比獨自一人覆盤檢 討,遠不如與眾人一起討論棋局,來得豐富有趣且容易精進。然而世上無一完局,一盤該在 時限內完成的棋局終需完成,論文亦然,即便是花了再多時間與心思,再多花個一年半載甚 至一輩子工夫來研究都不可能達到完美,所以本論文若有不周全及需要改進之處,還望各位 先進與後續研究者給予指教與批評。 感謝指導教授張少熙博士及口試委員印永翔教授和賴佳菁博士給予本論文寶貴的意見, 感謝受訪的女職業棋士、感謝協助本研究的專家學者楊泰雄院長、秦世敏社長﹔謝謝所有授 課老師豐富了我的涵養,謝謝 EMBA 共修的同學們三年來跨領域的相互激盪,謝謝熙學門的 所有博士碩士夥伴們兩年來的砥礪,其中特別感謝佩欣、宏如學姊、信弘學長給予指點,感 謝宏進、怡堯、永森、名淳、品齊、宜澤、思銘學長姐們給予口試建議,謝謝孟霖、弘欽、 培明、萃瑜、晧宇、家豪、王寧、立亭的鼓勵與支持,還要謝謝二哥增安、姪女亭如和高徒 顏平、顏安,他們總是在我論文進入讀秒階段,火速給予救援。 最後要感謝先生及女兒,在此研究生涯中身為妻子與母親的我,對於家庭照顧上多有忽 略,他們總能在生活上給予最細微貼心的協助、包容與體恤,在精神上給予最大的理解與安 慰,因此我才能順利地走完碩士學位論文的最後一哩路。再次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人,謝謝您 們的支持與鼓勵,有您們好心安! 陳採雲 謹誌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I.

(3) 中文摘要 臺灣圍棋女職業棋士人數僅八位,男女比例懸殊,相較於中日韓三國比例相對偏低。全 世界已有一百多國成立圍棋組織,圍棋已廣為各國人士所認同,2012 年迄今,臺灣在世界智 力菁英運動會圍棋項目每年都有奪牌記錄,2013 年臺灣全國運動會也將圍棋列入正式比賽項 目,這些突破與進展都對臺灣圍棋注入了新契機。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圍棋女職業棋士對於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互影響,希望幫助圍棋 女職業棋士提升自我概念並最大程度地激發其自我效能。本研究共訪問五位臺灣圍棋女職業 棋士,採用質性深度訪談,得出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清晰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三大向度,物質自我、社會自我、精神自我皆傾向於喜愛 自己、能承受孤獨與挫折、企圖心強受到社會高評價,能調整心態享受過程以平常心對 待勝負結果。 (二)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效能偏高 影響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效能三大因素,面對問題的心理狀態,努力的程度,維持 努力的時間,因其對己身優勢及社會給予極高評價的自我概念具有清楚的認識與了解, 進而持續努力留下典範,是自我效能極高的展現。 (三) 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關係相輔相成 圍棋女職業棋士除了參與競賽之外,還肩負著推廣大使之責,為臺灣培養更多棋才 而努力,其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兩者間相輔相成,是一個持續不斷互為循環的歷程,對 圍棋女職業棋士的自我期許與生涯規劃影響甚鉅。 據此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事項以提供圍棋女職業棋士、教育機關、民間圍棋相關單位及 未來有志於相關議題的研究者,意見交流的參考。. 關鍵字:圍棋、圍棋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自我效能. II.

(4) Research on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for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Student:Tsai-Yun Chen Advisor:Shao-Hsi Chang June, 2015. Abstract There are only eight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in Taiwan, the gap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is wide. The ratio of female to male players in Taiwan is low compared with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Go has been recognized by numerous countries, as evidenc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Go organization in more than one hundred countries. Since 2012, Taiwan’s Go players won medals every year at the Sport Accord World Mind Games. The government has subsumed Go game to be an official sports item at The National Games Taipei in 2013. These breakthrough and achievement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s Go gam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research how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influence and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ill hopefully help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raise their self-concept and maximize their self-efficacy to its fullest potential. Qualitativ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chieved through the use of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ive Taiwanese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A)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have clear self-concept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elf-concept, comprised of the physical self, social self, and spiritual self,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incline towards loving oneself..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are able to withstand loneliness and frustration, have strong ambition and seek high validation by society, and are able to adjust their mentality to enjoy the process and calmly accept the outcome of the results. (B)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display high self-efficacy. III.

(5) The high self-efficacy of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are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facing problems, the level of effort, and the time effort is maintained,. Due to the talent of the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themselves and the high praise they receive from society,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self-concept, and are thus motivated to put effort towards setting an example of excellence. This is a prime display of high self-efficacy. (C)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are complementary: In addition to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ons,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als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mbassador, with the hopes of developing more Go players for Taiwan. Their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complemen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a continuous cycl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elf-expectations and career planning of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It is the hopes of the writer that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mentioned above provide valuable input for female professional Go players, education institutions, Go organizations and relevant units,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related issues.. Key words: Go, professional Go player, self-concept, self-efficacy. IV.

(6) 目 誌. 次. 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6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圍棋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21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關實證研究......................................................................... 27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V.

(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2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3 第五節 研究設計......................................................................................................................... 34 第六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36 第肆章 結果與分析.......................................................................................................................... 38 第一節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圖像 ...................................................................................... 38 第二節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效能感 .......................................................................................... 51 第三節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互影響 ...................................................... 5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 6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66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 67 參考文獻............................................................................................................................................ 69 附錄一 訪談題綱.............................................................................................................................. 78 附錄二 訪談邀請函.......................................................................................................................... 80 附錄三 深度訪談題綱專家效度意見表.......................................................................................... 81 附錄四 訪談逐字稿.......................................................................................................................... 85. VI.

(8) 表. 次. 表 2-1 2014 年世界圍棋職業棋士人數 (臺灣、中國、日本、韓國) ........................................... 12 表 2-2 世界圍棋獎金前八大比較表 ............................................................................................... 13 表 2-3 臺灣圍棋發展 ....................................................................................................................... 14 表 2-4 臺灣圍棋職業棋士選拔辦法 ............................................................................................... 15 表 2-5 臺灣棋院職業棋士名錄 ....................................................................................................... 16 表 2-6.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意涵之研究彙整表 ................................................................. 18. 表 2-7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向度之研究彙整表 ................................................................... 20 表 2-8.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效能意涵之研究彙整表 ................................................................. 23. 表 2-9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研究彙整表 ........................................................... 26 表 2-10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 ................................... 29 表 3-1 受訪棋士基本資料彙整表 ................................................................................................... 34 表 3-2 受訪棋士親友基本資料彙整表 ........................................................................................... 34 表 3-3 原始資料編碼規則 ............................................................................................................... 35 表 3-4 協助研究者三角檢定之專家學者名單 ............................................................................... 37. VII.

(9) 圖. 次. 圖 2-1. 各國奪冠總數 ...................................................................................................................... 13 圖 2-2. 各國奪冠總額 ...................................................................................................................... 14 圖 3-1. 研究架構 .............................................................................................................................. 3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3 圖 4-1.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圖像 .......................................................................................... 39 圖 4-2.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效能感 .............................................................................................. 51 圖 4-3. 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互影響 .......................................................... 58.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放眼國際圍棋現況與圍棋發展的歷史可知,圍棋發源於中國古代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臺灣圍棋人才輩出,圍棋職業制度約三十年的歷史,日本將圍棋發揚光大,設立圍棋職 業制度已有三百年歷史;二十一世紀圍棋壯大於南韓,目前國際賽成績已超越日本;中 國圍棋因文化使命感趨動而迅速崛起,2013 年起中國已囊括世界六大職業圍棋賽冠軍, 世界圍棋版圖已由中韓抗衡轉為中國略占上風 (何雲波,2001;李敬訓,2012;吳清源, 2004;陳宏,2013;趙晶、王汝南,2007) 。 世界圍棋大賽多由台、中、日、韓四國的民間企業贊助成立,全世界獎金前八大的 圍棋賽事,以「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簡稱「應氏杯」獎金為最高,由「應昌 期圍棋教育基金會」出資舉辦,自 1988 年起每四年舉辦一屆,冠軍獎金高達四十萬美 元 (李建樹,1999) 。中國的職業棋士在國際賽的獎金,個人大約只能拿到總額的三分 之一,但是編製屬於國家單位,生活有保障,近年因中國經濟起飛,有越來越多高獎金 的國內賽陸續舉辦;日本職業棋士的收入是世界上最高,主因是日本國內的職業比賽最 多;韓國的國內比賽獎金不如中國內地的比賽,所以韓國職業棋士的高收入多數來自於 國際大賽奪冠的加持 (祝銘利,2012) 。 圍棋在臺灣名人輩出,從旅日棋士林海峰開始,十歲赴日為臺灣後輩棋士開創赴日 習棋的風氣,王立誠、王銘琬隨後在日本屢創佳績,林海峰的入室弟子張栩,完成棋聖、 名人、本因坊、十段、天元、王座、碁聖等七大頭銜 ;臺灣旅日女棋士謝依旻,集三 大頭銜於一身,而且取得「名譽女流本因坊」和「名譽女流名人」兩大頭銜,成為日本 圍棋史上得到這兩大名譽頭銜的最年輕臺灣女棋士 (曹姮,2011;劉黎兒,2005) 。他 們都被稱頌為橫掃日本棋壇的臺灣旅日圍棋國手,這也證明臺灣不缺乏圍棋人才,然而 臺灣國內的職業棋士比賽仍由少數私人企業贊助,以致於許多圍棋人才必須遠渡重洋爭 取更多磨練機會。 1.

(11) 2004 年臺灣棋院爭取到政府設立圍棋替代役,讓棋士生涯免於因為兵役而中斷,有 助棋力的持續累積,直至 2007 年周俊勳代表台灣於 LG 盃世界圍棋棋王戰,為臺灣拿 下第一座世界冠軍,臺灣本土棋士方能躍上世界舞臺,周俊勳使臺灣棋界重振信心,相 信臺灣人無須遠渡重洋也可以有能力角逐世界頂尖棋士的桂冠,更因此喚醒政府對圍棋 之重視。2008 年教育部正式將圍棋高手納入運動績優生,可透過甄試進入高中職及大專 校院就讀,亞運也將圍棋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徐偉庭、林信良,2010) 。 南治亨 (2014) 接受研究者訪談時表示,1997 年韓國明治大學成立了圍棋系,招收 大學及博碩士生共約 130 名,男女生比例大約六比一,修業課程非常專業實用,包含圍 棋學概論、圍棋技術總論、圍棋教育行銷、圍棋心理學、圍棋歷史、圍棋文化、圍棋英 語、圍棋學概論、圍棋學專題特講、遊戲學概論、名局研究、電腦與圍棋等包羅萬象, 博碩士生更是必修量化與質化的研究,而且也有兩所高中招收圍棋專才生。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山西大學等,總計有幾十所大學開設了圍棋選修課,2001 年韓國 教育部和韓國國家體育總局均發函要求韓國各級學校要積極開展圍棋活動 (陳錦堆, 2008;陳明燦,2010;南治亨,2014) 。 首屆世界智力菁英運動會於 2011 年舉辦,臺灣未能嶄露頭角,2012 年第二屆林至 涵獲得男子個人組銅牌,2013 年第三屆周俊勳、王元均與林君諺獲得男子組銅牌,王元 均與黑嘉嘉獲得男女混雙銀牌,2014 年第四屆林立祥、張凱馨獲得男女混雙銅牌。2013 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亦將圍棋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意味著圍棋已進入臺灣運動競技 的最高殿堂,這些突破與進展都對臺灣圍棋注入了新契機。臺灣目前的大學雖然沒有開 設圍棋系,但是大學入學甄試圍棋是列為多元入學的項目,目前臺北市立大安國中設有 圍棋專班三個年級近百人,臺北市立萬芳高中 2013 年起招收圍棋專才生,2014 年更有 兩位臺灣圍棋女職業棋士進入該校就讀。 林海峰 (2008) 指出芮乃偉去了韓國之後,成功的帶動了韓國一批年輕圍棋女棋士 的成長。海峰棋院自 1999 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了 16 屆全國女子圍棋公開賽,人數從 20 名增加到超過 370 名,榮獲歷屆冠軍並走上職業棋士之路者有,謝依旻、張凱馨、黑嘉 2.

(12) 嘉、蘇聖芳及俞俐均等人。臺灣自 2000 年臺灣棋院成立以來,僅僅培育出八位圍棋女 職業棋士,僅占世界圍棋女職業棋士人口的 3%,比率偏低,而且臺灣女職業棋士的表 現一直不如男職業棋士來的亮眼。綜觀臺灣圍棋職業棋士的表現,在男子方面雖有佳績, 但世界冠軍數仍停留在 2007 年周俊勳奪得棋王的那一座,相較於中、日、韓,臺灣圍 棋職業棋士的研究環境實屬艱困,棋力厚度明顯不足,圍棋女職業棋士的人數更是鳳毛 麟角,在研究、訓練及國際成績方面受到非常顯著的考驗與阻礙。 圍棋項目在世界賽事中已納入運動項目,然而台灣圍棋選手一直以來都沒有圍棋經 紀人來幫忙處理棋局以外的事務。臺灣職業男子網球運動員,目前幾乎都有運動經紀人 來代為處理球場外的事務。運動員隨著生涯變化需求不同,在契約上可能會遇到限制, 經紀人協助運動員與經紀公司重新擬定或更改合約,使雙方達到最佳的利益。擁有運動 經紀人的運動員通常成績會有所提升 (黃思銘,2014) 。台灣圍棋職業棋士,目前僅有 世界棋王周俊勳與經紀公司有正式合約,就連代言過許多廣告的美女棋士黑嘉嘉,也常 處於無特定經紀人的狀態,這是否意味著圍棋選手的發展之所以遲滯不前,是與長久以 來沒有專業的圍棋經紀人有關。 對於研究者本身及眾多圍棋愛好者而言,職業棋士的頭銜是一個期望和夢想。目前 各國圍棋職業棋士普遍年輕化,其在社會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也逐步受到國際的重視,圍 棋女職業棋士也與日俱增,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投入促進臺灣女職業棋士之蓬勃。所以研 究者希望將研究對象設定為圍棋女職業棋士。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簡單來說就是指,個體知覺或個體與情境之互動,兩者對 於自我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影響力 (Kevin & Mzobanzi, 2001) ,也就是說自我概念具有 可學習、可組織、動態性等特徵,個體於成長過程中不斷藉由群己互動之歷程,使自我 概念逐漸成形,整個發展歷程為動態的 (Freeman, 2003) 。圍棋的世界是殘酷的,很容 易因失敗挫折而放棄,真正的棋士必須要對自我概念有相當的瞭解,才能找到讓自己一 輩子願意下棋的動力,甚至在不能再參加競技時,仍然有動力去推廣它。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依據 Bandura 的見解,即是一個自覺能力的概念,意指個 3.

(13) 人於從事行為時對自我能力判斷所產生的信念。自我效能也是個體在環境中,選擇自己 行為時的一項重要的參考依據 (盧俊宏,1995) 。而自我效能理論,主要是一種認知構 念,用以表徵個體對自己的行動,以及成功完成特定表現的能力評價、判斷、信心或信 念 (黃永和,2012) 。女性在認知積極的壓力因應方式和休閒緩和策略顯著高於男性 (鄧 宏如,2014) 。一位成功的職業棋士,除了能在世界棋賽中致力爭冠之外,更重要的是 在從事圍棋運動時不斷地持續強化自我效能,淬煉出不易被失敗擊倒且對自我能力判斷 產生堅強的信念,真正成為永遠的棋士。 綜觀旅居海外台裔棋士之卓越表現,顯示出臺灣棋士資質已達世界水準,相較於鄰 近中、日、韓三國,臺灣圍棋職業棋士在國內獨特之地位以及圍棋女職業棋士人數過於 稀少,顯示臺灣可以努力以及進步的空間很大。研究者幼年自學圍棋,高中時期正式加 入學校圍棋社,從此開啟了圍棋的一生情緣,期間曾出版圍棋相關書籍,如:採雲の魔 法圍棋、圍棋小魔女、圍棋補帖魔力久久 1~6 冊,並於 2008 年陸續發表四十多篇圍棋 職業棋士專訪並刊載於棋道雜誌及棋城週刊。研究者與圍棋的關係可用一段話來敘述: 「認識圍棋她才開始認識自己,圍棋陪她渡過青澀少年期,圍棋帶她找到親蜜愛人,圍 棋是她的世界語言,圍棋完成她當老師的夢想,圍棋讓她更貼近小孩的心,一個圍棋少 女,成了圍棋情人,升格當了圍棋媽媽,從此,圍棋,帶領她與孩子們展開圍棋魔法之 旅。」 (陳採雲,2006) 。故本研究動機是基於研究者個人喜愛圍棋並從事圍棋教育工 作,對女子從事圍棋活動有高度之認同,希望臺灣圍棋女職業棋士能更清楚瞭解自我概 念提升其自我效能以獲得更高的國際社會地位。.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所述之動機,本文透過質化研究圍棋女職業棋士對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 認識及影響因素,並且細緻深入地研究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關聯與影 響因素。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的內涵。 4.

(14) 二、瞭解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效能的內涵。 三、探討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關聯。 四、分析圍棋對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影響。 五、希望幫助圍棋會採取合理措施,提升圍棋女職業棋士的自我概念,從而最大程 度地激發其自我效能。.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探討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的內涵為何? 二、探討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效能的內涵為何? 三、探究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關聯為何? 四、探究圍棋對圍棋女職業棋士之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影響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針對臺灣棋院在籍的五位女職業棋士進行深度訪談,研究時程為 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05 月。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囿於人力資源以及時空環境限制,致使本研究存在以下難以克服的限制: (一)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僅訪問圍棋女職業棋士五位,未能擴及國內所有圍棋 職業棋士做全面性訪談。 (二) 本研究採取質化研究方法,重視個案特性的探究,有助於發現不同個人對其自 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的獨特詮釋,不具備普遍適用性。. 5.

(15)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一、學術貢獻 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是關乎個人行為及生涯發展的重要 變項,目前國內對圍棋女職業棋士之研究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以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 為核心主題,建構圍棋職業棋士之研究工具,期望能夠開展圍棋推動與發展之新視野, 提供後續相關研究參考之依據。 二、實務貢獻 本研究建構之圍棋女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可做為圍棋推動單 位與圍棋愛好者計劃朝職業棋士之路邁進的參考依據。.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本節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圍棋」、「圍棋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自我 效能」,作以下概念性及操作性之定義。 一、 圍棋 (GO) 圍棋,也稱「弈」、「碁」、「手談」、「坐隱」,發源於中國,目前被公認為世 界上最具複雜思考的遊戲。對弈者通常是兩人,雙方運用棋子展現個人智慧,在棋盤上 圍地爭勝,地大者贏的遊戲。對弈過程中,雙方各持黑白兩色棋子,在十九路縱橫交錯 的棋盤上交互落子,下定後不准再移動位置。 (維基百科,2014;趙之雲、許宛雲,1989) 。 本研究所指的圍棋是,對弈者雙方使用黑白棋子在十九路棋盤上鬥智爭勝圍地的一門藝 術。 二、 圍棋職業棋士 (GO Professional Player) 所謂職業棋士泛指以比賽獎金為主要收入,窮一生之力只為在各大圍棋賽中脫穎而 出獲得桂冠的棋士。職業棋士除了熱愛下棋並從事圍棋活動之外,與業餘棋手最大的差 別是,職業棋士必須取得該國最具公信力的圍棋單位之認可,透過甄選取得職業證書資 格者。然而職業棋士實質從事的項目也因各國圍棋生態而有所差異,目前本國職業棋士 6.

(16) 除了靠比賽獎金為生之外,多數職業棋士都會擔任圍棋教學工作增加收入。本研究所指 之圍棋女職業棋士,係指臺灣棋院在籍之圍棋女職業棋士。 三、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自我概念係指個體能辨識自己有別於他人的線索,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意見、 態度和價值判斷的綜合 (張春興、林清山,1982) 。本研究所指之自我概念,係研究者 參考賴倩瑜等 (2000) 之自我概念三大向度所編製之訪談題綱,包含 1. 物質自我:包括 個人的身體、衣物、家庭、財物等外在事物。2. 社會自我:包括友伴的認同、尊重、讚 美及從中得到的榮譽感。3. 精神自我:包括心理傾向、想像、感受與行動的意識,係個 體內在的主觀部分。受訪之圍棋女職業棋士對自身與未來有關的各層面之認識與瞭解; 自我概念正向者,其特質多呈現喜歡自己、肯定自己並且對自己的未來具有信心,反之 則傾向於消極、懷疑,缺乏自信。 四、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係指在某種特定情境中,個體對自己達成特定目標及表現能力的主觀判斷,也是一 種個人的認知態度,這種態度促使個人盡可能地發揮其天賦潛能,並追求其較感自信的 職業。本研究所述自我效能包含如下三大因素:1、面對問題的心理狀態:當個體自我 效能低落,認為自己無法解決困難時,便會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而當個體自我效能 較高,認為自己的能力足以解決問題時,則會勇於面對挑戰。2、努力的程度:自我效 能越高者,付出的努力越多,反之自我效能低者,則相對的付出較少的努力。3、維持 努力的時間:當個體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時,就能較有毅力的付出努力,反之則較快放棄。. 7.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研究者由圍棋的史實淵源、叢書、期刊及報導文獻來分析圍棋的演變和當今圍棋的 發展,並於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及華藝線上圖書館,分別以關鍵字 (關鍵詞) 搜尋 圍棋、職業棋士、自我概念、自我效能之相關聯研究,進行資料蒐集,以圍棋職業棋士 目前對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意涵的認知情形來做探討。. 第一節 圍棋相關研究 一、 圍棋的淵源及其意涵與發展 「棊」、「碁」、「棋」三字通用,中國《史記律書》:「萬物根棋」,根柢也。 先秦史官編寫的《世本‧作篇》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這是有關圍棋起源最早 的記載。此外晉人張華也在《博物志》中寫道:「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路史後 紀》:「帝堯陶唐氏,初娶散宜氏女,生朱,嫚遊而朋淫,帝悲之,為制弈棋,以閑其 情。」一般公認圍棋起源於中國堯舜時代。孔子在《論語.陽貨》也提到了圍棋:「飽 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圍棋留傳至今,早已 名列中國古代四大藝術之一,在地方民間故事中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圍棋傳說,所以 圍棋又被稱為「爛柯」、「手談」、「坐隱」。歷代圍棋名家輩出,是民間常見的休閒 活動,其深邃、高雅、微妙的內涵,與邏輯、哲學、數學、社會、軍事、教育學等科學 具有相當的關聯性,深受世人喜愛具有極高的正面評價 (王健、唐永幹,1999;王鋒、 1999;唐永幹、王正倫,2004﹔王沂、紀烈維、李尚濱、趙培禹,2007;江聲久、李金 龍,2006;李燕來,2010;張德明,2003;楊尚謀,2013) 。 圍棋規模性的興起,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發展於魏晉南北朝,盛行於唐、宋時代。 春秋戰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曰:「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乎?弈者,舉棋不 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以「舉棋不定」比喻為政的優柔寡斷, 可見弈棋在春秋時代被普遍的運用在戰略上。《孟子‧告子》記載:「弈秋,通國善弈 者也。」「弈「字在古代是專指圍棋,可知當時有位叫「秋」的人因下圍棋而全國知名, 8.

(18) 人們於是稱呼他為弈秋。魏晉南北朝,梁武帝熱愛圍棋活動,設立「九品」的「棋品制」, 圍棋也在當時傳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段位制。唐宋時期圍棋盛行發展出:一、以棋謀 生的圍棋專業人員,如:棋待詔、棋師、門客及棋工。二、弈棋的論著頗豐,以徐鉉的 《圍棋義例》、王積薪總結的《圍棋十訣》最具代表性,其中涵蓋了運子、佈局及戰略、 戰術等各種戰略術語,留給後世弈棋者許多可運用的寶貴參考。古代中國人認為圍棋競 技需要具有賭博取勝、戰勝對手、不服輸、憤怒與衝動、娛樂與消遣、挑戰最強手、追 求最高棋藝等個人內在心理特質,為中國圍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唐代圍棋有不少國際 交流活動,宋代設有「棋園」民間弈棋盛行,明代統治者對圍棋的愛好多是以弈棋作為 晉身之媒介,圍棋成為文人雅士素養的表徴,清代承襲明代棋藝發展與創新,盛況空前 名家輩出,著名國手施襄夏在《弈理指歸》中說道:下棋一定要做到「心與天遊,神與 物會。」才能出神入化、游刃自如,其中特別強調心理因素的影響 (王健、唐永幹,1999; 王鋒,1999;唐永幹、王正倫,2004﹔王沂、紀烈維、李尚濱、趙培禹,2007;江聲久、 李金龍,2006;李燕來,2010;張倖瑞,2008;張德明,2003;楊尚謀,2013) 。 圍棋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被深刻融入中華文化,成為中華博大精深文化不可分割的 一部份,也因此圍棋所蘊含的怡情養性及藝術教化功能不斷地被強調,其競技性質及頭 腦體操的功能,卻相對被忽略;如今圍棋強調勝負突顯競技本質也是正確的,但不可矯 枉過正忽略了圍棋的文化內涵;所以身為一位職業棋士,除了精進棋力追求勝利之外, 也要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 (楊泰雄,2008) 。 臺灣企業家應昌期先生,一生熱愛圍棋,是臺灣圍棋職業制度推動的先驅,最大宏 願是培養出三千位以上學生棋士,然後憑借這一批青年新銳來超越日本 (李建樹,1999) 。 日本、韓國社會大眾對於圍棋活動相當重視,臺灣雖然已成立臺灣棋院,但是仍然是以 中環私人集團為資助主力 (賴佳菁、李國義,2007) 。2000 年翁明顯先生獨資成立臺灣 棋院,設立院生制度,公開比賽甄選優秀的年輕棋士進入棋院接受訓練以成為職業棋士, 臺灣棋院歷經十四年的努力,目前院內已有 79 位職業棋士、北中南院生接近百位。相 較於中、韓、日三國,總計超過千位的職業棋士群,臺灣職棋厚度相差甚遠,目前臺灣 9.

(19) 棋院主導臺灣職業棋士制度的建立與職業賽事的舉辦,棋院舉辦職業棋士選拔賽,並不 定期與其他國家進行圍棋交流活動。 環視中國、日本及韓國等國,擁有政府大力支持和崇高的社會地位,職業棋士主要 仰賴高額獎金,及參加棋賽的出場費和對局費以獲得收入,世界圍棋職業棋士收入前 10 名每年都不一樣,但是位居前 10 名的棋手基本上多是日本棋手,這並不表示日本棋手 的世界比賽成績最好,主要原因是日本棋手的國內比賽多、獎金高 (陳憲輝,2009) 。 韓國頂尖棋手的年收入雖然不及日本棋手,但一直超越中國棋手,最主要的原因是, 韓國棋手幾乎壟斷了所有世界大賽的冠軍,直到最近這幾年中國頂尖棋手拿了不少世界 冠軍,世界圍棋的格局才大為改觀。韓國有一些大企業贊助圍棋世界性比賽,但是韓國 國內的比賽獎金遠不如中國國內的比賽,正因為如此,韓國棋手唯有拿到世界冠軍,他 們的年收入才有可能超越中國棋手 (祝銘利,2012) 。長久缺乏政府支援的臺灣圍棋職 業棋士,雖然有少數頂尖棋士於國內外比賽獲得高額獎金,但大部分棋士仍得輔以教棋 增加收入。 以國內圍棋發展現況而言,圍棋活動延續所依賴的社會資源,多為民間財團法人基 金會,如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圍棋協會、臺灣棋院文化基金會、培生文教 基金會等民間機構,其中部份機構仰賴的是私人企業的資金贊助和資源彙整,如中環集 團翁明顯、矽品林文伯等個人企業。 臺灣知名圍棋高手不乏企業界及學界的菁英,如:沈君山、林文柏、施振榮、翁明 顯、曹興誠、張忠謀等人,他們都認為透過圍棋原理,體認到人生及企業的經營之道 (賴 佳菁、李國義,2007) 。近年臺灣圍棋學習人口快速成長,許多兒童學習圍棋多始於課 後才藝,其征戰各地圍棋比賽之得獎記錄,更成為升學推甄加分的依據,因此造就了業 餘棋士的活躍現象,也更有助於職業棋士之壯大。 早期有圍棋神童之稱的林海峰,十歲赴日創下不凡戰績,為臺灣後輩棋士開創赴日 習棋之路;爾後,棋聖王立誠、王銘琬等一流棋士更在日本屢創傲人的戰績;邁入二十 一世紀,張栩成為日本圍棋史完成七大棋戰大滿貫最年少的職業棋士,擁有棋聖、名人、 10.

(20) 本因坊、十段、天元、王座、碁聖等七大頭銜,在累積七大棋賽大滿貫的過程中,張栩 還創下了史上最快 (十五年八個月) 、最高勝率等紀錄 (孫蓉萍,2010) 。 來自臺灣苗栗謝依旻棋士,屢次創下職業圍棋賽中最年輕的奪冠紀錄,在日本女子 棋界奪下所有日本女子圍棋頭銜,包括六屆女流本因坊、七屆女流名人戰、四屆女流棋 聖等三大頭銜,並在 2008 年世界智力運動會,與臺灣代表周俊勳在男女配對賽中獲得 了雙人賽的銀牌,截至 2014 年已奪得 18 座冠軍紀錄 (林英喆,2008﹔曹姮,2012;黃 邱倫,2014) 。 相較於中日韓的圍棋實力,臺灣仍屬薄弱,多數圍棋運動仍仰賴民間機構來推動, 政府並無完善的配套措施大力支持,以致臺灣優秀的年輕棋士,為了成為世界一流的職 業棋士,仍得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出國拜師學藝,才能接受完整而嚴格的專業訓練 (陳採 雲,2007) 。回顧出身臺灣而在國際賽事大放異彩的職業棋士們,他們有著相似的發展 歷程,在年幼學齡階段必須負笈他鄉,獨立面對艱苦的學習之路。 臺灣棋士屢屢在世界圍棋賽事樹立風光戰績之際,國內圍棋專業發展的相對弱勢, 缺乏的是政府支持和職業圍棋競技的舞臺,以及圍棋專才培育的教育規劃。傑出棋士成 功的背後,多是依賴家庭的支持和父母的堅持,至今,想要躋身國際職業棋壇之列,走 出臺灣至國外習棋仍是年輕棋士必定會考量的選項 (賴佳菁、李國義,2007) 。 臺灣圍棋到了 2000 年翁明顯先生獨資成立臺灣棋院文化基金會,簡稱臺灣棋院, 設立院生制度,選拔職業棋士,創辦許多比賽,重建職業制度後方見轉機,經過多年努 力,臺灣圍棋已經逐漸壯大,優秀的年輕棋士從必須遠渡重洋離鄉背井拜師學藝,到現 在開始有了本土化完整而嚴格的專業養成訓練,逐步向世界一流的職業棋士邁進 (陳採 雲,2008) 。翁明顯 (2008) 表示,觀察棋士近日的戰況,他看到臺灣棋士明顯的進步, 尤其是新銳棋士的表現更是潛力無窮,院生棋力也有大幅的提升。 圍棋,黑白雙方,縱橫於十九條線交錯,共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的棋盤上,各盡所 能搶佔「地盤」地大者贏,棋盤是雙方鬥智的舞臺;每位弈棋者藉由弈棋運子展現個人 的智慧,在棋盤上施行多變靈活的戰術組合,使棋局產生詭譎莫測的變化和挑戰,每一 11.

(21) 手棋都在考驗雙方靈活應變的能力,賦予棋手很大的自由創作空間;每盤棋變化多端, 自古以來無一棋局相同,每盤棋都是人生的縮影。是故,本研究將圍棋定義為,對弈者 雙方使用黑白棋子在十九路棋盤上鬥智爭勝圍地的一門藝術。。. 二、 世界圍棋現況分析 圍棋職業制度以中、日、韓三國比較成熟,職業棋士制度在日本已有三百年歷史; 在南韓約五十年;中國在 1962 年成立中國圍棋協會,最初擁有十名職業棋士 (劉黎兒, 2005)。目前世界圍棋職業棋士人數已激增許多,台、中、日、韓男女職業棋士人數如 表 2-1。 表 2-1 2014 年世界圍棋職業棋士人數 (臺灣、中國、日本、韓國) 臺灣. 中國. 日本. 女. 男. 日 本. 39. 2. 37. 75. 0. 75. 2. 13. 3. 10. 43. 2. 0. 4. 34. 1. 33. 50. 7. 1. 6. 33. 0. 33. 118. 10. 1. 9. 59. 11. 四段. 109. 3. 0. 3. 61. 三段. 147. 13. 1. 12. 二段. 196. 19. 3. 初段. 238. 14. 合計. 1,295. 75. 段位. 總人數. 臺灣. 九段. 188. 八段. 女. 男. 3. 0. 3. 89. 2. 0. 七段. 108. 4. 六段. 102. 五段. 中國. 女. 男. 韓國. 韓國 女. 男. 71. 2. 69. 41. 31. 4. 27. 1. 49. 20. 0. 20. 40. 11. 29. 22. 2. 20. 48. 22. 5. 17. 27. 0. 27. 14. 47. 24. 10. 14. 21. 5. 16. 77. 11. 66. 18. 9. 9. 39. 15. 24. 16. 111. 37. 74. 36. 17. 19. 30. 8. 22. 2. 12. 161. 38. 123. 16. 7. 9. 47. 12. 35. 8. 67. 588. 117. 471. 324. 62. 262. 308. 48. 260. 資料來源:參照臺灣、中國、日本、韓國棋院官網。 (研究者整理). 中、日、韓三國的職業棋士除了有國內舉辦的職業比賽之外,還有由跨國大企業舉 辦的國際棋賽如表 2-2。 日本的富士通杯、豐田杯,LG 杯棋王戰、三星杯、百靈杯、夢百合杯以及中國的 春蘭杯,另外四年一度的臺灣應氏杯是全世界冠軍獎金最高四十萬美元。中國近年經濟 崛起對舉辦圍棋活動相當熱衷,春蘭杯的獎金近五百萬台幣,已經超過原本非常豐厚的 富士通杯,顯示兩國經濟力逐漸逆轉;臺灣則有熱心出資設立臺灣棋院的翁明顯,從去 年開始舉辦臺灣第一個世界比賽「中環杯」,有台、中、日、韓四國當前最強的一流棋 12.

(22) 士每年聚集於臺北,對於提高臺灣圍棋水準有相當大的助益 (劉黎兒,2005) 。 表 2-2 世界圍棋獎金前八大比較表 世界圍棋大賽名稱 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 開辦日期. 冠軍獎金 USD(萬). 原始獎金. 主辦國. 1988/08/21. 40. 40 萬美金. 臺灣. 3000 萬日元 (及豐田新款車 豐田杯世界圍棋王座戰. 2002/03/19. 29. 一部或價值相 當之獎金,約 1000 萬日元). 日本. 百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 2012/03/09. 29. 180 萬人民幣. 中國. 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 2013/05/20. 29. 180 萬人民幣. 中國. LG 杯世界圍棋棋王戰. 1996/06/25. 28. 3 億韓圓. 韓國. 三星火災杯世界圍棋公開賽. 1996/09/22. 19. 2 億韓圓. 韓國. 春蘭杯世界圍棋錦標賽. 1998/12/26. 15. 15 萬美金. 中國. 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 1988/04/02. 15. 1500 萬日元. 日本. 資料來源:參照 http://zh.wikipedia.org/ 上網日期 2014/05/01。 (研究者整理). 世界前八大獎金奪冠國家總數 (座) 台灣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國. 日本. 韓國 韓國, 46. 中國, 24. 日本, 11 台灣, 1 9. 圖 2-1. 各國奪冠總數 資料來源: 參照 http://zh.wikipedia.org/ 上網日期 2014/05/01。 (研究者整理) 13.

(23) 世界前八大獎金奪冠國家總額 (美金) 台灣. 中國. 日本. 韓國. 1200 韓國, 981. 1000. 800 中國, 571. 600 400. 日本, 196 200. 台灣, 28. 0 9. 圖 2-2. 各國奪冠總額 資料來源: 參照 http://zh.wikipedia.org/ 上網日期 2014/05/01。 (研究者整理). 三、 臺灣圍棋現況分析 臺灣圍棋蓬勃發展推廣單位如表 2-3,其中第一個職業圍棋組織「中國圍棋會」於 1979 年職業化,第二個職業圍棋組織「臺灣棋院文化基金會」於 2000 年成立。 表 2-3 臺灣圍棋發展 單位名稱. 年代. 董事長 理事長. 中國圍棋會. 1953. 周至柔. 應昌期基金會. 1983. 應昌期. 中華棋協. 1988. 沈君山. 海峰基金會. 1998. 林文伯. 臺灣棋院文化基金會. 2000. 翁明顯. 中華職業圍棋協會. 2008. 林文伯. 出資捐贈資金. 職業甄選. 舉辦職業賽. 停辦. 無. 無. 有. 無. 無. 3 千萬元. 無. 有. 1 億元. 持續舉辦. 有. 無. 有. 1 億元.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4.

(24) 臺灣圍棋職業棋士是由臺灣棋院和中國圍棋會兩個機構產生。中國圍棋會的職業制 度是以品位為標準,早期採取不限年齡聘任制,2008 年以後採取比賽制,參加資格為棋 力 6 段,目前已停辦。臺灣棋院有院生組和社會組兩種職業入段方式:臺灣棋院的院生 制度共分 A、B、C、D、E 五組,院生的入門資格為男生 12 歲以下,女生 14 歲以下, 棋力初段以上即可參加甄選,各組有 10~12 名院生,每年在 A 組中挑選成績最好的兩 名院生,晉升為職業棋士,女子棋手優待排名並列前 5 名,即可晉升職業棋士。社會組 選拔資格為年齡男生 20 歲以下女生 22 歲以下棋力業餘六段以上,初賽採用瑞士制,選 出 8 名進入本賽,加上該年度院生 A 組 8 名共 16 名進行決賽,採單循環弈 15 盤,每年 舉辦一次,前 2 名晉升職業棋士,女子棋手優待排名前 5 名,即可晉升職業棋士。晉升 辦法經棋院董事長核定後實施,修正亦同,棋院保留最後裁量權,如表 2-4。 表 2-4 臺灣圍棋職業棋士選拔辦法 機構. 組別. 選拔辦法. 名額. 入院年齡限制男 12 歲女 14 每年舉辦一次,前 2 名晉升職業、 院生組. 歲、18 歲未晉段者失去院. 女子棋手優待排名並列前 5 名即. 生資格。. 可晉升職業。. 女 20 歲男 22 歲以下六段. 臺灣棋院. 棋手進行初賽,選出 8 名 社會組. 與該年度院生 A 組 8 名共 16 名進行決賽,採單循環. 每年舉辦一次,前 2 名晉升職業、 女子保留前 5 名晉升職業。. 對弈 15 盤。 中國圍棋會. 品位. 聘任制. 已停辦. 資料來源:2015 年 5 月臺灣棋院 http://www.taiwango.org.tw 。 (研究者整理). 15.

(25) 臺灣職業棋士主要分佈於臺灣棋院與中國圍棋會,臺灣棋院依段位區分棋力,中國 圍棋會依品階區分棋力,棋士依棋力排序介紹如表 2-5: 表 2-5 臺灣棋院職業棋士名錄 段數. 總人數. 女棋士姓名 人數 男棋士姓名. 職業九段. 4. 0. 周俊勳 林至涵 陳詩淵 蕭正浩 4. 職業八段. 2. 0. 林聖賢 王元均. 2. 職業七段. 3. 0. 戴嘉伸 彭景華 林書陽. 3. 職業六段. 8. 黑嘉嘉. 人數. 周序鋒 陳永安 黃祥任 夏大銘 1. 7. 林君諺 林立祥 周平強 周可平 陳逸達 劉耀文 張哲豪. 職業五段. 12. 張凱馨. 1. 簡立宸 林宇翔 楊志德 林修平 11 周尹南 林士勛 楊博崴. 職業四段. 3. 0. 楊孟允 陳義翔 陳鋒. 3. 饒瑞雍 范揚波 張懷一 黃丞毅 職業三段. 14. 張正平. 廖冠泓 趙佩哲 陳禧 1. 陳冠維 13. 陳秋龍 王湘傑 丁少傑 葉紘源 陳祈睿 陳擎宇 劉建昌 王允中 許長正. 黨希昀 職業二段. 18. 蕭愛霖. 張原榮 秦士 3. 蘇聖芳. 魏豪廷 林子元. 林庭毅 黃彥誠 林傑漢 高昀. 15. 林世民 許皓鋐 李維 李奎漢 董友棠 彭鐏德 李真雄. 職業初段. 李晶彬 15. 俞俐均. 2. 何承威 蔡丞韋 林新為 許育祺 13 黃道隆 莊承濬 黃世元 簡靖庭 謝東霖. 共 79 人 女職業棋士. 8. 男職業棋士. 備註:周序鋒六段本名周賢亨,一度改名為周奎宏。 資料來源:2015 年 5 月臺灣棋院 http://www.taiwango.org.tw 。 (研究者整理). 16. 71.

(26) 四、 本節小結 綜合以上論述可知,在圍棋棋士個人因素方面,性別方面仍以男性棋士為多,男性 棋力優於女性,由於性別差異不同的優勢生理因素,影響女性對棋類活動的喜好、參與 率與發展狀況,促使女棋士成為棋界弱勢族群;年齡方面,啟蒙年齡是成為傑出棋士的 重要因素,年齡的增長對棋士的思考敏捷性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第二節 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一、 自我概念的意涵 所謂的「自我概念」指的是,個體本身能辨識自己與他人有所差別的線索 (郭為藩, 1972) ;自我概念是一種形相 (image) ,是個人認定或知覺的對象,所以跟其他認知的 對象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另一種意義則是指個人思考、感受與認知的主體,是決定行 動、適應外界的一組心理過程 (郭為藩,1975)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意 見、態度以及價值判斷的綜合 (張春興、林清山,1982) 。 自我概念指的就是,個人經由與他人的交往,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所建構的形象 (吳慧玲,2004) 。自我概念是對自己的生理特徵、能力、價值的認識和評價 (姜兆萍、 俞國良,2006) 。自我概念正向者多半會過濾掉負面的回饋,呈現喜歡自己、肯定自己 並且對自己有信心的特質;反之則會剔除正面回饋,傾向於消極、懷疑,且對自己較缺 乏自信 (邱華慧、趙淑珍、陳淑卿,2007;盧欽銘,1980) 。 自我概念源自於個體知覺或個體與情境之互動,兩者對於自我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 影響力 (Kevin & Mzobanzi, 2001) 。自我概念具有可學習、可組織、動態性等特徵,個 體於成長過程中不斷藉由群己互動之歷程,使自我概念逐漸成形,整個發展歷程為動態 的 (Freeman, 2003) 。國內的學者亦對自我概念各有不同觀點,自我概念是個人對於自 己的主觀知覺及看法,主要受到個體經驗,及與他人互動、重要他人之評價而影響,而 自我概念亦是人格核心重要概念之一 (蘇玲慧,2013) 。自我概念係指個體對於自我整 體的觀點與價值判斷,是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與他人互動的結果所形成 (顏采思、魏麗 17.

(27) 敏,2005) 。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指之自我概念是,職業棋士對自身與未來有關的各層面之認識 與瞭解;自我概念正向者,其特質多呈現喜歡自己、肯定自己並且對自己的未來具有信 心,反之則傾向於消極、懷疑,缺乏自信。 表 2-6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意涵之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研究論述. 郭為藩. 是個體能辨識自己有別於他人的線索,是一種形相 (image) ,是 1972 個人認定或知覺的對象。另一方面指的是個人思考、感受與認知 1975 的主體,是決定行動、適應外界的一組心理過程。. 盧欽銘. 自我概念正向者多半會過濾掉負面的回饋,呈現喜歡自己、肯定 1980 自己並且對自己有信心的特質;反之則會剔除正面回饋,傾向於 消極、懷疑,且對自己較缺乏自信。. 張春興、 林清山. 1982. Kevin & Mzobanzi. 2001. Freeman. 自我概念具有可學習、可組織、動態性等特徵,個體於成長過程 2003 中不斷藉由群己互動之歷程,使自我概念逐漸成形,整個發展歷 程為動態的。. 吳慧玲. 2004. 自我概念係指個人透過與他人的交往,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 形象。. 顏綵思 & 魏麗敏. 2005.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係指個體對於自我整體的觀點與價值判 斷,是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與他人互動的結果所形成。. 姜兆萍 & 俞國良. 2006 自我概念是對自己的生理特徵、能力、價值的認識和評價。. 邱華慧、 趙淑珍、 陳淑卿. 自我概念正向者多半會過濾掉負面的回饋,呈現喜歡自己、肯定 2007 自己並且對自己有信心的特質;反之則會剔除正面回饋,傾向於 消極、懷疑,且對自己較缺乏自信。. 蘇玲慧.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態度、意見和價值判斷的綜合。 自我概念源自於個體知覺或個體與情境之互動,兩者對於自我概 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影響力。.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是個人對於自己的主觀知覺及看法,主 2013 要受到個體經驗,及與他人互動、重要他人之評價而影響,而自 我概念亦是人格核心重要概念之一。.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8.

(28) 二、 自我概念的向度 William James 於 1890 提出 self (自我) 之後,引發許多相關研究,為自我概念奠 定深厚的基礎 (引自 Phares & Chaplin, 1997) 。賴倩瑜等 (2000) 研究 James 認為其自 我概念包括三個構成要素:1、物質自我:包括個人的身體、衣物、家庭、財物等外在 事物。2、社會自我:包括友伴的認同、尊重、讚美及從中得到的榮譽感。3、精神自我: 包括心理傾向、想像、感受與行動的意識,係個體內在的主觀部分。連聖怡 (2002) 認 為自我概念包括三大向度:自我認定、自我評價、自我理想。 近代心理學家常從人格發展的角度探討個體的自我概念。張春興 (1992) 認為自我 概念包括四大向度:1、個人對自己 (性格、能力、興趣、欲望的瞭解) 。 2、個人對他 人和環境的關係。3、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4、個人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郭 為藩 (1996) 將自我概念分為:軀體我、社會我和心理我。黃惠惠 (1996) 認為自我概 念有三大向度:1、是經由學習而來,2、是主觀的非客觀的,3、健康的自我概念是有 彈性的,隨著心智及學習,個體自我概念也會隨之改變。 Piers (1984) 將自我概念分為六個因素構面:行為、智力、生理外貌或特質、快樂 或滿意、憂慮、聲望。Bracken (1996) 認為自我概念是多面向多層級所構成:分為整體 自我、社會自我、家庭自我、生理自我、情感自我及能力自我所組成。Shavelson, Hubner 與 Stanton (1976) 則認為自我概念有如下七大向度:組織性、多層面、階層性、穩定性、 發展性、評價性和區別性。 魏瑞謀 ( 2010 ) 的「自我概念量表 J ' 」把自我概念分為:1、主觀我 (指個體對自 己的身體外貌、能力、價值、行為和心理的看法與態度) 。2、社會我 (指個體以他人對 自己的看法來作為衡量自己的依據) 。3、理想我 (指個體對自己所要擁有的理想形象及 心理特質之期待) 三大向度。. 19.

(29) 表 2-7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向度之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年代. 向度. 內容. Shavelson, Hubner& Stanton. 1976. 七大向度. 1.組織性。 2.多層面。 3.階層性。 4. 穩定性。 5.發展性。 6.評價性。 7.區別性。. Piers. 1984. 六大向度. 1.行為。2.智力。3.生理外貌或特質。 4.快樂或滿意。5.憂慮。6.聲望。. 張春興. 1992. 四大向度. 1.個人對自己 (性格、能力、興趣、欲望的瞭 解) 2.個人對他人和環境的關係 3.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 4.個人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 黃惠惠. 1996. 三大向度. 1.是經由學習而來。 2.主觀的非客觀的。 3.健康的自我概念是有彈性的,隨著心智及學 習,個體自我概念也會隨之改變。. 郭為藩. 1996. 三大向度. 1.軀體我。2.社會我。3.心理我。. Bracken. 1996. 六大向度. 1.整體自我 2.社會自我。 3.家庭自我 4.生理自我。 5.情感自我 6.能力自我。. 賴倩瑜等. 2000. 三大向度. 1. 物質自我。2. 社會自我。3. 精神自我。. 連聖怡. 2002. 三大向度. 1. 自我認定。2. 自我評價。3. 自我理想。. 魏瑞謀. 2010. 三大向度. 1、主觀我。2、社會我。3、理想我。.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 本節小結 綜觀上述學者對於自我概念的研究,學者大都認為自我概念有三至七個不等的組成 內容,自我概念包含許多構成要素,象徵著個體對於自身的觀點是多面向的,舉凡生理、 心理、家庭、社會等層面,皆與自我概念緊密相關,不同層面各司其職並且相互協調, 終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與態度。本研究依據賴倩瑜等 (2000) 之理論依據將自我概念依以 下三大向度來進行分析,分別為 1、物質自我:包括個人的身體、衣物、家庭、財物等 外在事物。2、社會自我:包括友伴的認同、尊重、讚美及從中得到的榮譽感。3、精神 自我:包括心理傾向、想像、感受與行動的意識,係個體內在的主觀部分。. 20.

(30) 第三節 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一、 自我效能的意涵 自我效能一詞為心理學家 Bandura 於 1977 所創的自我效能理論,是社會認知理論 中的重要概念,其中主張個體行為會受到自我效能與結果期待的影響,而其中自我效能 係指個體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對自己達成特定目標及表現能力的主觀判斷 (Bandura, 1986, 1997) 。 自我效能的信念是預測個體生涯進入行為的重要指標,是一種個人的認知態度,這 種態度促使個人盡可能地發揮其天賦潛能,並追求其較感自信的職業 (Betz & Hackett, 1986) 。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一行為的推測和判斷 (許有雲、趙 必華,2008)。 林幸台 (1983) 研究結果發現職業興趣與自我效能之間有明顯相關,而性別因素並 未對男女生的自我效能造成顯著影響,但自我效能對女性職業方面的選擇則呈負向的預 測作用。Frank & Tony (1990) 定義自我效能是個人因環境影響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行為。 張春興 (1991) 則認為自我效能是指「自己根據以往經驗,對某工作或事務,經過多次 成敗的歷練後,確認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成功的把握程度」。 盧俊宏 (1995) 定義自我效能是個體在環境中選擇自己行為時一項重要的參考依據。 徐新逸、黃麗鈴 (1999) 定義自我效能是個人實際行為表現的主要仲介因素,其對於行 為的建立、改變或預測都有相當大的作用。吳恬妮 (1999) 定義自我效能乃是個體相信 自己在特殊情境下,對特殊行為產生的一種能力感。田秀蘭 (2003) 也提出自我效能是 一種個人克服生涯阻礙的行為,生涯阻礙源自於個人內在之想法或態度,以及外在之生 涯阻礙包含了家庭責任或是一些不可承受的挫折等。 除此之外,邱卉綺 (2004)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高中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上有顯著 的差異存在,其中男生「問題解決」得分高於女生,而女生「目標選擇」、「職業的自 我評量」得分高於男生;且不同年級的高中生其整體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高三學 21.

(31) 生的「生涯計畫」、「目標選擇」、「生計資料的收集」三方面的效能最高,其次為高 一學生。于曉平 (2006) 針對數理資優的高中女生研究發現,男女性別特質與生涯自我 效能的相關性高於性別角色態度對生涯自我效能的關連。黃永和 (2012) 認為自我效能 是一種認知構念,用以表徵個體對自己的行動,以及成功完成特定表現的能力評價、判 斷、信心或信念。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是指職業棋士對自身未來達成某種工作或達到成功 之信心程度;高效能的人擁有高自信心及高抗壓性,在面對困難時,不僅會減低焦慮和 自我抑制,還會透過對成功的預期,增強個人應付問題的努力程度。. 22.

(32) 表 2-8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效能意涵之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研究論述. 林幸台. 研究結果發現職業興趣與自我效能之間有明顯相關,而性別 1983 因素並未對男女生的自我效能造成顯著影響,但自我效能對 女性職業方面的選擇則呈負向的預測作用。. Hackett & Betz. 自我效能的信念是預測個體生涯進入行為的重要指標,是一 1990 種個人的認知態度,這種態度促使個人盡可能地發揮其天賦 潛能,並追求其較感自信的職業。 指自己根據以往經驗,對某工作或事務,經過多次成敗的歷. 張春興. 1991. 盧俊宏. 1995 個體在環境中選擇自己行為時一項重要的參考依據。 1997 個體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對自己達成特定目標及表現能力的 1986 主觀判斷。. Bandura. 徐新逸、黃麗鈴 1999 吳恬妮 田秀蘭. 練後,確認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成功的把握程度。. 個人實際行為表現的主要仲介因素,其對於行為的建立、改 變或預測都有相當大的作用。. 1999 個體相信自己在特殊情境下,對特殊行為產生的一種能力感。 自我效能是一種個人克服生涯阻礙的行為,生涯阻礙源自於 2003 個人內在之想法或態度,以及外在之生涯阻礙包含了家庭責 任或是一些不可的挫折等。. 邱卉綺.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高中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上有顯著的差 異存在,其中男生「問題解決」得分高於女生,而女生「目 標選擇」、「職業的自我評量」得分高於男生;且不同年級 2004 的高中生其整體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高三學生的「生 涯計畫」、「目標選擇」、「生計資料的收集」三方面的效 能最高,其次為高一學生。. 于曉平. 2006. 針對數理資優的高中女生研究發現,男女性別特質與生涯自 我效能的相關性高於性別角色態度對生涯自我效能的關連. 許有雲、趙必華 2008 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一行為的推測和判斷。 是一種認知構念,用以表徵個體對自己的行動,以及成功完 黃永和 2012 成特定表現的能力評價、判斷、信心或信念。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3.

(33) 二、 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依據心理學的解釋,認為是外在行為、個人內心及所在環境三個互為因果、 相互影響的主要因數而形成的模式。Bandura (1977) 認為個體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是 1. 成就表現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 、2.替代經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3.口語說 服 (verbal persuasion) 4.情緒激發 (emotional arousal) 四種訊息,分述如下: (一) 成就表現:即個人的主要經驗,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經驗組成,對個人的自我 效能影響最大。成功的經驗會促使個人自我效能的提升,相反的,失敗經驗則會導致自 我效能的降低。 (二) 替代經驗:個體自我效能的提升,不一定要透過個體本身的經驗,藉由觀察別 人的經驗也能達到提升的效果。 (三) 口語說服:當個體懷疑自己的時候,能透過重要他人的鼓勵或引導,達到自我 效能的提升。 (四) 情緒激發:除了生理狀況之外,個體的心理狀態亦會對其表現產生影響,高度 的焦慮和恐懼可能會破壞一個人的自信,但適度的焦慮反而可以增強其動機。除上述四 種影響自我效能之因素外,Bandura 亦指出效能的預期是個體在能力知覺下,對表現後 之結果預期,結果預期會進一步影響個人在行為上的選擇,選擇努力的程度和持續的時 間,當個體考量本身的能力會避免選擇超過其能力的作業和情境,當面對困難時,自我 效能較低者很容易減低努力甚至放棄,自我效能較高者則會堅持地面對困難。 Bandura 與 Schunk 亦指出自我效能能決定個體如何面對困難 (Bandura & Schunk, 1981) : (一) 是否面對問題:當個體自我效能低落,認為自己無法解決困難時,便會以逃避 的方式面對問題,而當個體自我效能較高,認為自己的能力足以解決問題時,則會勇於 面對挑戰。 (二) 努力的程度:自我效能越高者,付出的努力越多,反之自我效能低者,則相對 的付出較少的努力。 24.

(34) (三) 維持努力的時間:當個體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時,就能較有毅力的付出努力,反 之則較快放棄。 Maibach 和 Murphy (1995) 也曾於提出自我效能影響個人行為的三個階段: (一) 選擇:個體會傾向逃避執行超出其能力的事。 (二) 決定努力及堅持的程度:當個體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時,會全力投入執行的事, 且在面對困難時,也會選擇繼續堅持下去。 (三) 影響思考模式:自我效能會透過影響認知過程的三種形式:目標設定 (高的效 能支援高期許) 、正、負向行為結果的想像 (高效能鼓勵個體對成功表現的想像) 、推 論性思考的品質 (高的效能鼓勵個體於遭遇困難時,以分析的思考過程來回應) 來影響 行為。 Hackett 與 Betz (1981) 強調環境、個人因素與個體行為三者之間的交互影響關係, 會影響其決定的行為。 Bandura (1986) 指出自我效能有效影響 1.目標設定 2.調節目標意圖與認知,並認為 建構自我效能必須涵蓋三大向度: 一、程度 (level) :意指相關情境阻礙或困難行為的等級。自我效能測量工具必須 涵蓋不同等級之情境阻礙或困難行為,以便預測個人行為產生或改變,在建構自我效能 時應包含各種不同困難程度的照護行為,以便測量個案本身在面對不同程度挑戰的自我 效能 (Bandura, 2006)。 二、概括性 (generality) :是指自我效能量表所涵蓋的測量層面或時間層面。在某 些量表中單指時間層面,亦即個人面對時間考驗時對本身能力的判斷 (Bandura, 2006)。 三、強度 (Strength):個人對自我效能或自信高低的判斷或認知。針對不同情境阻 礙或困難行為,個人對自身能力有不同的判斷;針對困難度較低的行為,個人對自己能 力 有 較 強 ( 高 ) 的 判 斷 , 反 之 則 趨 向 於 判 斷 自 己 沒 有 足 夠 能 力 克 服 困 難 (Bandura, 2006) 。 研究者採用 Bandura & Schunk (1981) 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三大因素:是 1.是否面 25.

(35) 對問題 2.努力的程度 3.維持努力的時間。也就是說圍棋女職業棋士的自我效能即是指個 體在下圍棋的情境中,主觀認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和信心可以下出令自己滿意的棋局,且 在面對失敗或挫折時,個人內心也會選擇繼續堅持下去的一種自我評估;這種評估的結 果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 圍棋棋士的技藝達到職業水準之後,能否再進一步提升並超越自我的極限,甚至在 最後決戰時刻,能否將本身實力發揮到極大化,這往往取決於圍棋棋士是否具備強韌有 力的心理素質,是否足以應付國際賽事時所帶來的強大壓力,換言之,圍棋女職業棋士, 若能針對上述內容提升個人的自我效能,將有助於職業棋士生涯之發展。 表 2-9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影響因素. 內容 1.成就表現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 Bandura. 1977. 四大因素. 2.替代經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3.口語說服 (verbal persuasion) 4.情緒激發 (emotional) 1.是否面對問題. Bandura & Schunk. 1981. 三大因素 2.努力的程度 3.維持努力的時間 1.環境. Hackett & Betz. 1990. 三大因素 2.個人因素 3.個體行為 1.選擇. Maibach & Murphy. 1995. 三大因素 2.決定努力及堅持的程度 3.影響思考模式 1.程度 (level)。. Bandura. 2006. 三大因素 2.概括性 (generality)。 3.強度 (Strength)。.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 本節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者認為自我效能是指職業棋士對自身未來達成某種工作或達到成 26.

(36) 功之信心程度;高效能的人擁有高自信心及高抗壓性,在面對困難時,不僅會減低焦慮 和自我抑制,還會透過對成功的預期,增強個人應付問題的努力程度。圍棋棋士的技藝 達到職業水準之後,能否再進一步提升並超越自我的極限,甚至在最後決戰時刻,能否 將本身實力發揮到極大化,這往往取決於圍棋棋士是否具備強韌有力的心理素質,是否 足以應付國際賽事時所帶來的強大壓力,換言之,圍棋女職業棋士,若能針對上述內容 提升個人的自我效能,將有助於職業棋士生涯之發展。.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關實證研究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身與未來有關的各層面之認識與瞭解,而自我效能則是個人 對自身未來達成之信心程度;自我效能與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不同,自我概念就是 個人對自己的看法,藉由個人的直接經驗和他與重要他人之互動而得,自我效能是個人 與環境溝通的內在驅力,可以透過知識和技能的累積來處理遭遇的外在情境問題 (Bandura, 1977) 。 有關自我效能與自我概念的區辨,根據 Bandura (1997) 認為自我概念主要是在描述 個體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的調節、態度與行為等;而自我效能指的就是,個人對於自己 是否有辦法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判斷,亦即個人相信自己擁有多少能力的信念;他並指 出為何自我效能信念是相當重要的,其認為從理論上無法解釋為何有相同自我概念者, 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在研究中亦發現,不論個體的自我概念高低,效能信念對行為有 較高的預測力,且當效能信念作為預測因數時,自我概念便無法有效的預測行為。 而有關自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性研究,楊淑萍 (1995) 的研究顯示,當青 少年對自己的評估是有價值、有能力,就愈能從事生涯計畫、生涯探索。林錦秀、溫崑 明 (2004) 研究結果發現,高職生的自我概念與其生涯發展有顯著相關。 Hargrove 等人 (2002) 研究中以 210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職業自我認定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高 度的正相關,其研究中所謂之職業自我認定意指個人對自我的目標、興趣與天賦,具有 一個清楚且穩定的圖像。郭蓓蓉 (2007) 以臺北市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生涯自 27.

(37) 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有顯著相關。Laura (2007) 針對 253 位義大利的青年所做的 研究中,發現生涯尋找的自我效能與個人之生涯決定有關。 Urakami (1996) 針對大學三年級女生的研究,發現對人文學科的學生來說生涯決策 自我效能對生涯探索活動有顯著的直接效果,並且透過探索活動可以其預測職業或一般 自我概念。Gianakos (2001) 的研究中亦指出,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及信心程度是生涯 自我效能的顯著預測因數之一。另外,國內自我概念及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多以學科 作為探討,如:沈珮綺 (2009) 及張鬱雯 (2008) 的研究為瞭解學生數學自我概念與數 學效能之間的關係,結果指出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自我效能兩者之間有顯著正相關。此 外亦有針對高中職學生研究其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的關聯,生涯自我概念 與生涯自我效能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對高中職生而言,生涯方面的自我概念及自我效 能,都是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郭蓓蓉,2008;彭茲萍、張高賓,2010) 。林亨 華 (2003) 探討國小教師的自我概念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結果發現教師自我概念與其 教學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 28.

(38) 表 2-10 國內外學者有關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之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 學者. 年代. 研究論述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身與未來有關的各層面之認識與瞭 解,而自我效能則是個人對自身未來達成之信心程度;自我. Bandura (1977a). 效能與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不同,自我概念就是個人對自 1977a. 己的看法,藉由個人的直接經驗和他與重要他人之互動而 得,自我效能是個人與環境溝通的內在驅力,可以透過知識 和技能的累積來處理遭遇的外在情境問題。. 楊淑萍. 當青少年對自己的評估是有價值、有能力,其越能從事生涯 1995. 計畫、生涯探索。 針對大學三年級女生的研究,發現對人文學科的學生來說生. Urakami. 1996. 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探索活動有顯著的直接效果,並且透 過探索活動可以其預測職業或一般自我概念。 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及信心程度是生涯自我效能的顯著預. Gianakos. 2001. 測因數之一。 以 210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職業自我認定與生涯 自我效能有高度的正相關,其研究中所謂之職業自我認定意. Hargrove et.. 2002. 指個人對自我的目標、興趣與天賦,具有一個清楚且穩定的 圖像。. 林亨華. 探討國小教師的自我概念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結果發現教 2003. 林錦秀、 溫崑明. 師自我概念與其教學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 高職生的自我概念與其生涯發展有顯著相關。. 2004 以臺北市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 郭蓓蓉. 2007. Laura. 2007. 張鬱雯. 2008. 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自我效能兩者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沈珮綺. 2009. 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自我效能兩者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自我效能之間有顯著相關。 針對 253 位義大利的青年所做的研究中,發現生涯尋找的自. 彭茲萍、 張高賓. 我效能與個人之生涯決定有關。. 對高中職生而言,生涯方面的自我概念及自我效能,都是生 2010. 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obtain several corollaries regarding the computational power needed by the row player to guarantee a good expected payoff against randomized circuits (acting as the column player)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x Discrimination, Change Leadership and LMX on Femal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研 究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mple practice with developing characters, describing a setting and writing realistic dialogue, they will need to go back to 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ask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Education Bureau and the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for their 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for commissioning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PNET Scheme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chers, the centralised seminars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and their value should

To prepare students to face their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21 st century, the General Studies curriculum bears the notion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mselves,

Talent shows give people a reason to practice and perfect their 24 , and the professional panel of judges gives them advice and criticism about how to become

conglomerates and religious bodies have to consult these high-level stipulations when they settle on their own constitutions. Worldly law developed in this way step by step.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