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團隊互動及教學策略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團隊互動及教學策略相關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討運動教育模式在教學中產生之學生團隊互動問題及解決策 略,因此在本小節將先釐清團隊互動的意義,及針對目前團隊互動的相關研究 做個整理與探討,並歸納整理可能解決問題之教學策略,以利將來進行研究時 參考對照之用。

一、團隊的意義

許多學者都曾為團隊下過定義,但因研究切入角度的不同,在部分觀點上 存在一些歧異,不過經研究者歸納整理後發現(如表2),在諸多說法中約略有 以下幾個共同點:(一)團隊成員兩人或兩人以上。(二)團隊成員具有共同目 標。(三)團隊成員相互依存。(四)團隊成員共同承擔責任。(五)團隊成員共 享成果。

除了上述五點外,Shonk(1982)則提到協調(coordination)的觀點,他 認為團隊是兩個以上的個人,一起協調他們的活動來完成共同的目標,並強調 正是因為共同的目標及協調的活動使這群人成為一個團隊。

而Swezey 和 Salas(1992)提到異質組成的概念,他們認為團隊是由兩個 以上具有不同背景及特色的人所組成,個人在團隊中被賦予特定的角色,表現 不同的功能,在有期限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共同的目標或任務。Katezenback 和

29

Smith(1993)更進一步的指出,團隊是由具有技能互補(complemetary skills)

的人所組成。

表2 團隊的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Katezenback &

Smith 1993 團隊是有具有「技能互補」的人組成,他們有共同的目標並彼此 承擔責任。

Lewis 1993 團隊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標並努力去完成的人所組成,他們一起工 作並樂於其中,積極達成高品質的結果。

Shonk 1982 團隊就是兩人以上的個人,一起協調來完成共同目標的群體。

Sundstrom, De Meuse, &

Futrell

1990 團隊是相互依存並共同為團隊得到的結果向組織負責的一群人。

Swezey & Salas 1992

團隊是由兩個以上具有不同背景及特色的人所組成,個人在團隊 中被賦予特定的角色,表現不同的功能,在有期限的一段時間內 完成一共同的目標或任務。

此外,有學者更從共同目標、責任分享以及成果的觀點來區分「團隊」與

「團體」的差別(Buchholz, Roth, & Hess, 1987),不過因為並非本研究探討方 向,故不在此多做討論。 採用績效與態度兩類指標來評定(Barrick. Stewart, Neubert, & Mount, 1998;

Gladstein, 1984; Kahai, Sosik, & Avolio, 1997)。

國內學者李弘暉、鍾麗英(1999)將團隊效能分為五大類型,分別為描述 性模型(descriptive model)、規範性模型(normative model)、實證性模型

(empirical model)、啟發性模型(heuristic model)及其他模型,茲將主要概念

30

引述於下:

(一)描述性模型

McGrath(1964)提出「輸入-過程-產出」(input-process-output)的系統 化架構,簡稱「I-P-O」,他指出在「輸入-產出」中,團隊互動過程扮演了相 當重要的中介角色,並列出了多輸入變項,試圖探究這些變項透過團隊互動過 程與團隊效能之間所產生的關連性。

其後Nieva, Fleishman 和 Rieck(1978)提出了兼顧影響團隊效能的外在條 件、團隊成員特性、團隊特質、任務特性與需求的團隊績效模型,將績效成果 區分為個人工作表現與團隊績效功能面兩個層次,特別指出了組織對團隊形成 的外在限制,以及個人工作表現對團隊整體效能的影響。

Jewell 和 Reitz(1981)則以團隊產出(outcome)為依變項,列舉影響團 隊績效的四大變數:團隊成員特質、團隊特質、環境因素、團隊互動過程。其 主要貢獻在餘開始列舉與分類影響團隊效能的變項中的重要因素。

(二)規範性模型

Hackman(1983)延續了描述性模性「I-P-O」的架構,但特別強調組織系 絡與環境資源對團隊效能的影響。他認為組織對團隊的支持,是促使團隊成功 完成任務的關鍵,而團隊成員具備的內涵、付出的心力與適當的績效策略是互 動過程的關鍵要素。Hackman 的規範性模型列出了影響團隊效能的重要變數 外,也開始探討變數的建構,以培養出一成功的團隊。

(三)實證性模型

實證性模型是Gladstein(1984)以近一百個銷售團隊為樣本調查驗證後提 出的團隊效能模型,他仍是依照「I-P-O」的架構,將模型分為三大部分,在輸 入面包含團隊組成、團隊結構、資源可取得性及組織結構,過程面則有互動過 程及任務特性,最後以團隊效能為產出面。Gladstein 的實證性模型證明了團隊 互動過程確實會影響團隊運作的成果,而任務特質則是扮演干擾變項的角色。

(四)啟發性模型

31

Salas 等人(1992)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試圖提供一整合性的模型,建構 團隊的研究理論。他們認為團隊互動過程對團隊效能有重大的影響,指出溝 通、協調及團隊合作是團隊互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並特別強調團隊訓練在過 程中所扮演的角色。Salsa 等人的啟發性模型點出了團隊訓練在互動過程與團隊 效能間扮演的調節性角色,及變項間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五)其他模型

除上述四大類外,Morgan, Glickman, Woodard, Blaiwes 和 Salas(1986)及 Gersick(1988)強調團隊發展階段的動態性效果,影響團隊效能的因素會隨不 同時期而有所變動。Campion, Medsker 和 Higgs(1993)則將激勵性工作設計理 論(Motivational Job Design)引入團隊特性構面中,並加入了相互關係

(interdependence)的影響。Schwarz(1994)則著重於團隊促進的效果,認為 有好的促進者(fazilitator)更能讓團隊成功。

由上述模型可以得知,學者一致認為團隊互動過程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 角色,對團隊效能有極大的影響,這也是研究者將從團隊互動切入研究的重要 原因。

三、團隊互動產生的問題

(一)團隊互動問題的定義

廖學智(2008)由諸多學者提出的看法中歸納認為,在個體所處情境中,

由於兩人或兩人以上相互間的互動不良,而產生的意見相左、態度不同或其他 不相容的認知及情緒反應等內隱或外顯表現等行為,可稱之為「衝突」,分為下 列三種:

1.衝突是一種主觀感受變化的狀態:衝突是團體與團體間或團體成員間,在情 感層面所衍生出的憤怒、恐懼、不滿、冷漠的情緒反應。

2.衝突是一種對立的行為:此觀點著重於衝突的行為結果,忽略雙方內在知覺 及情緒反應,認為衝突是一種外顯行為,即有明顯之敵對、干擾或不相容行 為。

32

3.衝突是一種互動的歷程:衝突是一連串事件所構成的ㄧ種循環現象,這些事 件彼此呈現動態與靜態不斷交互作用的歷程。

本研究屬於同儕於團隊中互動產生的問題,故可定義為同儕衝突。同儕衝 突屬於人際衝突的ㄧ種,而多數學者都是從廣泛人際衝突來討論較多(黃禪 蟬,2006)。

人際衝突是一種緊張的經驗,起源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團體之間目 標的不協調(趙居蓮,1998)。張春興(1991)將人際衝突定義為「人與人之間 因意見不合或情感不睦而起爭執的情形」。孫淑琴(1999)指出,個人與同儕的 互動中,個人因感受到與他人意見不合或目標不一致,所引發的不舒服主觀心 理反應的現象,即為「同儕衝突」。Laursen(1996)認為同儕衝突是一方反對 或拒絕另一方之行為,通常伴隨心中的敵意及攻擊行為。

結合以上各家說法及本研究對象和範圍,本研究將同儕衝突定義為在運動 教育模式課程中,學生因目標、需求、價值觀的歧異產生負面情緒,進而產生 一系列相互對立的狀態與歷程,其中包含社會情感行為問題及任務行為問題兩 大類。

(二)團隊互動問題產生的原因

同儕衝突是人際衝突中的ㄧ種,因此我們從人際衝突的原因中當可窺見同 儕衝突產生可能的原因,茲將學者看法整理如表3。

了解學生衝突的原因,有效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問題,教導學生如何用適 當的方法處理自己的人際衝突,正是教師應該重視和學習的課題(吳清山、李 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2001)。

33

表3 人際衝突的原因

學者 年代 原因

陳玉玲 1996 1.資源缺乏。2.報復。3.歸因。4.溝通不良。

林志清 2003 1.目標、價值與期望的差異。2.人格特質。3.認知差異。

陳竹英 2003 1.人際關係欠佳。2.處事態度不良。3.行為不當。4.溝通不 良。

董又菁 2005 1.價值觀或目標的差異。2.工作或權力職責畫分不清。3.利益 或酬賞分配不均。4.不合理的要求。5.行為、語言或態度不 佳。6.溝通不良。

Wexley & Yurk 1977 1.競爭資源。2.工作的依賴。3.權力的爭取。4.地位的差異。

5.溝通的障礙。6.個人特質。

Kreidler 1984 1.資源衝突:包含人與事物。

2.需求衝突:權力、親和、自尊、成就等。

3.價值觀及信念衝突。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的原因,可約略歸為底下幾種:

1.溝通:包含溝通不良、理解錯誤、意見不合、訊息未充分交換等(陳玉玲,

1996;Wexley & Yurk, 1977)。

2.需求:指競爭有限資源及尋求個人滿足所產生的衝突,包含人與事物(林志 清,2003;Kreidler, 1984)。

3.個人特質:指價值觀或信念受到挑戰或個人態度、行為不適宜導致的各式衝 突(陳竹英,2003;董又菁,2005;Wexley & Yurk, 1977)。

以上衝突的類型與本章第一節整理出之運動教育模式互動產生問題大致相 符,其中人選角色不滿與個人特質息息相關,練習時角色職務執行衝突則與需 求相鍥合,意見不合則屬溝通內之一項,可見由兩類文獻中整理出之結果具有 相當的可靠性。

四、團隊互動的相關研究

從團隊效能模型中可以發現,不同的團隊,不論是成員特質、團隊結構或 環境因素的差異,均會影響其團隊運作的互動過程及運作結果,底下列舉團隊 互動問題的相關研究整理(表4):

34

35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

(一)領導者越開放,其他成員參與較踴躍。

(二)團隊互動過程較正向,對成員的動機提升及學習有較大的助益。

(三)個人特質會影響到在團隊中的地位以及角色任務安排的差異,進而對團 隊造成干擾。

進一步依前述互動問題分類來分析,可得以下結果:

進一步依前述互動問題分類來分析,可得以下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