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省思

102

由於行動研究中,教學者即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並嘗試解 決,因此非常適合現場教師來做研究與運用,不過也因此一特點,研究者常常 面臨主觀性太強的考驗,所以行動研究者必須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自我反省,減 低主觀性的影響,以提升研究結果的準確性。以下就研究者研究心得及自我省 思做一簡單論述。

一、研究方法的抉擇

初識運動教育模式,即為此模式的構想及目的深深所吸引,原來體育課程 除了學運動技能外,還能夠兼顧團隊合作與社會化的歷程,讓學生完整體驗一 項體育活動,樂在其中的同時也能有深入的認識,替終身運動奠下良好的基 礎。研究者閱讀期刊、論文與相關著作後,對運動教育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 解,發現國內外對此著墨甚多,不過國內研究方向大部分偏重於學習成效、學 習滿意度方面,且以量化研究居多,又受到指導教授的鼓勵,深覺一現場教師 若能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來發現並解決問題,較能結合學術理論與實際教學,因 此研究者便抱持著對運動教育模式的熱切期待,毅然投入行動研究的行列。

為了訓練自己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究者在碩一下選修由指導教授黃月嬋老 師開授的體育教師的行動研究課程,充實自身理論基礎的素養,並藉由初探性 研究練習實務操作,大大增進研究者的信心。同時在每個月參與的讀書會中,

經由月嬋老師的引領與學長姐、同學們的討論與指導,更無形增進觀察的敏銳 度與思考的邏輯性,令研究者對接下來的行動更添幾分把握。

二、研究對象的挑選

運動教育模式強調以分組的方式進行整體課程的運作,相關研究也指出人 數太少會不利於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鄧天翔,2010),此一發現差點導致整個 研究胎死腹中,幸而研究者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發現協同教學的教學方法,

遂借鑒其中的跨年級合班教學,以五、六年級為研究參與對象,解決小型學校 班級人數不足的難題。

在尋求合作班級的過程中,幸賴學校同事大力的支持,並取得班級導師的

103

諒解,加上學校行政單位的安排,方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因此往後若有相似 研究,在行政、教學、班級三方面上必定要先有充分的協調,才能使研究過程 無後顧之憂。

三、研究過程的難題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面臨問題主要有二,其一為時間,其二為資料蒐集與 整理。在時間方面,因為本研究參與對象有兩個班級,因此不管是在課後的訪 談或輔導、學生間的討論與練習,甚或是研究者和協同教師之間的共同討論,

都必須面臨缺乏共同時間的挑戰,所幸學生們都能善用課餘時間,協同教師也 傾力配合,將時間化零為整,順利克服時間問題造成的挑戰。

在資料蒐集與整理方面,為配合協同教師的時間,研究者時常無法在課程 當天就完成教師日誌,學生日記的蒐集上也因兩班作業量的差異有所影響,因 此有時資料會有累積的情形,造成研究者工作負荷量大增,以至於第一次整理 時資料有重複或分類不恰當的情形產生,徒增日後分析與詮釋時的困擾,往後 研究必須更加積極、留意,以免再有類似問題產生。

四、研究內容的省思

研究者為了在課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設計了學生日記,提供給學生 在每節體育課後做為回家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 很認真的完成,不過到後期有少數學生有遲交的情形,內容上也僅只寥寥數 語,後來研究者雖以獎勵方式鼓勵,但成效不理想,因此是否要改變此一蒐集 資料的方式,有待更進一步的思考。

此外,研究者在課程中設計許多小比賽,雖然使學生對上課非常期待並樂 在其中,不過研究者與協同教師討論後也發現,這種設計對練習時間造成排 擠,對高技能學生可能影響不大,可是對低技能學生來說就非常明顯,會不會 因此造成低技能學生需要額外補救教學,是日後設計課程時要注意的一項細 節。

五、研究歷程的收穫

104

研究者在此一嚴謹的行動研究過程中,經過計劃、行動、調整、再行動的 一連串歷程,反覆思考、討論與反省,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研究者發現問題的敏 銳度,更促進了研究者運用教學策略的能力,習慣了不過於主觀性的下判斷,

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說話,以及多面向的思考方式。

回首研究歷程,過程雖然有所起伏,萬幸身邊諸多貴人相扶持,終究順利 完成此一重要里程,也為研究者開啟未來更寬廣的一扇教學相長的大門。

10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萬邦(1973)。體育原理。臺北市:體育學術研究會。

王文科(1991)。課程論。臺北市:五南。

王建忠(2001)。團隊領導與團隊效能:團隊內互動的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王素芸(2009)。協同教學的意義、特質與類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5

(2),55-80。

田續鴻(2009)。不同體育教學方式對個人社會責任模式(

Tpsr

)、撞球學習效 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文瑞(2005)。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探討。學 校體育,

15(5),115-119。

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江良規(1984)。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正中書局。

朱仲謀(譯)(2006)。行動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Johnson, A. P., 2005)

吳文忠(1985)。體育史。臺北市:正忠書局。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縣:桂冠。(Patton, M.

Q., 1990)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2001)。班級經營。臺北市:心 理。

吳碧霞(2003)。以「協同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呂天得(1999)。運動教育模式在男女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

---

以國小六年級排球 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市:五南。

106

李文田(1996)。體育課程的設計模式與價值取向。學校體育,

6(5),42-48。

李宏暉、鍾麗英(1999)。團隊運作過程對團隊績效之影響之研究。人力資源學 報,

11,1-18。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李瑋仁(2005)。多元智能分組合作網路問題解決學習模式成效之探究

-

以數學 領域合作學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阮志聰(1999)。體育科新課程與教材教法。阮志聰主編,運動教育教學手冊

國民小學體育科教學資料(十)(頁9-19)。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 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宏室(1999)。運動教育的實施。阮志聰主編,運動教育教學手冊

國民小 學體育科教學資料(十)(頁20-24)。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 師研習會。

周宏室(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永能(2008)。國小體育教學實施運動教育課程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志忠(2001)。九年一貫與協同教學。載於國立濟南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 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

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頁179-200)。高 雄市:復文。

林志清(2003)。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衝突及其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亮吟(2004)。幼稚園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靜萍(2008)。以運動教育模式發揮新高中體育課程綱要之精神。學校體 育,

18(6),48-53。

107

林曉慧、沈志明(2010)。赴港

.

陸求學 學者

:

學習心態更重要。2010 年 6 月 10 日,取自公共電視,Yahoo 奇摩新聞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0/51/27937.html

邱金松(1988)。大專體育課程目標的具體化與科學化。現代體育運動思潮

(下)。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邱稚瑋(2008)。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麗雲(2001)。衝突情境中的師生互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新竹市。

夏林清(譯)(2004)。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臺北市:遠流 出版。(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

孫淑琴(1999)。學生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正仁(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與同儕互動影響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春秀(2001)。體育教師課程價值取向對學生體育學習思考與學習態度之影 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翊祥(2004)。團隊成員人格特質組合對團隊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團隊互動 過程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

387

,43-47。

張筱玫(2009)。運動教育模式融入

TGFU

應用於樂樂棒球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德銳、邱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2)。協同教學

理 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108

高鳳山、何祖新、魏有為、趙建強(1992)。課堂、講授、示範-體育教學

ABC。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本期搶先看。教育部電子報,

234

。2010 年 6 月 20 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foreword.aspx?period_num=234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a)。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0 年 6 月 20 日,

取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

取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