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顯著優於傳統教室合作學習環境。該研究也發現高同儕互動學生的學習成效顯著 優於低同儕互動的學生,但是網路合作學習態度和學習成就沒有顯著相關性。侯 政宏、崔夢萍(2013)的研究指出學生在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系統的認知表現顯著 優於傳統面對面問題導向學習的學生,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系統的線上討論能有效 促進小組合作互動討論,並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知識。Hung 等人(2012)的 研究探討在問題導向學習環境中,利用討論區的討論紀錄及反思日記,比較分析 具有合作學習經驗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者,與沒有合作學習經驗和科學探究能 力的新手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成效的差異比較,研究結果發現,有經驗的學習者能 有效幫助新手進行學習,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並且比新手學習者有更強的責 任心。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的發現,運用電腦支援之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可以有效 促進學習者的互動討論,並藉由討論區的小組討論歷程,建構學習者的相關知識,

進而提升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本研究採用張家成(2008)

的問題導向學習系統,建置最佳化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策略模組,並基於 知、行一、行二、思四階段的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讓教師設計問題解決學習鷹架,

幫助學習者依據鷹架學習流程逐步完成問題解決步驟,以探討在不同分組策略問 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教學環境中,是否能有效增進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動機 與提高學習成效。

第三節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

壹、 團體效能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天,學習者常常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與他人或團體進行 合作學習,網路合作學習是目前達到團體目標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有助於透過 不同個人或團體的投入達到知識建構、交換訊息目的,並且能夠非常有效的達成 團體目標,而為了加速達成團體目標就需要仰賴網路成員之間彼此知識與技能的 分享,就如同 Bandura(2000)的研究指出團體目標之達成不僅有賴成員之間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知識分享與技能之交流,也需透過彼此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團隊的績效,因此,

如何有效地促進團體成員之間的合作行為,提高團隊的整體績效,為網路合作學 習研究相當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是由社會認知理論學者 Bandura(1977)所提 出,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當時主 要研究的重點是放在研究個體行為的背後主要動機。到了 1986 年之後,Bandura 進一步在自我效能的基礎上提出了團體效能的概念,用以解釋團體的行為及信念,

到了 2000 年後,團體效能在理論上得到更有系統的整理與闡述,並分別應用在 學校教育、企業組織、體育競技甚至社會運動等不同的領域。Bandura(1997)

認為透過增強並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個體能夠透過認知過程中,對團體目 標產生期待。因此,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是否能達成任務的信念,這是一種自 我的認知系統,透過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 我概念(Bandura, 1997)。相對的,外在環境也可能影響到個體的思想與情緒反 應,當個體面對壓力和困境時,自我效能即決定了個體會付出多少努力。Bandura

(1997)指出,個體的自我效能有四種主要訊息來源: 包括個人成就表現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口語說服

(Verbal Persuasion)及情緒反應(Emotional Arousal)。

儘管自我效能和團體效能在結構的單位上不同,但兩種不同形式的效能卻透 過相似的方式形成和發展。Bandura(1977)認為團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係指團體成員對所屬團體在面臨一項特定任務時,是否可以完成共同目標之團體 共享信念,而團體動力的關鍵因素即是團體成員共享完成共同目標之信念。團體 效能的預期來源如同自我效能的訊息來源一樣,均包括(1) 精熟經驗(mastery experience):精熟經驗是影響團體效能最有利的訊息來源,團體也跟個體一樣會 經歷成功與失敗,過去的成功經驗有助於累積團體繼續成功的信念,堅定的團體 效能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戰勝困難的經歷養成,在這過程當中,團體具有 替代學習的能力;(2)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透過觀察不同團體的成 功與失敗經驗,團體會逐漸篩選出與自己有類似經驗的相同團體,團體效能信念 也會隨之提高或降低,而團體具有替代學習的能力,並能從中提高成員的自我效 能,也間接地提高了團體的效能;(3)口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口語說服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增強團體成員對於他們能夠實現目標信念的途徑之一,成員之間愈具有凝聚力,

就越有可能被正確地輿論所說服,單一的口語說服不會造成團體觀念的深度變化,

但是透過口語說服可以鼓勵成員們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達到成功同時增強信心,

使團體成員在面對挑戰時更堅持,而必要的堅持才能有效達成目標解決問題;(4) 生理和情緒的狀態(physical and emotional state):高團體效能的組織能夠在面對 危機時,承受適當的壓力,因為情緒反應會直接影響團體對困境的理解和反應,

團體的情緒反應會直接受到團體的成功、失敗以及知覺焦慮或興奮程度所影響

(Bandura,1997;許獻元,2004;巫博瀚等人,2008)。

綜合上述,團體效能如同個體的自我效能一樣,團體成員共享的團體效能信 念能透過團體行動而影響團體對未來目標的追求,進而影響團體的表現(巫博瀚 等,2008)。本研究採用洪慧婷(2008)提出的團體效能量表,在學生完成問題 導向網路合作學習任務後,讓學生填寫團體效能的量表,該量表每個題項分數的 加總即為該學生團體效能的分數,藉此作為評估採用不同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問 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小組之團體效能程度差異,並分析採用不同分組策略合作學 習小組對於任務完成之信念與組內情感交流的差異。

貳、 團體凝聚力

團體凝聚力在 1950 年前並沒有系統性的研究,直到 Festinger 在 1950 年才 開始調查研究團體凝聚力與其他團體過程的變項關係,後來成為心理學家研究的 主題。團體凝聚力可以被視為是團體對成員的吸引力,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以 及內部成員彼此之間的互相吸引力,這種凝聚力是使團體成員停留在團體內的合 力(Festinger et al.,1950)。當團體成員對彼此有相互積極正面的感受時,就會導 致團體凝聚力存在,因此,團體凝聚力不僅是維持團隊存在的必要條件,而且對 團隊潛能的發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團隊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 組織賦予的任務,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Festinger et al., 1950; Lott & Lott, 1965)

團體凝聚力(group cohesion)是指團隊內成員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是一 個動態過程,通常能反映出團體在追求組織目標及目的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凝聚 的過程達到追求團體的目標以及滿足成員之間的情感需求(Carron, Brawley &

Widmeyer, 1998)。團體凝聚力則包括社會凝聚力和任務凝聚力(Carless & D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Paola, 2000)。社會凝聚力係指團體成員間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友誼,因此社 會凝聚力包含小組成員溝通、合作與支持性的行為(Carless & De Paola, 2000;

Lott & Lott, 1965)。而任務凝聚力則是指小組成員投入完成團體任務目標之意願,

反映出團體成員一起工作,以完成共同目標的程度(González et al., 2003)。團 體凝聚力的測量方式包括社會計量法、觀察法及自填式量表等(洪慧婷,2008;

范蔚敏 2011)。說明如下:(1)社會計量法:主要藉由分析成員參與活動後填寫 簡答式問題之答案後得之(吳武典,1979),另外也可將團體成員的關係繪製成 社會圖,從中分析團體成員的互動情形;(2)觀察法:在團體活動歷程中觀察團 體成員在團體討論時使用「我們」與「我」的頻率,以及集會討論時的出席方式,

以了解團體凝聚力程度(Shaw, 1981);(3)自我式填答量表:Carron 等人(1985)

發展團隊情境量表,探討運動團隊的凝聚力。本研究採用自我式填答量表測量團 體凝聚力的程度。

綜合上述,團體凝聚力關係到團體目標的達成與否,團體凝聚力的組成可以 從社會凝聚力和任務凝聚力兩個面向來分析探討,本研究採用洪慧婷(2008)提 出的團體凝聚力量表,學生在完成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任務後,讓學生填寫團 體凝聚力的量表,該量表每個題項分數的加總即為該學生團體凝聚力的分數,作 為評估採用不同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小組之團體凝聚力 程度差異,並分析採用不同分組策略合作學習小組對於任務完成之信念與組內情 感交流的差異。

參、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在網路學習之相關研究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已被廣泛應用在學校教育、企業組織、體育競技,甚 至社會運動等多項不同領域的相關研究,其中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許獻元(2004)

基於網路學習歷程檔案系統,探討網路合作學習之團體互動對團體效能與團體表 現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在網路合作學習歷程中,合作學習小組進行任務性互 動之複雜合作行為,對於團體效能與團體表現均具有正面的影響。此外,團體在 小組合作學習歷程中進行較高認知層次之討論時,也會提升團體效能與團體表現。

基於網路學習歷程檔案系統,探討網路合作學習之團體互動對團體效能與團體表 現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在網路合作學習歷程中,合作學習小組進行任務性互 動之複雜合作行為,對於團體效能與團體表現均具有正面的影響。此外,團體在 小組合作學習歷程中進行較高認知層次之討論時,也會提升團體效能與團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