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第八節 研究流程

陣,並依據徐慧芸(2012)社會網絡結構分析指標,使用 UCINET 軟體進行整體 網絡密度(density)、凝聚力(cohesion)、中心性(centrality)、派系(clique)等面向 (network density)

衡量社會網絡結構鬆緊程度,指社會網絡中實際互動 關係與所有可能互動關係的比率

網絡直徑 (network diameter)

代表在社會網絡中兩節點間通過最多連結數量即為網 絡直徑

程度中心度 (degree centrality)

衡量某行動者與其他行動者連結數,連結愈高代表其 在網絡中愈活躍,所擁有的影響力也越高

接近中心度 (closeness centrality)

係指與他人的接近程度,與他人的距離越短,則接近 中心度愈高,代表其社會地位越高

中介中心度 (betweenness centrality)

係指網絡中行動者間互動,須透過另一個行動者中 討基於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在同時考量問題解決能力及學習角色互 補,社會互動關係同質因素下,發展問題導向學習之最佳化合作學習分組策略,

並探究此一最佳化分組策略,是否有助於提升問題導向合作學習之團體凝聚力、

團體效能、互動關係與學習成效。研究步驟說明如下:

1. 確定研究主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2. 確定研究目的與訂定研究問題。

3. 文獻蒐集、整理與分析:探究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理論、基因演算法以及社會 網絡分析等相關文獻。

4. 規劃研究設計與架構:擬定基於基因演算法之最佳化合作學習分組策略演算 法,並進行基因演算法分組功能測試,以確認發展演算法的正確性。

5. 前測:以三組學習者均尚未分組,在問題導向學習平台上第一階段的學習成 績作為基因演算法考量分組依據之先備知識水平特徵;並以學習者在第一階 段的社會互動關係作為互動關係特徵;最後利用 PBL 平台探究出之學習角色 類型作為角色類型特徵,進行基因演算法最佳化合作學習分組依據,實施時 間為期二週。

6. 實驗處理:於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第二階段到第四階段,實驗組採基因演算法 之最佳化分組策略;控制組一、二則分別採用隨機分組及學生自由選擇分組 策略進行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任務,實施時間為期六週。

7. 後測:四階段學習任務結束後,三組學習者分別以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第二到 第四階段的學習成績作為後測成績,並施以「平台使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及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量表」,以瞭解採用不同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學習者對 於分組合作學習及整個學習活動實施情況的滿意度。

8. 半結構式訪談:分別針對三組學習者中學習成效優異及較差的學習小組,以 及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差異較大的小組,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瞭解不同 分組策略合作學習的成效差異。

9. 資料整理與統計: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及問題導向學習平台上的學習歷程記錄,

歸納分析實驗所呈現的結果。

10.提出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流程如圖 3-9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