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個小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 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闡述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世界各國因應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挑戰,紛紛提出 二十一世紀公民關鍵能力的教育政策,期能培養出個人自我實現、社會融入與就 業時所需的能力(劉蔚之、彭森明,2008)。澳洲於 Mayer Committee(1992)提 出包括與他人合作及在團體中工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七項關鍵能力,作 為二十一世紀澳洲公民面對未來挑戰時的關鍵能力;歐盟於 2000 年確認要從終 身學習角度,在教育訓練系統中建構一套關鍵能力,並於 2005 年提出數位能力、

學習如何學習等八大關鍵能力,做為歐盟各國共同的教育目標(張鈿富、吳慧子、

吳舒靜,2010);美國二十一世紀技能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2009)

則提出包括生活與職涯能力(life and career skills)、 學習與創新技能(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資訊、媒體與科技能力(information, media and technology skills)

核心能力架構。其中提出與「學習與創新技能」(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

有關的 4Cs 包括-「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考與問 題 解 決 」(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 有 效 溝 通 」( Effective Communication)、「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與「資訊、媒體與科 技 技 能 」 Information ,Media and Technology Skills ) 之 資 訊 通 訊 科 技 素 養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Literacy,ICT),作為美國培養二十 一世紀公民關鍵能力架構之一。其中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均被各先進國家視為是 二十一世紀公民必備的素養之一,普遍受到各國的重視。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之教育革新,政府必須致力改革教育提升 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因此我國教育部於 97 年提出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提出包括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 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規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教育部,

2008)等十項基本能力。在這十大基本能力中,溝通與分享、關懷與團隊合作、

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等是未來的教育發 展重點與趨勢,學校教師也必須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變的重大變革調整以往的教 學方法,才能與時俱進,提升教學品質,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下快樂學習。

綜上所述,世界各國及我國二十一世紀公民關鍵能力的理念架構,可歸納出 培養學生增進團隊合作、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的基本能力是培養終身學習及公民素養所不可或缺的基本關鍵能力。因此,學校 教育環境乃至教師應該積極協助學生培養團隊合作、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以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貳、 研究動機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與網路的蓬勃發展,不但縮短訊息傳遞、知識分享 的距離,也為教學現場帶來學習模式的創新變革,如何運用學習科技輔助教師的 教學與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現今熱門的課題。傳統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 學策略,但隨著網路科技帶來的便利,網路合作學習模式也逐漸成為現今的新學 習模式,據此,問題導向學習也開始發展出網路型態之學習模式。

侯政宏、崔夢萍(2013)的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系統的認知 表現,顯著優於傳統面對面問題導向學習的學生,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系統的線上 討論能有效促進小組合作互動討論,並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知識。由過去的研 究結果發現,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許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已經證明 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昇學生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合 作及社會溝通技巧(洪佳琦,2011)。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互動與溝通的品質,

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之一;而一個結構優良的合作學習小組不但可以增進學生 互動討論的品質之外,更能有效提升合作學習小組整體的學習成效(黃繼緯,

2006)。然而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分組策略,如何有效並快速 的將學生作最佳化分組,達到分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值得探究。特別是在問題導 向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常常在面對自己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時,需要尋求 同儕的幫忙,因此如何在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尋求合作學習之最佳學習伙伴組 合,以達成問題解決目的,為發展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模式值得探究的研究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題之一。

目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的相關研究,其中 Chen 等人(2012) 考量學習者之年級、社會地位與性別等分組特徵,利用基因演算法進行上述考量 特徵之異質性最佳化合作學習分組。結果顯示此一方法所得之合作學習小組,具 有良好之合作學習歷程。Moreno 等人(2012)亦針對合作學習之分組,提出利用 基因演算法基於考量學習者之知識水平、溝通能力與領導能力之組間同質組內異 質之合作學習分組策略。結果顯示基因演算法確實能得到上述分組策略之最佳化 合作學習分組。然而過去並沒有相關研究基於社會網路探勘學習角色與學習者彼 此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合作學習分組考量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於基因演算 法,提出同時考量先備知識水平與學習角色異質互補,以及社會互動關係同質之 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最佳化分組策略。

綜上所述,如何在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增進學習者互動溝通的品質 與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表現,為實施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許喬 雯、岳修平、林維真,2010)。因此,本研究探討基於基因演算法發展出之最佳 化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式學習分組策略,解決在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教學環境中,

面臨到學生分組問題,讓教師能有效規劃網路合作學習的方式,以減輕教師的負 擔,進而增進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動機與提高學習成效。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為了提升學習者在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讓教師在 網路合作學習教學環境中,解決學生分組問題,本研究探討基於基因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在同時考量先備知識水平及學習角色異質互補,以及社會互動 關係同質因素下,發展最佳化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策略,是否有助於提升 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互動關係、團體凝聚力與團體效能。據此,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發展基於基因演算法在同時考量先備知識水平及學習角色異質互補,以及社 會互動關係同質因素下之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最佳化分組策略。

二、探討採用最佳化分組、隨機分組及自行分組之不同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組策略,是否影響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效?據此提供教師問題導向網路合 作學習分組策略的參考。

三、探討採用最佳化分組、隨機分組及自行分組之不同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分 組策略,是否影響合作學習小組的團體凝聚力與團體效能。

四、探討基於基因演算法發展之最佳化分組策略,是否有助於提升問題導向網路 合作學習小組及整體之互動關係。

貳、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如何基於基因演算法,在同時考量先備知識水平、社會互動關係及學習角色 因素下,發展出可有效支援問題導向網路合作學習之最佳化分組策略?

二、探究隨機分組、自行分組與最佳化分組之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對於問題導向 網路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三、探究隨機分組、自行分組與最佳化分組之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對於提升網路 合作學習之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四、探究隨機分組、自行分組與最佳化分組之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對於問題導向 網路合作學習小組及整體學習社群之互動關係是否具有顯著影響?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範圍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三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他不同年齡層研 究對象不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

二、學習場域範圍

本研究之學習場域係利用研究對象在學校每週一節之電腦課時間,由同一位 授課教師帶領進行面對面同步教學,並鼓勵學生利用課後時間進行網路非同步合 作學習方式進行。

三、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策略

本研究探討之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策略,主要係基於基因演算法發展之最佳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網路合作學習分組策略,以及隨機分組、學生自行選擇分組等三種合作學習分組 策略,其他分組策略不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之班級學生男女生比例約一 比一,不同分組策略未將各小組之男女生比例納入考量。

二、研究時程限制

受限於課程時間限制,本研究僅以八週時間進行實驗觀察,無法以完整的一 個學期的學習時間進行觀察,若有較長時間進行深度研究,將更能探究出合作學

受限於課程時間限制,本研究僅以八週時間進行實驗觀察,無法以完整的一 個學期的學習時間進行觀察,若有較長時間進行深度研究,將更能探究出合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