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地質圖概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將針對臺灣日治時期資料、地圖資料之典藏與數位化現況之進行探 討,因此本章相關文獻分析範圍將從地質資料的認知出發,論及到現今對於日治 時期資料的典藏、數位化及相關加值運用,進而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相關主 題分次如下:地質圖概說、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沿革、紙質文物典藏保存、數位 典藏歷程、數位典藏建置、數位典藏加值利用。

第一節 地質圖概說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生活的環境和從事生產所需要的物質都離不開地球,

從遠古時代人類便嘗試著了解地球,因而開啟了地質學這門學科。地質學的英文 名詞是Geology,字源是來自希臘文字頭 Geo 與拉丁文字根Logia,Geo的原義是 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神Gaia或Ge,轉化為地、地球之意,Logia則是理論、科學 的意思,拉丁文Geologia即為Earth Science地球科學,因此Geology也就可以解釋 為關於地球的理論科學。12 Geology中文早期翻譯為地學,後來翻譯為地質學,

但是隨著時代推進科學的進步,地球科學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包括了天文 學、太空科學、大氣科學、海洋學、固態地球科學及地球科學系統等,所以目前 的地質學已不再是一般所講的廣義的地球科學,地質學的研究範圍大約是在十八 世紀後半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研究內容包含了由古到今地球上的一切地質現 象的發生,包括研究地球的來源、結構、組成及山脈、平原、河流、海洋等的形 成、作用、演變等。地質學又可分為三大部分,物理地質學(Physical Geology)─

研究地球的物質成分、內部構造、表面現象與其地質作用為主,像是礦物學 (Mineralogy)、岩石學 (Petrology)等;歷史地質學(Historical Geology)─研究地球

12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地質學習教室」,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灣大學地質 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表面過去地質時間內所有的事件、現象與變遷,例如古生物學 (Paleontology)、

地史學(Historical Geology)等;和應用地質學 (Applied Geology)─著重一切與人 類利益及實用方面相關的地質問題之研究,也就是將地質學各個不同學科,例如 前述的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學等,運用在資源、工程、水文及軍事問題上的 應用,像是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環境地質學(Environmental Geology) 等。13 我國《地質法》自民國100年施行,其中第一章第3條定義用詞將地質解 區分,可分為普通地圖(General map)與主題地圖(Thematic map),普通地圖的演 進幾乎可追溯至有歷史以來,只是當時的地圖僅是表現相對位置,人類依自己的 統, http://gis.geo.ncu.edu.tw/earth/earths.htm(檢索於 2018 年 1 月 23 日)。

14「地質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20052。

15 賀忠儒,地圖學通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2),頁 1。

16 胡述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頁 581。

普通地圖(General map) 主題地圖(Thematic map) 目的 表現一地各種地理現象的空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asp?id=947、2. 測繪學辭典,「主題地圖」,雙語詞彙、

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6639/、3. 王秋原等,高 中地理()學習手冊(臺南市:南一,民89),頁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地質圖一般以地形圖為基本圖,在地形圖上將各種地質單元,逐一以各種不同顏 色、花紋及符號等標示於圖上,用來表示地表以下各類岩體、岩層及地質構造之 分佈情形,地質圖種類眾多,像是區域地質圖(地質圖幅)、礦區地質圖、構造 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等。若地質圖類型依應用目的,

則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19

(一)地質圖幅

這是一系列的出版物,以經度、緯度為準,用一定間隔,將國土有系統地 劃分為方塊地區所測製的地質圖。

(二)專題地質圖

為某項目的,對其中某部分地區,特別強調某些現象的特殊地質圖,若加 以礦產資源之分布,為礦產地質圖(礦區地質圖);加以地下水文分布,則為水 文地質圖。

(三)地質圖集

將各種地質圖和相關的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資料,蒐集在一起,編輯成 冊使用方便的刊物。

(四)其他的地質圖

以使用目的為重點,簡化編製的地質圖,或為某些目的之調查,而測製的 地質圖。

地圖的製圖程序是製圖者先從資料領域選取資料,再加以處理,使資料轉 變成地圖的形式,以供讀圖者觀察,對資料有所反應或利用,因此地圖形成可分 為四個處理過程:(一)蒐集與選取資料;(二)處理與簡化資料,設計與繪製 成地圖;(三)讀圖或看圖;(四)讀者對地圖資料的反應或判釋。20 地圖的 種類很多,成圖的方法不盡相同,但製圖流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順序:(一)編 圖準備─選定地圖投影、比例尺、地圖內容地表示方法等;(二)地圖編纂─傳

19 黃敦友,「談地質圖」,地質11 卷 1 期(民 80 年):67-69。

20 賀忠儒,地圖學通論,頁 11。

圖;(四)地圖印製。21 而主題地圖(Thematic map)與普通地圖(General map)在 製圖方面最大的差異在於,一幅主題地圖需包含主題資料與底圖資料兩部份,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視覺的大小(size)、顏色(color)、亮度(value)、質地(texture)、方向(orientation)與 形狀(shape)六類圖形變數(graphic variables)顯示。25 另外圖框外還有圖名、比例 尺、方向標示等資訊,輔助使用者閱讀及理解地圖。地質圖也是如此,除了圖例、

圖名、比例尺等也是地質圖不可或缺的部分外,地質圖組成的要素有:(一)地 形資料;(二)地層的延展與分佈,包括地層、岩性、地質年代;(三)岩層的 位態,包括走向、傾角、傾向三要素;(四)構造線,包括褶皺、斷層等;(五)

地層柱狀圖,用來反映地層的疊置關係;(六)地質剖面圖,用推測的方式將地 層及構造在地表下的情狀描繪出來。26 地質圖的這些要素將地質狀況表現出 來,幫助我們閱讀理解並分析掌握當地地質。

圖2.1 常見的幾種地質圖符號

資料來源:潘國樑,工程地質通論(臺北市:五南,2013),頁321。

25 張春蘭,「網際網路地圖符號設計之評估」,(論文發表於第七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 年 9 月 6 日),頁 316-326。

26 潘國樑,工程地質通論(臺北市:五南,2013),頁 3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