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與數位化調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與數位化調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E-learning Master Progra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 政 治 大 與數位化調查研究 立. ‧. ‧ 國. 學. Survey on Library Collec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邱炯友. i n U. v. 教授. Advisor : Dr. Jeong-Yeou Chiu. 研 究 生:李采樺 Author : Tsai-Hua Lee. 中華民國 108 年 1 月 Jan, 2019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 謝辭 完成此篇論文最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邱炯友教授,感謝老師在論文撰寫期間 給予我自由發展的空間,提醒我要對自己的工作經驗有信心,並信任我自行提出 的論文期限。感謝薛理桂教授以及王美玉教授撥冗擔任口試委員,給予我論文題 目的肯定,並以他們的學術專業和經驗,在口試時指正錯誤,還提供許多寶貴的 建議,在此致上深摯的感謝。 感謝願意協助本研究訪問調查的館員與地質研究人員們,因你們無私提供的. 治 政 經驗與資訊,論文才得以順利進行,且在訪談過程中感受到每一位在專業領域中 大 立 的熱忱,不僅讓我欽佩,也期望能向各位看齊。 ‧ 國. 學. 重回校園讀書的日子裡,同學們熱鬧的線上交流,難得見面也是充滿歡樂,. ‧. 讓我在上課後總是正能量滿滿,尤其是好搭檔明萱,很高興能有相伴學習的緣. y. sit. n. al. er. io. 銘記在心。. Nat. 分,還要謝謝各位老師們的教導,及毛明雯助教對於學校事務的一路幫助,點滴. Ch. i n U. v. 論文撰寫期間還承蒙地質調查所的長官與同事,在我喪失研究動力之時,給. engchi. 予我鼓勵與督促。最後,感謝默默支持與關心我的朋友(佑瑄、預備軍及幾匹狼 的各位),感謝我的爸媽、姐弟與一豪,謝謝你們的包容並給予我心靈上的支持, 你們是我前進的動力,希望我的成長能讓你們感到欣慰及驕傲。此時論文完成, 在職進修生涯也已結束,過程雖然辛苦忙碌,卻是非常特別的經驗,人生學習之 路還很漫長,我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繼續認真努力。. i.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 摘要 日治時期的地質調查內容,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而圖書館館藏 除了典藏保存圖書等文字資料,地圖亦該受到重視,且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典 藏不再限於紙質資料,因此本研究針對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的保存與應用 情形進行現況調查,探討地質研究人員使用需求,以及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 之圖書館人員所遭遇的困難,以期提供圖書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資源服務 建議,俾利協助地質研究人員進行地質研究。. 政 治 大 如下:(一)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且具 立. 本研究以相關文獻為基礎,並採用深度訪談法做為研究工具,獲致研究結果. ‧ 國. 學. 有時代意義;(二)多數典藏館典藏環境設備與安全措施都不足,且書目建置方 面各館間未統一,有待改進;(三)受訪多館已將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數. ‧. 位化,但對外開放多有限制,且僅有 1 館進行加值利用;(四)館員管理維護最. sit. y. Nat. 大的困擾是保存典藏環境不佳,以及書目建置遇上日文資訊,研究人員認為地質. n. al. er. io. 圖數位化若能做到在地理資訊系統上進行定位,是最能幫助研究的呈現方式。. Ch. i n U. v. 本研究最後針對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的保存與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engchi. (一)加強管理各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典藏;(二)建立完整日治時期出 版之臺灣地質圖目錄; (三)完整數位化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 (四)重視 臺灣地質圖典藏加值利用; (五)重視圖書館推廣活動; (六)加強圖書館與其他 單位之互動關係;(七)修訂地圖著錄規則及詮釋資料,並建立指南。 關鍵字:日治時期、地質圖、地圖典藏、數位典藏. ii.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4)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surveys conduct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provide indispensable data for research of geology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books and text resources, library collections also include maps, which are equally important.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library collection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paper or print data. This study survey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e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investigate the needs of geological researcher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librarians in archiving geological maps. This study hoped to offe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library service of providing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o make data access easier for geological researchers.. 政 治 大. This study used related literature as the found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as the method. The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re indispensable for research of Taiwan's geology and hav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2) Many of the libraries surveyed in this study are inadequate in terms of facilities and safety measures, and their cataloging methods are not unified. Improvements in these aspects are needed; (3) Many of the libraries have completed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ut have set numerous limitations on public access. Only one library offer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4) 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librarians in managing these archives are the poor arch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 to process Japanese information during cataloging. This study argued that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would be most beneficial to geological researchers if it could support positioning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Finally, with regard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2) Create a complete catalogue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3) Fully digitalize the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4) Pay attention to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archive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5) Attach importance to library’s promotional activities; (6) Strengthen the library's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7) Edit the map cataloging rules and metadata and develop a guide. Keywords: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Geological Map; Map Archive; Digital Archive iii.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5) 目次 謝辭................................................................................................................................. i 摘要................................................................................................................................ii Abstract ........................................................................................................................ iii 目次...............................................................................................................................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政 治 大.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立.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 國. 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地質圖概說............................................. 10. 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沿革............................... 16. 第三節. 紙質文物典藏保存....................................... 20. 第四節. 數位典藏發展歷程....................................... 26. 第五節. 數位典藏建置........................................... 30. 第六節. 典藏出版加值利用....................................... 36.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三章. ‧.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設計與實施..........................................................................................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6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分析.......................................................................................... 48. 第一節 地質圖典藏清冊.......................................... 49 第二節 地質圖研究者訪談結果分析................................ 50 一、典藏環境需求分析.............................................................................. 50 iv.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6) 二、典藏呈現方式需求分析...................................................................... 55 三、困擾及需求分析.................................................................................. 59 第三節 地質圖典藏館館員訪談分析................................ 63. 第五章. 一、典藏面分析.......................................................................................... 63 二、建置面分析.......................................................................................... 68 三、困擾及需求分析.................................................................................. 70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6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79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5. 政 治 大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85 立. ‧ 國. 學. 附錄二、「圖書館員」訪談大綱................................... 86 附錄三、「地質圖研究者」訪談大綱............................... 87. ‧. 附錄四、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及數位化清冊......... 89.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7) 圖目錄 地質礦產調查機關沿革圖 ...................................... 7 常見的幾種地質圖符號 ....................................... 15 臺灣島地質鑛產圖說明書內文提到地質調查內容及種類 ........... 18 數位典藏的資訊生命週期架構 ................................. 30 數位掃描作業流程 ........................................... 32 地圖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 34 典藏素材加值應用 ........................................... 38 數位典藏與數位內容產業之關係 ............................... 38 數位典藏文化產品設計加值模式 ............................... 40 研究架構圖 ................................................. 43 研究流程圖 ................................................. 47 地質圖為主觀看法之範例 ..................................... 52 植物資料概念 ............................................... 57 圖框索引範例 ............................................... 58 左下角為殖產局用印 ......................................... 64 摺圖型式裱褙之地質圖 ....................................... 65. ‧ 國. ‧.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目錄. 立. 政 治 大. 學. 圖 1.1 圖 2.1 圖 2.2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2.6 圖 2.7 圖 2.8 圖 3.1 圖 3.2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Ch. i n U. v. 表 2.1 普通地圖與主題地圖比較表 ................................... 12 表 2.2 常見圖書文物之害蟲特性 ..................................... 24 表 2.3 國外古地圖典藏資料庫網址 ................................... 28 表 2.4 臺灣古地圖典藏資料庫網址 ................................... 29 表 4.1 地質圖研究者受訪人員基本資料與編碼一覽表 ................... 50 表 4.2 地質圖典藏館館員受訪人員基本資料與編碼一覽表 ............... 63 表 4.3 日治時期地質圖典藏館藏品基本資料與數量一覽表 ............... 64 表 4.4 典藏館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典藏環境比較表 ............... 66 表 4.5、典藏館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典藏安全措施比較表 ................. 67 表 4.6 地質圖典藏館書目資訊及數位建置規格比較表 ................... 69. engchi. vi.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8) 第一章. 緒論. 古人說「左圖右史」,地圖可以濟文字之所窮,也可以補充文字說明之不 足。圖像在人類文明發展上其實是先於文字的,畫圖是人類的本能,在文字尚未 出現以前,人類就是運用圖像記錄生活;在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中,也已發現兒童 的學習是由圖像開始,經由眼睛獲得圖像訊息,圖像閱讀就是他們了解世界的方 式。因此我們可以說圖像較文字更符合人類的天性,一般文字描述需要仔細研 讀,而地圖可以運用符號或顏色,也可以添加輔助文字,更能讓內容一目瞭然, 快速得到所需的資訊。地圖是將一個大地區的空間關係加以縮小,表示在一個平. 治 政 面上,以便直接觀察,既能直觀展現整個地球表面(世界地圖),也能根據需求 大 立 表示地表的任何一個局部(區域地圖);既能表示一般的地理事物(普通地圖), ‧ 國. 學. 也能表達某種特定現象(主題地圖)。1 因此地圖能夠有效的表達空間上的各種. ‧. 問題,與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無論是平日生活、外出旅遊的交通路線,或是建 築物內部的平面位置,都需要借助地圖來了解路線或是地理位置、區域情況,而. y. Nat. n. al. er. io. sit. 專業的野外考察、工程設計或是知識性的教學研究,地圖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v. 圖書館是人類智慧的總匯、知識的寶庫,圖書二字本身就包含了圖片與書. Ch. engchi. i n U. 刊的意涵,因此圖書館館藏除了典藏保存文字資料,地圖既然是知識傳遞的特有 工具,且可輔助文字之隔閡,地圖典藏應更加受到圖書館重視。隨著資訊科技的 進步,現代圖書館的典藏不再限於紙質資料,微縮片、磁帶、錄影帶、CD和DVD 等各種載體都是圖書館保存的對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是向讀者提供一個資訊匯 集,便於查找和使用資訊及方便讀者學習的地方。然而紙質資料依舊是知識累積 產生的結果,沒有做好保存的話,文明的累積就會遇到困難,近年來圖書館為保 存珍貴舊籍資料,積極發展數位典藏,除了可跨越典藏空間與使用者的時空隔 閡,再加上地圖資料多數體積較大,使用者不論是借閱出館、攜帶,或是在館內. 1. 胡述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市:漢美出版社,民 85) ,頁 583。 1.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9) 展讀、瀏覽都極不方便,若能運用數位技術處理地圖,將更便利地運用地圖資料, 透過利用數位化後的地圖資料,更可以進行加值利用活化舊籍便於推廣利用,因 此地圖數位化亦該受到重視。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將研究地圖資料在圖書館典藏管理及數位化與加值 利用之狀況,地圖資料種類繁多,特以主題地圖中的地質圖為研究範圍,而日治 時期的地質調查奠定了臺灣地質調查之基礎,因此本研究聚焦於日治時期出版的 臺灣地質圖,探討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地質圖在圖書館典藏管理及數位化與加值 利用之狀況,本章旨在說明研究動機與背景以及研究理念等,共分三節,第一節. 政 治 大. 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闡明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第三節說明研究範圍與. 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 ‧ 國. 限制,茲詳述如後。. ‧. 地圖是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圖形描述,包括了普通地圖(General map)與主題地. y. Nat. io. sit. 圖(Thematic map)。主題地圖的歷史雖可追溯到西元 1701 年英國人 Elmund Helley. n. al. er. 之等磁偏角線圖,但一直到十九世紀各種地球、生命與行為科學快速發展後才得. Ch. i n U. v. 迅速茁壯滋長。2 主題地圖在發展初期名稱並不統一,地理圖(Geographic map)、. engchi. 特種地圖(Special-purpose maps)、統計地圖(Statistical maps)、抽象地圖(Abstract maps)以及專題地圖(Special-subject maps)等皆為此種地圖。3 一直到西元 1953 年 才有克雷茲伯克(Nikolaus Creutzberg)提出主題地圖(Thematic map)一詞,成為今 日國際地圖學會(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Association, ICA)之正式命名。 4 地質圖(Geologic map)為主題地圖之一,世界上第一幅現代意義的地質圖是 2. 3. 4. 徐聖謨,「主題地圖」 ,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asp?id=947(檢索於 2018 年 1 月 23 日) 。 徐聖謨, 「淺談主題圖及其設計之基本原理」 ,內政部地政司編,地政研究發展叢書—地圖編印 (第一輯) (台北市:內政部,民 80) ,頁 3。 Rob Kitchin and Nigel Thrift,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Maynooth: Elsevier, 2009), 340. 2.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0) 英國地質學家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 耗費十五年於 1815 年 8 月 1 日完成的 英國地質圖。 5 地質圖是用來表示地表(指地球岩石及其風化物、土壤的表層) 以下各類型地質體(地層、岩體、礦床)及地質現象(斷層、褶皺等)的分布及 其相互關係,並且參照地形事物或其他控制點,使用特定符號將各類岩體、岩層 及地質構造等分佈情形,按一定的比例尺精確標註在圖面上,就構成了某一地區 的地質圖。若利用地質圖與地形圖相配合,常能用來計算或推求深至地下數百乃 至數千公尺之岩體的大小、形狀及分佈。地質圖的經濟及學術研究價值極大,例 如在探測由土壤或岩石所隱蔽之地下油藏、水資源、煤礦、金屬礦及其他有用物. 政 治 大 即能得到這些地下資源。地質圖在解釋一些地質現象如山脈之歷史,化石生物之 立 質之位置時,雖無明顯之地面標誌或痕跡,卻能由地質圖明瞭在何處鑿坑或鑽井. 進化過程,局部氣候之變化,乃至地球本身之歷史時,也是主要的工具之一。 6. ‧ 國. 學. 日人對臺調查並非始於治臺,日本受西方先進殖民國家經驗之影響,西方. ‧. 各國擴張殖民勢力之同時,往往派遣學者先行前往擬殖民地區或新殖民地,進行. Nat. sit. y. 「學術探檢」,使得殖民擴張政策之達成更加順遂有效。 7 臺灣擁有不同於日本. n. al. er. io. 的熱帶氣候及特殊的人文,最重要的是有大量自然資源與物產,西元 1871 年八. i n U. v. 瑤灣事件後日人即藉機來臺展開各種調查,加上透過清政府治臺時西方人士的調. Ch. engchi. 查紀錄,日人得知臺灣有著埋藏在地底下未知的礦藏,因此接收臺灣後,為深入 瞭解臺灣天然資源,臺灣總督府派遣日人學者組成各項調查團到臺灣進行踏查探 檢,對臺灣展開全面的學術研究,成為當局制定殖民政策和推動各項施政的重要 參考及方針,也為臺灣奠定現代科學的基礎。 西元 1895 年(明治 28 年)4 月清政府甲午戰敗,同年 5 月日本根據馬關條 5 6. 7. 林明聖,「堅苦卓絕的地質填圖者—威廉‧史密斯」 ,地質 26 卷 2 期(民 96 年):85-91。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地質學習教室」 ,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灣大學地質科 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nadm.gl.ntu.edu.tw/nadm/cht/class_detail.php?serial=104&serial_type_1=8&serial_type_2=4& serial_type_3=13(檢索於 2017 年 4 月 3 日) 。 吳文星, 「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 ,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 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民 86),頁 26。 3.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1) 約接收了臺灣與澎湖及其附屬島嶼,開始對臺灣展開殖民的統治。臺灣割讓之 初,臺灣總督府在民政部內設置殖產部,在產業調查中設置地質調查項目,即為 對臺灣地質調查的開始,目的是收集臺灣具有經濟價值的礦產資訊,作為相關產 業開發的基礎,部門名稱經歷幾度變革,有鑛務掛、鑛務課、殖產課、殖產局, 因此出版品上標示的出版單位名稱會有不同,實為同一單位。 8 日治時期結束 後,相關的資料四散,目前大致上由國立臺灣圖書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圖 書室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等多個圖書館典藏,並有部分為私人蒐藏。 現今的地質調查已由早期的礦產資源調查目的,進化成國土地質資料的建. 政 治 大. 立,近年臺灣的地質災害頻率加大,不同地點有不同的潛在環境問題,為了城市. 立. 的永續發展及大眾安全,地質資訊不但重要,需求也不斷增加。而目前進行地質. ‧ 國. 學. 調查時,仍會參考日治時期的調查內容,因當時環境開發較少,可觀察的岩層出 露未受破壞或掩蓋,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另外,隨著科技數位技術. ‧. 的進步,運用技術將地圖用數位處理,即可解決紙本地圖在運用上的侷限性,像. Nat. sit. y. 是地圖資料多數體積較大,使用者若能用數位瀏覽的方式,借閱、展讀都將更加. er. io. 便利,在運用地圖資料時,加值利用更可提升該資訊的價值。. al. n. v i n C h ,發現館內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地質圖未受到 研究者任職於地質專門圖書館 engchi U. 重視,紙張脆化、發霉等損毀狀況顯而易見,日治時期文獻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能留存的已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地質圖是否妥善 保存,應該是需要關注的課題。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將分析探討臺灣現存日治 時期臺灣地質圖典藏管理及數位化與出版加值利用,建立清冊並揭示現況,期待 能,研究者期待能找出較佳的保存與應用方式,對於各典藏館處理該項典藏的政 策與措施能有具體建議,針對地質圖研究者需求彌補缺失及不足之處,並瞭解典 藏館對於該類文獻保存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提供政策修訂未來發展與典藏措施之. 8. 陳昱菖,「1895-1929 年臺灣的地質礦產調查─以調查報文為主」 (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2015) ,頁 22-23。 4.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2) 參考方向,並能夠讓地質圖研究者快速找到所需要資訊,研究者對日治時期地質 資料的資訊掌握度,將更為寬廣及全面,以利臺灣地質研究之進行,彰顯其存在 價值。.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誠如研究背景所敘述,日治時期的地質調查內容,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 缺的資料,而圖書館館藏除了典藏保存圖書等文字資料,地圖亦該受到重視,且. 治 政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典藏不再限於紙質資料,為保存珍貴舊籍資料,現代圖書 大 立 館也轉而發展數位典藏,因此本研究針對全國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圖書館 ‧ 國. 學. 進行現況調查,包含原始紙質地質圖的保存方式及數位化標準與呈現情形,並探. ‧. 討地質研究人員使用情形、使用需求,以及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圖書館人 員所遭遇的困難,以期提供圖書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資源服務建議,俾利. y. Nat. n. er. io. al. sit. 協助地質研究人員進行地質研究。. i n U. v. 本文旨在探討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的保存與應用情形,主要研究目 的有:. Ch. engchi. 一、. 探討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之歷史意涵與地質圖出版情形。. 二、. 調查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圖書館的紙本典藏保存現況。. 三、. 調查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現今臺灣之數位化情形、呈現形式,以 及是否經過加值處理與利用。. 四、. 建立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館藏與數位典藏清冊。. 五、. 對於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館藏與數位典藏的保存與應用提出建議。. 5.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3)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之意涵與地質圖出版情形。 1.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的歷史及意義? 2. 日治時期所調查的臺灣地質圖是否有完整保存下來? 3. 各個圖書館分別蒐藏哪幾幅地質圖?. 二、. 調查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圖書館的保存現況。 1. 圖書館作為典藏機構,是如何保存這些日治時期資料? 2.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現今臺灣之圖書館的保存環境?. 政 治 大. 3.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現今臺灣之圖書館的存放擺放方式? 三、. 立. 調查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在現今臺灣之數位化情形與呈現形式,以. ‧ 國. 學. 及是否經過加值處理與利用。 1. 圖書館是否將這些地質圖數位化?. ‧. 2. 這些地質圖數位化的標準是否相同?. Nat. sit. y. 3. 數位化後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是否擺放於線上資料庫或系統?. n. al. er. io. 4. 數位化後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是於線上資料庫或系統的呈現方 式?. Ch. engchi. i n U. v. 5. 除了線上資料庫或系統的呈現外,這些地質是否有其他加值利用情 形? 四、. 對於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館藏與數位典藏的保存與應用提出建議。 1. 圖書館對於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的紙本典藏保存環境、設備、館員. 專業知能等所遭遇的困難? 2.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數化的後設資料建置、使用者介面、畫面呈現 方式等是否符合地質圖研究者需求?. 6.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圖書館典藏與數位化為主,時期是從西 元1895年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至西元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期間五 十年,調查範圍為臺灣地區的臺灣地質圖,並輔以相關地質調查報告,其中 臺灣總督府設立之地質調查機關為殖產部,部門名稱經歷幾度變革,有鑛務 掛、鑛務課、殖產課、殖產局,因此出版單位名稱會有不同,實為同一單位, 其部門名稱演進如圖1.1,並以圖書館實體刊物典藏與數位典藏等典藏機構. 治 政 為研究目標與資料蒐集對象。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1.1. Ch. engchi. i n U. v. 地質礦產調查機關沿革圖. 資料來源:陳昱菖, 「1895-1929年臺灣的地質礦產調查─以調查報文為主」 (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2015) ,頁14。. 二、. 研究限制 研究對象以目前臺灣收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及已將日治時期臺灣. 地質圖數位化之圖書館為主,大致有國立臺灣圖書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 查所圖書室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等;私人收藏方面考慮其難以開放民眾 閱覽及建置數位典藏系統且數量不多,故不列入研究對象。 7.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文旨在探討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圖書館典藏與數位化的保存 與應用情形,針對研究中重要名詞加以說明如下: 一、. 地質圖(Geologic Map) 地質圖就是表達自然特徵的主題地圖的其中一種,是一種反映某一地區. 的地質構造特徵的圖件,內容包括岩層的分布、岩層的組成、岩層形成的年. 政 治 大. 代及岩層的構造(如岩層地位態、褶皺、斷層、節理、葉理等),將其分布. 立. 及其相互關係表示在地形圖上的一種調查成果圖。9 若利用地質圖與地形圖. ‧ 國. 學. 相配合,常能用來計算或推求深至地下數百乃至數千公尺之岩體的大小、形 狀及分佈。地質圖的經濟及學術研究價值極大,例如在探測由土壤或岩石所. ‧. 隱蔽之地下油藏、水資源、煤礦、金屬礦及其他有用物質之位置時,雖無明. sit. y. Nat. 顯之地面標誌或痕跡,卻能由地質圖明瞭在何處鑿坑或鑽井即能得到這些地. n. al. er. io. 下資源。地質圖在解釋一些地質現象如山脈之歷史,化石生物之進化過程,. v. 局部氣候之變化,乃至地球本身之歷史時,也是主要的工具之一。 10 二、. Ch. engchi. i n U. 日治時期(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西元 1894 年(清光緒 20 年),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因為朝鮮主權問. 題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 4 月 17 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將臺灣全島及 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開始往後五十年的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39 年爆發,整場戰爭涉全球並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軸心國以德. 9 10. 潘國樑,應用地質學(臺北市:五南,2015) ,頁 200。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地質學習教室」 ,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灣大學地質 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nadm.gl.ntu.edu.tw/nadm/cht/class_detail.php?serial=104&serial_type_1=8&serial_type_2=4 &serial_type_3=13(檢索於 2017 年 4 月 3 日) 。 8.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6) 國、日本、義大利三個國家為中心;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 則為同盟國的四大國,中華民國領土範圍同時亦是抗日的主要戰場之一。 1945 年 8 月 14 日,日本天皇錄音發表終戰詔書,自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同年 10 月 25 日臺灣地區由中華民國接管。因此,日治時期是指臺灣 在西元 1895 年至 1945 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 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三、.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 政 治 大 是原生的,本就是數位資料媒體(born digital media),有些則因典藏而改變 立. 數位典藏指的是數位典藏品以數位形式典藏的過程。數位典藏品有些. 成數位化格式的物件,也就是將現實環境當中的實體資料,以數位技術轉. ‧ 國. 學. 換為數位格式資料,再予以保存。數位典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數位資料的. ‧. 可用性、持久性,及智慧整合性,更精確的解釋為數位典藏品長期的儲存、. n. al. er. io. sit. y. Nat. 維護及檢索取得(accessibility)。 11. 11. Ch. engchi. i n U. v. 陳和琴,「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 5 卷 2 期(民 90 年 9 月): 1-10。 9.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將針對臺灣日治時期資料、地圖資料之典藏與數位化現況之進行探 討,因此本章相關文獻分析範圍將從地質資料的認知出發,論及到現今對於日治 時期資料的典藏、數位化及相關加值運用,進而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相關主 題分次如下:地質圖概說、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沿革、紙質文物典藏保存、數位 典藏歷程、數位典藏建置、數位典藏加值利用。. 政 治 大. 第一節 地質圖概說. 立.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生活的環境和從事生產所需要的物質都離不開地球,. ‧ 國. 學. 從遠古時代人類便嘗試著了解地球,因而開啟了地質學這門學科。地質學的英文 名詞是Geology,字源是來自希臘文字頭 Geo 與拉丁文字根Logia,Geo的原義是. ‧. 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神Gaia或Ge,轉化為地、地球之意,Logia則是理論、科學. y. Nat. sit. 的意思,拉丁文Geologia即為Earth Science地球科學,因此Geology也就可以解釋. n. al. er. io. 為關於地球的理論科學。 12 Geology中文早期翻譯為地學,後來翻譯為地質學,. i n U. v. 但是隨著時代推進科學的進步,地球科學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包括了天文. Ch. engchi. 學、太空科學、大氣科學、海洋學、固態地球科學及地球科學系統等,所以目前 的地質學已不再是一般所講的廣義的地球科學,地質學的研究範圍大約是在十八 世紀後半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研究內容包含了由古到今地球上的一切地質現 象的發生,包括研究地球的來源、結構、組成及山脈、平原、河流、海洋等的形 成、作用、演變等。地質學又可分為三大部分,物理地質學(Physical Geology)─ 研究地球的物質成分、內部構造、表面現象與其地質作用為主,像是礦物學 (Mineralogy)、岩石學 (Petrology)等;歷史地質學(Historical Geology)─研究地球.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地質學習教室」 ,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灣大學地質 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12. 10.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8) 表面過去地質時間內所有的事件、現象與變遷,例如古生物學 (Paleontology)、 地史學(Historical Geology)等;和應用地質學 (Applied Geology)─著重一切與人 類利益及實用方面相關的地質問題之研究,也就是將地質學各個不同學科,例如 前述的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學等,運用在資源、工程、水文及軍事問題上的 應用,像是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環境地質學(Environmental Geology) 等。 13 我國《地質法》自民國100年施行,其中第一章第3條定義用詞將地質解 釋為,是指「地球之組成物質、地球演化過程所發生之自然作用與自然作用所造 成之地形、地貌、現象及環境」。 14. 政 治 大. 人類眼睛觀察範圍有一定的限度,若範圍過於龐大,則無法一次看完,而. 立. 地圖就是將一個大區域的空間關係加以縮小,表示在一種平面上,擴大人類一次. ‧ 國. 學. 能夠觀察的範圍,便利瞭解更廣大的空間關係,也是一種供紀錄、計算、展示、 分析以及瞭解空間相互關係的工具。 15 因此地圖是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圖形描. ‧. 述,對於從事基本科學與工程的人員而言,地圖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組成的要. Nat. sit. y. 素有三:(一)數學基礎,包括大地控制點、經緯線網和比例尺;(二)製圖對. n. al. er. io. 象,包括地圖上所表示的地理要素與各種專題內容;(三)圖面整飾,包括圖廓、. i n U. v. 圖名、圖號、圖例和圖面上的文字說明及附加圖表等。 16 地圖由傳遞的功能來. Ch. engchi. 區分,可分為普通地圖(General map)與主題地圖(Thematic map),普通地圖的演 進幾乎可追溯至有歷史以來,只是當時的地圖僅是表現相對位置,人類依自己的 想法表示無既定的規則與測量的方式,主題地圖則發展較晚,歷史雖可追溯到西 元1701年,但一直到十九世紀地理底圖精確度的提高,加上各種地球、生命與行 為科學快速發展後才開始迅速發展。徐聖謨在「淺談主題圖及其設計之基本原理」 一文中定義主題地圖,即以某一特定主題為繪製目的,利用普通地圖為底圖,表.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地球科學的範疇」 ,地科教室∕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遠距教學系 統, http://gis.geo.ncu.edu.tw/earth/earths.htm(檢索於 2018 年 1 月 23 日) 。 14 「地質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20052。 15 賀忠儒,地圖學通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2) ,頁 1。 16 胡述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頁 581。 13. 11.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19) 示單一地理現象的空間變化或各地理現象間的相對關係,著重顯示一種分佈的結 構或一種相互關係所產生的特性,不過一幅地圖只包含一種地理現象,或只在表 示其特定位置,則仍應視為普通地圖,若其目的在顯示其分佈結構特性,則才是 真正主題地圖。 17 表 2.1. 普通地圖與主題地圖比較表 普通地圖(General map). 主題地圖(Thematic map). 目的. 表現一地各種地理現象的空 表示特定地理現象的分布或數 間分布和相關位置,用來認識 量,用來認識單一要素的分布 一地概況. 特性. 表現相對位置,沒有特定的主 強調空間中一種或少數幾種地 題與應用 理特徵的分布. 內容. 行政疆界、地形、聚落、土地 內容和用途十分多樣化,年雨 利用等基本資料全部編入 量、人口分布、國民所得等. ‧ 國. 各鄉鎮市地圖、一覽圖等. 學. 類型. 立. 政 治 大. 氣候圖、土壤圖、物產圖、交 通圖、人口圖等. ‧. (整理自:1.徐聖謨,「主題地圖」,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asp?id=947、2. 測繪學辭典, 「主題地圖」 ,雙語詞彙、. Nat. sit. y. 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6639/、3. 王秋原等,高. io. n. al. er. 中地理(一)學習手冊(臺南市:南一,民89),頁16。). i n U. v. 隨著人類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各種科學研究不斷增加,由於主題地. Ch. engchi. 圖是區域性科學調查成果的表達方式之一,因此主題地圖開始迅速茁壯發展,主 題地圖目的是強調空間中一種或少數幾種地理特徵的分布,其內容和用途是十分 多樣化的,強調的主題可以是自然,例如地形、氣候、生態等;主題也可以是人 文,例如人口、經濟或交通等。其中地質圖就是表達自然特徵的主題地圖的其中 一種,是一種反映某一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徵的圖件,內容包括岩層的分布、岩層 的組成、岩層形成的年代及岩層的構造(如岩層地位態、褶皺、斷層、節理、葉 理等) ,將其分布及其相互關係表示在地形圖上的一種調查成果圖。18 主要用來 呈現地質研究的成果,同時也提供了許多關於資源開發或工程建設之基本資訊, 17 18. 徐聖謨,「淺談主題圖及其設計之基本原理」 ,頁 4。 潘國樑,應用地質學(臺北市:五南,2015) ,頁 200。 12.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0) 地質圖一般以地形圖為基本圖,在地形圖上將各種地質單元,逐一以各種不同顏 色、花紋及符號等標示於圖上,用來表示地表以下各類岩體、岩層及地質構造之 分佈情形,地質圖種類眾多,像是區域地質圖(地質圖幅)、礦區地質圖、構造 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等。若地質圖類型依應用目的, 則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19 (一)地質圖幅 這是一系列的出版物,以經度、緯度為準,用一定間隔,將國土有系統地 劃分為方塊地區所測製的地質圖。. 政 治 大 為某項目的,對其中某部分地區,特別強調某些現象的特殊地質圖,若加 立 (二)專題地質圖. 以礦產資源之分布,為礦產地質圖(礦區地質圖);加以地下水文分布,則為水. ‧ 國. 學. 文地質圖。. ‧. (三)地質圖集. y. Nat. 將各種地質圖和相關的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資料,蒐集在一起,編輯成. er. io. sit. 冊使用方便的刊物。. (四)其他的地質圖. al. n. v i n 以使用目的為重點,簡化編製的地質圖,或為某些目的之調查,而測製的 Ch engchi U. 地質圖。. 地圖的製圖程序是製圖者先從資料領域選取資料,再加以處理,使資料轉 變成地圖的形式,以供讀圖者觀察,對資料有所反應或利用,因此地圖形成可分 為四個處理過程:(一)蒐集與選取資料;(二)處理與簡化資料,設計與繪製 成地圖;(三)讀圖或看圖;(四)讀者對地圖資料的反應或判釋。 20 地圖的 種類很多,成圖的方法不盡相同,但製圖流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順序:(一)編 圖準備─選定地圖投影、比例尺、地圖內容地表示方法等;(二)地圖編纂─傳 19 20. 黃敦友,「談地質圖」 ,地質 11 卷 1 期(民 80 年):67-69。 賀忠儒,地圖學通論,頁 11。 13.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1) 統是將地圖資料與以簡括化與符號化,電腦繪圖則根據數質化要求,設計編碼系 統將地圖資料轉成數值資料;(三)稿圖繪製─傳統晒印手繪,近代則為電腦繪 圖;(四)地圖印製。 21 而主題地圖(Thematic map)與普通地圖(General map)在 製圖方面最大的差異在於,一幅主題地圖需包含主題資料與底圖資料兩部份,雖 然主題資料比底圖資料重要,但是底圖資料是使主題資料形成有組織架構或位置 關係所必需的,底圖資料提供主題資料的背景地點位置及提供環境資訊,協助讀 者正確判讀。 22 以地質圖來說,地質學者多數應用地形圖作為野外工作之工具 及參考,且可由地形圖所表現之地形起伏中,研究探討該地區之地質構造等地質. 政 治 大 料,而地質圖的編製流程與一般地圖大致相同,細部則可分為三個階段、十一個 立 資料,因此地質圖一般使用地形圖當作底圖,在地形圖上標示各種地質單元資. 步驟: 23. ‧ 國. 學. (一)調查階段:1. 資料蒐集彙整。2. 野外地質初查。3. 草圖填繪及說明. ‧. 書撰寫。4. 野外地質補查。5. 草圖及說明書定稿。. Nat. sit. y. (二)審查階段:1. 審查資料彙整。2. 審查會議召開。3. 修訂地質草圖及. n. al. er. io. 說明書。. i n U. v. (三)印製階段:1. 圖件清繪或電腦繪圖。2. 圖幅印製。3. 說明書印製。. Ch. engchi. 為了讓人迅速獲得資訊,地圖上面會使用各種圖形符號來標示,將所要表 達的事物,根據其形狀及特徵,利用符號、圖形、顏色表示在地圖上,並且在圖 邊提供圖例(Legend)給使用者比對,這些地圖符號設計是有原則理論的。國內地 圖學者林惠娟曾經歸納國內外多位專家意見,將地圖符號通則歸納為易於辨識、 簡單易繪、小而清晰、對比強烈、傳統慣例和具相關性等原則。 24 地圖符號主 要可由點(point)、線(line)和面(area)三種符號組合而成,這些符號可由影響圖形 21 22 23 24. 孫福生、許哲明、張長安, 「地圖之繪製與典藏」,地圖 2 期(民 80 年 7 月):35-42。 徐聖謨,「淺談主題圖及其設計之基本原理」 ,頁 12。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國土資訊先鋒─圖幅地質調查」 ,地質 22 卷 2 期(民 92 年):63-68。 林惠娟, 「主題地圖符號的設計與應用」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頁 132。 14.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2) 視覺的大小(size)、顏色(color)、亮度(value)、質地(texture)、方向(orientation)與 形狀(shape)六類圖形變數(graphic variables)顯示。 25 另外圖框外還有圖名、比例 尺、方向標示等資訊,輔助使用者閱讀及理解地圖。地質圖也是如此,除了圖例、 圖名、比例尺等也是地質圖不可或缺的部分外,地質圖組成的要素有:(一)地 形資料;(二)地層的延展與分佈,包括地層、岩性、地質年代;(三)岩層的 位態,包括走向、傾角、傾向三要素;(四)構造線,包括褶皺、斷層等;(五) 地層柱狀圖,用來反映地層的疊置關係;(六)地質剖面圖,用推測的方式將地 層及構造在地表下的情狀描繪出來。 26 地質圖的這些要素將地質狀況表現出. 政 治 大. 來,幫助我們閱讀理解並分析掌握當地地質。.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圖2.1. engchi. i n U. v. 常見的幾種地質圖符號. 資料來源:潘國樑,工程地質通論(臺北市:五南,2013) ,頁321。. 25. 26. 張春蘭,「網際網路地圖符號設計之評估」 ,(論文發表於第七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 年 9 月 6 日) ,頁 316-326。 潘國樑,工程地質通論(臺北市:五南,2013) ,頁 321。 15.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3) 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沿革 臺灣座落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聚合邊界,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是一個造山作用非常活躍的區域,位處這樣地點的造就臺灣擁有許多美麗的地質 景觀以及豐沛的天然資源,但同時也產生了多樣的地質災害,若進行土地開發前 未經過蒐集詳細環境資訊,就有可能會破壞珍貴的環境資源,或者讓土地上的生 命財產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在進行土地開發前的環境資訊蒐集時,其中地質學 就是重要的一環,隨著監測儀器與研究工具的研發與改進,地質研究可以運用不. 政 治 大 時代如何演進,地質調查的野外觀察露頭是最基本的功夫,因此目前進行地質調 立 同的儀器提升研判的正確性,地質學的研究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大和更新,但不論. ‧ 國. 學. 查時,仍會參考舊的調查內容,因當時土地環境開發較少,可觀察的岩層出露未 受到施工破壞或掩蓋,是研究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 ‧. 回顧臺灣的地質調查研究,日治時期之前,因臺灣地區蘊藏豐富的礦產資. y. Nat. io. sit. 源,包含金屬礦及非金屬礦,像是金礦、煤礦、硫磺、石棉等資源,從十九世紀. n. al. er. 起,陸續有歐美人士前來做調查,例如:西元1847年英國海軍少校R. N. Gordon. Ch. i n U. v. 曾調查基隆地區煤層;27 西元1854年美國遠東艦隊提督培理(Matthew C. Perry),. engchi. 也指派瓊斯牧師(George. Jones)登陸基隆附近調查煤田;西元1860年德國地質學 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登陸淡水,其後發表〈有關臺灣北部山嶽 構造之報告〉; 28 西元1877年(光緒3年)清廷官方曾聘英國技師蔣道濤和美國 技師簡遲、勒克等3人到苗栗出磺坑勘查地質;29 西元1880年則同時有德國地理 學者H. B Guppy及G. Kleinwachter到高雄調查附近地質及火山等。30 但這些調查 零星、短期,欠缺明確的座標系統,導致誤差甚多,且無產出完整地質圖,直到. 27 28 29 30.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頁 24。 張靜宜,台灣博物大調查(台北市:臺灣書房,2010) ,頁 111。 劉昭民,中華地質學史(臺北市:商務,民 74) ,頁 111。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頁 25。 16.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4) 西元1895年日本根據馬關條約展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臺灣才有了完整的地質鑛 產調查計畫。 日本對臺灣的調查並非從治臺開始,西元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維新之後, 受西方先進殖民國家經驗之影響,派遣學者先行前往擬殖民地區或新殖民地,進 行「學術探檢」,早在西元1871年八瑤灣事件,屬於琉球國的宮古島、八重山群 島等外島要把徵集到的年貢(人頭稅)上繳首裏王府,船隊於歸途時碰上颱風, 其中「山原號」漂至臺灣東南部八瑤灣(今屏東縣滿州鄉九棚一帶),船上多數 人誤闖牡丹社原住民的部落而遭到殺害,事件引起日本為宣揚其琉球「宗主國」. 政 治 大. 身分準備出兵攻打臺灣。 31 此後日人學者即來臺展開各種調查,西元1878年成. 立. 立東京地學協會後,更是積極仿效世界列強,組織探險隊前往鄰國各地進行調. ‧ 國. 學. 查,並翻譯外國學者論著,在地質調查的知識與測量技術方面亦更精確細緻。西 元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領土後,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隨即派. ‧. 遣橫山壯次郎等人來臺進行臺灣產業調查,調查內容包含茶、米、樟腦、硫磺、. Nat. sit. y. 金礦等資源,同年(西元1895年)底更派遣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出身的石井八萬. n. al. er. io. 次郎專門調查臺灣地質與礦產,西元1896年臺灣總督府也曾短期聘僱東京帝國大. i n U. v. 學中澤岩太博士來臺調查礦業,完成〈臺灣島礦業調查報告〉一文,而第一張的. Ch. engchi. 全臺地質圖於1897年(明治30年)由民政局殖產部鑛務課出版,八十萬分之一的 〈臺灣島地質鑛產圖〉及其說明書,主要為石井八萬次郎調查之成果。 32 〈臺灣島地質鑛產圖說明書〉指出地質調查依內容及目的可大致分為三種 調查:(一)預察調查;(二)精察調查;(三)特別調查,原擬定以完成全島 調查為目標,施行全島的「三年豫察五年精察」計畫,即為前三年完成「預查調 查」,製作四十萬分之一全臺普查地質圖;接著五年完成「精察調查」,製作二 十萬分之一分幅地質圖十三幅;並在此間視需求,就礦產地區做「特別調查」,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館藏選粹∕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list_02.php?no=21(檢索於 2018 年 7 月 8 日) 。 32 張靜宜,台灣博物大調查,頁 114-115。 31. 17.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5) 總共八年的調查計畫。 33 但由於治臺初期臺灣局勢尚不穩定,原住民部落仍有 零星的反抗活動,臺灣氣候與熱帶傳染病也替調查增添困難度,再加上調查機關 人員招收不足、調查經費也短缺,調查進度不如原先的規劃,其間全臺地質圖雖 有持續出版,但「精察調查」直到約三十年(西元1926年)後才開始,並重新劃 分為119個區域,34 至日治時期結束都尚未完成全島調查,反倒是與礦物資源有 關的「特別調查」,因日本政府重視而持續進行,日治期間五十年內產出大量研 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2.2. Ch. engchi. i n U. v. 臺灣島地質鑛產圖說明書內文提到地質調查內容及種類. 資料來源:石井八萬次郎,臺灣島地質鑛產圖說明書(臺北:民政局殖產部鑛務課,1987) ,頁4-5。. 依照林春吟與陳昱菖整理研究成果〈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製作沿革〉一 文,其中內容所撰述為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的實際發展,將日治時期地質圖製作 期程依照石井八萬次郎的三種調查重新分為:預察調查—西元1896至1927年、精 33 34. 陳培源,臺灣地質(臺北市:省地質技師公會出版,民 95) ,頁 1-3。 陳昱菖,「1895-1929 年臺灣的地質礦產調查─以調查報文為主」 ,頁 71。 18.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6) 察調查—西元1927至1940年、特別調查—西元1900至1939年,並分別探討影響地 質圖調查期程之歷史背景。 35 (一)預察調查 (1896-1927) —臺灣全島地質圖 西元1895年在臺北設置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開始進行地質調查,第一張的 全臺地質圖出版於西元1897年,至西元1920年之間臺灣地質圖製作了數次,但是 調查進度不如預期,多處仍為空白,直到西元1920年社會氛圍在學術研究及礦產 需求激增,經多數官員及學者的呼籲之下,終於成立了專職的地質調查所進行精 察調查。此時完成的地質圖有:臺灣島地質礦產圖(佚失)、臺灣地形地質礦產 地圖、臺灣地質礦產地圖等。. 立. 政 治 大. (二)精察調查 (1927-1940)—地質圖套圖. ‧ 國. 學. 以前述臺灣全島概況之預查調查為基礎,殖產局於西元1927年開始進行各 區域詳細之「精察調查」,並將其成果呈現於大比例尺之地質圖套圖;其圖幅調. ‧. 查將臺灣全島劃製作5萬分之1地質圖,於西元1930年代開始製作,高山地帶採用. Nat. n. al. (三)特別調查 (1900-1939)—主題圖. Ch. engchi. er. io. 圖有:彭佳嶼、大屯山、淡水、大園、觀音山等。. sit. y. 10萬分之1的較小比例尺,但是至日治時期結束未將全島完成。此時完成的地質. i n U. v. 特別調查與預察調查、精察調查同步進行,所謂特別調查,是針對比較可能 有礦物的地域做調查,由調查結果繪製相關主題圖,煤田與油田是調查重點,目 前數量最多的就是此類地圖。此時完成的地質圖有:澎湖島地質圖、臺灣北部煤 田調查圖、山仔腳煤田調查圖、臺東海岸山脈地質礦產圖、苗栗油田地質圖、嘉 義油田地質圖等。 這些日治時期地質圖,除了能夠補充現今的地質研究調查外,還能用來瞭 解臺灣地質科學研究的進程,也可視為日治時期臺灣歷史的縮寫,側寫呈現日人 治臺的情況,是重要的研究材料,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35. 林春吟、陳昱蒼,「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製作沿革」,地圖 24 期(民 103 年 10 月) :33-56。 19.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7) 第三節 紙質文物典藏保存 早在西元1980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即成立 了地圖和地理圓桌會議(Map and Geography Round Table, MAGERT), 「圓桌會議」 是由會員組成,雖然它不能代表學會宣示任何政策,但卻可對其他單位提出政策 與行動的建議,更隨著科技的演進2011年更名為地圖和地理空間圓桌會議(Map an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ound Table, MAGIRT) ,由此可知美國圖書館協會對 於地圖資料的重視。地圖和地理空間圓桌會議曾簡報說明關於地圖收藏管理的重 點:(一)文件應盡可能攤平,盡可能減少摺疊;(二)在地圖櫃內使用地圖夾,. 治 政 將同一系列地圖儲存在一起;(三)使用文件櫃儲存較小的地圖;(四)大量地 大 立 圖典藏適合在建築物的最低層或地下室,以防止重量造成的地板損壞;(五)高 ‧ 國. 學. 大的地圖櫃需要固定在牆上或相互連接,較低高度的地圖櫃則可讓使用者攤開地. ‧. 圖;(六)地圖分類可依照地理位置、出版機構、標題字母三種方式;(七)地 圖盜竊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地圖管理員應該注意防止非法活動;(八)建議不要. y. Nat. io. sit. 讓使用者自行放置地圖,應由工作人員拿取並將地圖放回到儲藏櫃。 36 地圖和. n. al. er. 地理空間圓桌會議也協助美國圖書館協會於2008年提出「Map, GIS and. Ch. i n U. v. Cataloging / Metadata Librarian Core Competencies」分別詳述地圖館員、地理資訊. engchi. 系統館員及地圖編目∕Metadata館員的核心能力,其中共通基本能力分為一般地 圖能力及一般管理能力,地圖能力包含比例尺、投影、方格座標、地理座標等知 識能力,而這些知識能力同樣可應用在數位地圖資源中。 37 另外,成立於西元1973年的東北文獻檔案保護中心(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 NEDCC),是美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紙張和電影收藏品保護和 保存的獨立保護實驗室,在它的保護中心技術宣傳活頁上特別以一章節說明超大. 36. Caitlin Dempsey, “How to Store Maps,” GIS Lounge, https://www.gislounge.com/how-to-store-maps/ (accessed July 13, 2018 ). 37 Weimer, Kathy, Paige Andrew, Tracey Hughes, Map, GIS and Cataloging / Metadata Librarian Core Competencie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Map and Geography Round Table, 2008), http://www.ala.org/magirt/files/publicationsab/MAGERTCoreComp2008.pdf 20.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8) 型紙質文物的存儲解決方案,內容除了同樣強調盡可能攤平的重要性外,對於各 種保存文物的容器有更詳細的說明,不僅必須在外觀上進行保護,而且必須使用 不會損害紙張的化學穩定材料製成。 38 國內則有孫福生在〈地圖之繪製與典藏〉一文中提出地圖分類應符合六項 規則,(一)應保證能研究和確定各類地圖的性質及規律;(二)應有助於地圖 生產的合理組織和安排;(三)應便於地圖編目及其在圖庫中的系統存放,並便 於對地圖資料的處理和檢索;(四)便於地圖資料服務的自動化;(五)便於再 出現地圖新品種和新類型時,進行分類擴展;(六)分類應滿足一系列邏輯要求。 39. 政 治 大.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也在網頁上說明了地圖常見的存放方式有: 40 (一)攤平保存. 立. 抽屜、或是把檔案裝箱放在特殊的檔案架上。. ‧. (二)以捲筒方式保存. 學. ‧ 國. 這是最常見的地圖典藏方式,即把檔案平放在適當的保護盒、圖櫃之淺. y. Nat. 若將地圖卷起,即可放入捲筒中保存,捲筒可平放在一般的檔案架上或. er. io. (三)垂掛保存. sit. 捲圖櫃中,好處是不論原圖尺寸多大都可收藏,且捲筒可堆疊。. al. n. v i n 存放在特製的圖架,用吊桿垂掛,缺點是每份文件都需要經過個別處 Ch engchi U 理,而且老舊、損壞嚴重的檔案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保存。. (四)裝訂成冊 如形式、規格一致,可裝訂成冊。但最好平放保存,以免變形,因此擺 放的架子大小必須足夠。 根據前述,可瞭解地圖典藏與一般圖書文物不同,特點為地圖多數尺寸較 38. NEDCC Staff, “Storage and Handling for Books and Artifacts on Paper ,” .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 https://www.nedcc.org/free-resources/preservation-leaflets/4.-storage-and-handling/4.9-storage-soluti ons-for-oversized-paper-artifacts 39 孫福生、許哲明、張長安, 「地圖之繪製與典藏」,地圖 2 期(民 80 年 7 月):35-42。 40 賀語宸,「大尺寸檔案保存方式簡介」 ,檔案樂活情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http://alohas.archives.gov.tw/85/theme.html(檢索於 2017 年 12 月 3 日) 。 21.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29) 大,多數無法置於書架,需要特製的設備擺放,加上每幅地圖尺寸規格不一,最 好是能依據實際館藏訂作適合的儲存容器及典藏設備,如此一來能配合地圖長 寬,還能具有足夠之支撐力妥善收存。 日治時期文獻至今已有百年之久,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政權轉移、天然災 害及蟲害,能保存良好的已成為珍貴文獻,加上近年來臺灣研究成為顯學,這些 文獻已經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臺灣目前各機構現存日治時期圖書館的舊 藏,主要是由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和臺南市立圖書館等公共圖 書館和臺灣大學、中興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教育大學和臺. 政 治 大. 南大學等學校圖書館所珍藏,多數為戰後國民政府將機構改制,直接接收留下來. 立. 的圖書館舊藏。 41 然而這些舊藏與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都面臨同樣的保存維護. ‧ 國. 學. 問題,因為紙張容易受到光線、溫度、相對濕度及空氣汚染物質的影響,隨時間 之延長而逐漸劣化。在天災或管理不當的人禍因素下,紙類文獻主要面臨紙質劣. ‧. 化、黴菌滋生、蟲害三大人為或天然的問題,狀況分析如下:. sit. y. Nat. io. er. (一)紙質劣化. 紙張在自然界中會緩慢進行氧化作用,使得紙張酸化促使文物加速劣化,. al. n. v i n Ch 不僅紙張白度逐漸的降低,紙力亦會下降。 自從西元 1803 年第一台連續式抄 engchi U 42. 紙機問世以後,以往傳統紙張所使用的棉、麻、樹皮等原料產量已不敷使用,直 到西元 1843 年德國科學家凱勒(Friedrich Gottlob Keller)等人發明利用磨木機將. 木材磨成紙漿,才使得木材逐漸成為主要的造紙材料,然而細長纖維所製成的紙 張紙力及保存性較佳,磨木機會將纖維磨碎變短,因此採用木材為原料後,許多 不到百年的紙質文物反而不如十九世紀前的被完整保留下來。 43 另一個造成紙 張裂化的主要因素,則是「上膠劑」,為了防止墨水擴散的暈水現象,以利於書 41. 王麗蕉、黃燕秋、李依陵,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圖書館舊藏概況及其數位典藏發展」 ,國家圖. 書館館刊 101 期(2012 年 6 月):1-21。 張豐吉,「認識圖書紙張與紙質文物保存」 ,國立臺灣圖書館∕線上學習, https://www.ntl.edu.tw/ct.asp?xItem=3820&ctNode=1728&mp=1(檢索於 2017 年 4 月 3 日) 。 43 張豐吉,「認識圖書紙質」,佛教圖書館館刊 43 期(民 95 年 6 月):9-23。 42. 22.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0) 寫或印刷,德國 Moritz Illig 在西元 1807 年發明用松香皂與明攀(硫酸鋁)上膠 (Rosin-Alum size),約自 1850 年起製造的紙張在機器紙抄造過程中,廣泛採用此 種做法,使得製成之紙張具有抗墨水擴散的性質,但是此種酸性上膠劑方式造成 紙張中有機成分的變質,導致於此後所生產紙張紙層之纖維呈酸性狀態,即為所 謂的「酸性紙」,用此種酸性紙所印製的書籍或檔案在保存過程中,紙張容易變 黃、脆化及紙力衰退,導致縮短紙質文物的使用壽命。44 近年紙廠生產的紙張, 已改用中性或鹼性上膠劑,且可透過添加碳酸鈣中和紙張本身產生的酸性成分, 或是利用技術去除木質素,國際標準組織(ISO)也在 1994 年通過了耐久紙的標準. 政 治 大. (ISO9706),由此可知紙張除酸已成為國際趨勢。 (二)褐斑、真菌滋生. 立. 真菌是大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大多數的真菌體是由菌絲所組成的,其中黴. ‧ 國. 學. 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絲狀真菌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長出肉眼可見的絨毛. ‧. 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真菌是靠孢子來繁衍生命,孢子成熟時就會飛散出去,. y. Nat. 因此空氣中到處皆有真菌的孢子,只要某些特定菌種趁機落於紙質文物表面,再. er. io. sit. 加上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適當,且遇到良好的時機及環境就會萌發出菌絲,此 時就會看見一般所稱的發霉。 45 紙張若受到真菌寄生,真菌會產生酵素分解紙. al. n. v i n 質中的纖維質及澱粉類,使圖書紙質質地劣化不易保存;而有些真菌並不是直接 Ch engchi U 分解紙張而是會讓紙張強度發生變化,如此一來會減弱紙纖維的結合力而使紙張. 脆化,另外,真菌會增加被感染材料之潮濕度,材質軟化有助於白蟻及其他生物 生長與繁殖,可能導致二次感染,加速擴大危害範圍。46 褐斑(Foxing or fox spots) 這種屬於紙張劣化的現象,也是由真菌所引起,除了部分真菌本身帶有顏色,當 真菌附著在物體上會產生代謝作用,使材質變色而產生黃、橘或棕色斑這種特殊. 夏滄琪, 「圖書、檔案紙質的酸化危機與除酸處理」 ,佛教圖書館館刊 43 期(民 95 年 6 月):83。 徐健國,「常見書畫保存問題發生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之道」 ,書畫藝術學刊 15 期(民 102 年 12 月):81-102。 46 李慧音,「圖書館的黴菌管理」 ,佛教圖書館館刊 43 期(民 95 年 6 月):24-39。 44 45. 23.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1) 色素汙染紙張造成無法回復的汙漬。 47 有利真菌生長之基本四元素為:潮濕、 溫度、空氣、食物源。真菌適合生長的溫度範圍很廣,不同種類的真菌各有不同 的適宜生長溫度,平均最適溫度為 30℃,而相對濕度對於真菌生長就十分重要, 相對濕度至少在 70%以上,尤其是繁殖所需大多數種類的真菌約在相對濕度 80-95%以上會越活躍。 48 (三)蟲害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潮濕,極適合昆蟲的生長與繁殖,據估計臺灣 地區的昆蟲約有 20 萬種,圖書蟲害除了直接蛀食紙質的昆蟲外,還有蛀食書籍. 政 治 大 害的文物及特性稍有不同,但常見的幾種圖書文物害蟲可歸納出共通特性,偏好 立 函套織品,或是蛀食收藏書籍的木質架子、箱子、櫃子的間接害蟲,各種害蟲危. 溫暖,潮濕,陰暗及不受擾動的地方,詳如下表。. ‧ 國. 學. 表 2.2. 常見圖書文物之害蟲特性. ‧. 危害文物種類. 生長溫度. 蟑螂. 含漿糊之書籍、書畫裝裱、紙張、織品、 25-33℃ 皮製品等. >70%RH. 衣魚. 含漿糊之書籍、書畫裝裱、紙張、織品、 22-27℃ 皮製品等. 75-95%RH. 書蝨. 紙張、潮濕的書籍或已發霉的書籍等. 75%RH. 煙甲蟲. 紙張、書籍、木質、植物標本、昆蟲標 28℃ 本、皮製品、植物標本、絲質等. 70%RH. 白蟻. 木質、竹材、書籍等. 25-35℃. 依種類而異. 粉蠹蟲. 木質、竹材等. 22-23℃. 80-90%RH. 衣蛾. 動物性纖維、植物性織維、毛織、羽毛、 25℃ 羊毛等. >60%RH. 鰹節蟲. 動物性纖維、動物標本、皮皮革製品等 24-25℃. >80%RH. 生長濕度. n. al. er. io. sit. y. Nat. 昆蟲名稱. Ch. engchi. iv 25℃ n U. (整理自:1.岩素芬,「圖書蛀蟲、防蟲處理」,佛教圖書館館刊43期(民95年6月):40-49、2.楊若苓,「引 蟲入室?─以博物館及典藏環境為例」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3期(民99年9月):79-88、3.洪王徽恢,台灣地. 區中文善本圖書防治之研究(臺北市:漢美,民80),頁36-72。). 夏滄琪、張豐吉, 「紙質文物著生褐斑真菌類之分離與鑑別」 ,林業研究季刊 24 卷 4 期(民 91 年 12 月):29-44。 48 盛美雲,圖書維護之紙質酸化及保存環境問題之研究(臺北市:漢美,民 80) ,頁 108-109。 47. 24.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2) 以上紙質劣化、黴菌滋生、蟲害三大紙質文物典藏保存問題,除了紙質劣 化可能是文物材料的問題,可以透過脫酸、除酸處理,另外兩點則可歸咎於保存 環境,因此「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控制環境可預防損壞或延長圖書文物的壽命。 透過前段敘述可知,以黴菌滋生而言,真菌適合生長的溫度範圍很廣,但濕度對 於真菌生長就十分重要,相對濕度至少在70%以上尤其是繁殖所需在相對濕度 80-95%以上真菌會越活躍;而蟲害方面歸納出害蟲共通特性,偏好溫暖,潮濕, 陰暗及不受擾動的地方,由表一大約可看出溫度在22℃以下,相對溼度在60%以 下,是較不利害蟲生長的,再加上紙張本身的特性,因此在館舍空間方面為了避. 政 治 大 檔案之庫房保存條件,理想的圖書文物保存溫度是在21℃左右,相對溼度應在 立. 開蟲菌易於滋生的條件,可以參考檔案管理局「檔案庫房設施基準」紙質類國家. 45%左右,除溫溼度控制外,建築物防潮、防火、防震,庫房中之空調冷氣系統. ‧ 國. 學. 可加裝濾網過濾空氣中的灰塵及污染物,窗戶玻璃貼隔UV膜或加裝不透光窗簾. ‧. 阻隔光害,定期地檢查建築物的環境,封閉對外出口,並在縫隙及重點處擺設補. n. al. er. io. sit. y. Nat. 蟲屋,排除建築環境因子是可預防損壞或延長圖書文物壽命的方法。 49. 49. Ch. engchi. i n U. v. 蔡斐文, 「紙質文物保存入門:認識紙質文物及其保存方法」 ,林業研究專訊 12 卷 5 期(民 90 年 10 月): 12-14。 25.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3) 第四節 數位典藏發展歷程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 指的是數位典藏品以數位形式典藏的過程。數位 典藏品有些是原生的,本就是數位資料媒體(born digital media),有些則因典藏而 改變成數位化格式的物件,也就是將現實環境當中的實體資料,以數位技術轉換 為數位格式資料,再予以保存。數位典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數位資料的可用性、 持久性,及智慧整合性,更精確的解釋為數位典藏品長期的儲存、維護及檢索取 得(accessibility)。50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嚴漢偉更提出數位典藏是以網際網路為 媒介、以珍貴自然文化資產為內涵、以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為工具,. 治 政 所打造的虛擬資訊庫(整合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期望利用不斷演進的 大 立 資訊處理技術,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處理、與匯集資訊,並進一步加值整合, ‧ 國. 學. 以創造更大的資料價值與應用層面,達成知識管理與發展(knowledge management. ‧. and discovery)的目標。 51. sit. y. Nat. 現實中的物件,可能會逐漸劣化、損壞,甚至最終將永不復存,但是透過. n. al. er. io. 數位化技術保持影像的品質,不僅可以便利儲存,更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方便使. v. 用。因此從西元199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開始推動數位典藏的計畫,例如聯合國. Ch. engchi. i n U. 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推動「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計畫,美國則由國會圖書館 (Library of Congress)推動「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的數位典藏計畫等。我 國則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於1998年開始推動「數位博物館計畫」、「國家典 藏數位化計畫」及「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並在2002年重新整合為「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2002-2006),並明訂計劃計畫目標,在於「將 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進而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 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於2007年進入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 50 51. 陳和琴,「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 5 卷 2 期(民 90 年 9 月): 1-10。 蔡順慈、余顯強,數位典藏導論(臺北縣蘆洲市:空大,2011) ,頁 3。 26.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34) 畫(2007-2011,2008年與數位學習計畫整合) 。2012年整個計畫邁入終結。52 2013 年起科技部另委託中央研究院院執行「臺灣數位成果永續維運計畫」,妥善國家 型計畫之退場規劃,為此中央研究院則成立一跨領域之「數位文化中心」,承繼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永續經營。另一個國家大型數位 典藏計畫為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家文化資料庫是行政院「挑戰2008 ─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下數位臺灣計畫「網路文化建設發展計畫」下的一項 基礎建設子計畫,從2002年開始執行為臺灣第一個有計畫有系統的蒐集、整理各 類文化藝術資產的計畫,提供了老照片、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漫畫、文學、. 政 治 大. 建築、電影、古地圖、器物、舊報紙、漢書、古文書及新聞電視影像等15類的訊 息。. 53. 立. ‧ 國. 學. 日治時期舊藏的數位典藏計畫,在國內由於公共圖書館與學校機構分屬不 同政府部門監督與輔導體制,因此相關數位典藏分別由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推動和教育部、文建會等部會經費補助,國立臺灣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臺. Nat. sit. y. 北教育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檔案館、臺南市立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n. al. er. io. 中興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臺南大學,皆各自完成數百冊舊藏數位典藏。各典藏. i n U. v. 機構也建置數位典藏資料庫或計畫網站,提供查找或瀏覽服務,累積各機構多年. Ch. engchi. 來數位典藏成果,現已有圖書二萬餘冊,期刊四百餘種之數位化成果,數位典藏 數量最多為國立臺灣圖書館,累積有圖書一萬餘冊,期刊三百多種。 54 在地圖數位典藏方面,多國皆有古地圖典藏計畫或資料庫建置,像是中國 國家測繪地理訊息局即建置「全國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和地圖網上展覽」其中 地圖展館收錄中華輿圖、現代地圖、少兒手繪地圖,中華輿圖就是收錄中國歷代. 52. 廖彩惠、陳泰穎,「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本質、迷思與發展趨勢」 ,國家. 圖書館館刊第 2 期(2009 年 12 月): 85-108。 文化部,「關於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ulture.tw/about.aspx(檢索於 2017 年 12 月 3 日) 。 54 王麗蕉、黃燕秋、李依陵,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圖書館舊藏概況及其數位典藏發展」 ,國家圖 書館館刊 101 期(2012 年 6 月):1-21。 53. 27. DOI: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1999年10月,臺灣大學校長陳維昭教授與法鼓山 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正式締約,擴大 佛學網路資料庫的內容及工作範圍,並正式更名 為「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計畫 (Digital

Valor acrescentado bruto : Receitas do jogo e dos serviços relacionados menos compras de bens e serviços para venda, menos comissões pagas menos despesas de ofertas a clientes

EQUIPAMENTO SOCIAL A CARGO DO INSTITUTO DE ACÇÃO SOCIAL, Nº DE UTENTES E PESSOAL SOCIAL SERVICE FACILITIES OF SOCIAL WELFARE BUREAU, NUMBER OF USERS AND STAFF. ᑇؾ N

A Pioneer of the New Buddhist Move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 Lin Te-lin: the “Martin Luther of Taiwanese Buddhism”.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臺大機構典藏NTU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二 Repository, http://ntur.lib.ntu.edu.tw) 經驗與協助推 動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R (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典藏服務組張端桂編審及系統資訊組蔡玉紋組員參加土耳其柯克大學(Koç University)舉辦之 Istanbul International Library Staff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