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得很震撼,卻沒有在採訪後繼續關注。直到前年的八八風災時,我在展望會看見、

聽見,也實際參與了救災行動一個月,才漸漸開始認真思考,這些自然災害所帶 來的問題。

如果說遷移是一項選擇,這些人究竟為何不離開?報章雜誌中所報導的那些 不願離開,或堅持重返災區的災民,是否真的如同他們所述是過分的樂觀與無理 的要求?基於這個單純的提問,與對於我所閱讀相關文獻的質疑,我決定透過質 性研究方法與田野資料,去了解這些居民背後的選擇邏輯,與影響他們決策的各 種社會因素。

肆、地震與土石流

一、地震

地震的成因來自於地球的內部,而地表會因地震波的震動受到影響。它的發 生是突發性的,由爆發到成災的時間相當短,往往只有幾秒的時間。以目前的人 類科技,並無法像其他的自然災害如颱風、洪水等,可以預測它的發生地點、範 圍與強度。也因此,地震的爆發與成災階段幾乎同時出現,因而造成甚為嚴重的 災害。親身經歷過地震災害的人,如果身處在高山地區或震央附近,也曾經因為 聽見「地鳴」而提早僅僅幾秒感知地震,受訪者 01 分享道:

01:山上從那邊傳下來的地牛喔,我們說那個地震,人家說地牛,地牛翻 身啊,就從地下傳上來的。那種就有點像我們騎車加油的那種聲音,

那你就知道地震要來了,從山上傳下來那種聲音。

除此之外,地震還有可能引發其他連鎖的自然災害-如山崩、地表滑移、海嘯3

3 海嘯(Tsunami),原是日文「津波」的發音,意指「港口內的巨浪」。海嘯的成因多為地震或 火山爆發等造成,而非潮汐的差異。海底如果發生地震斷層錯動海床或火山爆發,會擾動海面 而形成長週期水波,並向四周傳布。海嘯的破壞力與湧高(run-up)的高度有關,湧高越高,

破壞力越大(吳杰穎等 2006:52)。海嘯發生的地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近年來國際知名的海 嘯事件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的印尼海嘯(約 30 萬人喪生)、2010 年 2 月 27 日的智利海嘯,

以及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日本海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等,地震災害也因而擴大了好幾倍,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但地震的發生具有極低的原地重演性:許多自然災害大多具有原地重演的特 徵,例如每年秋夏季發生於我國的颱風、雨季來臨時下游沖積平原的水患等。但 通常地震並不具有原地重演性,特別是強震的原地重演性極低。這種特性使得人 類長期應付地震的知識與經驗無法累積,很難根據長期資料型態與特性,研擬具 體有效的因應之道(王子平、陳非比與王紹玉 1989:27-48)。從地球的歷史看 來,地震不過是在幾萬年、幾十萬年前即存在並重複發生的現象之一。

地震造成的損害是全面性的:強烈地震不僅會造成房屋的倒塌,也會發生後 續的火災甚至人員的傷亡。而且也可能由於水管破裂,致使飲用水受到汙染,因 人畜大量死亡而引發傳染疾病,或因大量建築物同時倒塌,導致商業活動停頓,

繼而演變為長期經濟蕭條的社會災害。因此,地震對於人類造成的影響是全面性 的,包括人類生命與財產、生理與心理健康,同時社會與自然環境都將遭到不同 程度的破壞。在災民心理方面,不少民眾談「震」色變,長久不敢住在房屋裡面,

而喪失親人的家庭,更有心情沮喪的病徵,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才能恢復健康。

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地震災情越來越嚴重,主要有兩大原因:人口密集 地受襲,以及都市功能的弱點4遭到打擊。都市為了集中市民生活或工作所必備 的機能,把重要的網線都填塞在小小的面積裡。這樣的構造雖然考慮到簡便、經 濟效益的集中性,但都市特有的社會條件也形成了震災擴大的因素;一旦遭到預 料之外的搖晃,就會大幅加重損害的程度。

1976 年 7 月 28 日,中國唐山大地震總共死亡 24 萬人,約 70 萬(77%)人 受傷,摧毀了萬平方公里的民房(佔全市總戶數的 77%),全市供水、供電、通

4 所謂維生線就是電力、瓦斯、上下水道、電話、交通、線上金融等維持生活的系統總稱。這些 線路一旦中斷,就需要時間去搶修。這些系統隨著社會的都市化越來越複雜,也增進了相互的 關連,雖然使生活更為便利,卻也成了災害發生時的弱點,線路一旦遭到破壞,都市機能立刻 陷於癱瘓,在日本的維生線研究也是因地震的觸發而興盛。(阿部勝征 2000:195)。這方面在 311 東日本大地震時,福島的核能發電廠損傷造成日本地區供電問題便是一顯著案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訊、交通等設施悉數摧毀,對於當地自然環境的破壞更是不言可喻;除此之外,

國際上重大的地震災害還有諸如 2008 年 5 月 12 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芮氏震央

58.3 級,死亡近 7 萬人;2010 年 2 月連續在中國的青海玉樹6、南美洲海地、以 及智利發生芮氏規模 5.0 級上的大地震,尤其 28 日的智利大地震後,當時絕大 多數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都收到海嘯警報7;今年 2 月 22 日,在紐西蘭第三大城基 督城所發生規模 6.3 級震源僅有 5 公里深的大地震,造成數百人受傷,引起國際 關注。事隔不久,3 月 11 日日本東北海岸發生芮氏規模 9.0 的大地震,更引發海 嘯,造成 6 千 5 百多人死亡,福島的核能發電廠受損,人員傷亡及連帶損失規模 更甚於 1995 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

二、土石流

「土石流」在地質上稱為「岩屑流」;中國大陸稱為「泥石流」,香港稱為「山 泥崩洩」,英文學術名詞為「debris flow」。學理上則因其材料組成與流動特性的 差異,而有許多種分類,亦衍生許多不同的名稱,這些名詞雖有些微不同,但所 指涉的都是山上的泥土先崩後洩的現象(游繁結 2007:6)。台灣是在民國 83 年 公佈的「水土保持法」中,才首次出現「土石流」一詞。

土石流的自然作用,沖刷並醞釀出我們的人類文明。數百萬年來,如果沒有 古代的土石流運動,就沒有我們目前生活的主要園地。台灣擁有許多高山峻嶺,

發生土石流正是台灣島嶼的特質,人們在山間選擇平緩的河階地與沖積扇居住,

這些都是由土石流所形成。不少山間住處,自古以來便是土石流的必經之路。

台灣的土石流生成史要追溯到三百萬年以前,當時台灣島正快速隆起,並且

5 「芮氏規模」所測的是地震規模,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

目前世界通用的地震規模,是美國地震學家芮氏(C.F.Richter)所創立的「芮氏規模」。

6 2010 年 2 月 5 日的青海玉樹地震,震度芮氏 7.1 級地震,造成 2698 人喪生。

7 2010 年 2 月 27 號清晨,智利中部發生規模 8.8 強烈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 500 多人死亡,

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災情慘重,這是智利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起地震(中央氣象局網站〈2010 年 2 月 27 日智利地震引發之海嘯事件相關說明〉http://scman.cwb.gov.tw/eqv5/talk/2010 年 2 月 27 日智利地震海嘯_0304.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成高聳的中央山脈,之後由天而降的暴雨混合著巨石、礫石與泥砂形成土石 流。土石流將大量的礫石、砂石搬運到台灣的西部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這些平 原正是台灣文明孕育的基礎。

山腳下的沖積平原因為地勢平坦,經常成為人們聚集之處。山區共有兩個精 華區,一是河階地,一是谷口。今日所謂的土石流災害更多是在谷口發生。谷口 因為取水方便,又是平坦地,民眾更喜歡住在谷口,並發展形成聚落。土石流在 谷口處、山坡斜面等形成沖積扇,這些沖積扇或許在數千百年前即已形成,在經 過開發後很可能長時間沒有發生土石流,因此,民眾就失去了警戒心,殊不知巨 大的土石流作用是數百千年長週期的自然現象。

土石流只在颱風8或連續大雨的狂嘯後出現,它可以瞬間起動,數十秒內移 動數公里,讓人很難想像的是,原本僅有數公尺寬的小野溪,卻能迅速拓寬成一、

二百公尺直徑的大溪;原本小野溪中的綠草與樹種,竟會立刻由許多巨大的石塊 取代。正因為土石流啟動的時間快,發生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很難事先察覺或 預防,才會形成現代人聞之色變的土石流。如果以速度來看,土石流崩塌後最快 可以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前進,相當於高速鐵路的速度。

除了具有驚人的沖速外,土石流具有極強的破壞力,當土石流引爆衝擊力 時,會刷寬兩旁的土石,也會同時向下刷深,所經之處會很快佈滿直徑長達數公 尺的巨大石頭。在台灣東部花蓮與中部南投,都因為多山而註定與土石流緊緊相 隨。大型土石流的流動速度雖然比不上洪水,但挾帶的土石直徑很大,碰撞時震 動得很劇烈,曾經經歷過的民眾形容現場令人感覺好像是地震。近距離時,好像 能聞到泥土的味道,甚至可以看到石頭撞擊時的煙硝。

8 當熱帶氣漩的中心風速達到 8 級,也就是每秒鐘風速達到 17.2 公尺時,便會形成所謂的颱風。

中央氣象局將中心風速達 8 至 11 級風(即 17.2 至 32.6 米/秒)的颱風歸類為輕度颱風,中度 颱風為 12 至 15 級風(即 32.7 米至 50.9 米/秒),強烈颱風為 16 級風以上(即大於 51 米/秒),

強烈颱風為 16 級風以上(即大於 51 米/秒);而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中心持 續風速超過 67 米/秒的颱風列為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吳杰穎等 2006:81)。第四章臺 灣的重大自然災害介紹中有極大比例的自然災害為颱風所引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際上著名的土石流災害有 1891 年中國四川西昌城郊爆發土石流,沖毀五 條街,死亡人數超過 1,000 人;1970 年 5 月 30 日的祕魯土石流,流速高達每小

國際上著名的土石流災害有 1891 年中國四川西昌城郊爆發土石流,沖毀五 條街,死亡人數超過 1,000 人;1970 年 5 月 30 日的祕魯土石流,流速高達每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