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取質性取向,是因為主要關心的並非遷移選擇本身,而是整個決策 與行動的過程,同時也想深入探究個案與其被鑲嵌的環境脈絡之互動關係。多數 量化的問卷僅能呈現斷面式的資料(例如從何種管道接受到補助資訊、接受過何 種補助等),卻無法呈現其中的選擇與行為發展過程,以及行動者與環境之間所 產生的動態關係。目前在台灣,許多與災害、重建相關的量化問卷中所討論到的

「風險認知」及「社會組織行為」概念,都可能會因為受訪對象經由社會學習或 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而產生改變。受訪對象對災害的解讀或詮釋不同,也會影響 決定是否遷移。其次,在不同的社會脈絡下,相同社經背景的受訪對象也可能會 展現出不同的選擇結果,這些都是問卷結果中無法展現或解釋的。「災害的發生」

與「遷移」都可被視為一段連續性的歷程,為更貼近這樣的特性,因此我選擇以 質性研究的方式,以質性訪談的方式,並搭配參與觀察、與文獻檔案蒐集,來深 入探討台灣的家庭在面臨重大環境災害時的遷移決策及行為模式,也期望能藉此 以補足過往大型量化調查中的不足。

貳、決定研究事件及場域

本研究是以 921 大地震為主要的研究事件。為何選擇 921 大地震,而非時間 點較近的八八風災,是基於兩點主要考量:

1. 受訪對象的心理調適:921 大地震迄今已超過十年,居民的心理適應27問 題相對而言較為穩定,雖用回溯的方式可能存在回憶偏誤的可能性,但受

27 心理適應在心理學中通常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系統做出能動反應, 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 衡的過程。

6497762 22048356 2488 0.011% 723 0.003% 51925 0.80% 54402 0.84% 106327 1.64%

(行政院目

前合計) 6497762 22048356 2494 0.011% 681 0.003% 51916 0.80% 54366 0.84% 106282 1.64%

雲林縣 195998 746632 82 0.011% 23 0.003% 533 0.27% 492 0.25% 1025 0.52%

28 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

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 的脅迫。有時候被稱之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 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結果,而非病患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

29 本研究中所定義之「遷移」,是以是否具有「遷移事實」為判準,因以古坑鄉為主要觀察的研 究場域,因此受訪對象只要有搬出原居住之「村」的事實即可成立,不需有戶籍遷移的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相較於南投縣與台中縣市而言,雲林縣並非「明星災區」,較少部分學術 研究會以此為主要研究目標。即便是以雲林縣古坑鄉為調查對象的學術 發表文章,也多集中於其產業發展及人口變化這兩方面的探索30。 3. 雖非明星災區,但雲林縣古坑鄉與南投縣、台中縣市的重大災區有較為

相似的背景條件,除去市中心的大樓倒塌案例外,如南投埔里鄉、國姓鄉、

魚池鄉;台中縣東勢鎮等地,皆屬於農村型社會,研究結果應可部份類推。

4. 雲林縣古坑鄉所造冊之全倒或半倒住戶,並沒有居住於大樓之案例,因 此可以遷移或重建與否的決定可以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並不受制於任 何機關或社區團體。

5. 雲林縣古坑鄉曾經歷過 921 大地震遭受重大環境及經濟損傷,但在之前 之後也曾遭遇過土石流災害,因此是突發性(地震)及連續性(土石流潛 流區)兼具的區域。

2010.04 研究起始點 1996 賀伯颱風

2000 桃芝颱風

2001 納莉颱風

1999 年 921 大地震 2001 年 華山村土石流

2004 年 草嶺潭消失

【圖 3-1、雲林縣古坑鄉歷年重大自然災害】

6. 在前測訪談中得知,華山村本來人口流失嚴重,但 2001 年納莉風災後,

經過社區協會推動該地產業轉型,反倒有部分居民決定遷回發展民宿。由 於本研究在探究居住的遷移選擇類型與過程時,亦將「遷回」與「由外地

30 譬如鍾森宇 2002 年的《以社區營造方式辦理農村社區建設之研究:以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 為例》、洪迺鈞 2005 年的碩士論文《咖啡樹變搖錢樹-以古坑咖啡產業觀光化形成為例》、羅 建怡 2006 年的碩士論文《古坑華山地方產業轉型觀光發展的問題與策略》….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移入」含括在內。因此,遷回與新移入人口的存在有助於本研究進行資料 蒐集。

綜合以上所言,我認為「選擇是否遷徙」及「能否成功遷徙」是所有災區居民所 面臨到的共同問題,而雲林縣古坑鄉的案例除了能兼具地震災害及颱風、土石流 多種情況,也能由不同時間點來觀察人口遷移的考量因素。故以古坑鄉做為研究 的場域,除可反映出此一般災區所面臨的狀況外,也更突顯了災民在災後重建對 於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支援體系的接納與回應。

參、研究方法

一、參與觀察

基本而言,參與是一種策略,讓我們得以進入以其他方式均無法進入的 人類生活和經驗範疇。圈內人對真實的概念,無法直接轉移給外地人、圈外 人或是非成員。最初,他們都得以陌生人的身分體驗這些概念(Schutz 1967;

Simmel 1950;引自王昭正、朱瑞淵譯 1999)。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皆經歷 921 大地震地震災害,並非一般勞動遷徙案例,格外需要以同理心來看待其 經歷及時空背景,是故實際地參與觀察是必要的。除了與受訪家庭互動外,

研究者也多次走訪其原居住地、社區、周邊的鄰里,並與受訪者的親友交流。

可惜的是,921 大地震至今已經過 11 年,許多地景都已改變,因此常只能從 當地居民的口中得知當初的情況而無法親眼看見(例如已消失的草嶺堰塞 湖),受訪者們家中的最初受災狀況紀錄也多已遺失。

訪談中發現,多數受訪者強調在地的情感,以及有人因為缺乏一技之長 必須在熟悉的成長環境中才能夠維生,這些生活脈絡都必須透過參與觀察才 能證實。此外在本研究中,古坑鄉華山村當地的華山社區發展協會作為一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凝聚力強又互動熱烈的互助團體,在 921 大地震之後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時 協會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支持或改變居民的遷徙決定,便可透過現今居民的 記憶及互動中展現。

此外,家庭遷移往往是一集體行動的結果。在溝通過程中,家庭成員會 藉由其他人的反應及所接收到的資訊而決定或改變其行動方式。為了解每個 家庭之遷徙決策過程與當中相關事件、社會關係及社會環境的脈絡,並建立 與研究對象的長期關係,以便於蒐集第一手資料,故藉助參與觀察法以進一 步檢視與分析這些活動與過程中所涉及之相關社會環境,以及研究對象與其 他相關行動者間的互動現象。

二、質性訪談

(一)樣本選擇

雲林與嘉義地區,由於產業不發達,就業謀生不易,居民多以農務或漁牧為 生,而農業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一遇天災,整年的辛苦可能因此付諸於一旦;

漁牧工作的繁忙與辛苦付出,和所得並不相稱。因此,青壯人口多已移居外地,

留在家鄉的,多為弱勢族群。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曾在 2000 年針對南投縣的租金 領取戶及組合屋住戶為對象進行的重建意願問卷調查,其中的「家庭特性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租金領取戶主要以男性為主;組合屋受訪者男性佔 64.5%。

在年齡方面,租金領取受訪戶及組合屋受訪戶均有超過 60%之家計負責人年齡 在 40-69 歲之間。同時,受訪者教育程度以小學居多,地震前職業則以「農林漁 牧」為最多,其次為「無工作(家管)」(賴美蓉 2000)。

由上述調查可初步瞭解,受災區域所組成的家庭特性,是偏向以男性為家戶 之首,其年齡多在 40-69 歲間,多就業於第一級產業或無業,教育背景偏低。在 實際進行訪談工作時,也將這些家庭特性列入考量。同時考慮到 921 大地震當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年齡,受訪者多已三十歲以上(即民國 88 年時已成年並在家中可參與決策 者),如此條件下受訪者也可能為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對於相關補助與重建的 申請及進行也會較為清楚。

本研究顧慮到諸多研究倫理問題,尤其最重要的是避免在過程中,使他們身 心再度遭受傷害(在回憶災難經驗時),保有自主性及自我抉擇的空間,在可接 受的情況下接受觀察/訪問。因此,進行中多以滾雪球的方式尋找願意接受訪談 的受訪對象,經由雲林縣斗南農會的工作人員居中介紹,認識華山社區協會前理 事長,以及古坑鄉的一位在地居民。我在幾次的探訪後,與這三位重要中介人建 立信任關係,並委託他們將訪談問卷與邀請信轉交給相關的人士,徵詢受談可能 後再進行拜訪。一方面保證了訪談進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找尋到當初選 擇遷移到外地後長期定居的原古坑鄉居民。

而經由幾位重要中介人介紹後,實際同意進行訪談錄音並願意將錄製的訪談 資料提供給我作為研究之用者有以下 21 戶代表,主要集中於 921 大地震及土石 流災情較嚴重的草嶺村及華山村。其他未錄音紀錄,包含與居民的閒聊以及不願 意接受錄音者、參與訪談但未列入其中,但給予協助的當地居民更多。為保護所 有受訪者,固保留了大部分的人口特質資料,僅在後續分析討論中若需比對再以 表格的方式呈現說明。因此,下表中將接受錄音之受訪者以代號表示,並以第一 次接受訪問時間先後為編號順序,而使用代號一來可以便於讀者查閱,二來也能 夠凸顯同一家庭受訪者的相互關係。

而經由幾位重要中介人介紹後,實際同意進行訪談錄音並願意將錄製的訪談 資料提供給我作為研究之用者有以下 21 戶代表,主要集中於 921 大地震及土石 流災情較嚴重的草嶺村及華山村。其他未錄音紀錄,包含與居民的閒聊以及不願 意接受錄音者、參與訪談但未列入其中,但給予協助的當地居民更多。為保護所 有受訪者,固保留了大部分的人口特質資料,僅在後續分析討論中若需比對再以 表格的方式呈現說明。因此,下表中將接受錄音之受訪者以代號表示,並以第一 次接受訪問時間先後為編號順序,而使用代號一來可以便於讀者查閱,二來也能 夠凸顯同一家庭受訪者的相互關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