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城市街頭的表演藝術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功能更加彰顯。

空空把西非鼓團團長蔡俊典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7,鼓聲的歡樂及律動 感,讓他們不會一直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傷當中,能從中跳出來。而打鼓在非洲 是和身體律動、舞蹈分不開的。蔡俊典要孩子們學跳非洲舞、瞭解非洲的生活文 化,他認為這是一種最好的連結,透過肢體律動去感受鼓聲所傳達的力量。

非洲鼓打出的節奏非常強烈,因為它來自熱情奔放的非洲原野,所以身體很 容易隨著音樂節奏的情境,身體自然的跟著節奏律動,透過律動展現自信、釋放 心中情緒。當表演者獲得肯定時,會產生自信心,進而肯定自我存在價值。

上述音樂與律動對身心的療癒與親子教養觀的論述,均將置入畢業創作主 題,期使劇本除了人物及結構上的張力之外,尚有值得討論的議題。

第四節 城市街頭的表演藝術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會擁有很多吸引人的元素,其中豐富多類的藝文活動是 城市風華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隨著許多不同藝文表演的創意激發與科技進步,

固有的純粹「觀/演者」的關係正在被逐漸打破,使「觀/演者」雙方在空間、

光影、聲音的影響之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彼此產生互動(容淑華,2010)。 也有許多實驗劇團的空間處理,已從以往的「考慮如何面對觀眾」的問題,轉變

7 詳見大愛台節目《地球的孩子》於 2010 年 11 月 23 日播出主題「聽見‧空空把」的專訪片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為「考慮演員如何置身於觀眾之中」(林克歡,2005)。

好的街頭表演,不僅要站在高度成熟的表演基點上,還必須兼顧與觀眾的互 動能力,將與觀眾互動納入表演的一環。街頭藝術的觀眾是流動的,不斷人來人 去,表演時間不宜過長,看了前段就猜的到後段、看到後段也能與前段連貫,使 觀眾不論何時進入表演場域,都能容易看得懂演出內容。可以說在街頭,能帶給 觀眾更不一樣的審美經驗(蔡泰祥,2014,頁 4)。筆者在 2008 年分別考取台灣 街頭藝人發展協會及台北市文化局的街頭藝人證照,也曾參與過台北市文化局在 西門町舉辦的街頭藝人嘉年華表演,從這個過程中充分理解及運用林克歡(2005)

的提示,在個人表演中隨時注意街道作為表演空間之特性。

容淑華(2010)在論及劇場的概念時,說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代表了街頭 藝文活動、表演者、觀眾、空間四者之劇場特色:

「表演者與觀眾交往的場所就是劇場,它決定了演員與觀眾的空間關係。」

街道作為一種劇場空間,當「人」介入之後,就像是庶民生活劇場。應夢萍

(2005)認為,街頭是觀察自然環境的變化、洞察市井小民生活百態及情感和表 情張力最好的隱身之處。而當它作為一種特定的表演空間時,它的涵意就有了更 多的層次,有了更多不同的故事。

以街道作為表演藝術的場地,能打破常規劇場的限制。而表演雖然有政府公 權力的限制,但街頭藝人認證制度的推動力量卻是來自民間,是為了保障文藝工 作者能在街頭自由表演的合法性而發起的(蔡泰祥,2014,頁 5)。在街頭,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演者與觀眾的空間關係不應該是固定不變的,它不應該外於表演與觀賞,而應該 成為整體經驗的一部分。

街頭空間作為戶外的開放空間,可視為戶外的街頭環境劇場,觀眾觀賞表演 的多視點性、近距離互動、無固定的觀眾觀賞區等特性,均符合互動式環境劇場 的觀點,也促使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化;不只可以帶來娛樂的功能,同 時也可以起到諸如教育、治療等其他功能的劇場及表演,屬於複合式的劇場功能

(蔡泰祥,2014,頁 18)。

「環境劇場」(Environment Theater)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讓表演走出劇場,

可以在任何既有的現實空間裡演出。這其實是當代將藝術從精英階層中推展至平 民社會的「去神聖化」思維體現,而表演也不會因為觀眾的社會地位與身分而有 所不同。應夢萍(2005,頁 22)整理了「互動式的環境劇場」特色,說明了街 頭做為表演劇場的形式:

1.觀眾無固定的座位區 2.舞台空間是分散存在著 3.表演者牽動觀眾參與演出 4.打破單一視點

應夢萍(2005)進一步認為,互動式的參與演出,使觀眾的角色演變成參與 演出的當事者,觀者並非只是單向的接收故事義涵,而是真正與劇場的情節產生 共鳴與對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張忘(2008)分析在街頭看表演的觀眾,因為面對面式近距離的表演與互動,

以及自由打賞機制,使觀眾可依照自己對表演者節目喜歡與否來決定是否投錢支 持,因此可產生出五種不同的觀眾類型,包括:有錢老大、害羞小鳥、好奇寶寶、

教育老鳥和模仿好動兒。

台北市文化局則把街頭藝人分為三大類:表演藝術類、視覺藝術類與創意工 藝類8。其中視覺藝術類與創意工藝類主要是以街頭畫家與手工藝創作者為主,

比較近似行動攤販的概念,表演性不高。而表演藝術類別,舉凡音樂、舞蹈、戲 劇、特技、行動雕像等,具積極表演性質,且有具體表演內容。

文獻指出良好素質的街頭藝人需具有下列特質(張忘,2008,頁 83):

1.願意面對自己:一個人站在街頭表演,大部分時間必須沉澱自我,和自己 對話,甚至自我催眠,不論有沒有觀眾,都要「練練不忘」。

2.擁有幽默感:幽默逗趣的人能夠引發一種互動的關連,與群眾不斷發生各 種故事趣聞,吸引一批批觀眾靠近。

3.毅力堅定:小單位的打賞積沙成塔,用體力、時間換取收入。

4.散發安靜的力量:張忘說的「安靜的力量」是一種表演者內心專注寧靜的 特質外顯。

5.想像力豐富:針對自己的特質發揮想像力,就可能創造出獨樹一幟的造型 與表演形式。

8 詳見台北市文化局街頭藝人申請辦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

如前所述,「空空把」(KonKonba),是一個在台灣土地上打著西非鼓樂的台 灣家族樂團,而團長蔡俊典也是促使台北市文化局開辦街頭藝人認證考試的幕後 推手之一。可以說,台北街頭藝術環境的建立與公共政策的擬定,就是由蔡俊典 等一群藝文工作者帶頭推動的,也間接影響了台灣整體的街頭藝人表演環境(蔡 泰祥,2014,頁 19)。

觀看空空把的街頭表演,總是讓筆者回味張忘(2008)文獻中所言良好素質 的街頭藝人表演特質,可說惠我良多,使筆著得到重要的概念及街頭表演技術。

而當街頭藝人們都能彼此相互協調、支援、聚集人氣時,才能為整條街道帶來一 個一個的亮點,共構美麗的街頭風景,開創城市風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