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音樂律動與身心健康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調侃觀眾的逗趣動作,都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感。尤其當觀眾主動投錢 時,雕像就可以做出各種動作來與觀眾互動,或許是握手;或許是跳舞;或許是 逗趣的表示打賞太少,要觀眾再加等等,都會引來會心一笑,製造打賞的契機。

一般說來,與小孩互動最有趣,因為孩子們很純真好奇,在與孩子們同樂時,又 會吸引父母及路人開心的旁觀,一舉數得。

在電影中,女主角當街頭藝人的劇情比重並不多,而且主要用意還是在鋪陳 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與情緒轉折。這與筆者書寫的劇本中,把「街頭」與「街頭 表演」與提升為劇情的主架構不同。在筆者的故事中,「街頭」是作為劇中主角 們的學習與成長之場所,生命經驗在其中得以豐富充實;同時對觀眾互動的描 摹、以及背後蘊含的「藝術生活化」的價值觀,都會比「聽說」來的更為深刻。

第三節 音樂律動與身心健康

曾經聽過一個譬喻,人腦袋裡的各種觀念像是一塊塊石頭,當人們用語言溝 通時,會碰到層層「石頭」的撞擊,以致要傳遞的訊息不容易使對方理解與接受。

而音樂卻像水,可以穿越石頭間的縫隙,流淌到人的心靈深處。章華(2003)從 心理學與治療的角度來看音樂的特性,他也認為音樂能不具威脅的幫助我們察覺 與喚起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常常在語言表達時無法傳達或被蒙蔽掉的訊息,

能在音樂或玩樂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所以音樂可以幫助我們接觸內心深處,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上述角度來看,有時音樂給人帶來的影響可能會 比言語還直接有效。

人的身心是相互影響的,心靈健康的人,身體也較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面 對病痛時,特別是情緒引起的疾病,諸如壓力、憂鬱、心理創傷、失眠等等,也 有用音樂療治療個案。在西方醫學史上,從久遠的希臘羅馬時期,到今日有專門 的音樂治療學科,都印證了音樂對人的正面影響(張初穗,2003)。

所謂音樂治療,簡單的說,就是有計畫、有組織的使用音樂(或音樂活動、

音樂經驗),以期幫助個體達到生理、心靈、情緒、認知等方面治療的效果(汪 彥青,2003,頁 12)。這樣一句簡單的定義,包含了四個重要元素:「有計畫、

有組織的」、「使用音樂(或音樂活動及經驗)」、「幫助個體」及「達成治療目標」。

很多人以為聽音樂就是音樂治療的唯一方式,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環。目前 歐美的音樂治療主流,仍以個案積極參與音樂的創作及表達為主,包括了歌唱、

樂器彈奏、即興作曲、音樂律動等(汪彥青,2003)。

莊婕筠(2004)歸納出目前世界上幾種主流的音樂治療方法與模式,包括創 意即興法(Creative Music Therapy)、引導與想像音樂(Guide Imagery and Music)

與奧福音樂治療法(Clinical Orff Schulwerk)等。其中奧福音樂治療系統使用各 類打擊樂器進行群體活動,結合節奏與身體律動,使群體的成員能在音樂學習中 同時促進社會學習與文化學習,成為一種成長團體。

林芳蘭(2003)指出「成長團體」由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所形成,在以音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形式為主的成長團體模式中,成員在不同的音樂經驗中,探索自我、認識彼此、

感受音樂、分享收穫。隨著音樂的交流互動,尋找自我轉變的契機與累積自我改 變的力量。

以上文獻除了介紹音樂的功能,也指出音樂治療的方式,然而音樂活動中,

樂器更是少不了的工具,像是簡便的旋律性樂器諸如吉他、笛子、人聲、鍵盤樂 器;以及節奏樂器諸如鼓、沙鈴等。熟悉了樂器的聲音與運用後,進一步以團體 即興的方式創作出屬於團體的獨特作品。在即興表達中,彼此用樂器傾聽、回應、

跟隨、模仿、創造、對答、帶領,心理上也同時感受著被支持、被認同、分享與 回應的滋味。

Kalani(2004)認為可將 Drum circle 鼓樂團體活動應用在不同目的取向的社 群,發揮不同功效。例如社區交往社群(Community drum circles)、教育學習社 群(Educational drum circles)、訓練與發展社群(Training & Development drum

circles),與健康療癒社群(Health & Wellness drum circles)。在以健康療癒為目 標而組成的 Drum Circle 社群中,是希望能透過打擊樂活動,使成員被鼓勵去創 造表達、溝通,紓解負面情緒,促使身心健康。

伴隨音樂聆賞與演奏而來的,是身體律動。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動作 也是情感的表達,音樂律動是一種音樂行為的反應,從律動中可以讓孩子找到自 信和愉悅。(林朱彥、張美雲,2010)當我們在演奏音樂時,身體會自然隨著音 樂起伏擺動身體,表達情感。而在以打擊樂為主的音樂治療中,身體律動的療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功能更加彰顯。

空空把西非鼓團團長蔡俊典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7,鼓聲的歡樂及律動 感,讓他們不會一直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傷當中,能從中跳出來。而打鼓在非洲 是和身體律動、舞蹈分不開的。蔡俊典要孩子們學跳非洲舞、瞭解非洲的生活文 化,他認為這是一種最好的連結,透過肢體律動去感受鼓聲所傳達的力量。

非洲鼓打出的節奏非常強烈,因為它來自熱情奔放的非洲原野,所以身體很 容易隨著音樂節奏的情境,身體自然的跟著節奏律動,透過律動展現自信、釋放 心中情緒。當表演者獲得肯定時,會產生自信心,進而肯定自我存在價值。

上述音樂與律動對身心的療癒與親子教養觀的論述,均將置入畢業創作主 題,期使劇本除了人物及結構上的張力之外,尚有值得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