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影裡的親子教養觀與兒童身心成長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電影裡的親子教養觀與兒童身心成長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

第二節 電影裡的親子教養觀與兒童身心成長

親子關係一向是國內外各類創作的熱門主題,相關作品眾多,就算主題本身 不是探討親子關係,然則故事中的大人與小孩相處互動、乃至於成年人與年老的 雙親互動也常成為作品中的另一個焦點。或許我們可以從幾部影片中的親子關 係、兒童身心成長、創傷與療癒,去探討在不同文化價值中,親子關係與教育觀 是以甚麼樣貌存在,以及其中蘊含的普世價值為何。此外,筆者也將一部與街頭 藝人題材相關的電影納入此節討論,使參考的電影文本能更加充實完備。

一、《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2

什麼是當父母的最大成就?是兒女各個輝煌騰達、過著人人稱羨的日子?還 是只要孩子平安快樂就好?美國電影《天倫之旅》主人翁法蘭克的經歷,可提供 我們一些反思的空間。電影中的主角法蘭克有四位長大成人的子女,分散在美國 各地,各個學有所成,讓他引以為傲。妻子過世後,孤獨的法蘭克期待和孩子們 相聚,可惜兒女們都忙的無法依約前來。落寞的法蘭克不顧醫師的反對,決定一 一去探望早已離開自己身邊多時的四個子女。

他孤單的拖著行李、一張相片與一瓶藥,一站一站來到每個子女的住處,想 給他們一個驚喜,但他發現,孩子們似乎在隱瞞他一個秘密。除了自稱是藝術家

2 Miramax 公司 2009 年製作發行;Gianni Nunnari 等四位製作;Kirk Jones 編導;

Robert De Niro、Drew Barrymore、Kate Beckinsale、Sam Rockwell 主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的小兒子失蹤,其他人的生活過的也不如法蘭克想像中如意。但他們怕嚴厲的父 親對自己失望,於是假裝開心、幸福,試圖撒謊欺騙他。拖著疲憊身軀的法蘭克 隱約感覺到事情的不單純,卻不忍戳破大家。最後當他得知小兒子的死訊,令他 百感交集、後悔萬分,終於瞭解為什麼孩子總是拒他於千里之外。

正如法蘭克所料,兒女的婚姻皆不幸福。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當個好父親,

好好栽培兒女有所成就,可是他發現他卻忽略了生活。「成就」只是個虛名,平 凡快樂的生活才是真實的。法蘭克最後說:「若從頭來過,我對孩子沒有什麼要 求,只要平安快樂就好。」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自我肯定,是滿足和和諧的,為人父母必須具有相 當的人生智慧,方能引導孩子走上身心平衡之路。

二、《樹上的父親(The Tree)》3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有個依靠。電影中的爸爸是一家子的依靠,不管是物質 上的還是心靈上的,有依靠的孩子可安心的長大,身心也比較能平衡發展。而沒 有依靠的孩子通常都缺乏安全感,比較缺乏信心,也容易自卑,孩子的身心發展 容易失去平衡,在人生的道路上會走得比較崎嶇。

澳洲電影《樹上的父親》在探討一位驟失父親的八歲小女孩席夢,如何走過 失親的劇痛,又如何找尋到創傷的出口:住家旁的大榕樹。這棵樹讓她思念和悲

3 Les Films du Poisson 公司製作;Taylor Media 2010 年出品;Sue Taylor 製作;

Julie Bertucelli 編導;Charlotte Gainsbourg、Morgana Davies 主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傷的情緒有了出口。

席夢的脾氣倔強但很獨立,在媽媽悲傷時,她儼然像小個大人,催促媽媽振 作,照顧幼小的弟弟。可是席夢的心理並不平衡,爸爸的驟逝似乎強迫席夢要瞬 要長大、要承載不是八歲年齡應該承擔的責任,席夢的心中有了塊烏雲。直到有 一天席夢爬上了大樹,結實的樹幹像極了爸爸的臂彎,席夢躺在樹幹上仰望天空 傾聽著風聲,突然她發覺爸爸的靈魂好像住在樹上她可以和他對話,於是樹成了 席夢的心靈依靠,她把要對爸爸說的話全部說給大樹聽,大樹似乎也回應著席夢。

失親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封閉自己的心靈,封閉的心靈容易在性格上產 生偏頗。影片中的席夢常常和媽媽產生對立,和哥哥也處得不好。家庭氣份不佳,

主要原因是媽媽也陷在悲傷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對孩子的心靈創傷無法提供 適時的修復,所以媽媽的心靈需要復健。身心健康的父母往往對應著平穩發展的 孩子。

影片到最後,一陣颶風吹垮了家園,大榕樹連根拔起。經歷了種種打擊,媽 媽從無奈變得堅強,當媽媽開著車載著僅存的家當,男友問她要去哪裡?媽媽認 命的說:「找地方搭個帳篷,人生的路還很長,走到哪裡都可以落腳」。媽媽學會 了隨遇而安,心靈最大的依靠是靠自己站起來,媽媽的堅強也影響到孩子的心,

最大的依靠就是勇敢獨立的自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三、《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4

什麼樣的人是最有價值的人?是社經地位崇高還是有顯赫的學經歷背景?

這是由一個人的外在成就來認定,也是普世的傳統價值。通常父母總是諄諄告誡 孩子以後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然而整個社會是各形各色的人所組合而成,有 價值的人其實是來自人很主觀的認定,父母親的價值觀往往會影響著孩子,而價 值觀和父母不一樣的孩子往往容易引發衝突,造成親子關係不佳,嚴重者甚至逃 家,和父母走上對立面。

日本電影《橫山家之味》主角橫山良多的爸爸是個醫生,認為醫生是有價值 的行業。大兒子繼承了他的衣缽,卻為了救人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讓父母耿 耿於懷,而那位被救起的年輕人形象擁腫、衛生習慣不好、工作普通,主角的父 母總是心痛的想,為什麼要拿自己優秀兒子的命來換這樣一個不成材的年輕人?

主角良多是醫生的小兒子,他無法接受父母認定的價值觀,他語重心長的對 父母說:「這位青年還很年輕,他的人生路還很長,創造人生價值的空間還很大,

你們怎麼就斷定他的價值不如哥哥呢?」。

良多也是父親價值觀下的犧牲者,他的職業是美術館書畫的修復員,父親相 當排斥良多的職業,造成父子冷漠相對。良多的新婚太太帶著和前夫所生的小男 孩一起去良多家拜見公婆,小男孩將來的志願是要當調音師,因為他非常懷念去 世的爸爸。在他心中,已經去世的爸爸是優秀的調音師。可是到繼父良多家之後,

4 エンジンネットワーク公司製作;TV Man Union 2008 年出品;川城和実、重延浩等四位製作;

是枝裕和 編導;阿部寬、夏川結衣、樹木希林 主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當醫生爺爺送給他一個溫馨的紅包、很疼愛的跟他聊天時,小男孩也開始將醫生 列為他的未來志願之一。顯示了孩子內心對長輩越是親近與認同,長輩對孩子能 產生的影響力就越大。

四、《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5

2004 年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極為成功的在電影中運用了音樂的元 素,是在講述一位老師運用音樂教唱及人性化教育,逐漸感化學生的故事。

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一間寄宿學校。在這所學校裡,

學生們大多有行為上的偏差,調皮搗蛋,或是父母已在戰爭中去世,孩子們身心 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但他們本性並不壞,只是缺乏大人引導他們走向正途。但 在校長的鐵血教育下,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犯錯就懲罰」,以嚴厲的管教讓孩 子守秩序。在高壓教育下,孩子們表面服從,但背地裡仍在作怪、甚至報復老師。

這樣的情形直到一位代課老師馬修來了之後才改善。他不認同校長的教育方 針,不時幫助孩子們躲過校長的體罰。而面對學生一開始對他的嘲弄,他也不以 為意,反而從中發現他們有歌唱的天賦,於是他開始替孩子們作曲,教他們正確 的唱歌方式。在這之前,孩子們在學校裡的課程中,可以說從來沒有接觸過美的 事物,而在馬修的帶領下,孩子們從一開始對唱歌的新鮮感,到逐漸發現音樂的 善與美,也同時在練合唱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正確的品德,諸如自發守秩序、

5 Jacques Perrin 製作;Pathe Distribution 2004 年出品;Christophe Barratier 編導;

Gérard Jugnot、Jean-Baptiste Maunier 主演;Daniel Sobrino 等三位配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傾聽別人等等。馬修的合唱團正在逐漸感化這群學生們,使他們從原本被迫遵守 外在規範,到經過一番磨合後,孩子們從馬修老師身上感受到被尊重,並看見自 我的價值。雖然馬修老師帶領孩子們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造就了日後孩子們不 凡的成就,而這成就卻是來自一輩子默默為學生奉獻的平凡教師。

故事中,馬修與校長的教育理念正好是天平的兩端。表面上都是要讓孩子變 好,但是採用的方式卻南轅北轍;校長想用外在的強制來達到孩子內心的畏服,

而馬修則是用善與美啟發孩子的內心,從而達到行為的自我規範。很明顯的,從 電影中可以得知一個價值觀:強制永遠改變不了人心。如果說教育過程中,避免 不了管教懲罰,那也必須有理智的基礎、與良善的立意,並充分認知到從內心去 改變孩子才是教育的核心價值。

這部影片也呼應了筆者劇本中想探討的幾個重要元素:教養與教育觀、音樂 對身心的影響、失親與療癒等面向。馬修與校長的形象也如同筆者劇情中的主角 阿天與父親博方的拉鋸,可以說在許多方面都有暗合之處,值得借鏡參考。但是 由於時代背景與氛圍不同,筆者的故事裡更多的彰顯了台灣的在地性,與聚焦在 家族親人之間的互動與成長。

這部影片也呼應了筆者劇本中想探討的幾個重要元素:教養與教育觀、音樂 對身心的影響、失親與療癒等面向。馬修與校長的形象也如同筆者劇情中的主角 阿天與父親博方的拉鋸,可以說在許多方面都有暗合之處,值得借鏡參考。但是 由於時代背景與氛圍不同,筆者的故事裡更多的彰顯了台灣的在地性,與聚焦在 家族親人之間的互動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