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緣起與動機

11 年前,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中華民國擊樂手鼓協會的 Drum Circle 秋季班。

Drum Circle 望文生義,我把它簡單解釋為「大家圍成圓圈一起來打鼓」。打的不 是流行的爵士鼓,而是以西非原住民的傳統鼓為主,輔以其它各種打擊樂器。課 程重點不在於鑽研打鼓技巧,而在於透過圍成圈面對面打鼓,形成一個共享社 群,從中彼此傾聽、帶領,一起享受創造音樂律動的愉悅。它被廣泛應用在現今 的學校教育、企業管理、音樂治療等諸多面向,發揮著娛樂、教育、創造、人際 關係、身心成長等各種功能。

後來,我接觸更多音樂類型後,才知道這與西非曼丁音樂極為相似。西非曼 丁音樂是伴隨著舞蹈,圍繞著生活各種典禮、儀式而存在,例如豐收、婚禮、浸 禮、割禮等。這些因應不同交際用途的音樂,是為了讓人們能在群體生活裡更為 融合,而這樣的形式也存在於絕大多數的非洲音樂裡。這概念被借用在 Drum

Circle 的領域,認為「心跳是最原始的律動,有律動就具有最原始的音樂性」, 藉由「一起玩」的方式,讓音樂律動無障礙地融入生活,發揮正向作用。因此,

我希望能夠結合音樂的主題與畢業創作劇本的機會,正式接觸音樂與人的關係,

瞭解音樂對我們社群的重要,以及音樂如何可以帶給人生正面的力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第二節 創作的原型:「空空把(KonKonba)」的故事

2008 年夏天,我在桃園龍潭大池參加台灣街頭藝人發展協會的證照考試,

旁邊的一個團體吸引了我的注意,打著我熟悉的手鼓,衣服也穿得很「非洲」。 他們是「空空把(KonKonba)」,一個在台灣土地上打著西非鼓樂的家族樂團,

共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小朋友現在(2014 年)的年紀從國中到高中都有。「空 空把(KonKonba)」由團長蔡俊典和小妹帶著三名姪子女,及小妹的兩個孩子。

團名取自西非樂曲 Konkonba,指的是擁有著無盡智慧的「大自然」。樂團以三個 金貝鼓(Djemb)、三個音高不同的敦敦鼓(Dunun)的節奏為基礎,搭配非洲沙鈴 (Djabara)與人聲吟唱,是讓鼓手與聽者感受鼓聲快樂振奮感的西非曼丁音樂。

「空空把」的音樂與故事,也是一個家庭重新凝聚起來的故事(張永智,

2012)。天生藝術家性格、崇尚自由不願被束縛的團長阿典,年輕時因與父母理 念不合而遠離家庭,直到數年前二弟罹癌辭世、弟妹離家,在家庭遭逢逆境的因 緣際會下,負起教養的責任,並開始帶領三名姪子女,外加小妹的兩個孩子,叮 叮咚咚的打起了非洲鼓。這兩雙大手與五雙小手組成的大小孩鼓團,從街頭演出 起家,在熱烈奔放的非洲鼓聲中,他們獲得觀眾的掌聲,也聽見自己的笑聲。於 是,奶奶變成四處追隨的粉絲,爺爺成為最佳接送司機、小叔擔任稱職的攝影記 錄,使原本疏離的家庭逐步被喚回,音樂使他們重新找回家庭凝聚力,是最始料 未及的人生收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第三節 探討主題

在徵得空空把團長蔡俊典先生的同意改編後,我即開始構思劇本。真實世界 中,「空空把」的故事還在持續著。真實人生中也沒有童話般的完美結局,他們 也有許多問題要面對,譬如來自上一輩的價值觀壓力,認為不專心念書就沒前 途,以及這群孩子長大了,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選擇(或誘惑),還能否保持 當初打鼓的初衷與態度?

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學習是為了甚麼?有一個好工作、然後才能有好的生 活嗎?在現在的教育體制與社會觀念中,這似乎是一個潛規則。論語〈學而〉篇 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的話,在今日應該是「全人教育」的最佳寫照。教育除了功利目的外,更重 要的意義在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成熟有智慧的社會公民;除了增長智識外,還要讓 我們擁有獨立思考、面對各種困難挫折的應變力。

我想從「空空把」的故事作為出發點,帶出一些普遍存在的生命經驗或困頓,

及在面對它們時所抱持的態度及過程,作為人們生命教育中的一環。從畢業創作 中想探討的,是全人教育下音樂的重要角色、教育觀與身心成長等主題。在接續 的第二章節中,即討論及介紹與畢業劇本主題相關的親子教養觀與兒童身心發 展,並以五個與劇本主題相關的電影進行分析;另外,也論述了音樂律動對人的 療癒效果,及街頭表演藝術。第三章包含劇本創作的故事大綱、人物及情節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