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城鄉的數位落差

身處資訊社會的時代,資訊科技的設備是教育的重要資源之一,資訊設備不僅 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許多研究顯示資訊設備在教 育 現 場 也 存 有 嚴 重 的 城 鄉 分 配 不 均 的 問 題 ( 李 美 華 , 2005; 鄭 如 雯 , 2008) 。 Drucker(2002)曾直言,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後資本主義社會所說的資本指的是「知 識」、「資訊」、甚至是「數位網路」。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初,許多人樂觀期待網際網 路無遠弗界的特性能消弭城鄉間的教育差異,就如同網際網路協會綱要中指出:「網 際網路的使用權,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與其他立場、國家、

階級、財富或其他地位,而有所區別」(ISOC Taiwan,2012)。

隨著網路的發展,我們漸漸發現城鄉的落差距離並沒有逐漸拉近,反而有快速 擴增的現象。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曾針對數位落差的現象提出一段令人深省的話語:

「網際網路這種工具正在撤除國家間和不同文化間的藩離,讓我們能藉此更靠近,

開啟所有美好的機會。假如有些人無法在生活中使用此一工具,我們讓原本可以用 來撤離藩離的工具卻造成另一個藩離,那麼它將是一場悲劇。」由以上這段話引人 深省一個資訊科技的使用在現今的資訊社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當有人因為種種因 素無法使用資訊科技的工具時,表現在社會面上常會有資訊取得不易、教育機會少、

工作機會少、收入偏低等等問題。公平的資訊近用機會成為進入資訊社會首要的一 大衝擊(李美華,2004)。上述使用資訊科技的隔閡差距即是所謂的數位落差。從下 圖 2-5 中即可看出台灣在近十年來,與數位落差相關的研究是大幅成長,且十年內 都維持著一定的研究比例,由此可窺見數位落差的議題的重要性與有必要持續追蹤 探討。

圖 2-5 歷年與數位落差相關的研究文獻成長趨勢圖

一、數位落差的定義

數位 落差一詞首度出現於美國商務部國家通信與資訊管理局 (NTIA ) 發表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第三年報告中。NTIA 於 1999 年正式定義數位落差是指資 訊擁有者與資訊欠缺者,由於資訊通訊科技使用與否造成其在財富、資訊等獲取方 面造成差距的現象(NTIA,1999)。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關於數位落差一詞的定義一 直處於變動中,以下表格 2-4 整理出近年各學者對於數位落差的不同定義:

表 2-4 數位落差的定義整理

提出者 數位落差的定義

NTIA(1999) 資訊擁有者與資訊欠缺者,由於資訊通訊科技使用與否造 成其在財富、資訊等獲取方面造成差距的現象

Anderson(1999) 數位落差係一個根植於財富不均的基礎上,所產生資訊取 用不均衡的現象。

OECD (2001) 不同社經背景與居住地理區域的個人、家戶或企業,在取 用資訊通訊科技(ICTs)機會以及運用網際網路各項活動 上所產生的落差

Light, J. S.(2001) 數位落差現象具體呈現於電腦網路使用團體間、資訊擁有 者與缺乏者間、以及電腦擁有與使用能力等三大面向 APEC(2002) 一種廣泛的認知,指橫跨不同群體間在接近使用資訊設備

的差距。

陳敬如(2000) 數位化資訊,個人因社會屬性因素,在資訊科技的接近使 用、資訊內容的接近使用及資訊素養三方面程度上的差異。

0 10 20 30 40 50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表 2-4 數位落差的定義整理(續)

速率、連網安全性與行動上網的討論。例如:歐盟在 2006 三月發表『跨越寬頻網路 的鴻溝』建議書中提及未來歐盟將致力於推廣寬頻網路至歐洲每一個角落,以縮小 歐洲城鄉差距的發展(行政院研考會,2010)。由上述說明可知量能的數位落差由最 早期至最近的定義,包括以下三個範圍,分別是資訊科技擁有、網路近用和網路使 用行為。

(二)質能的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問題並不僅止於資訊基礎建設普及上的量能落差,人民的資訊素養與 資訊技能上的差異更是一項在資訊社會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問題 (楊雅斐,

2006) 。近期關於數位落差的研究探討,多集中於質能方面的數位落差探討

(Henderson & Honan 2008)。質能方面的數位落差包括「資訊素養」與「資訊應用 能力」。資訊素養的概念最初是在1974 年,由美國資訊工業協會主席首先提出的(陳 正芳,2006)。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在1989 年提出的「美國圖書館學會資訊素養委員會總結報告書」中把「資訊素養」定義為:

一個人具有能力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且能有效尋得、評估與使用所需要的資訊。最 後成為一個學會如何學習的人,也就是為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er)做好準備。

此定義也為最常被用來提及描述資訊素養的概念。

資訊素養包括兩大構面的能力,第一大能力是指個人資訊技術的運用能力與知 識,此能力著重於基礎電腦技能與網路參與活動類型的瞭解(林綉雯,2007)。資訊 素養的第二構面則是指一個人在資訊社會能「理解以及和外界做有意義溝通所需要 的能力」,包括「傳統問題解決能力」「網路素養」「語文能力」「媒體素養」「資訊技 術素養」(行政院研考會,2010)。資訊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能將資訊應用於生活之中 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指個人的資訊素養會影響數位落差的程度 (陳威助,

2007)。行政院研考會(2010)指出臺灣各縣市的資訊近用與資訊應用均有提升,惟資 訊素養未有明顯的上升。換句話說,臺灣目前在量能方面的數位落差已由各項政府

政策的實施而提升不少,但質能方面的數位落差仍有待努力。綜合上面所述,數位 落差內涵包括量能與質能方面的落差,其內涵可由圖2-6說明之:

圖 2-6數位落差內涵圖

三、影響數位落差的因素

在眾多研究數位落差的報告中,眾學者對於影響數位落差的因素都有各自不同 的看法,這些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個人、家庭、社會及國家整體政策環境來探討。

Bridges.org 是一個以提昇資訊與通訊科技的近用為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這個組織 發現數位落差現象的存在有下列六個原因:新科技普及的速度緩慢;人們不知道如 何使用這些科技;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及資源分配問題的存在;世界上某些地區無法 提供資訊科技真實的困境;政府政策沒有適當的支持,甚至阻擋資訊科技的成長;

數 位 落 差 取 決 於 個 人 的 選 擇 , 有 一 部 分 的 人 認 為 不 需 要 使 用 資 訊 科 技 (Bridges.org,2006)。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自民國 90 年起每年定期辦理數位落差調查研究,結 果顯示臺灣民眾在城鄉、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社經地位、族群等方面皆存在程 度不一的的數位落差現象。其他與數位落差研究的結果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以表 格 2-5 整理出各個研究中影響數位落差的因素。

表 2-5 相關文獻探討影響數位落差的原因一覽表

由以上的表格可明顯得知,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認為數位落差發生的原因與城鄉 區域的分布有密切關係。多數的資訊設備投資多集中在人口稠密區,也就是所謂的 城市地區。造成這現象的原因是若把資訊設備投資在人口密度低的偏鄉地區,易形 成高昂的沉澱成本。大多數在偏鄉地區的居民較缺乏誘因去培養本身的資訊素養及 尋求資訊設備的積極改善(葉俊榮,2006)。這種資訊設備投資集中於城市地區的現 象在台灣也有如此的現象,例如:行政院研考會公布的「2004 年第2季臺閩地區數 位落差調查」報告、「臺閩地區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與「95年數位落差調查 報告」中皆顯示資訊設備近用存有城鄉差距的現象:在資訊設備的近用方面,大都 市尤其是直轄市的情況優於其它縣市,北部地區的整體表現比臺灣其它地區佳。另 外,於台灣民眾在網路近用程度上也是隨著居住地區都市化程度不同而呈現顯著差 異,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不僅網路接觸率較高,網路接觸時間也越長(研考 會,2009)。資訊設備在城鄉分配不均的問題同時也出現於學校的環境中。黃彰聖 (2008)的研究顯示市區學生的家用電腦及網路普及率高於鄉村的學生,進而影響到 其使用網路的時間。李美華(2005)也指出國民中學城鄉所在地的不同,存在數位落 差的現象。位於城市的國中,不論是在硬體品質、資訊經費來源、網路化程度及數 位接近機會皆優於位於鄉村的國中。

由表格 2-5 的統計結果中發現影響數位落差最顯著的因素除了有城鄉居住的區 域外,其次可發現家庭及學校中的資訊環境也是影響數位落差的重要因素,這也是 近年來與數位落差的研究中皆可發現其實數位落差是「家庭與學校的落差」。鄉村學 童的家庭收入據調查顯示是遠低於城市學童的家庭收入。而根據 NTIA 在 1999 年及 OECD 在 2001 年的研究中皆顯示出,收入高的群體,不僅資訊設備的擁有率高於低 收入的群體,就連上網的時間及機會均比收入低的群體來得高。而行政院研考會的 調查顯示在台灣地區家庭月收入不到兩萬元的家庭,電腦擁有率僅有 29.8%,而收入 二萬到三萬家庭電腦擁有率大幅提高為 77.4%,但仍遠低於全國 86.4%的平均水準。

推測其原因,應是收入低的族群,所有的錢財僅能勉強用於支付生活基本需求的花 費,而無法分撥資金於購買資訊設備或負擔上網連線的費用,進而造成城鄉間的家 庭數位落差。

城鄉中數位落差的現象,不僅會擴大城鄉教育的差距,更使得位於偏鄉的學生 處於更加不利的學習環境中。要縮短城鄉間家庭與學校間的數位落差,即有待政府

城鄉中數位落差的現象,不僅會擴大城鄉教育的差距,更使得位於偏鄉的學生 處於更加不利的學習環境中。要縮短城鄉間家庭與學校間的數位落差,即有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