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性街屋、建築之保存 歷史區域造景/改換基調色彩

歷史區域內調查研究計畫領導人 之培育、專家之聘請

歷史區域內相關活動事務 歷史區域之國際交流與

地區交流研究

生態博物館之企業、營運

地區組織協會

地方歷史文化之調查、研究 捐贈

捐贈

募款 補助

指導 支援

(五)節慶活動

利用像新瀉縣津川町「狐狸娶親」的遊行活動,活動主角的新郎新娘可由預定 於當年結婚的情侶中公開徵選。以及島跟縣大田市的「鄉下女兒節」活動,均有人 為了感受這樣的地方魅力而來此共同參與,從而增加地方收入。

(六)社區博物館

由地方民眾主導,發掘各項資源與特色。以歷史的手法保存區域內人們的生活,

以及其自然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發展的過程,進而對自然及文化遺產以現地保存與 育成之方法來回饋地域社會,而對社會有所貢獻展示主題為利用當地特色加以規 劃,例如古河歷史博物館、平福紀念美術館、小樽市立博物館、愛奴文化博物館等。

(註十七)

引用馬曉龍;吳必虎,2005/3,「歷史街區持續發展的旅遊業協同-以北京大柵欄為例」,城市規劃 學刊,第 29 卷,第 9 期,p49。

3-3 保存區經營管理案例

川越市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以下簡述為傳建地區),位於首都東京都車程約 2小時的地區。川越市在江戶時期為川越藩的城下町,因結合川越街與新河岸川的船 運,是周圍地帶的物資集散地,也是富裕的商業聚落。在明治中期至昭和初期(約1890 年~1930年代左右),隨著川越鐵道、東上鐵道,以及國鐵川越線的鋪設,位於川越市 街南部的各車站周圍商業區域逐漸擴大,川越市郊亦明顯產生市郊住宅區化。自1960 年代開始,許多大型店鋪和銀行紛紛遷移到便利性較高的川越車站周邊,而一些小型 商店亦關門,原有的年輕消費人口逐漸流失,影響了原市中心區域的發展。

因地域交通機能的轉變,都市建設與鐵道的修築,站前的商業區擴大而影響既有 的商業街區功能。使得傳統的商業市集逐漸沒落。再加上街區老舊及人口高齡化的現 象,逐漸產生人口外流及空洞化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地方民眾紛紛活絡起來,以觀光(文化參訪)產業作為發展 方向:也就是藉由建築風貌的維持與地域特色的塑造,支持地域產業的振興。主動參 與制定地方條例及舉辦慶典等活動事項。也因保存了這些豐富的地方文化資產,使之 帶來了無窮的觀光效益。

在國內安平歷史區域部分,早期是海運貿易聚集之處,因河道淤積交通機能轉 變,商業發展區域轉移,也面臨傳統市集沒落及年輕人口流失等情況。因此,本研究 將藉由日本川越市保存經驗,作為安平歷史區域經營管理的參考指引,以達到保存傳 統建物與經濟發展的兩全辦法。

3-3-1 日本川越市傳建地區發展概要

川越市保存下來的舊城下町、傳統的藏造建築(註十八)表現了當時發達的商人文化。

在那裡,江戶、明治、大正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樣式都有留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 街區景觀。而川越市內的一番街商業街最集中地體現了其典型的傳統風貌.沿街兩側 有很多保留完好的傳統建築,主要為商業店鋪,著名的「川越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就是以一番街為核心的歷史地段。

從1960年代起,由於川越新車站和其附近的商業中心的建成,原有的城市中心 商業區從舊城下町的北部市街地開始向南部的新區轉移,傳統商業街的地位逐漸被削 弱。在舊城下町地區,由於人們開始追求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古老的店鋪建築受到了 很大程度的破壞,建設項目轉向住宅建設。同時,為了商業開發的利益,住宅傾向於 向高層化發展,傳統的街區景觀開始發生變化。(註十九)

(註十八)日本傳統藏造建築為倉庫式店鋪建築。

(註十九)

引用焦怡雪,2004,日本川越市一番街历史地段保护范例,北京规划建设。

川越市傳建地區為「幸町 」全部範圍,及「元 町1丁目」、「元町2丁目」、 「仲町」部分範圍。南 北長約430公尺,東西寬約200公尺,總面積約為 7.8公頃。(註二十)並在傳建地區外圍劃設景觀地區,

做為緩衝傳建地區與其他性質區域的界限範圍。

1965年,專家們首次提出了關於川越歷史建築保存的問題,此後,對藏造建築和 歷史地段景觀進行保存的呼聲漸高。昭和40年代(1965~1974年),川越開始了街區景 觀保存運動。地區居民進行了反對破壞以藏造店鋪建築為代表的歷史建築的活動,川 越青年會議所也進行了相應的活動。1975年,日本進行了全國範圍的「傳統建築物群 保存地區對策調查」,歷史保護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對保護不利的因素,如在街區附近建成的高層公寓就給街區 景觀帶來了負面影響。在1970年代後期,居民就曾發起反對在一番街附近建設高層公 寓的活動。此後,居民們普遍形成了對街區環境的危機感和對商業活力衰退的擔憂。

因此.1983年成立的「川越藏造建築學會」發起了「一番街商業街」復興活動,並逐 漸形成了「借助街區景觀保全來恢復商業活力」的理念。

此後,由一番街的店主們提出的「社區、商業中心」的構想,獲得了川越一番街 商業協同組合(類似商會的行業組織)的認可和支援,並開展了「川越一番街活性化典 型事業調查」活動。1987年4月,在此基礎上締結了『川越一番街街區建設規範及相 關協定書』,並成立了名為「街區景觀整治委員會」的民間組織。1988年,委員會確 定了《街區建設規範》,開始幫助並指導店鋪的建設和改造工作。(註二十一)

圖 3-6 川越市傳建地區範圍

資料來源:川越市重要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委員會,2006,『未来に生きる町並 み』,p8。

(註二十)

日本的「町」意指街道兩側商家組合而成的範圍。川越市傳建地區面積引用『川越市川越傳統 建造物群保存計畫』,2005。

(註二十一)

引用焦怡雪,2004,日本川越市一番街历史地段保护范例,北京规划建设。

保存區範圍 主要通道

1998年6月,由文化財保護課制定了《川越市川越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保存條 例》,從城市規劃角度確定了保存地區的範圍和相關要求。隔年12月,川越市以一番 街為中心的歷史地段被劃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川越傳統市街的復甦,逐漸成為運生民間力量的條件,表3-2則歸納整理了川越 市傳建地區歷年發展事件。等到一些民間社會力量的觸發之後,在相關聚落保存法令 的鼓勵下,民間組織逐漸成為活化地域產業的推動力。而以聚落保存建構的特色經驗 所推動的觀光型街區,在轉變了街區的功能與角色之後,又重新帶動了地域產業的發 展。因此,街區或是聚落保存的案例,除了民間組織的推動之外,公部門(中央或地 方政府)不同程度的介入是需要的。除了可以一起創造外部環境的影響,也能同時推 動內部社會的轉變。這樣的機制在一系列的行動之後,轉變了地域社會的發展潛能。

表3-2 川越市傳建地區推動歷程表(○:專家 ◎:行政 △:住民 □:商店街)

年份 分類 內容

1965 ○ 專家們首次提出關於川越歷史建築保存問題

△ 設立城下町川越開發委員會 1971

◎ 指定大沢家房舍為重要文化財

△ 成立「文化財保護協會」

1974

△ 反對破壞以藏造店鋪建築為代表的歷史建築的活動

1975 ◎ 日本進行了全國範圍的「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對策調查」

1976 ○ 地方有志者參與川越環境會議 1977 △ 藏造資料館開幕

1983 △ 根據居民意見成立「川越藏造建築學會」(NPO法人成立),

發起「一番街商業街」復興活動

◎ 設立川越市都市景觀審議會 1987

□ 成立「街區景觀整治委員會」的民間組織

1988 □ 「街區建設規範」完成,開始指導店舖的建設和改造工作 1989 ◎ 制定「川越市都市景觀條例」

1990 □ 設立一番街地區研究會 1991 ◎ 規劃歷史環境周圍道路 1995 ◎ 實施川越市傳建地區調查

◎ 傳建地區住民意向調查 1998

◎ 制定傳建地區保存條例

◎ 指定川越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1999

◎ 國家選定為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資料來源:參考『町並み保全型まちづくり』,p73;『未来に生きる町並み』;『川越 市川越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のあらまし』等書。

3-3-2 川越市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經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