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進社交能力」方案之歷程與結果

小韓 小青

第三節 「增進社交能力」方案之歷程與結果

本方案有三個策略,實施順序依序為「安排社交學習活動」、「社交技巧的訓 練」、「社交行為的檢核」,以下分別說明實施歷程與結果。

壹、「安排社交學習活動」策略

實施「社交學習活動」這個策略,主要是以繪本的方式切入,本研究挑選的 繪本主題為物權、衛生習慣、人際相處,這些主題是配合三位研究對象的問題而 決定的,挑選的書目為「魯拉魯先生的草地」、「統統是我的」、「髒小弟」、「咪咪 吃稀飯」、「歡迎新朋友」、「南瓜湯」,共計六本。

一、實施方式

繪本實施的日期從 2011 年的 2 月 15 日到 3 月 4 日,每週使用兩本繪本進行 教學,主要是利用閱讀課和下課時間(20 分鐘),閱讀課進行繪本活動的步驟是:

一開始先讓學生根據繪本的封面與書名,來預測故事的內容,接著進入內文後,

讓三個研究對象每人一次一頁,輪流朗讀故事,研究者從中引導,並提出一些問 題讓小朋友預測接下來故事會如何發展,以引起他們的興趣,說完故事後,先提 出事實性的問題,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來回答,接著,換提出開放性的思考問題,

讓小朋友思考後輪流回答,研究者也將每次討論的內容加以整理(參見附錄10

~15)。

利用下課時間進行繪本活動的流程,主要和上面差不多,但會礙於時間不足 的因素,而改由研究者說故事的方式,但這樣的效果不像利用上課時間那麼好,

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三:第一,下課時間,研究對象身旁有很多事情會吸引她們的 注意力,容易分心去看別人,第二,故事的選擇可能也是一個影響的因素,例如:

「統統是我的」的主角小烏鴉,一直重複牠的模式,使用詭計將別人心愛的東西 騙走,故事內容比較容易預測,因而降低她們的好奇心;第三,因為不是他們輪 流說故事,參與感降低不少(省.韓1000301)。所以研究者在後面的活動中就 盡量避免,這些可能降低她們參與度的因素。

二、實施歷程

(一)小韓

小韓非常喜歡研究者說故事給她聽,而且,繪本的故事內容,也已經深刻的 印在她的腦海中,例如:有一次,研究者剛講完「咪咪吃稀飯」的繪本後,看到 小韓吃飯邊吃邊玩,把手放在桌上揮來揮去,就開口提醒她:「小韓,咪咪吃稀 飯的故事還記得嗎?」聽完話後,她馬上知道研究者暗示的是什麼,而馬上坐好,

專心的吃飯。所以,這就是繪本的好處之一,不用每天用教條式的提醒,因為只 要說出繪本故事的主角,他們對故事的印象很深刻,記得很清楚,就知道老師想 說的是什麼了!

為了增加趣味性,以及他們的專注力,說故事時,研究者有時會穿插簡單的 問題,讓他們搶答,通常最快想到答案的是小貝,再來是小青,小韓的反應比較 慢,顯示出她的思考、反應能力都比較慢一些,而在最後的開放性問題時間,等 待小韓回答的時間都要比較久,回答問題也比較沒組織性,需要從旁引導,她才 能想出比較完整的解決辦法。例如:她和姐姐玩辦家家酒,一開始說姐姐都沒事 罵她,詳細的詢問細節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小韓常常犯規,研究者問:「其他 小朋友跟你玩,也會說你犯規嗎?」她點頭說有,可見小韓玩遊戲時,容易受人 排擠的原因,常常是因為不懂遊戲規則,導致別人不想和她玩,這個情形,在她

一年級剛進到班上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形,小朋友也是因為她不懂下棋的規 則,跟研究者抱怨她會亂下,所以不喜歡跟她玩,後來請小朋友教導她規則,她 慢慢學會後,下課就比較能和平的跟同學下棋了。所以,由此可知,她是可以敎 的,只是有時她沒有能力發現自己的問題癥結在哪,這時老師適度的引導,與社 交技巧的教導是必要的。

「要怎麼和喜歡的人成為好朋友?」,關於這題的回應,小青和小貝的主要方 式之一,都是送對方餅乾或玩具,顯示出物質的饋贈是他們認為可以鞏固友誼的 方法,但是小韓想到的方法,就和他們不太一樣,小韓的思考方式讓研究者覺得,

之前「不受歡迎特質調查」的活動,已經讓她開始反省自己的缺點,也知道成為 受歡迎的小朋友前,自己應該把以前一些不適宜的行為改掉(罵人、上課不專 心),她的改變顯示出,人需要有適當的刺激才會反省,有反省才能帶來改變!

而這些正向的改變,也才能為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更好的進步。

(二)小貝

說故事的過程中,小青與小韓從一開始就非常熱衷的參與,發言很踴躍,但 是,小貝起初很少說話,所以研究者就提問題請他回答,並且讓他負責翻頁,以 增加參與感,後來,小貝漸漸願意主動發表意見,結束時的搶答,也變成比較主 動的參與(觀.小貝1000215)。

實施歷程中,小貝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分心,例如:當研究者問小青問題時,

小貝就會在旁邊發呆,或是看其他同學在做什麼,為了將他的注意力拉回,研究 者說:「老師要看你們三人中,誰能夠最認真、專心的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就 給他一塊好吃的餅乾!」,當研究者這麼說之後,小貝明顯有了轉變,他在回答 問題時,變得比較積極、主動,也會認真去想他的答案,而不是像一開始,只是 簡單一兩句話而已,所以,增加答題的獎賞,能讓他更專心的參與繪本的活動,

也讓實施的效果較好。

(三)小青

說完故事後,當研究者問了許多事實性的問題,例如:「羊毛帽子的主人是 誰?」最快想到的通常是小貝,可見他的記憶挺好的,小青會比他慢一點,不過,

如果是問到開放性的問題,小青就比較厲害,小青口語表達能力好,很擅長回答 開放性的問題,表達的意思較完整,例如:被問到「當你剛到新的班級時,你的 感覺如何?你會怎麼做?」,小青就能依序且完整的回答這兩個問題:「我覺得有 點陌生,也很高興,因為可以認識許多的朋友和老師。一開始,我會自我介紹,

讓人家認識我,也會開口邀情別人和我做朋友。」所以,在繪本故事的教學中,

小青是比較佔優勢,也讓研究者可以輕易的了解她的想法!

三、實施結果

小韓從一開始就很熱衷的參與,她很喜歡聽故事,有一次小韓本來要去看醫 生,但一直擔心不能聽到故事,請研究者一定要說給她聽,她才要去看醫生,因 此,後來是聽完故事才去看醫生的。所以,在這個策略的實施歷程中,小韓從頭 到尾都是專心的參與,也因為她喜愛這個活動,所以,繪本教學的活動中對她而 言是有明顯效果的!

「魯拉魯先生的草地」是小韓最喜歡的故事,這本關於物權的繪本,讓小韓 從中學到,自己擁有的東西,如果能夠和別人分享,會獲得更多的樂趣,在她給 研究者的回饋中說:「魯拉魯先生後來變得很大方,他讓我學到如果願意跟人家 分享東西,就能交朋友!」,而研究者也在教完這本繪本幾天後,第一次看到小 韓帶了兩本書到學校,並放在班級書庫中,說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看這兩本她喜愛 的書(觀.韓1000315),所以,這樣的轉變,讓研究者發現原來魯拉魯先生,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但對於小朋友而言,卻可以成為她學習的楷模!

就小貝而言,研究者發現他的觀念已經漸漸改變了,例如,在「歡迎新朋友」

的繪本故事活動中,問他們三個要怎麼和人家成為朋友,小貝說以前一年級剛進 到教室時有點害羞,不太敢主動找人玩,或是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例如:一 直煩他、罵他、打他,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但現在他說:「我會邀請他們和我一

起玩」。在他知道如何做後,他比以前更有勇氣,也敢開口邀請喜歡的人一起玩

(觀.貝1000312)。這樣的效果和王秀文(2009)的研究結果,利用繪本故事 討論活動,可以增進小朋友的社交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兩者的效果是相似的。

從小青的回饋中,可以看出她的個性以及優缺點,舉例而言:小青說如果自 己是魯拉魯先生,她願意和人分享草地,不用過得那麼孤單,可以找個朋友一起 在草地上聊天,由此可知,小青在人際相處上是喜歡和好朋友聊天、分享東西的。

另外,當研究者請她分享和別人吵架的經驗時,她說:「我常跟表妹爭電動,每 次我們都吵到氣炸,以後我覺得可以先讓她玩30 分鐘,然後再換我玩。」,聽到 她用「氣炸」這兩個字,就讓研究者想到,她和班上男同學,時常吵到面紅耳赤 的樣子,所以,整體而言,繪本教學的活動,除了讓小青對自己的問題有覺察的 機會外,也讓研究者更了解她的個性與問題,以便針對她與男同學容易發生爭執 的行為進行處理,改善她的人際關係。

貳、「社交技巧訓練」策略

為了使研究對象擺脫不受歡迎的形象,研究者針對他們設計了社交技巧的訓 練,主要可分為五個步驟:1.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2.了解受人歡迎的特質 3.學會 並做出受人歡迎的行為 4.改掉不受歡迎的行為與特質 5.找出長處並加以肯定及 運用。以下分別說明其實施歷程與結果:

一、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為了使研究對象對自己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研究者設計「喜惡 top5 調查 表」(參見附錄 17)、及「我是怎樣的人」學習單(參見附錄 16),「我是怎樣的 人」學習單共有七個題目,依序為「我有哪些特質?」、「我喜歡做什麼事?」、「我 不喜歡做什麼事?」、「我比較厲害的科目是?」、「我覺得比較困難的科目是?」、

「我的優點有哪些?」、「我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讓研究者覺得比較

「我的優點有哪些?」、「我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讓研究者覺得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