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Cheers 雜誌(2011 年 8 月)。學士成為新弱勢,能力比名校重要。取自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810&page=1 Cheers 雜誌(2013 年 3 月)。4 成徵才看血統,自學力卻是續航關鍵。取自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568&page=1

王文科(譯)(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原著第三版。(原作者:B. R.

Hergenhah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88)

中央通訊社(2012 年 7 月 2 日)。張忠謀:我是博雅書院教育粉絲。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5%BC%B5%E5%BF%A0%E8%AC%80-%E6%

88%91%E6%98%AF%E5%8D%9A%E9%9B%85%E6%9B%B8%E9%99%A 2%E6%95%99%E8%82%B2%E7%B2%89%E7%B5%B2-121208444.html 中央通訊社(2013 年 2 月 26 日)。領臺大邁頂尖 楊泮池不忘利他。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9%A0%98%E5%8F%B0%E5%A4%A7%E9%82

%81%E9%A0%82%E5%B0%96-%E6%A5%8A%E6%B3%AE%E6%B1%A0

%E4%B8%8D%E5%BF%98%E5%88%A9%E4%BB%96-121426929.html 王俊秀(2010)。清大的魔法學院:清華學院發展「宿學」。通識在線,27,48-49。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 評論,14,37-64。

百度百科(2013)。威廉姆斯大學。取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004.htm 吳思華、陳幼慧(2010)。建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典範: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發

展理念與策略。通識在線,28,45-48。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 e 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曉青(2009)。東海「博雅書院」突破高等教育的框架。通識在線,20,48-51。

林玉体(譯)(2003)。高等教育之哲學(原作者:John S. Brubacher)。臺北市:

高等教育。(原著出版年:1982)

姚柏春(譯)(1970)。教育現勢與前瞻(原作者:R. M. Hutchins)。香港九龍:

今日世界。(原著出版年:19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90%E8%B4%88%E9%9B%B2%E7%AB%AF%E4%B8%BB%E6%A9%9 F-%E6%9D%B1%E6%B5%B7%E5%A4%A7%E5%AD%B8%E5%95%9F%E 7%94%A8%E5%8D%9A%E9%9B%85%E9%9B%B2-094039711.html

陳幼慧(2011)。「理解」、「陶冶」與「文化傳承」: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學的研究。

載於馮朝霖(主編),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103-120 頁)。臺北市:政大。

陳幼慧(2013)。文化學習理論與通識教育。載於陳幼慧(主編),通識最前線:

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才培育圖象(31-54 頁)。臺北市:政大。

陳幼慧、莊祐端(2013)。大學精神與通識教育的辯證發展。載於陳幼慧(主編),

通識最前線: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才培育圖象(3-30 頁)。臺北市:政大。

教育部(2011)。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一期各校成果電子書。

取自 http://140.113.40.88/edutop/index_4.php

教育部(2013)。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101 學年 度)。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seriesdata.xls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雅雯(2011)。我國大學書院制度課程設計之研究─以二所大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清華大學(2013 年 4 月 23 日)。獲捐 3 億美元 清華全球選才。取自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7/2013/201304231405126668141 28/20130423140512666814128_.html

清華學院(2013a)。各界推薦。取自

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50.php 清華學院(2013b)。學院源起與架構。取自

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6.php 清華學院(2013c)。學院特色。取自

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8.php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清華學院(2013c)。歷任校長的信。取自

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9.php 清華學院(2013d)。厚德書院招生資訊。取自

http://thc.web.nthu.edu.tw/files/11-1090-2083.php 清華學院(2013e)。載物書院招生資訊。取自

http://thc.web.nthu.edu.tw/files/11-1090-2084.php 湯志民(2002)。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楊國賜(2003)。國民中小學學校文化重建之研究。臺北市:財團法人 李連教育基金會。

黃坤錦(2006)。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北京市:北京大學。

紫荊書院(2013a)。書院緣起。取自 http://www.ccuelite.ccu.edu.tw/home.php 紫荊書院(2013b)。教育目標。取自

http://www.ccuelite.ccu.edu.tw/educational_goal.php

紫荊書院(2013c)。學習藍圖。取自 http://www.ccuelite.ccu.edu.tw/cultivation.php 紫荊書院(2013d)。招生方式。取自 http://www.ccuelite.ccu.edu.tw/recruitment.php 博雅書院(2013a)。榮譽書院長的話。取自

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4467&prevID=577&subID=

博雅書院(2013b)。博雅書院【2008-2009 書院元年】簡介影片。取自 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3183&prevID=417&subID=

博雅書院(2013c)。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與「博雅書院」─ 生活學習、品格教 育 ─。取自

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447&prevID=417&subID=

博雅書院(2013d)。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102 學年度招生公告。取自

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4763&prevID=388&sub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楊永良(1999)。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的光與影。臺北市 : 語橋文化。

詹棟樑(1981)。斯普朗格文化教育思想及其影響。臺北市:文景。

蔡連康(2010)。人文薈萃─政治大學緣起與發展。通識在線,28,44。

劉兆漢(2005)。二十一世紀我國大學教育的理念。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 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3-9 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劉錦鑫(2009)。談通識教育如何融入宿舍文化。通識在線,21,19。

鍾聖校(1991)。博雅教育的理念及實踐。載於林文律(主編),博雅教育文集(1-20 頁)。臺北市: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

藍美華(2012 年 11 月)。書院教育與住宿學習─以政大書院為例。「2012 通識教 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