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意度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意度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 幼 慧 博士.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意度研究. ‧. A Study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Nat. sit. er. al. n.  . io.  . y. with Residential College Program.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洪 玉 珊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

(2) 謝. 辭. 在教政所彈指之間,便由迎新座談快轉至離校前夕,令人驚覺時光何其短促, 卻又充實地滿溢歷歷回憶。兩年半的收穫,足可堪稱心智轉捩點──紮實的學術 教育鍛鍊邏輯思辨,拓展宏觀佈局視野;多元實務操作不僅累積行政經驗,更磨 練抗壓性,從團結合作中凝聚同窗革命情感。教政所帶給我的成長,遠超乎當初 看著錄取通知時的期待,成為一生中最豐收的時光。 首先,最感謝的是指導恩師陳幼慧老師。陳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熱烈探討 高等教育改革議題,播下我對書院教育的興趣種子,進而促成畢業論文。陳老師. 政 治 大 敬佩不已。同時由衷感謝在百忙之中依舊排除萬難熱心指導論文的藍美華老師與 立 王崇名老師,兩位老師皆是國內書院教育的第一線先鋒,在研究過程中鼎力支持, 以深厚的教育哲學為底蘊,時時關懷未來高等教育轉型新方向,其教育熱忱令我. ‧ 國. 學. 給予諸多寶貴實務建議,使論文更臻嚴謹切實。. ‧. 感謝教政所秦夢群老師、湯志民老師、吳政達老師、張奕華老師、劉興漢老. y. Nat. 師、郭昭佑老師、吳榕峯老師傾囊相授,以廣博知識帶領學生悠游浩瀚學海,精. sit. 彩人生閱歷啟發繚繞省思的生命智慧,幽默妙語更使人開懷忘憂,為其絕倫機智. al. er. io. 所折服。教政所最重要心靈支柱及生活學習最佳榜樣──莊玉鈴助教,集負責、. v. n. 敬業、高效率於一身,以耐心、愛心、同理心輔導學生,您的甜美與溫暖,更是. Ch 求學路上不可或缺的溫馨陪伴。. engchi. i Un. 100 級同窗夥伴雅媚、恩冕、雅婷、宇軒、萩亭、佳如、崧瑋、琇卉、佳芬, 難得有緣相識,感謝你們一路在艱困報告中互相勉勵、在各式活動裡共同歡笑, 於指南山麓留下美好剪影。 感謝最親愛的家人,提供最安心的避風港。感謝爸媽對我辭職返校進修的包 容與支持,在我受挫疲憊時耐心傾聽相談;感謝同進政大念外交所的弟弟成為好 學伴;更感謝外子 Daniel 的溫柔鼓勵,時時為我充電加油。沒有家人的扶持, 我無法完成碩士學位,僅以這本論文獻給你們,Thank you and I love you all! 洪玉珊. 謹誌. 2014. 01 於臺北.

(3) 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意度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滿意度,檢視目前各校實施書院 教育之成效,以作為未來我國大專校院推行書院教育之參考。文獻探討博雅教育 與通識教育之意涵,住宿學習之理論分析,國外大學之書院教育以及我國書院教 育之現況與特色。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發展「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意度. 政 治 大. 調查問卷」,經過專家問卷評估試題適切性,透過預試結果進行項目分析、信度. 立. 分析、效度分析,取得問卷的良好信度與效度。利用網路調查法進行正式施測,. ‧ 國. 學. 共回收 161 份問卷,有效樣本數 161 份,問卷有效率達 100%。資料處理與分析 採用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 y. Nat. sit.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n. al. er. io. 一、不同性別之書院學生在硬體設施之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Ch. i Un. v. 二、女性書院學生在師生互動、住宿品質有較高滿意度。. engchi. 三、五所學校之書院教育均落實集中住宿。. 四、半數以上之書院學生參與書院時間超過一年。 五、不同參與書院時間之學生在書院制度、師生互動、學習能力、生活輔導之滿 意度有顯著差異。 六、九成之書院學生以本科系學業為主,書院教育為輔。 七、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制度、師生互動、學習能力、 生活輔導之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八、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之學生在學習能力、生活輔導之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九、小組討論、演講或座談會、教師講課、支援個人興趣發展、專題研究為書院.

(4) 最主要之學習方式。 十、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在書院制度、硬體設施、師生互動、學習能力、生活 輔導之滿意度有顯著差。.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辦理書院教育提出具體建議,提供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教師、大學生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書院教育、博雅教育、高等教育改革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5) A Study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Residential College Program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rvey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residential college program, and review the outcomes of which, in order to offer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goes. 政 治 大 residential learning theories, overseas residential education, and current residential 立 through the meanings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alysis of. ‧ 國. 學. colleges in Taiwan.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adopted. Using expert questionnaire,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to. ‧. develop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Residential College Program. Nat. sit. y. Questionnaire” and ensure all questions are well-stated and get good degree of. n. al. er. io.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is study uses web-based questionnaire to do the survey.. i Un. v. There are 161 respondents, and 161 of them are valid, the usable rate is 100%. All. Ch. engchi.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facilities satisfaction.. 2.. Female residential college students show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dormitory quality.. 3.. All five residential colleges practice centralized accommodation.. 4.. More than half of the residenti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the residential.

(6) colleg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who have participated residential college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n satisfactions of residential college policy,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life counseling.. 6.. More than 90% of residential college students’ take their major as study priority.. 7..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who spend different amount of time on residential college education in satisfactions of residential college policy,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life counseling.. 9..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motivations to. 治 政 join residential college in satisfactions of learning大 ability and life counseling. 立 The main learning methods adopted in residential college are group discussion, 學. ‧ 國. 8.. lecture or workshop, teachers lecture, supporting personal interests and research. ‧. project.. sit. y. Nat. 10.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adopted in. io. al. er. residential college in satisfactions of residential college policy, facilities,. 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life counseling.. Ch. engchi. i Un. v.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had been proposed to Taiw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higher educational faculti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sidential college, liber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

(7)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10. 文獻探討…………………………………………………………………16. 政 治 大 住宿學習之理論分析…………………………………………………22 立 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意涵…………………………………………16. 國外大學之書院教育…………………………………………………28. 第四節. 我國書院教育之現況與特色…………………………………………51. ‧ 國. ‧. 第三章. 學.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68 研究架構與假設………………………………………………………68. 第二節. 研究對象………………………………………………………………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78. 第四節. 研究程序………………………………………………………………8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1. y. sit. n. al. er. io. 第四章. Nat.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結果與分析…………………………………………………………93. 第一節. 政治大學………………………………………………………………93. 第二節. 清華大學…………………………………………………………… 102. 第三節. 東海大學…………………………………………………………… 113. 第四節. 中正大學…………………………………………………………… 123. 第五節. 高雄醫學大學……………………………………………………… 134.

(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0 附件一…………………………………………………………………………… 163 附件二…………………………………………………………………………… 174 附件三…………………………………………………………………………… 180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9) 表. 次. 表 1-1. 各項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名一覽表…………………………………………2. 表 3-1. 各校在學之書院學生人數…………………………………………………70. 表 3-2. 各校預試樣本人數…………………………………………………………72. 表 3-3. 各校正式施測樣本人數……………………………………………………73. 表 3-4. 正式施測樣本基本資料分析………………………………………………74. 表 3-5. 專家問卷名單………………………………………………………………80. 表 3-6. 專家問卷效度統計結果……………………………………………………81. 表 3-7. 項目分析摘要表……………………………………………………………84. 表 3-8. 政 治 大 預試問卷各因素之信度 Cronbach’s α係數 ……………………………85 立. 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87. 表 4-1. 政治大學不同性別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94. 表 4-2. 政治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時間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95. 表 4-3. 政治大學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 ‧. ‧ 國. 學. 表 3-9. sit. y. Nat. n. al. er. io. 異情形………………………………………………………………………96. i Un. v. 表 4-4. 政治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97. 表 4-5. 政治大學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99. 表 4-6. 政治大學書院學生之意見回饋 …………………………………………101. 表 4-7. 清華大學不同性別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02. 表 4-8. 清華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時間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Ch. engchi. ……………………………………………………………………………103 表 4-9. 清華大學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 異情形 ……………………………………………………………………105. 表 4-10. 清華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06. 表 4-11. 清華大學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08.

(10) 表 4-12. 清華大學書院學生之意見回饋…………………………………………110. 表 4-13. 東海大學不同性別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113. 表 4-14. 東海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時間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14. 表 4-15. 東海大學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 差異情形…………………………………………………………………116. 表 4-16. 東海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17. 表 4-17. 東海大學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19. 表 4-18. 東海大學書院學生之意見回饋…………………………………………121. 表 4-21. 中正大學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 ‧ 國. 表 4-19. 學. 表 4-20. 治 政 中正大學不同性別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123 大 立 中正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時間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24 ‧. 之差異情形 …………………………………………………………… 126 中正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27. 表 4-23. 中正大學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29. 表 4-24. 中正大學書院學生之意見回饋…………………………………………131. y. sit. er. al. iv n C 高雄醫學大學不同性別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形…134 hengchi U n. 表 4-26. io. 表 4-25. Nat. 表 4-22. 高雄醫學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時間之書院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 情形 ………………………………………………………………… 135 表 4-27. 高雄醫學大學不同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之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 度之差異情形 ………………………………………………………. 表 4-28. 高雄醫學大學不同參與書院教育動機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 表 4-29. 137. 138. 高雄醫學大學不同書院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在書院教育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 140. 表 4-30. 高雄醫學大學書院學生之意見回饋………………………………… 142.

(11) 圖. 次. 圖 1-1 三大範疇中的關鍵素養…………………………………………………… 5 圖 1-2 我國近五年大學畢業生總人數…………………………………………… 6 圖 2-1 博雅教育與通才(識)教育關係圖……………………………………… 19 圖 2-2 班杜拉「交互決定論」示意圖…………………………………………… 23 圖 2-3 勒溫「場地論」示意圖…………………………………………………… 26 圖 2-4 國際基督教大學「博雅英語學程(ELA)」架構圖……………………… 38 圖 2-5 國際基督教大學「博雅英語學程(ELA)」課表建議圖………………… 39. 政 治 大 ……………………………………………………………………………… 52 立. 圖 2-6 政治大學「落實大學博雅教育─建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典範」架構圖. ‧ 國. 學. 圖 2-7 政大書院之教育理念與架構圖…………………………………………… 53 圖 2-8 清華學院概念圖…………………………………………………………… 55. ‧. 圖 2-9 紫荊書院核心能力一覽表………………………………………………… 59. sit. y. Nat. 圖 2-10 政治大學新生書院架構圖 ……………………………………………… 62. n. al. er. io. 圖 2-11 清華學院架構圖 ………………………………………………………… 64. v ni.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Ch. engchi U. 68. 圖 3-2 問卷發展流程圖…………………………………………………………… 79 圖 3-3 研究程序圖 ……………………………………………………………… 90.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滿意度,檢視目前各校實施書院 教育之成效,以作為未來我國大專校院推行書院教育之參考。本章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重要名 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 第一節. 立.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治. 政. 大. ‧ 國. 學. 世界頂尖大學培育全人菁英之根基:重視學生住宿生活 21 世紀為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作為知識創新與研發之基礎,攸關次世. ‧. 代人才培育、國家發展與厚實競爭力,世界各國無不相競投入大量資源以提升高. sit. y. Nat. 等教育品質。呼應此一國際性教育競爭趨勢,眾多機構紛紛推出世界性的大學排. n. al. er. io. 名,例如: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QS 世. i Un. v. 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 Ch. engchi.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大學網路排名(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等,每每公布排名結果便引起舉世騷然,被視為各國高等教育成效 之重要指標。. 世界頂尖大學之所以卓越,除了學術發展,更重視藉由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 培養現代民主社會需要的全人(Whole Man)──好人(Good Man)、良善公民 (Good Citizen)和有用的人(Useful Man)(Harvard Committee, 1945),住宿教 育便是「生活即全方位學習」之實踐。四項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名之頂尖大學, 超過五成的學校實施住宿書院教育(Residential College)或住宿教育計畫. 1  .

(13) (Residential Education Program),詳如表 1-1 所示(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2013;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 2013;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 2013;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 [Web], 2013)。. 表 1-1 各項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名一覽表 名次/機構. ARWU. QS. Harvard University *. 1. THE. Web. Massachusett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Harvard University *. Technology (MIT). Stanford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College. Institute of. London (UCL). Stanford University *. ‧. Massachusetts. 學. 4. California, Berkeley *. ‧ 國. 3. of Oxford * 政 治 University 大 University of Harvard University * 立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 Technology (MIT). Massachusetts. London. Institute of. io. 6. 7 8 9 10 11. Technology (Caltech). Princeton University *. Columbia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Technology (MIT). aUniversity * v l C of Oxford * Princetonn iUniversity hengchi U. 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sit. Cambridge *. Imperial College. er. 5. Nat. University of. y. 2. Stanford University *. Yal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Californi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Californi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 *. *. University of Oxford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mperi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ltech). London. Minnesota. Princeton University *. Yale University *. Pennsylvania State. Yale University *. Cornell University *. University. (續下頁). 2  .

(14) 表 1-1 各項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名一覽表(續) 名次/機構. 12. 13. ARWU. QS. Web. University of. ETH Zürich (Swiss.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of Texas. California, Los. Federal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Los. Austin. Angeles. Technology Zürich). Angeles. Cornell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 ETH Zürich (Swiss. University of. Federal Institute of. Cambridge *. Pennsylvania * University of. 14.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California, San Diego*. Technology Zürich).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lifornia, San.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King's College. Wisconsin, Madison *. Cornell University *. (KCL) aLondon iv l C n 號者,表示實施住宿書院教育或住宿教育計畫。 hengchi U. n. 註:標示 *. Michigan. University of Toronto. of Technology Zurich. Duk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 Wisconsin, Madison *. io. 20. Ecole Polytechnique. University of Oxford *. University of. y. Washington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ltech). Johns Hopkins. Nat. 19. University *. 治 University of 政 University * Pennsylvania 大 * 立 University of Duk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Francisco.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學. 18. Pennsylvania *. Johns Hopkins. sit. 17. Cornell University *. er. 16. University of. ‧ 國. 15.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USP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多數世界頂尖大學強調學生住宿學習之重要性,以提升大學部學生住校率為 發展目標之一,透過辦理住宿書院,全面性結合生活與學習,例如: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a)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2013)、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2013a)、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2013)、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2013a)等校。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2013a)、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3)等校提供書院教育之延伸形式的住宿教育計畫;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3  .

(15) of Washington)(2013)則在宿舍裡組織主題式學習社群。亦有學校強制全體新 生至少住校一年,協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13)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3)等。住宿學習旨在營造生活即學習的環境,從書院生活中培養包容異己、 適應環境、人際社交、溝通技巧、良好飲食習慣、解決問題、價值辯證、自我負 責、跨領域知識、創新與領導能力(Harvard University, 2013b; Princeton University, 2013a; Stanford University, 2013;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b; Yale University, 2013)。世界頂尖大學對住宿教育如此重視,足見住宿教育對於促進高等教育品 質具有一定影響力。我國亟欲提升國內高等教育品質,除投注大量經費鼓勵學術. 治 政 研發以外,應探究世界頂尖大學如何透過通才教育以培育全人菁英,及實施書院 大 立 教育之成效,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之借鑑,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 國. 學 ‧. OECD 界定知識經濟社會人才必備之關鍵素養. sit. y. Nat. 隨著交通運輸發達、資訊科技進步,異業、跨國的合作交流日趨頻繁,國家. n. al. er. io. 之間的界線逐漸淡化,21 世紀進入全球化時代。全球化和現代化造就日益多樣. i Un. v. 化並緊密相互關聯的世界,國際競爭力加壓加劇,促使各國重新定義公民的關鍵. Ch. engchi. 素養(Key Competencies) (林玉珮,2007)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自 1997 年起發起「關鍵素 養之界定與選擇計畫」(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DeSeCo]) ,旨在為關鍵素養定出清晰的概念架構,強化 國際評量,有助達成教育體育和終身學習之總體目標。DeSeCo 認為「能力」不 僅只是知識或技能,而是個人身處特定情境中,透過調度及動員社會心理資源(包 括技能及態度)以滿足複雜需求的能力。僅專精單一技能已不足以面對充滿複雜 挑戰的今日世界,個體需要多樣性的關鍵素養以達成目標。國家永續發展及社會 凝聚力取決於國民的關鍵素養──包含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等面向(OECD,. 4  .

(16) 2005)。培養關鍵素養,不僅使個人適應世界,更得以形塑世界。關鍵素養可由 合適的學習環境習得,且是終身學習。DeSeCo 將關鍵素養分為三大範疇: 1.. 互動地使用工具:個體需要能有效與環境互動的各式工具,包括使用語 言、符號、文本、知識、資訊、科技等,並對工具有足夠理解而能交替 互用使之發揮最大效益。. 2.. 在異質社群中互動:在日漸互賴的世界裡,互動的人種背景日益複雜, 個體需要與異質社群交流的能力,包括發展良好人際關係、團隊合作、 管理和解決衝突等。 自主行動:個體必需能夠負責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廣大的世界觀與社. 治 政 會脈絡下自主行動、擬定與執行生涯規劃與個人計畫、主張並捍衛自身 大 立 權利、利益、限制和需求等(Rychen, Salganik & McLaughlin, 2003;OECD, 學. ‧ 國. 3.. 2005;林玉珮,2007)。. ‧. Nat. y. sit. n. al. Interact in heterogeneous groups. er. io. Use tools interactively (e.g. language, technology). Ch. engchi. i Un. v. Act autonomously. 圖 1-1 三大範疇中的關鍵素養 資料來源:OECD (2005).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 Executive Summary.. OECD(2001)早在《教育政策分析 2001》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2001) 5  .

(17) 當中的《知識經濟所需要的關鍵素養》 (Competencies For The Knowledge Economy) 一章便指出,欲勝任知識經濟工作需求,員工必須展現團隊合作、在不明確的環 境中進行協作、解決問題、處理非例行程序、擔負決策責任、溝通技巧、從寬廣 的脈絡來理解工作場所的發展等能力(OECD, 2001;林玉珮,2007)。 OECD 提出現代知識經濟社會所需的人才特質,與前述書院教育的目標不謀 而合,顯見其重要性與影響力,我國高等教育轉型之際,應反思大學教育的社會 功能與責任,方不致被瞬息萬變的國際競爭所淘汰,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政 治 大 我國自 1994 年「410 教育改造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全國獨 立. 現代社會對博雅教育之迫切需求. ‧ 國. 學. 立學院與大學數量,由 1994 年 58 所,至 2012 年增為 148 所,系所亦隨之擴增, 使學科分類日趨零碎。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13),近五年(2007~2011 年). ‧. 大學畢業生人數,每年均超過 22 萬 7 千人,五年內產出大學畢業生總計達. sit. n. al. 232,000 單 位 : 人. 231,000. er. io 233,000. y. Nat. 114 萬 6,583 人。. 230,198. Ch. engchi U. v ni. 232,448. 230,000 228,878. 229,000 227,885 228,000. 227,174. 227,000 226,0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度. 圖 1-2 我國近五年大學畢業生總人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3) 。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101 學年度)。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seriesdata.xls. 6  .

(18) 如此龐大的大學生產量,是否確實符合社會需求?《Cheers》雜誌(2011, 2013)連續 17 年舉辦「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企業主多表示學歷已非徵才的 首要考量,專業知識、國際觀、外語能力、創新思考、抗壓性、團隊合作、忠誠 度、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 力等才是取勝關鍵。然而上述能力,並未包含於大學專業科目之中,大學教育面 臨培養人力而非人才之危機。金耀基指出(2003),大學應回歸發展知識、造育 人才、服務社會之理念,正視通識教育與博雅教育的價值與重要性,使學生跳出 狹窄的一技一能專家式思維方法與觀點,轉而養成多知識角度觀點,使其培養獨. 治 政 立判斷、選擇重要價值(例如:美、正直、公正、容忍、理性、自由等) ,進而 大 立 愛之、好之、樂之、堅持之的精神與習慣,如此方可稱之為現代的「知識人」。 ‧ 國. 學 ‧. 意識到大學與社會斷軌危機,已有大學校長與學者、知名企業家出面呼籲高. sit. y. Nat. 等教育應即時轉型。國立臺灣大學新任校長楊泮池表示,大學除了維護傳統、力. io. er. 求創新,也要強化博雅和人文教育,更要胸襟開闊、視野遠大,培養利他觀念, 讓社會責任深植學生潛意識,成為臺灣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全人類做出重要. al. n. iv n C 貢獻(中央通訊社,2013)。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謀自稱 hengchi U 「博雅教育的粉絲」,於哈佛大學接受博雅教育,對其成為傑出企業領袖產生重. 大影響(中央通訊社,2012) 。史學家張廣達、物理學家錢致榕和科學家劉炯朗, 在歐、美、亞研究及講學數十載後,返回國內辦理博雅教育和書院教育,致力培 養新世代人才(國立政治大學,2013;博雅書院,2013a) 。我國知名藝文人士王 榮文、辜懷群、經濟學家高希均、外交官陸以正、醫界學者黃崑巖、企業家辜成 允、建築學家漢寶德、蔡建福、社會工作者許佑銘、周克任等人,亦大力推崇住 宿形式的人文書院教育(清華學院,2013a)。. 社會對博雅教育與書院教育之迫切需求,從國內外社會公眾人士採取之行動 7  .

(19) 可略窺一二。在國外,香港邵逸夫爵士捐款 1 億 1 千萬港幣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成 立逸夫書院(香港中文大學,2013);全球知名企業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HP])總裁暨執行長 Meg Whitman,捐贈普林斯頓大學 3 千萬美金建造住宿書院(Princeton University, 2002) ;美國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總裁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捐款 3 億美金給中國大陸清華大 學建立蘇世民書院(清華大學,2013)等。在國內,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清華大 學均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辦理書院教育(教育部,2011)。而來 自社會資源支持書院教育,則有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 提供上千萬捐款支持國立政治大學推動書院教育(國立政治大學,2009,2012);. 治 政 獲美國華人博物館終身成就獎之東海大學校友賈培源捐贈數千萬來推廣博雅書 大 立 院教育(高教技職簡訊,2013);英業達集團協助東海大學建置雲端科技「博雅 ‧ 國. 學. 教育雲」,成為國內第一所博雅雲大學(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3)等。. ‧. sit. y. Nat. 自 2006 年起,國立清華大學、東海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已. io. er. 陸續開辦書院教育(清華學院,2013b;博雅書院,2013b;政大書院,2013a; 紫荊書院,2013),國內尚有明志科技大學、亞州大學、華梵大學、法鼓人文社. al. n. iv n C 會學院、中華大學、大葉大學、南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校陸續籌備書院教育 hengchi U. (張雅雯,2011;南華大學,2013;高雄醫學大學,2013a) 。亞洲地區大學,近 年來亦紛紛推行住宿書院制度,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 復旦大學「復旦學院」、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中山大學「博雅學院」、西安 交通大學「彭康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五所新設書院、澳門大學「珍禧書院」 、國 立新加坡大學學院等(季淳,2011) 。書院教育作為亞洲新型態的高等教育變革, 如何吸引學生參加,是否能協助學生轉變學習態度與模式、提升學習成效,均值 得探究,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8  .

(20) 小結 若欲改善我國高等教育品質,提升青年競爭力,培養現代知識經濟社會所需 人才,大學除追求學術研究成果,更需全方位檢視能否透過優良師資、核心課程 與校園環境,結合生活與學習,使學生身、心、智平衡發展,重新重視在國內大 學裡長期被忽略的品格培養。博雅教育與書院制度為鞏固大學生品格發展之重要 基石,世界頂尖大學透過提升住宿書院生活,培育全人菁英;OECD 提出知識經 濟社會人才必備之關鍵素養,亦多於課堂外的活動與住宿生活中養成;現代社會 迫切需求的是「人才」而非「人力」,凸顯能夠落實博雅教育的住宿書院乃是高. 政 治 大 與學習成效,為本研究選擇「書院教育」作為研究主題之動機。 立. 等教育變革的新方向。綜上所述,書院教育如何協助我國高等教育提升學生素質. ‧. ‧ 國. 學.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 i Un. v.

(2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各國大學書院教育之特色。 二、瞭解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動機。 三、瞭解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情形。 四、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滿意度。. 政 治 大.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我國大專校院辦理書院教育、以及未來相關研. 立. 究之參考。. ‧ 國. 學 ‧. 貳、研究問題. io. 二、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動機為何?. al. er. 一、我國大學實施書院教育之特色為何?. sit. y. Nat. 綜合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究之問題如下:. n. iv n C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滿意度為何? hengchi U  . 10  .

(22)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壹、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源於西方希臘古典時代之雅典教育,以 培育文雅而有教養之「自由人公民」為目標,博雅教育學科於中世紀發展為「七 藝」: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在東方,先秦時期之「六 藝」:禮、樂、射、御、書、數,近似博雅教育理念。近代社會中,博雅教育被 定義為全才教育,兼重人格發展、以及學習人文、社會與科學知識,亦稱為「文. 政 治 大. 理教育」。博雅教育以廣博的學識為基礎,培養獨立、批判思維能力,發展個別. 立. 潛能,強調生活實踐(徐宗林、周愚文,1997;江宜樺,2005;黃坤錦,2006)。. ‧ 國. 學 ‧. 貳、通識教育. sit. y. Nat. 通識教育源自博雅教育理念,注重跨領域的橫向智識發展,以統整性的教育,. io. er. 發掘個體潛能,鞏固全人發展基礎。通識教育旨在破除因學科過度專門化造成知 識切割及思維窄化,透過跨領域學習,使學生認識各學科之內涵,平衡文理涵養,. al. n. iv n C 培養獨立反思批判、融合創新、應用實踐之能力,並能終身學習以適應社會變遷 hengchi U (鍾聖校,1991;林安梧,1999;金耀基,2003;陳幼慧、莊祐端,2013)。. 參、書院教育 書院教育係指大學之「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 ,教師與學生於住宿 學院中共同學習、社交及生活。書院教育以小班制經營,由書院導師和輔導員帶 領學生學習、思考、討論、自我探索、活動、社交等,透過住宿學院,使學習無 所不在。書院教育旨在厚植學生關鍵核心能力,陶冶公民素養,促進跨領域交流, 培養全人發展並適應快速變遷社會之人才(徐宗林、周愚文,1997;林玉体,2005;. 11  .

(23) 張雅雯,2011;Wikipedia, 2013a) 。. 肆、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之學習滿意度係指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期間,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書院 教育活動中,受到制度、環境、教師、同儕等因素影響,對於透過書院教育獲得 之經驗與能力,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 i Un. v.

(2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壹、文件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探討「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意涵」 、 「住宿學習之理 論分析」 、 「國外大學之書院教育」 、 「我國書院教育之現況與特色」等四大部份。 資料來源包括:政府出版品、國內外大學之網站與出版品、書籍、期刊、雜誌、 學者研究、新聞、網際網路等,進行相關文獻之蒐集與分析,並據此作為選擇研 究工具之基礎。. 立. 政 治 大. 貳、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 國. 學.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與專家建議,編制「我國大學生參與書院教育滿. ‧. 意度調查問卷」 ,按照問卷編制流程確立問卷之信、效度,始進行發放問卷調查。. y. sit. n. al. er. io.  . Nat. 藉由分析問卷調查結果,作為本研究歸納結論與提出建議之依據。. Ch. engchi. 13  . i Un. v.

(2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校院學生參與書院教育之滿意度,以學生背景、參 與書院時間、書院教育佔總學習時數比率、參與書院動機、書院主要學習方式等 構面,分析書院教育之辦理成效。. 二、研究對象.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曾參與我國大專校院舉辦書院教育之大學生為主,包 括政治大學之博雅書院、國際發展書院、X 書院;清華大學之厚德書院、載物書. ‧. 院;東海大學之博雅書院;中正大學之紫荊書院;高雄醫學大學之高醫書院等書. sit. y. Nat. 院學生。因政治大學之新生書院於 102 學年度由強制參與改為申請參與、高雄醫. n. al. er. io. 學大學之高醫書院於 102 學年度改為主題書院,故政治大學之新生書院、以及高. i Un. v. 雄醫學大學之高醫書院一年級新生均不列入研究對象。. Ch. engchi.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之限制 由於目前我國較少大學正式舉辦書院教育,成立時間皆不超過 6 年,且各校 書院多採小班制教學,參加書院學生人數有限,使研究對象之母群體人數受到限 制。而調查問卷由參與書院之學生自願填寫,在不透過書院辦公室發放問卷之情 況下,自願填答人數較少,使研究樣本數量受到限制。. 14  .

(26) 二、研究方法之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獲取樣本資料,因無法控制受試者之填答環境、個人填 答時之認知、情緒、態度、主觀判斷等因素影響,可能使研究結果產生若干誤差, 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之限制。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5  . i Un. v.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探討書院教育相關文獻,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之 意涵、第二節為住宿學習之理論分析、第三節為國外大學之書院教育、第四節為 我國書院教育之現況與特色。  . 第一節. 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意涵. 壹、博雅教育之精神. 立. 政 治 大.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博雅(liberal) 」為拉丁文「自由(liber)」. ‧ 國. 學. 之英文化,而「自由」的英文為 liberty, 「使獲自由」為 liberate,三者字根相同,. ‧. 顯示博雅教育的本質具有「自由」意涵(鍾聖校,1991;林玉体,2003)。博雅. sit. y. Nat. 教育源起於希臘古典時代的雅典教育,旨在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均衡的公民,教. io. er. 育實施並無偏廢於一端,而是真、善、美並重,兼顧德育、體育、智育、美育且 自為心靈主宰的「自由人」。接受博雅教育的「自由公民」其精神是自由的,能. al. n. iv n C 獨立思考判斷,做自己的主宰,處理私生活和公眾事務皆得宜且有效(鍾聖校, hengchi U 1991;徐宗林、周愚文,1997) 。博雅教育蘊含「培養通達智能、而非專門技術」 意義,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將博雅教育的精神延伸為 「使人自由」,「自由教育」的目的轉為「使學生成為具有自由心靈的人」,接受 過自由教育的人不僅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思想,也能對所屬社會的規範與傳統進 行批判性省思。博雅教育的目的不在訓練專業技術能力,而在培養廣博通達的智 慧,透過基礎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教導,使受教者具備良好的表達、推理、反 省能力,以及對抽象藝術的感受能力(江宜樺,2005)。 希臘人的博雅學科(liberal arts):文法、修辭、邏輯、算數、音樂、幾何、 天文,成為羅馬人的七藝(seven arts),其教育內容延續到十九世紀,對西方部 16  .

(28) 分國家,如:英、美、德、法、西等國的中學及大學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徐宗林、 周愚文,1997)。七藝科目兼具抽象思考(文法、修辭、邏輯)和具體操作(算 數、音樂、幾何、天文)兩大學習途徑,融合理性思維和經驗嘗試兩大教學理論, 涵蓋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領域(黃坤錦,2006)。. 赫欽斯(R. M. Hutchins, 1899-1977)主張博雅教育的目的在協助學生盡量發 展才智、增進理解、恢弘心志,不僅傳授從事智識工作所需技能,更帶領學生熟 悉當代學術傳統,進一步啟發新境界。博雅教育為適合自由人民的教育,現今多 數人民的心智已獲自由,人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應使人人接受博雅教育。博雅教. 治 政 育培養的是人格而非人力,是一種使人能夠面對、處理各式情境的通才教育,不 大 立 僅促進人際關係,人人得以參與公眾議題以增進人民共同福利,使人類消除成見, ‧ 國. 學. 奠定理智的基礎(姚柏春,1970)。. ‧. sit. y. Nat. 鍾聖校(1991)指出,博雅教育具備三項規準:批判、通識、精緻。博雅教. io. er. 育明確指出人的本質─自由。其教育目的為培養自由公民,在思想及社會參與需 具備批判的藝術;在認知方面,博雅教育涵蓋通才教育的意義,在學術領域上需. al. n. iv n C 具有素養、追求精緻的文雅境界。一所大學的教育是否符合博雅教育,端從其是 hengchi U 否重視學生具有批判、通識、追求精緻的精神來判斷。. 貳、博雅教育之成效 Seifert、Pascarella、Goodman、Salisbury 與 Blaich(2010)的研究証實,即 使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或高中學術表現較差,若於大學接受博雅教育,其表現將 比同儕更加優異,顯見博雅教育有助學生激發潛能,發揮積極正向的影響。 Pascarella、Wolniak、Cruce 與 Blaich(2004)以美國四年制大學的學生為樣本, 經三年追蹤研究發現,實施博雅教育的文理學院,其學生相較於就讀一般研究型. 17  .

(29) 或地區型大學的同儕,在大學時期可獲得更廣博、優質的教育經驗,包括:與教 師良性互動、教師給予學生即時回饋、同儕合作學習、正向人際互動、積極投入 學術研究、學習成效良好、更加適應大學生活與學習型態等。博雅教育對學生的 正向影響在入學一年內便顯著呈現。. 哈佛大學(2007) 《通識教育改革專門小組報告書》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指出,博雅教育的學習過程將形塑學生畢業後的人生方向, 而學生在大一年的學習和認知發展將對整體大學生活帶來重要收益(Reason, Terenzini & Domingo, 2006) ,顯見在大一時期即實施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博雅教. 治 政 育使學生更有效率學習、激發學生批判思考與終身學習、獲得心靈福祉,並發展 大 立 領導能力(Seifert, Goodman, Lindsay, Jorgensen, Wolniak, Pascarella & Blaich, ‧. ‧ 國. 學. 2008)。. sit. y. Nat. Cornin(2009)認為博雅教育重視獨立批判思考能力、終身學習,有助於激. io. er. 發人類不畏冒險面對挑戰的精神,不怕犯錯並從中學習而勇於突破創新,正是創 造力與領導力的來源。博雅教育兼重人文、社會、自然領域學習,智識平衡發展,. al. n. iv n C 有助領導者以多面向角度審視情境並解決困難。透過博雅教育,培養傾聽、表達 hengchi U. 與答辯、寫作、創建社群、談判、社交與情緒自我效能、創新等領導藝術,培養 新世代的青年領導人才。接受博雅教育的大學生,不僅是社會未來領袖,亦是民 主社會中的負責公民(Ekam, 2009). 參、通識教育之意涵 由於知識爆炸、社會分工與職業結構日益精密複雜,造成學術專門化,使近 代大學學科過度分化零碎。自二次大戰後,社會開始察覺極致發展專業教育的弊 病:過度浸淫單一專業,缺乏異質元素刺激和跨領域的寬宏視野,喪失知識創新 契機。爰此,重視均衡發展之博雅教育和通識教育再度受到重視。即使為了因應 18  .

(30) 學術研究日愈專門化、教育設計日趨狹窄等問題,通識教育並非取代專業教育, 而是提供跨領域的平衡教育。通識教育注重整體理解、培育生命成長、厚植基礎 與引導發展;專業教育則著重知識學習與技能養成,為個體潛能之具體實踐。通 識教育搭配專業教育,二者貫通科際,相得益彰(林安梧,1999;金耀基,2003; 陳幼慧、莊祐端,2013)。. 綜觀東西方文明國家的大學教育,無論是中國儒家「禮樂射御書數」教育內 涵,或西方希臘博雅教育,皆致力培養「通才」或「全人」,顯見東西方傳統大 學教育都具有「通識教育」性質。「博雅教育」和「通識教育」常被混為一談,. 治 政 博雅教育相對於實用與職業教育,旨在達成「統一的人格」 大 ;通才(識)教育相 立 對於專業與專門教育,旨在達成「統一的知識」 (金耀基,2003) 。博雅教育欲處 ‧ 國. 學. 理人的全面問題,通才(識)教育著重於知識的融合,因此博雅教育可涵蓋通才. ‧. (識)教育,如圖 2-1 所示(鍾聖校,1991)。.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統一的知識 h e n g c h 統一的人格 i U 通識. 自由. 通才教育. 圖 2-1. 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與通才(識)教育關係圖. 資料來源:鍾聖校(1991) 。博雅教育的理念及實踐。載於林文律(主編) ,博雅 教育文集(1-20 頁)。臺北市: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 哈佛大學委員會(Harvard Committee) (1945)出版《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 19  .

(31)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對美國的 大學通識教育造成深遠影響。《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宣示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現 代民主社會需要的全人(Whole Man)──好人(Good Man) 、良善公民(Good Citizen)和有用的人(Useful Man),全人必需具備四種能力:有效思考能力、 溝通思想能力、做出適切判斷能力、明辨價值能力。大學不應只是研究機構,更 應重視未來社會公民的陶塑養成,教導學生為未來生活做準備,透過活動導向學 習,協助學生將課堂所學與真實世界做連結(Harvard University, 2007) 。透過通 識教育,使學生有機會涉獵自身專業以外的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科技資訊等 多元知識,薰陶審美感知、活化思維模式、加強人文素養、形成法治觀念,透過. 治 政 以人為本的關懷,建構和諧平衡的公義社會(劉兆漢,2005) 。21 世紀面臨全球 大 立 化時代,全球化和現代化造就日益多樣化並緊密相互關聯的世界,國界模糊化使 ‧ 國. 學. 互動的人種背景和情境挑戰日益複雜,現代青年必備跨領域、跨文化、跨語言的. ‧. 能力,方不致被高度競爭的國際舞台淘汰。. sit. y. Nat. io. n. al. er. 肆、通識教育結合境教. i Un. v. 為落實通識教育精神,除大學針對自身教育目標訂定通識課程外,更重要的. Ch. engchi. 是將通識精神與生活結合,達到「知行合一」 、 「生活即學習」 。孟母三遷的故事、 荀子《勸學篇》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明環境的重 要性。若學習與生活切割,學習成效必然有限,學生的身心靈也難以徹底發展。 校園建築不僅是輔助教學的必要硬體設施,更具有陶冶師生身心、激勵學習興趣、 涵養開闊胸襟、孕育豁達哲理的「境教」功效,可對全校師生、甚至社區產生強 大潛移默化效果(湯志民,2006)。. 為培育學生成為全方位人才,必須提升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之處的品質,劉 錦鑫(2009)指出,「宿舍文化」乃對大學生成長最具長遠影響之因素。大學宿. 20  .

(32) 舍建構相對密集的人際空間,於此體現住宿學生的自發性、共建性等文化特色, 彰顯出個人的性格特質。大學宿舍文化結構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表層宿舍文化, 意指宿舍內部設施、布局結構、環境衛生等;第二層為中層宿舍文化,反映宿舍 各種學習、生活規章制度、道德行為規範等現況;第三層為深層宿舍文化,為學 生的政治理念、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精神層面、心理素質、審美情趣等。三個 層次互為表裏、相互影響轉換,進而建構一特殊而相對完整的文化體系。. 林孝信(2009)分析,潛在課程、品格教育與情境教育皆不易於正式課程中 進行,若透過改造住宿環境,結合學生住宿生活,塑造全新住宿文化,改革住宿. 治 政 制度便是改革教學方式,將傳統的教室學習延伸到生活場域,使宿舍即教室,開 大 立 啟全方位、全時間的學習文化,學生宿舍將是發揮通識教育精神的理想場域。 ‧ 國. 學 ‧. 相較於限制重重的正式課程,住宿學習可實施多元教學策略,舉凡同儕互動、. sit. y. Nat. 經驗傳承與分享、課業輔導、心靈諮商、團膳交流、團體運動、培養多元能力、. io. er. 實踐服務精神等,皆可透過宿舍活動實施。住宿學習是學習空間與時間利用之極 大化,宿舍不僅滿足吃喝睡覺基本需求,更昇華將知性、美感與生活融合,內化. al. n. iv n C 為每個人生命中的心靈能量(陳幼慧、莊祐端,2013) h e n g c h i U 。因此,住宿書院制度乃. 落實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最佳學習方式,使學生徹底浸淫於大學氛圍中,在母 校的教育理念下接受獨特的薰陶。.  . 21  .

(33) 第二節. 住宿學習之理論分析. 為探討住宿生活與學習之關聯,本節茲以社會學習理論、文化學習理論以及 場地論,分析住宿學習之原理。. 壹、社會學習理論意涵 人類藉由觀察他人而學習的概念,可追朔至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其教育方式為提供最佳典範(model),使學生觀察並效法典範。班杜拉(A.. 政 治 大. Bandura, 1925-)剖析模仿與觀察學習內涵,提出「社會學習理論」 ,認為人格大. 立. 部分是社會學習經驗的產物。班杜拉列舉觀察學習的四項歷程:注意、保留、產. ‧ 國. 學. 生行為、動機(林翠湄,1995),乃由環境的特質或變化引起學習者的注意,進 而引發一連串觀察學習歷程,可知環境為引發學習的開端,環境之優劣將影響學. ‧. 習的機會、動機、品質與成效。. sit. y. Nat. n. al. er. io. 班杜拉認為人之所以與他人做出同樣動作,乃因個人、環境、行為三者交互. Ch. i Un. v. 作用,產生人的後繼行為,三要素不能相互獨立於其他二者而成為人類行為的決. engchi. 定因素,此概念為「交互決定論」,意指行為影響個人與環境,環境或個人影響 行為。個人、環境、行為三者互動方式如圖 2-2 所示。班杜拉指出,人可藉由某 種方式行動影響環境,改變後的環境將繼續影響後續行為,形成循環不息的交互 作用(王文科,1989;林翠湄,1995),久而久之處在同一環境下的個體行為便 會趨於相近。. 22  .

(34) B. P. E. B = behavior(行為:包含動作反應、語言反應、社會互助) P = person(個人:包含認知能力、生理特徵、信念與態度) E = environment(環境:包含物理環境、家人和朋友、其他社會影響). 立. 政 治 大. 圖 2-2 班杜拉「交互決定論」示意圖. ‧ 國. 學. 資料來源: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Nat. sit. y. ‧.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o. er. 個人、環境、行為三者交互影響甚鉅,因此環境的優劣將決定此三因素朝向 良性循環或惡性循環發展。以社會學習理論與交互決定論觀點探討學校教育,為. al. n. iv n C 使三因素交互循環具有延續性與一致性,應將學校環境的影響力延伸至下課後的 hengchi U 生活之中,意即住宿環境與時間。尤其住宿時間幾乎等同甚至長於教室內正規課 程的時間,有更多機會從物質、心理與文化等層面影響學生的外顯行為與內隱認 知及態度。而「住宿書院教育」透過系統性規劃學習活動、營造獨特宿舍氛圍以 及形塑人格發展之潛在課程等,為學生提供兼具知性、人性與靈性的教育制度。. 貳、文化學習理論 人是文化的動物,身處自然環境與文化環境之中,文化如空氣和水一般無所 不在,而人則被無所不在的文化所規範(陳幼慧,2013)。文化是人類活動所表. 23  .

(35) 現出的行為特性,包括有形的產物與無形的觀念,每一學門對於文化的定義與詮 釋皆不盡相同。在教育領域中,特別強調知識、觀念、行為特性及表現(吳清山、 林天祐,2010)。文化係由同一群體長時間共處而形成,教育的傳遞功能則是文 化形塑的一大推力。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教學與學習,均需根植於某一環境場域 裡。學校正是重要的教育載體,經由各種正式及非正式課程、通識教育、教師形 象、學校建築、學生宿舍以及軟硬體設備等,對學生帶來莫大影響。以學校作為 發揮學習文化影響力的場域,將使潛在教育得以循序漸進地構成學生生活脈絡, 使學生自然而然受到環境薰陶及潛移默化,形成凝聚眾人學習意識的文化圈(陳 幼慧,2013)。. 立. 政 治 大. 狄爾泰(W. Dilthey, 1822-1911)認為,精神科學乃是從精神生活的整體、與. ‧ 國. 學. 體驗的豐富為根基,一切的文化活動,是單純的思維、感情、意志的表現,與人. ‧. 類精神活動的各個面向緊密相連。精神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之處,在於其所依據. sit. y. Nat. 的是社會和歷史真實性,針對人類的精神能力及精神產物進行研究,意即人類精. io. er. 神活動之外在化或客體化之探討,尤其是「客觀精神」 (陳幼慧,2011) 。以精神 科學為基礎,斯普朗格(E. Spranger, 1882-1963)將其延伸並提出「文化教育學」. al. n. iv n C 理論,認為教育乃文化現象之一,由歷史、社會的文化發展教育原理,以文化做 hengchi U. 為陶冶(bildung)學生的素材,教育應以文化之傳遞與創造為目的。從文化教育 學觀點,教育以環繞個人周遭的客觀文化為材料,使個人心靈獲得適當陶冶;同 時使已有的客觀文化體系,透過個人心靈不斷地介入,更為生動發展(詹棟樑, 1981)。. 文化教育學重視陶冶及人的形成,深信人類具有可塑性(bildsamkeit)。每 個人的本質由四項契機組成:遺傳、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個人機運,其中後三 項皆與環境有關,顯示環境對個人有重大影響,因人類具有可塑性,因此環境具 有改變人類的力量(詹棟樑,1981)。學校作為主要學習場域,若能將學習的時 24  .

(36) 間與範圍,由課堂延伸至生活中,將宿舍與住宿時間納入學習範圍中,則環境將 可對學生發揮更大的改變力量。. 學校作為學習的主要場地,具備獨特文化特徵,學校文化兼具積極與消極功 能,是一種可透過有意安排或引導發展方向的文化(黃光雄、楊國賜,2003)。 大學應善用環境,將校園空間結合體驗學習以形塑「學習文化」 (陳幼慧,2013), 所有角落皆是潛在的學習空間,教室內外的每處空間均可作為教學主體。優質的 境教將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潛移默化效果,書院教育便是最能落實「教育即生活, 學校即生活空間(湯志民,2002)」的學習方式。書院教育旨在提供不同於正式. 治 政 課程的系統化學習,期使學生透過師生交流、同儕互動、課業輔導、心理諮商、 大 立 多元能力培養、服務精神、接納多元文化等,獲得體驗並學習。書院教育不只發 ‧ 國. 學. 揮潛在課程特質,若進一步結合校園文化形塑之場所賦意,便能形成獨特的書院. n. al. er. io. sit. y. Nat. 參、場地論. ‧. 教育文化,發揮「文化─學習」相輔相成之意義。. i Un. v. 勒溫(K. Lewin, 1890-1947)提出「場地論(field theory)」,以形勢幾何學. Ch. engchi. 的圖式,來解釋人的一切行為與周圍環境的交互關係。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與環 境兩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可用下列公式表示(R. Gifford, 1997;張春興, 1991;湯志民,2002): B = f(P , E) B = behavior(行為) P = person(個人) E = environment(環境) f = function(函數). 25  .

(37) 公式中 P , E 代表個人與環境所形成的物理與心理空間,即為「生活空間(life space)」 。而個人行為又會隨生活空間而變化,因此可以下列公式表示(R. Gifford, 1997;張春興,1991;湯志民,2002): B = f(P , E) = f(L). 每個「人(person, P)」都生活在「心理環境(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E)」 裡,而心理環境存在於人周圍的物質和社會影響力(phys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s), 之中,可在某一時空中造成影響、或決定個人行為的一切環境因素或心理事件(湯 志民,2002)。人的一切行為,大至宗教信仰,小至飲食起居,無一不受他人影. 治 政 響;同時,個人的一切言行舉止,亦隨時隨地影響他人(張春興,1991) 。人與 大 立 環境相互影響,形成個人的「生活空間(life space, L)」 ,生活空間是人的內在和 ‧ 國. 學. 外在事實之總合,包含人及其心理環境。生活空間之外的「外緣(foreign hull, F) 」. ‧. 是世界的一部分,由物質和社會環境中無關聯的事實(alien facts)組成,尚未經. sit. y. Nat. 人的知覺或意識併入生活空間,但生活空間與外緣的邊界具有滲透性. io. er. (permeable) ,意即物質環境中某些個人原本無感的層面,未來可能在其心理上 產生重要影響,如圖 2-3 所示(R. Gifford, 1997;湯志民,2002)。. n. al. Ch. Person 個人. engchi. i Un. v.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心理環境. Foreign hull 外緣. Person +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 Life space 個人 + 心理環境 = 生活空間. 圖 2-3. 勒溫「場地論」示意圖. 資料來源:Gifford, R. (199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6  .

(38) (2nd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環境對個人物理與心理層面的行為之形塑有深遠影響,而各種層面的行為塑 造包含態度與學習模式,潛移默化式的教學與學習即隱藏在整個生活之中。學生 宿舍,正是實施此種潛移默化「潛在課程」最重要的場所(林孝信,2009)。改 造宿舍環境,塑造全新的住宿文化,正是當今高等教育亟需重視的改革。.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 i Un. v.

(39) 第三節. 國外大學之書院教育. 壹、住宿書院教育 一、住宿書院(Residential College) 西方大學始於 11 至 12 世紀,1088 年成立於義大利的波隆那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 、1150 成立於法國的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為世界上最古老 的大學之一。中世紀的大學學生年齡多在十五歲左右,正是年輕學子好動貪玩的 年紀,為避免學生因懶散嬉戲而荒廢學習,並照顧遠道前來求學的外地學生,大. 治 政 學皆提供「學寮(college)」讓學生寄宿。 「學寮」提供食宿,由舍監負責管理, 大 立 其管理方式猶如當時的寺院,日落後即關閉學寮,舍監鼓舞學生熱心向學,並時 ‧ 國. 學. 時敦促怠惰的學生。中世紀的高級教士(如:主教等)或富豪,為了彰顯自身地. ‧. 位,或受懲於羅馬教會而須贖罪,多許願於大學所在地興建學寮。學寮除了住宿,. sit. y. Nat. 亦兼具教學及禮拜功能。舍監常由教授兼任,師生共宿於學寮中,結合生活起居、. io. er. 讀書研究和宗教活動,涵蓋所有教育內容。學寮成為教學和學習的中心,大學則 轉變為行政支援功能(徐宗林、周愚文,1997;林玉体,2005;Wikipedia, 2013a) 。. n. al. Ch. engchi. i Un. v. 隨後英國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發揮學寮的特色,使之成為獨立的「住宿書院(residential college) 」, 書院負責大學實質的教學與學習活動,視導學生的品德行為,提供住宿膳食、文 化娛樂等功能。各個住宿書院集結發展為「書院系統(collegiate system)」 ,大學 則成為授予學位的機關(林玉体,2005)。. 美國大學系統多師法英國書院系統,1636 年,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創辦人 John Harvard 以英國書院制度創辦美國第一所高等教育學府;1701 年創 建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亦以師生共宿的書院制度辦學。早於美國建國 28  .

(40) 前即成立的 9 所高等教育學府「殖民地學院(Colonial Colleges)」 ,包括:哈佛 大學、威廉與瑪麗學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耶魯大學、普林斯頓 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哥倫比亞 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 羅格斯大學(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等校,大多師法英國牛津、劍橋之書院系統,對美國高等 教育之大學辦學與發展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產生深遠影響(林玉体, 2005;張雅雯,2011;Wikipedia, 2013b)。. 治 政 由於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大學之書院制度已有許多學術文獻詳加介紹, 大 立 本研究茲舉例國內較少被探討之世界頂尖大學,分析其書院教育與住宿學習制 ‧. ‧ 國. 學. 度。. sit. y. Nat.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n. al. er. io. 普林斯頓大學最鮮明的特色便是其緊密結合的住宿書院,保障大學部學生四. i Un. v. 年的住宿權利。6 所住宿書院不僅是學生校園生活中心,更提供一系列的學術和. Ch. engchi. 社交活動,以拓展學生的大學經驗、培養興趣、並建立人際社群(Princeton University, 2013a)。. 住宿書院的構想最早由 Wilson 校長於 20 世紀初期提出,1982 年正式成立住 宿書院,5 所住宿書院提供大一、大二學生入住,分別為:Butler、Mathey、Wilson、 Rockefeller、Forbes;大三、大四學生則住在書院系統以外的「高年級宿舍 (upperclass housing)」 。2000 年普林斯頓董事會決定擴大招生 11%(增加 500 人) , 並回應許多大三、大四學生要求繼續留宿書院,而重新規劃住宿書院系統,將書 院劃分為 3 所二年制書院和 3 所四年制書院。2007 年第 6 所書院 Whitman 落成,. 29  .

數據

表 1-1  各項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名一覽表
圖 1-1  三大範疇中的關鍵素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In addition, the way that students deal with homework is differen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d to handwriting, while college student are asked to typing. Moreover, thought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score of the scale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changing impact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in terms of different teaching pedagogies.. There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