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根據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方法的決定、前導性研究的實作等 等,研究的實施流程依圖 3-4-1 所示,共有九點:

一、 生活實際接觸 二、 確定研究主題 三、 閱讀相關文獻 四、 確定研究對象 五、 試探性研究

六、 深度訪談與觀察札記

七、 撰寫逐字稿與了解閱讀情形 八、 調整方向與技巧

九、 結果呈現

在做試探性研究之前,研究者就已經評估過研究的可行性,和會 遇到的困難,故使用立意的取樣方式,確定研究的對象。在確定對象 後,研究者進行知會的同意,進入現場,並藉著共同生活的觀察方式 進行觀察,以實地了解外籍配偶家庭中的閱讀情形;同時也由訪談和 文件中得到了寶貴的資料。然後把收集的文獻,依據研究中的閱讀情 形,加以修改;將所得資料與文獻做比對、分析與查核,在此歷程中,

資料與文獻不斷的做修正與反省,最後才呈現其結果。

在這期間,研究者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正自己撰寫的 技巧,刪掉旁枝雜冗的,不相關的文獻,釐清自己研究的重點,思考 研究時訪談和觀察的方法,在家庭裡該如何進行?才能得到比較自然 又客觀的實際資料,以減少人為因素在研究中造成的誤差和影響。

生活實際接觸

閱讀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對象

試探性研究

觀察札記 深度訪談

撰寫逐字稿 了解閱讀情形

調整方向與技巧

結果呈現 確定研究主題

圖 3-4-1 外籍配偶子女家庭閱讀活 動之個案分析實施程序流程圖

壹、 試探性研究

試探性研究為探索本研究之可行性,並練習資料收集之方法與技 巧,研究者於民國九十三年四月間,針對一印尼外籍配偶家庭,進行 了一次試探性研究,有關試探性研究之實施細節,如附錄(八)。試 探性研究對於本研究具有以下之啟示: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十二日至四月十九日,是研究者進入現場 觀察和訪談,印尼外籍配偶子女,家中閱讀活動的時間。當研究者進 入了現場後,發現印尼外籍配偶家中沒有充足的環境文字和書籍,提 供給子女做為閱讀之用時,心中對於所要研究的對象有些憂心。雖然 研究者一直認為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育程 度、對閱讀的認知,與工作因素等,也影響了家長看待閱讀的態度,

他是否願意抽出時間來陪子女閱讀?是否願意提供給孩子富足的閱讀 材料?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家長往往忙於工作,或因本身能力不足 的緣故,影響了子女閱讀的品質與數量。

在從事質性研究時,要有未雨綢繆的打算,要有風險分擔的規劃,

否則一旦質性研究因為個案的不穩定或個人因素,而被迫終止時,研 究將面臨停擺與另尋個案的命運。

另外,在觀察與訪談進行期間,研究者因為個人因素而無法延長 訪談與觀察的時間,使得觀察時間過於短暫,影響前導性研究的持續 進行,使得研究中斷,影響研究後續的發展和計劃。

對於此次之前導性研究,研究者歸納數點,是研究者在正式研究 中,必須落實與注意的地方,此次的缺失,也可做為日後的借鏡:

一、 不帶偏見:要進行研究之前,研究者不應帶著偏見或負面的思 考進入現場,這些不良的互動潛在因子會影響研究結果。

二、 風險分擔:要有風險分擔的心理準備,尋找其他在研究進行中,

遇到突發狀況,而無法進行研究的替代者。

三、 考量因素:研究者應考慮自己本身的能力、突發事件、和個案 的情況,衡量研究受到影響的程度;在研究受阻時,想出圓滿的 辦法,設法因應與解決。

四、 反觀自省:在研究期間,應時時反省研究進行的方向,與觀察 訪談的有效性和來源的可靠性。

五、 延長在現場的時間:長時間的收集資料,可使資料更具效度,

所收集到的資料,也更加的完善。

六、 觀察方式的改變:因為家庭的閱讀活動,是在自然的情境下發 生,其資料的收集,也必須在個案極其自然的情況下,來做觀察。

故在正式研究中的觀察方式,和前導性研究的觀察方式,有很大 的不同。

七、 心懷感恩:一個人要完成某一件事情,要靠許多人的鼎力幫助,

方能達成目標。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外在的支援系統,與別人 的協助,才是完成研究的主要契機;因此,要時時懷著感恩的心 情來面對人、事、物。

貳、 正式研究之實施程序 一、 觀察

(一) 小華的家

小華(假名)的家,由彰化下交流道,沿著交流道正右方行駛,

直行約十幾二十分鐘左右,便能抵達。他家的門外是一道紅磚牆,牆 的內部是一塊曬穀場,幾間透天的住家緊緊挨著,到了第三間,有鐵 皮覆蓋著的就是小華的家。

研究者進現場觀察的時間,由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到二月 二十六日,共約十二天。研究者進行訪談的時間,由民國九十五年二 月二十一日,到三月十八日為止,為期共二十六天。至於進入現場前 的前置溝通和熟悉的時間,由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七日開始,到九十 五年二月十二日為止,大約有六十八天的時間,是研究者利用電話、

網路、登門造訪、相約出遊、聚餐、逛街、聊天等等方式,來熟悉彼 此與互相接納對方;除此之外,小華家人和小華,與研究者在民國九 十一年開始,便互有聯繫。

小華家的客廳約五六坪大,在門的左方角落裡擺著一張電腦桌,

桌上有一具電腦,最上層的架上推著一些影帶。茶几上放著一些廣告 紙、藥包;小華讀書寫字的書桌,上面有一些工具書,與圖畫參考書,

以及幾個筆筒,上面插滿了鉛筆、原子筆和尺。書桌下,塞滿了廣告 單、通知單和一些教材。

(二) 小華的一天

小華放學一進家門,稍做休息後,就打開電視,自己看著卡通節 目,卡通裡面沒有字幕,有幾隻動物在對話,說的是國語;他的眼睛 瞇得小小的,看電視看得有些吃力。他一看卡通進了廣告,他又轉到 別台,電視上面有中文的字幕顯示,不過字幕上的字不是很大字。

小華回到家的例行公事,就是打開電視機,坐在電視機前看卡通,

而且幾乎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情形,每天看的也都是以卡通節目為主。

星期六、日的時候,小華沒有放假,他依然要去安親班和教會上 課,直到下午或晚上才回到家。小華回到家後,偶而會用電腦玩遊戲,

打發時間,母親通常會控制他的時間,以保護他的眼睛。

在閒暇的時候,小華很少主動看書本,母親提醒他看書,或者要 求小華與她一同閱讀時,小華才會進行閱讀的相關活動。

(三) 個案母親與研究者

在觀察的這段期間,母親偶會坐在電腦桌前面,上網站看一些資 訊和新聞:

http://www.cmcct.bravehost.com

母親看的電腦螢幕上面,顯示的是英文的字體,母親看完了新 聞,又點選教會的訊息在閱讀。小華有時會瞄一下電腦的字幕。

研究者雖然與小華的母親非常的熟捻,但是時常在她的家中來來

去去,長時間滯留,有時也會有感到困擾的時候,例如有時母親累了,

想去睡午覺,卻因為研究者在場,耽誤了她的作息;或者母親把研究 者當成客人看,每天為研究者準備茶水;這種情形,在研究者與母親 溝通後,有了改善。

在觀察期間,研究者常常在個案家中,做著自己的工作,他們也 做著他們自己的事情,有時有交談,有時各自忙,不過都可以感覺到 雙方都自在的做著自己的事。

(四) 個案父親與研究者

父親在家的時間不多,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工作,不然就去朋友 那兒,有時很晚回來,當他回到家時,小華已經睡了。小華學校的功 課,聯絡簿和安親班的簽名簿,因為母親看不懂中文的緣故,因此都 是父親負責簽的。父親簽名時,他會問小華功課寫好了沒,小華的回 答通常是寫完了。

父親不在家的時間居多,即使回家吃晚飯,他也會在吃過晚飯後,

問問小華功課,寫寫自己的報表,然後就到隔壁聊天,或出門去找朋 友;父親與研究者見了面會寒喧幾句,然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五) 研究者本身

研究者在觀察期間,不斷的改進觀察的方式,與克服影響觀察的 外在因素,在小華家中,母親總是非常殷勤的準備水果和茶水,給家 人與研究者享用,也因為如此,小華在聽故事時,桌上總是放著水果、

瓜子、茶水等食品,小華在看書本看到疲倦時,他會分心的把注意力 轉到吃的東西上面,吃著瓜子或者是水果,對於這種情形,研究者有 正反兩面的看法,一是小華吃東西,可以讓他邊吃東西,邊聽母親說 故事,延長小華的閱讀時間,使他不至於因為閱讀而感到單調;另一 點對小華的影響則是負面的,因為吃東西,也可能是導致他分心的一 個因素。

二、 訪談資料蒐集過程

在訪談期間,母親有鞋飾鍊子的組合手工必須完成,故研究者與 母親很難找到適當的時間進行訪談。隔壁的工廠希望她能盡快把工作 完成,母親日夜的趕工,父親則要等到晚上回到家後,才能幫母親的 忙。在訪談母親之前,研究者結束觀察,離開個案的家;在母親忙碌 時,研究者表示要與母親一同做手工,遭到了母親的拒絕,母親認為 那是她的工作,不希望研究者介入。母親忙著工作,因此訪談的時間,

無法事先約定,都是等到父母親有時間,打電話通知研究者,研究者

無法事先約定,都是等到父母親有時間,打電話通知研究者,研究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