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運用質性研究的工作者,經常被問及的問題就是有關研究的信度與 效度的問題,其實信度與效度的概念,主要是源自於實證論量化研究的 傳統,由於量化研究的目的是找出社會現象或社會行為的共同法則

(universalism),因此,測量工具本深的客觀與可信性,就成為相當重 要的評估指標(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回應實證論研究取向的批判 及研究的立場,來闡釋信、效度的意涵,及在學理上信效度的問題及策 略。

要探討如何對研究的質量進行檢測,包括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代表性以及有關的倫理道德問題。「效度」是傳統的實證主義量化研究 的一個判定標準,目的是通過客觀的測量和量化推論尋求一種普遍的法 則。質的研究遵循的是與量的研究不同的思維模式,關注的不是客觀的 分類計量,因果假設論證或統計推論,而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和人們 在特定社會文化情境中的經驗和解釋。「信度」的這個概念來自量的研 究,指的是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質的研究將研究者作為研究的工具,

強調研究者個人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即使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

就同一問題、對同一人群所做的研究,研究的結果也有可能因不同的研 究者而有所不同(陳向明,2002)。

有許多質性研究者認為,研究者可以透過策略性的應用,來增加研 究結果的信度。本研究運用方法:(一)重視對事件的描述與組合;(二)

使用低推論性描述;(三)利用錄音、拍照等機器幫助記錄。將上列所 運用之方法轉成逐字稿,為本研究資料分析之依據。在質性研究發展的 歷程,面臨最大的挑戰主要來自實證論量化研究對測量的信度與效度的 質疑。在面對量化研究者有關「不嚴謹」、「不客觀」與「不科學」的批 判之際,質性研究者的回應,對於研究信度與效度的論述立場其實是相 當多元的。質性研究者都必須要透過對研究的內在與外在信度,進行檢 驗與評估,才能確定研究的結果是值得信賴的。以下為本研究減少研究

誤差及偏見,以提高研究信度的方式:

一、運用深度訪談,取得第一手資料

訪談內容由受訪者口述相關原始資料作為研究之佐證與參考,提升 本研究之真實性。與受訪者建立良好且互動頻繁之關係,研究者親自拜 訪取得受訪資料,以對受訪者有更深入及全面的瞭解。並於研究過程中,

除研究者的詮釋外,亦與受訪者討論及確認資料內容,使本研究之分析 能更臻完整。

二、利用工具進行訪談紀錄與擅打資料

與受訪者蒐集詳盡且豐富的資料,對於研究的可靠性可望提升,擬 定訪談大綱已確保訪談內容的流暢度與完整性。在受訪者同意下,使用 錄音筆紀錄訪談內容及訪談資料,並擅打成逐字稿。而不方便錄音之處,

則採用重點摘要的方式撰寫為筆記,於結束後補充。

三、深入瞭解受訪者的個人資料/背景

在進行資料蒐集之前,針對受訪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如:年齡、來 台年數、子女數、先生職業…等作為對於受訪者的瞭解。故此,在拜訪 受訪者之前,閱讀有關多元文化族群在社會中的差異性及其就業與創業 之文獻,並網羅相關學術文章。由於外籍配偶對國內之生活民情及文化 背景不甚瞭解,故先以受訪者在臺的生活適應與對自我概念的瞭解做初 步的訪談後,再進入本研究之訪談大綱,以增加受訪者對問題清楚的回 應,訪談大綱(附錄五,p130),如下:

1.外籍配偶在未與台灣先生結婚前,在原生母國的就業情況,是否有接 觸創業經驗?

2.外籍配偶在原生母國的就業經驗中,是否有接觸創業?

3.外籍配偶目前為何選擇創業?

4.外籍配偶在低度就業的創業成功助力與阻力,為何?

5.外籍配偶在目前的微型創業,開店的工作滿意度,為何?

6.外籍配偶在夫妻的關係中,先生對開店的支持度,為何?

四、避免研究者的主觀價值影響

如實的呈現受訪者所陳述的內容與感受,謹慎的處理受訪者所提供 的資料,並觀察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避免參入研究者的主觀意識與價 值。除研究者反覆對訪談內容資料的閱讀與理解,並適時與受訪者及指 導老師討論,以確實了解受訪者所表達的真正意含,強化本研究的可靠 性與真實性。

五、以外籍配偶家庭就業與創業歷程的限制問題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訪問對象為外籍配偶,然訪談過程當中有時外籍配偶先 生亦會參與訪談。研究者盡可能透過觀察,掌握外籍配偶及其先生互動 情境的變化及過程,對於外籍配偶家庭就業與創業歷程的影響,以使本 研究內容更為豐富與清晰。

針對上述內容,研究者透過研究過程所蒐集到的資料之真實程度,

及研究者對受訪者之經驗與感受,透過深度訪談與詮釋過程達到真實性 程度來評定,故此對質性研究信效度的爭論,有進一步的說明,同時更 有助於實際研究的進行。

第五節 研究倫理

質性研究的研究倫理知所以重要,乃是因質性研究者可能會覺得,

為了研究走入田野(field site)、走進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去瞭解現象 或是行動背後的意義,是ㄧ件相當有趣的工作。不過因為質性研究是本 著研究者的觀點與被研究對象產生密切的互動關係,而研究者本身往往 又是主要的研究工具(research instruments)。因此,研究者必須敏感覺 察到,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是否處在一個權力

(power)平等的狀況。

在研究的文獻中,倫理包括了許多議題。倫理道德問題主要包括:

隱私與保密、知會後的同意,公正合理原則、以及公平回報原則等倫理 議題,這些都會影響到整體研究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故本研究所面臨的 研究倫理之討論,於以下說明之:

一、隱私與保密

質的研究中經常討論的倫理道德問題是個人隱私和保密原則。「隱 私和與保密原則」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從研究的角度而言研究者不僅 需要尊重被研究者是否願意暴露的權利,而且在對方告知以後需要對其 嚴格保密。但是如果被研究者自己並不認為是一個隱私而自己主動提到 的事,那麼這個資訊就不再是隱私的資訊,而成了一個一般的個人資訊

(陳向明,2002)。

本研究取得受訪者的訪談資料,及家庭相關的檔案,須徵求受訪者 同意,才能予以使用。於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須對受訪者所提供之相關 資料予以保密,亦須妥善保管資料,不得交與他人使用或作其他用途,

僅作本文研究使用,以避免造成受訪者的困擾。

二、知會後的同意

Siddharth Ashvin(2011)提到,多元文化服務倫理中,常因文化背景、

風俗習慣及語言隔閡產生錯誤的理解,尤其在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往往 是差異性更大,在道德文化適應中,須先已知情同意為目的。在研究倫 理的考量上,單純取得受訪者的同意還不夠,要讓其知曉自己所參與的 是什麼,如此才可以做出充分理解的決定。據此,本研究將提供部份的 文本資料,向外籍配偶告知本研究知內容與目的,並於訪談前讓受訪者 透過閱讀和簽署訪談同意書的文件,告知其權利與即將參與的訪談過程,

以便讓受訪者做出最有利、最適當的選擇,但研究途中研究對象仍有權 利退出研究,終止研究關係。

三、公正合理原則

公正合理的原則指的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公正的」對待 被研究者以及蒐集的資料,「合理的」處理自己與被研究者的關係以及 自己的研究結果。研究者在做出公正合理的決定時,必須考慮到研究的 具體情境以及該決定有可能對被研究者產生的影響,研究者應該考慮到 自己的決定是否使被研究者感到「公正合理」,是否使他們覺得自己的 權利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公正原則涉及到研究是否會給被研究者帶來不公正的待遇,使被研 究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得到干擾,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需要向被研究者 說明可能發生的後果,得到被研究者的首肯以後才可開始進行研究。

四、公平回報原則

在質的研究中,被研究者通常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與研究者交 談或參加其他一些活動,他們為研究者提供對方需要的資訊,甚至涉及 到自己的個人隱私。因此研究者對被研究者所提供的幫助應該表示感謝,

不應該讓對方產生「被剝奪」感。回報的方式,關於回報的方式有很多 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無論是禮品還是真誠的口頭表達,都無法回報 被研究者所給予的幫助。研究本身就是一個權力不平等的關係涉及到雙 方的利益問題;另外,有人認為無論研究者內心感到如何,一定的物質 和言語多少能夠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研究者可以根據被研究者「貢獻」

的時間長短以及工作難度支付一定的勞務費,如果直接給被研究金錢不 太合適,也可以送給對方一些禮品,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個「成功的」訪談不僅可以為對方緩解心理上的壓力,還可能給 對方帶來其他一些異想不到的收穫。如果研究者不僅對被研究者給予了 極度的尊重和關注,而提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對方對生活的認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