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音樂教師對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觀點的看法,以及對 該教學教材編選的看法與其實施的情形,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新北市國民中學音 樂教師,在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觀點與教材編選的差異情形。本章將針對與研究相關的文 獻進行分析與探討,以確立本研究問題,同時作為選擇與發展研究工具之基礎,以及研 究設計與實施之依據,此外,在研究資料分析後,作為研究結果的討論之用。本章共分 為(1)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內涵,(2)臺美音樂課程綱要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內涵,

以及(3)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等三節。

第一節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內涵

學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務即引導學習者具全球觀點,透過課堂觀照自身生活與瞭解其 他國家族群,可開拓學生眼界,進而了解並尊重世界各文化(謝苑玫、蔡明芳,2007)。

以下分別從(1)多元文化教育,(2)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等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以瞭 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發展與內涵。

一、 多元文化教育

(一) 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發展

19 世紀英國人類學家 Tylor 是歷史上最早對「文化」一詞定義的學者,人稱「民族 學之父」;Tylor 認為文化是一個複合體,包含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 等範疇,以及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上所習得的任何能力與習慣(引自 Keesing, 1976/1989:

36)。20 世紀美國人類學家 Goodenough 則認為文化意指為「組織性的知識體系與信仰 體系」,一個民族藉著這種體系來建構他們的經驗與知覺,影響其行為(引自 Keesing,

10

1976/1989:37)。因此,各個族群會產生與其他族群有所差異而屬於自身的生活方式、

價值觀念。「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意指在教育中應要提供學生多個 而非單一的文化議題。

與多元文化教育相關的理念發展始於 20 世紀初的美國,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相同或 相異文化的族群相繼地移民,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政策面與教育面上產生了改變。首 先,從 1900 年到 1928 年間大量的南歐與東歐移民快速地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組成,因而 美國公立學校在 1920 年代晚期到 1930 年代間提倡「國際間的關聯」(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及「文化互動的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前者聚焦於世界和平及族群 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尤其政府提出的「好鄰居政策」(Good Neighbor Policy)使得拉丁 美洲受到關注進而納入學校課程中;而後者著重於學生對美國多樣文化瞭解的需求,尤 其是學校中的第二代移民,為了使其以自身的文化遺產為傲及讓學校中其他族群的學生 能欣賞移民學生的文化,學校課程開始強調美國多樣文化的價值(Volk,1998)。

接著,在 1950 年到 1960 年間,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俄冷戰的社會背景之下,非 裔美人為爭取與他人平等之權益以及廢除學校中的種族隔離政策,而發起民權運動;此 外,學校改革者開始指出教科書中所存在族群偏見的內容,迫使學校教育開始重視少數 族群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推動了美國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觀(Volk,1998)。於此同 時,美國人開始瞭解到自身社會共存的多樣文化,由多數美國人原本認同的「文化大熔 爐」(melting pot)之同化觀點,轉為「沙拉碗」(salad bowl)之接受與欣賞差異的觀點

(Volk,1998)。

許多教育者在 1960 年代早期提倡「區域研究」(area studies),或「族群文化研究」

(ethnic culture studies),主要以非西方的區域為研究主題,希冀提升美國特定地區少數 族群的自尊;然而,在 1960 年代晚期教育者又提出了「多族群教育」(multiethnic education)的理念,他們瞭解到並非只有少數族群,而是所有的學生都需要學習美國既 存的不同文化(Volk,1998)。

到了 1970 年代,受到民權運動的影響,其他族群如印地安人、西班牙裔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等也為自身發聲,因而教育者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認為不同族群背景

11

特殊性╱

無特殊性 國籍 性別

社會階級

種族╱族群

宗教

的學生需要從彼此多樣的文化中瞭解他人的信念、價值及環境(Volk,1998)。而這個 原本倡導不同族群背景學生相互瞭解的多元文化教育觀,在 1980 年代更進一步的擴展 至包含不同宗教、年齡、性別、社經地位、社會階級、身心障礙等背景之學生在學校都 應擁有相等的受教機會(Bank,2001/2008:3、16;Volk,1998:4)。

個體

圖 2-1-1 多元文化歸屬(資料來源:Banks,2001/2008:16)

綜觀上述可知,與多元文化教育相關的理念發展始於 20 世紀初的美國,從 1920 年 代晚期到 1930 年代間公立學校提倡「文化互動的教育」,到了 1960 年代早期,教育者 提倡「區域研究」、晚期則提出「多族群教育」,其更於 1970 年代轉而提倡「多元文化 教育」的理念。Volk(1998:122)特別提及各時代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所產生的新觀 點,並非將先前提出的觀點取代,而是增加其原本的內涵,使得其內涵更豐富而多元。

(二) 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發展

伴隨著臺灣的開墾過程,除了原住民各族外,相繼有閩南、客家及其他省份等不同 的漢文化移民移居臺灣。此外,自 1980 年代以來,因跨國婚姻而移入臺灣的新住民人 數也逐漸增加(內政部,2012),使得臺灣的族群文化日漸多元。

有關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的源起,包含內部與外部兩個因素的運作(劉博允,2004)。

就內部因素而言,臺灣自 1987 年解除「臺灣省戒嚴令」後社會日趨開放,個人自主意

12

識也逐漸提高,使得長久以來受政府及一般社會大眾所忽視的原住民與弱勢族群,開始 透過各個管道爭取自身的權益(翰林編輯群,2010);此外,政府亦開始提倡本土化運 動,尤其重視鄉土及母語教學,對臺灣本土的族群文化展開重新關懷。就外部因素而言,

臺灣的教育學術發展深受歐美的影響,因而有關多元文化教育的論述亦受到歐美多元文 化教育風潮的洗禮;此外,聯合國將 1993 年定為國際原住民族年,推行一連串的運動 來增進原住民族的權利,亦影響臺灣教育政策的改革(劉博允,2004)。

由於以上之社會背景影響下,臺灣政府相關單位以及專家學者於 1990 年代開始關 注多元文化教育的議題(譚光鼎,2010)。在政府相關單位所公布的教育政策中,1993 年教育部施行「教育優先區計畫」,係基於機會平等、積極性差別待遇與合理分配資源 等理念,給予少數弱勢族群及低社經地位者優先資助之教育政策(沈姍姍,2000)。1996 年行政院公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提及「國家應發展適性適才的教育,尤其是國 民義務教育階段,應提供每個學習者充分的試探機會,肯定其特質與多元價值」(行政 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33);因此,行政院將推展多元文化教育列為重點之一,

並特別強調需加強身心障礙者與原住民的教育,同時落實兩性平等的教育理念。更進一 步,2004 年教育部頒布「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此計畫目標為「建立國人對新移民之 同理認識,及外籍配偶之終身學習體系」(教育部,2004:1)。

從上述三項政策,可知臺灣在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中所關注的對象,已涵蓋了不同族 群、性別、階級以及身心障礙者的國民,並關切他們從學齡階段到終身學習的過程。

中國教育學會於 1993 年主編的《多元文化教育》,邀集國內學者探討多元文化教育 的理論與實施,為國內第一本以多元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專書。1997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舉辦全國第一次「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包含原住民 教育、族群關係與教育、兩性平等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政策與模式、多元文化教育 的課程與教學等五項議題。此外,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投入多元文化教育領域的研究,

以下針對國內專家學者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與看法,綜合討論如下:

1. 多元文化教育涵蓋多樣的面向:游美惠(2010:44)認為每個人都是多元的主體,有 多樣的文化認同,因此,學者們對於多元文化教育涵蓋的面向除了族群外,黃政傑

13

(1993)認為尚包含語言、性別、社會階層、個別差異等;陳美如(2000)認為包含 階層、性別、語言、宗教、特殊學生等;劉美慧(2010)認為性別、階級是社會中相 當重要的差異面向,是建構多元主義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2. 將多元文化教育定義為尊重及欣賞差異(陳美如,2000;黃政傑,1993;劉美慧、陳 麗華,2000;劉美慧,2010)。黃政傑(1993)提到多元文化教育從字面上看來是對 一元中心文化主義的反動,強調去中心化、尊重差異、機會均等,不是專為少數特殊 族群所提倡,而是針對社會中所有成員的教育,是「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教育」。

3. 將多元文化教育定義為希望透過學校教育的改革,達成教育機會均等的目標,並促進 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教育方式(黃政傑,1993;劉美慧、陳麗華,2000;劉美慧,2010)。

黃政傑(1993)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教育改革理念與教育改革運動,它透過持續 不斷的課程改革與整體教育環境改革等途徑,教導學生熟悉本族的文化,能夠自尊自 重,也教導學生去瞭解並欣賞其他族群團體、文化團體與國家的文化,養成積極對待 其他文化的民主態度,消除偏見與歧視。

綜合以上對於美國與臺灣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發展的闡述,可發現兩者有關多元文 化教育理念的發展受到當時社會背景、歷史背景及政府政策的影響,進而在學校教育以 及課程發展中產生不同的理念觀點。而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期望藉由學校課程來發展學生 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同等的感受、瞭解與尊重的能力,這些文化背景包含了不 同族群、宗教、性別、社會階級、身心障礙等面向的學生。

14

二、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音樂是人類文化中特有且極重要的資產,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音樂,有人類的歷史就

音樂是人類文化中特有且極重要的資產,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音樂,有人類的歷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