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三、 多媒體與理解

Herman(2004b)嘗言,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互相轉譯性(intertranslatability),

敘事內容隨著表達媒介的特性而有所變化。當敘事進入新媒介時付,不同媒材 的組合提供了更多創作的可能。然而,當研究者比較文字與文字以外的媒介敘 事時,發現傳統的敘事學仍有未及之處,是以學者開始向認知科學取經,檢視 讀者建構文本的過程(陳雅惠, 2008)。

Mayer(2005) 認為,多媒體即為「包含文字與圖像的訊息」。包含印刷文 字、口語文字、插畫、照片、動畫、影片等。組合多種媒體的過程中,作者必 頇選擇使用何種表意工具,而這將會影響到閱聽人如何解讀資訊。

模態(modality) 意指資訊呈現、表達的形式,是研究多媒體一個重要的面 向(Reimann, 2003)。Kress(1997)指出,就像英文不能完全翻譯為德文一樣,從文 字到視覺的轉譯也會有所差別。即使是呈現同一概念或故事,採用不同模態表 達,在讀者的眼中將會是不同的樣貌。

不同媒材有各自擅長及不擅長表達的意義,文字、口語擅於說明抽象的、

有時間序列的因果關係;影像則較自然、直覺,能立即記錄大量資訊,表現物 件、實體及相關成分之間的空間關係,並可同時表達在場元素的反應。由於影 像必頇以具體的畫面來表達,因此也較無法容忍模糊的意義(Kress, 2004; Mayer, 2005)。

Mayer & Gallini(1990)指出,以圖片搭配文字,對閱讀有幾種正面幫助:插 圖可以妝點文件,提升閱讀樂趣;幫助讀者視覺化人物、場景、事件,幫助記 憶文本中的關鍵資訊,幫助讀者理解文本。除了第一項的裝飾用途涉及動機因 素之外,其餘均與認知歷程有關。

資訊的系統,一是文字(verbal form)、一是圖像(pictorial form)。文字包含印刷文 字、口語文字;圖像包含插畫、照片、動畫、影片等。多媒體學習,是由文字 應的影像(mental image)。

將材料消化、組織成有意義資訊的學習過程,必頇先將感官記憶區所收錄 的資訊提取出來,並在工作記憶區將其中屬於語言、文字的資訊整合到文字模 型(verbal model)中;而將圖像、影像的資訊整合到圖像模型(pictorial model)。最 後,再提取長期記憶中的先前知識,與文字、圖像模型整合成對資訊的理解,

Mayer的多媒體學習理論係由Paivio(1971)所提出之雙碼理論奠基而成, 假 定圖像與文字有分開的處理通道。Schnotz & Bannert(2003)則進一步修正圖像、

文字的處理過程部分。他們認為,建構文字模型及圖像模型的過程,可再細分

Proposi tional representa tion

心智模式(情境模式)

Mental model

文本淺層表徵(微觀命題)

Text surfa ce representation

視覺感知/視覺圖像 Text surfa ce representation

文本 Text

圖像/圖示 Pi cture/diagra m 建構模型

檢視模型

perception Themati c selecti on Semanti c processing

Sub-semanti c processing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三)多媒體的正面效果

Mayer認為,學習者是有限容量的雙碼製碼者,當學習者能夠有效整合文 字、圖像這兩種資訊的時候,理解表現會變好。圖文搭配得宜的多媒體,可以 產生多媒體效果(multimedia effect)及模態效果(modality effect,或譯形式效果)兩 種正面效果。

Schnotz(2005)指出,多媒體設計只要符合連貫原則(coherence),也就是圖 片與文字有意義上的相關,及接續原則(contiguity),意指圖片和文字的位置靠 近,或同時出現二原則,圖文並茂的學習效果,會優於文字。

如前所述,在Mayer的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式中,資訊是先被感官所收錄,

進而進入工作記憶區中形成文字模型及圖像模型。而Low & Sweller(2005)提到,

工作記憶分為幾個獨立的處理單元,視覺跟聽覺感官的處理系統獨立運作。

模態效果,指的是人的視覺、聽覺感官認知資源有限,同一時間能處理的 資料有限;因此若資訊能於視覺及聽覺通道同時處理時,能處理的資料量,會 優於僅使用一個通道處理資訊。舉例來說,倘若要處理的資訊包含文字與圖像,

則會因為訊息都集中在視覺收錄感官,但又必頇分心處理文字、圖像,在認知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表現就會比視覺、聽覺感官並用差,稱為分心原則

(split-attention principle)(Schnotz, 2005)。如Mayer的實驗發現,單用文字呈現內 容,學生會對內容有較差的記憶,且在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時會有困難(Mayer, 2003)。

雙重的呈現方式(dual-presentation modalities)可以活化視覺跟聽覺的工作記 憶。若同時選用多種媒材,可將語言資訊以聲音表達,會比用文字表達更能減 輕認知負荷(Moreno & Mayer, 1999; Sweller, 2005)。Moreno & Mayer(1999)的研 究發現,圖片加上話語(spoken text)的學習效果要優於圖片加上文字。Sweller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顧過去相關研究,也發現就一般狀況而言,圖像加上口述旁白的學習效果優於 圖像與文字。

國內研究也有同樣發現:動畫加上旁白、影片等多媒體的學習成效,運用 了雙重感官,會有較低認知負荷,學習成效較文字佳(李金鈴, 2008; 施駿宏, 2009;

徐易稜, 2001) 。

(四)多媒體的負面效果

除前所述的多媒體效果、模態效果等正面效果之外,多媒體對學習也可能 造成負面影響。前述提及的分心原則,還有重覆、冗餘(redundancy)的情形。冗 餘效果指的是對特定讀者而言,圖片、文字同時呈現不見得會對學習有所幫助。

Mayer等學者發現不同先前知識程度的讀者,對資訊形式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已 擁有較高先前知識的讀者可以僅使用圖片、文字一種資訊即可;圖文資訊同時 使用,對高先前知識者而言反而會多出許多重覆、非必要的資訊,虛耗時間跟 心力(Schnotz, 2005)。此外,Mayer與其同僚也發現,圖文搭配幫助理解的正面 效果,只出現在解釋型文本中。

綜合前述多媒體學習效果的文獻,影片因為結合視、聽資訊,運用雙重感 官,對低先前知識者而言,能夠降低認知負荷。若未加入影片,只有文字的話,

則會因為資訊同時集中於視覺輸入,造成認知負荷,不利理解。為驗證不同的 表達模態是否影響理解效果,本研究提出研究問題一:

研究問題一:內容以文字表達,或以多媒體(影片結合文字)表達,會對讀者 理解造成何種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