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大肌肉活動課程之內涵

本節主要說明大肌肉活動課程定議、大肌肉活動課程在新課綱之運用、大肌 肉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原則、大肌肉活動課程的實施流程、大肌肉活動課程的評量,

分述如下:

一、大肌肉活動課程定義

12

課程 (curriculum) 一詞,原意是跑道,引申為學習經驗,也就是在成長的各 個不同的求學階段旅程中有遵循的道路,認為課程的定義可分成學科、經驗、目 標及計劃四大類,課程是科目或目標的定義,強調的是課程的實質成分;課程是 計 劃的 觀 念 , 強 調的 是 課 程 的 程 序 成 分 (黃政傑,1991)。課程必須要有計畫的、

有系統的引導幼兒並產生有預期的結果,唯有完善的課程才能引導幼兒有機會學 習,並讓幼兒的能力在潛移墨化中逐漸攀升 (幸曼玲等,2015a)。

大肌肉活動 (gross motor activities) 是世人爲便於區別活動的性質,將身體 上的肌肉,其大小區分爲大肌肉與小肌肉。所謂大肌肉係指胸肌、澗背肌大圓肌、

斜方肌、旗直肌、股四頭肌、腓腸肌、縫匠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大塊並且 能發出強大肌力的肌肉。因此所謂大肌肉活動是指使用發出較大肌力的身體活動 (教育部,2018) 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幸曼玲等 (2015a) 指粗大動作就是穩定性、移動性和操作性動作,其內涵是 遊戲與運動層面,教學強調以遊戲的方式呈現來達到運動的目的,經由不斷的操 作練習及學習的過程,並配合生動活潑的音樂與器材,達到身體動作的成長及熟 練。傅雅琪 (2017) 也指出幼兒園教師在大肌肉活動實施方式不一,包括遊戲場 自由活動、律動、或自行發展的運動遊戲課程。Venetsanou 與 Kambas (2017) 研究中指出為改善希臘幼兒的體能不足,幼兒園強調需要在日常的作息表中納入 適合幼兒發育成長的體能課程。許美蓉與黃永寬 (2015) 認為舉凡幼兒自由的奔 跑、追逐或使用罐頭遊具,都是屬於大肌肉活動。也就是說透過遊戲的運用來達 到運動的目的,讓幼兒的身體與外界事物連結,運用身體去覺查、感受空間的大 小、時間的快慢、力量的輕重等,以培養幼兒對自身行動的自主。動作教學是課 綱中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教學的主體,讓幼兒能夠有正確動作的指導,更多的練 習機會,更佳的動作表現,以便與國小的運動技能做連結,是新課程的主要精神 (王宗騰,2013)。

綜合上述,本研究大 肌肉活動課程的定義為課綱中身體動 作與健康領域所提 之大肌肉活動,讓幼兒能自在地、開心地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大肌肉參與老師所精 心安排設計的活動,以遊戲的方式呈現來達到運動的教學目的,讓幼兒學習動作

13

14

由表 2-1 可知,身-1-3 覺察與模仿健康行為及安全的動作,此目標含括身 體 動 作 與 健康 2 個領域概念,仍列入大肌肉活動課程目標,但課程設計時的指 標若不是本次的研究範圍,將會排除健康領域學習指標,故本研究的大肌肉活動 課 程 目 標 有 身-1-1、身-1-2、身-1-3、身-2-1、身-2-2、身-3-1、身-3-2 之七項 內容。分述如下說明身體動作、用具操作、健康行為。

(一)身體動作

身體動作應包含動作基本技能和動作概念,教導幼兒基本技能是必要的,即 大肌肉的穩定性,移動性,操作性動作基本能力學習和表現。另外,動作概念是 身 體 動作 構成 的 要 素 ,有 空間 :個 人的 空 間 (在身體周圍的一切),一般的空間 (或共享的空間),在一般的空間通常被定義為地板、牆壁和天花板。空間還必須 考慮身體及空間的方向,如:前進、後退、左及右。空間的動作表現需要在一般 路徑中活動:直線的、彎曲的或之字型的路徑;時間:與迅速或緩慢的動作執行 有關;力量:著重在運動表現時力量有多強烈或多輕柔,同時涉及一些肌肉的緊 張度;流暢:指約束的或是自由的移動。約束的流暢性指動作會被打斷或中斷,

自由的流暢性動作是不間斷的。

(二)用具操作

大 肌 肉活 動是 一 個 講 究教 材 變 化 的課程 , 教材內容 的延 伸很 重 要,教 保 服 務人 員設計的教 材 要 多樣 化 , 熟悉各 種 器 材的遊戲變 化,吸 引 幼兒從 事各 種 不同 的大肌肉活 動 , 而當 無 器 材可用 時 , 也能運用一 些徒手 遊戲 來應變;

不 同的 用具操作, 其 主 要的 大 肌 肉活動 內 容 大都類似, 只是藉 著器 材再加以 變化,目的是要引導或吸引幼兒從事各種不同的身體活動。

設備器材 內容相 當廣 泛,可分 為大型器 材 與小型器 材, 加以 運 用可更 熟 練 穩定 性、移動性 與 操 作性 的 動 作能力 。 大 型器材著重 在特殊 穩定 性、移動 性 與操 作性之能 力學 習, 體 力 之增強 , 都 可 透過大 型 器 材之 使 用 而獲得 有效 之 助 益。 幼兒喜歡擁 有屬 於自 己 的 小型 器 材,避 免因等 待而引 發的爭 吵問題 ,

15

使每一幼兒達到最大 的活動程度 (許義雄,2004)。用具操作活動選擇合宜安 全的器材,也可由生活周遭容易取得的替代用品,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三)健康行動

健康 行動 是指 維 持身 體健 康為 避免疾病 而從事 防範未然之 安全行為的 學習活動。本研究只針對安全方面,指幼兒能感受覺察身體在大肌肉活動 中或運用器材時,能夠分辨自己與他人是否處於安全狀態,並產出可以保 護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為對策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7)。

三、大肌肉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原則

水心蓓 (2003) 認為幼兒運動遊戲課程的設計應該結合遊戲與運動的理論知 識,將編排運動遊戲課程的教學目標定為:1.增加知覺;2.提昇身體健康與促進 身體成長;3. 培養社會能力;4.促進生活能力的提昇。活動課程是依照學習者的 興趣,組織規劃課程,採用心理組織法安排教材; 學習者的經驗是課程的起始 點,也是課程的發展重心,強調學習者與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過程,注重學 習者的全面發展,較適合幼兒園所及小學以單元活動為主的統整教學 (陳淑琴等,

2001)。王建台 (2007) 針對幼兒體能教學提出 5 點設計原則 1.各個活動之間應 有所聯結;2.要適合幼兒的能力;3.要有個別的需要;4.要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與 參與;5.要有親自操作練習的機會。陳忠仁 (1994) 認為實行動作教育需要有 6 個 原 則 1.快樂與自主;2.創造性;3.成就感;4.注意力;5.週期性;6.排除競爭。

大肌肉活動課程設計原則,依循課程組織概念,可從幼兒發展、課程編排、

教材及設備器材、活動多元、教學活動型態等取向考量 (幸曼玲等,2015a;曾 沈連魁,2011;黃永寬,2009),分述如下:

(一)幼兒為主體

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以行動代替說明,依幼兒的年齡發展、能力、興趣與

16

生活經驗,增進大肌肉的動作基本技能為主題課程。瞭解幼兒的動作能力及動作 發展順序,依動作期程循序漸進,注重個別差異的存在。

(二)課程具有目標採漸進式編排

課程要有教學主題或重點,以課程目標為基礎,與學習指標相結合設計大肌 肉活動。大肌肉活動教學強調以遊戲呈現來達到運動的目的,首先要先擬訂學習 指標,設計好玩、有趣可以引起幼兒興趣的大肌肉活動,以幼兒為中心採用循序 漸進的課程設計原則進行課程活動編排,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性的試探、操弄各 種大肌肉活動玩法,可以增加對運動的興趣及參與活動的機會。

(三)教材及器材的運用要有持續的連貫性及多元化

運用合適的教材或器材設計多元化的連貫性活動,引發幼兒學習興趣。教材 要有延續性、教具多元化, 教材編排時要延伸或交叉,如果前一學期未能呈現 延伸的課程,則下學期應持續。學期初先以團體性的器材與活動設計為主,再漸 漸增加技巧性的動作學習內容,提供幼兒有創造思考的空間。

(四)活動多樣化且具有趣味性

提供活動包含室內外以及動靜輪替之連貫性多元的變化,內容需要活潑、有 彈性且具有樂趣化,必要時應提供個別性的活動,符合個別化差異。幼兒體能課 的時間約為 30 至 40 分鐘。

(五)安全性原則

營造安全有趣的遊戲氣氛,以團體教學為優先考量。大肌肉活動前後應安排 暖身活動與緩和運動。

綜合上述大肌肉活動課程設計的最高原則為要適合幼兒的能力及需求,要 尊重幼兒的興趣和個別差異才能滿足好奇心及引起學習的動機;與各個學科領域 之間要做連結,符合多元學習與發展,讓幼兒在操作練習中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

17

並提升運動經驗,進而達到幸福感的最終目的。

四、大肌肉活動課程的實施流程

大肌肉活動課程教學流程 (黃永寬,2009;劉錞綺、劉嘉豪,2014),如下 說明:

(一)教學目標:每次之活動應安排教學目標。

(二)引起動機:運用故事、器材、情境等引起幼兒興趣。

(三)暖身:活動前的暖身,可運用幼兒律動、兒歌、帶動跳。

(四)主題活動:活動主題以幼兒容易完成為主,採用平行活動或分組活動。

(五)變化活動: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做變化,如人數變化、器具變換。

(六)昇華活動:將活動內容難度提升。

(七)緩和及整理:運動後的緩和運動和運動前的暖身運動是一樣重要的。可以 搭配旋律緩慢的律動、兒歌做伸展操將有助於調節亢奮的情緒,促進身體的新陳 代謝並維持肌肉的血液循環,也讓更多帶入身體內的氧氣與營養能供給需要修復 的肌肉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促進幼兒的身體回復成運動前的狀態。活動的最 後幼兒也應該參與教具的收拾,這是重要的學習經驗,也是使幼兒運動遊戲更具 完整性。

由上述可知,大肌肉活動課程的實施流程,先引起幼兒學習興趣,進行暖身 操或柔軟操避免運動傷害,讓幼兒進行發現及探索身體動作的主題遊戲,提升遊 戲的變化以強化熟練大肌肉動作基本技能,活動尾聲進行伸展操緩和幼兒活動量,

最後師生一起整理環境。

五、大肌肉活動課程的評量

許義雄 (2004) 提到教育工作者應經常透過正式及非正式的方式來評量學生,

並經常修正及調整課程以便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新課綱身體動作評量原則指出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