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記者採訪創傷新聞的壓力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女記者採訪創傷新聞的壓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要處處受限別人,我覺得避免有爭執最好的方式就是你花個錢給別人 帶。(受訪者 B)

對於受訪者 B 而言,請家務移工是個不得已的選擇,保母或幼稚園等托育 機構,無法滿足記者媽咪隨時外出工作的需求。記者工作並不容易,如果沒有 私人的支援系統,很多記者可能就會選擇轉業。

如果今天要不是像我這樣心一橫,請了外傭,結婚生子之後小孩子怎 麼顧的到?對不對?所以就會有人轉業啊,或是有人不幹啦,那如果 是像我這樣比較沒有能耐,我只能繼續待在這個行業,那我們就得咬 牙苦撐啦。(受訪者 B)

即使是留在工作崗位的女記者,許多仍是咬牙苦撐,例如受訪者 I 和受訪 者 H 對工作都有且戰且走,直到忍無可忍的心態。當然,在以上勞動處境的分 析中,所謂女人典型處境的特殊結構和行為並不必然存在,有些女性在不同層 面逃避或超越了女性的典型處境與定義,例如新聞業有許多選擇不婚、不育或 是離婚的女性,她們必然展現了女性的不同面貌、能動性與性別處境,但這並 不表示性別限制不存在。

第二節、女記者採訪創傷新聞的壓力

創傷新聞不僅突顯了女記者的勞動處境,其特殊性質也讓女記者感受到與 其他新聞類型不同的壓力型態。本節關注女記者採訪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先 從場域切入,了解場域存有哪些壓力,接著關注創傷事件本身對女記者的影 響,描述女記者的創傷壓力現狀,並分析其影響因素與因應之道。

一、 來自場域的壓力

創傷新聞可能涉及災害、死傷與悲傷的情緒,記者的壓力包括惡劣採訪環 境、採訪當事人及其家屬,以及對死亡的忌諱與畏懼。身處其中,記者可能在 高風險工作中感到身心煎熬;她們必須經常採訪充滿敵意的當事人,或是獨自 接近危險人物;她們還得經常穿梭於台灣民間文化所忌諱的死亡現場或喪葬地 點,親眼目睹人間慘劇。

(一)惡劣採訪環境

從颱風到大型災難,創傷新聞有時涉及惡劣採訪環境,記者的困境展現於 新聞室的「挺進文化」,要求記者無所畏懼地衝鋒陷陣,競逐「更快速」、「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危險」的目標。王靜嬋(2010)指出,記者在創傷事件中可能感到害怕,卻會 在同儕營造出來的大無畏氣氛中隱藏情緒,例如看到他人無畏,便激起不服輸 的心理,認為自己無所畏懼,甚至不能畏懼。而這些引發震懾不安的事件,從 此如同驕傲的「勳章」,被記者視為採訪生涯的榮譽象徵。

「挺進」是一軍事用語,係指部隊直向目標前進,在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 義是「不顧一切,向前邁進」。挺進一詞在新聞業廣泛運用,尤其常用來形容 災難新聞中的新聞工作者為了取得第一手資訊,不顧一切地深入環境險峻的事 發現場。記者深受此價值影響,例如受訪者 C 形容,記者跑大新聞就如同「戰 士上戰場」,她如此描述同事在跑災難新聞時立大功、拿到獨家獎金的經過:

他第一手拍到怪手在挖,因為他在山頂上,山頂上其實風很大,他跟 另外一個同業兩個人,用徒步爬到半山…。如果記者不具備好奇心跟 想要突破的想法的話,你其實不會冒險走到那個地方,因為你已經從 昨天晚上值班值到現在,你已經一個晚上沒有睡了…。…他選擇到一 個高度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那也是人生的高度。(受訪者 C)

新聞室文化透過強制或潛移默化的方式控制記者。強制方法包括長官直接 下達指令,要求記者必須採訪何人、訪問哪些問題、拍到何種畫面;記者也會 內化組織價值,迎合公司要求,例如媒體對新聞表現錙銖必較,記者除了擔心 獨漏之外,也會積極追求比對手多幾秒的新聞畫面。受訪者G打趣地說明何謂

「新聞鐵律」,可看出新聞室對記者施加的強制力:

如果你在採訪過程中掛了或受重傷,長官會說沒有一條新聞值得用命 來拼;但如果你沒掛了或受重傷,卻交不出長官要的,那你會比死還 難過。(受訪者 G)

媒體與其他組織一樣,經常用強制、酬庸與規範等對記者進行內部控制。

例如獨漏新聞被長官指責或威脅,此為強制作用;取得獨家或良好表現,組織 會給予口頭鼓勵或獎金作為酬庸;規範則是組織文化的目標。記者會感覺到來 自新聞室的壓力,每天的比報優勝劣敗一目瞭然,對記者都是壓力:

隔天翻開報紙,你也在現場,別人也在現場,別人有照片,為什麼你 沒有?長官什麼一句話都不用講,他只要比報出來說聯合報哪一版,

有沒有照片,然後新聞內容什麼什麼,然後什麼中國時報有什麼照 片,蘋果日報怎樣怎樣,自由時報拍到什麼什麼,然後有現場直擊的 照片,本報無。然後那個比報是發給所有的人看…長官不用講任何一 句話,你就會覺得很想死了。(受訪者 G)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新聞室壓力是迫使記者「挺進」的關鍵。記者若無法適應高風險的新聞文 化,可能會受到貶抑或排斥,記者必須自我調適,否則難以持續職業生涯。受 訪者 D 在八八水災時,見同業紛紛搶搭簡易的「流籠」11飛渡湍急的溪流,無 論男女記者臉上都毫無懼色,一心要深入尚未曝光的災區,那驚險的場面讓她 思考自己無法勝任新聞工作:

我是覺得說他們是沒有思考過那個會送命。我覺得他們好像不怕,可 是我思考是那個可能會斷,那個可能會死掉,因為溪水太湍急了。…

所以當然那時候就會覺得你是不是...是不是沒有辦法去勝任。(受訪 者D)

記者若感受到危險,會先觀望他人行動,受訪者 G 說,災害採訪時各媒體 之間會彼此制衡,「敵不動、我不動」;一旦有人挺進,其他記者可能在大無畏 氣氛、或是不能輸的心態下跟著搶進,受訪者 D 曾因目睹同業搶搭危險流籠深 入災區而思考是否應持續記者生涯;而受訪者 B 自知「挺進」的危險性,但就 算害怕,還是得完成任務:

你走到那邊,長官問你還能不能再進去,你說呃...前面好像還有路,

但是風雨有點大,你再走進去一點,當你走到沒有路可以走,車前面 果然都已經...你知道那些採訪車都已經是走在爛泥巴,油門稍微用力 一踩,都會滑一下,因為泥巴很爛,然後樹這樣一直打。其實說真 的,大家都很害怕,但是其實你就是…就是得把新聞採訪完成。(受 訪者 B)

記者冒險挺進災區,如何避免危險?記者表示,災區採訪主要靠「經驗」

作好準備、判斷情勢。例如受訪者 C 說,記者通常會掌握自己採訪區域的特 色,像是易淹水的地方就先備好雨鞋或溯溪鞋,不足之處再從經驗中慢慢摸 索,以她自己為例,在經驗中她學到準備車用的電腦充電器,以防止半夜無電 可用。不過,經驗並不足以應付所有危險情境,首先是各式災害情境面臨的狀 況不同,記者到了不熟悉的環境或被要求臨時支援,若只憑藉自己經驗行事,

可能無法自我保護;其次是意外本身的不確定性:

我以前在雲林海邊常常淹水嘛,所以我們的習慣就是我們會穿短褲,

因為短褲就是水來了又褪了,你比較好乾嘛。…但是我那次去八八水 災的狀況又跟雲林淹水不同,因為淹水是整片的水,可是八八水災是 有泥濘、有坍崩,它不是淹水的狀況。我那天穿了一條短褲,然後穿

11 「流籠」是山上一種運送水果或物資的設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了我在雲林的雨鞋,走走走走了三天,我整個腳都受傷了,就是有傷 口。那是因為我的知識不足,所以我穿了短褲又穿了雨鞋,那個雨鞋 一直摩擦我的小腿,所以最後我受傷了。(受訪者 D)

有時候看山壁上的石頭一直滾一直滾,你就會想說,不要拍了,開始 往回走。…會在那當下會自己研判差不多什麼樣的程度夠了,夠 了。…但是有時候經驗不一定準,因為意外來的總是無聲無息。(受 訪者 B)

有時記者不顧一切地挺進,根本無暇想好退路,導致「進得去、出不來」

受困災區,從記者變成災民、從記錄者變成當事人。受訪者 D 提到同業受困災 區的那一晚,對方曾以手機與她取得聯繫,她無法忘懷當晚受困的記者感到生 命受到威脅、自己被遺棄,對人生感到絕望的談話:

整個晚上其實她是對人生很絕望的...因為那個木屋外的溪水一直在暴 漲,所以她或許會死掉,她覺得很惶恐…。當然困住的人她會覺得 說,你為什麼不派直升機來把我們都救出去?…因為她被困住,她就 會覺得說是不是大家都放棄他們?會有很多負面的東西出來。(受訪 者 D)

記者的「挺進」背後有否組織支援?抑或只是不顧生命安全的冒險行為?

新聞室對記者的要求是:記者必須完成指定任務,至於「如何完成」,則是記 者個人要去承擔的。受訪者 E 採訪七二水災時,谷關、中橫都被沖毀,當地的 房屋、餐廳、魚池,甚至連派出所都被大水沖走,完全無法上山,救難人員都 到不了的地方,主管下的指令是「爬也要爬上去!」記者只能無所不用其極地 想辦法:

在狀況不明的情況下,路被沖毀上不去,我們就想辦法…,那時候特 派員說,爬也要爬上去!問題是救難人員都爬不上去,叫我們兩個女 生怎麼爬上去?我們就開始想辦法動腦筋啊,所以我就會去空軍那邊 跟他盧,撒嬌也好、你要怎麼樣去威脅他也好,妳就想辦法說我要擠 進去、我要上去看。(受訪者 E)

在狀況不明的情況下,路被沖毀上不去,我們就想辦法…,那時候特 派員說,爬也要爬上去!問題是救難人員都爬不上去,叫我們兩個女 生怎麼爬上去?我們就開始想辦法動腦筋啊,所以我就會去空軍那邊 跟他盧,撒嬌也好、你要怎麼樣去威脅他也好,妳就想辦法說我要擠 進去、我要上去看。(受訪者 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