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好書大家讀」源起及選編理念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好書大家讀」源起及選編理念

一、「好書大家讀」源起

「好書大家讀」是國內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品評選活動之一,創設於民國八十 年,首要發起者為「民生報」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初衷是希望在每年出版 的茫茫書海中,以嚴謹的評審制度,依年度分梯次為家長及孩子評選好書。除了 鼓勵優良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與寫作、提供圖書出版新資訊、建立優良少年兒童 圖書評鑑制度之外,更希望提倡讀書風氣,並為家庭、學校、社會搭建一座相互 溝通的讀書橋樑。

活動的前三年協辦的單位有文建會、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省立臺 中圖書館及台北市立圖書館,幾經變革,至 2010 年,主辦單位為臺北市立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國語日報,協辦單位有:幼獅少年月 刊、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贊助單位有:九歌文教基金會、毛毛蟲兒童哲學基 金會、文訊雜誌。參與協辦贊助單位之多,創下國內公私部門及兒童媒體攜手合 作、共同推展好書的紀錄。

在「好書大家讀」評選活動辦理初期,規畫是以每 2 個月為 1 梯次,由出版 社提供當月新書參加評選,並邀請 5 位學者專家擔任評選委員,公開評選好書。

後因參選圖書增加,評選方式亦逐次修正:第 3 年增為 7 位評選委員;第 4 年增 至 8 位評選委員,並改以每季評選 1 次;第 5 年開始將參選圖書分「文學‧綜合」

與「科學讀物」2 組分組評選,每組各聘請評選委員 5 位,並改為 4 個月評選 1

次;民國 91 年(第 42 梯次)起,進一步修正為每半年評選 1 次,延續至今。除

89 年 36-38

由上看來評選委員涵蓋兒童文學學術與實務不同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 士,加上「好書大家讀」的主辦單位為台北市立圖書館,屬於公部門,應能避免 置入性行銷或偏向某一出版公司的情形,達到其公正性。

「好書大家讀」的另一特色,就是除了以投票方式表達評選委員的看法之外,

還必須透過評選委員會公開客觀的討論,有了共識,入選與否才能確定。因此每 一本獲選好書都有推薦人所撰寫的入圍理由。

每一次在書評會議中,大家都認真、仔細地評審,經過多次研討、斟酌,

有了共識與交集,才會定案。由於每一個評審都忠於自己,相信已做到公 正、客觀等要求,然而評選結果無法面面俱到,不少圖書未能在推介的行 列中,因此難免有遺珠之憾。10

在評選活動辦理初期,制度尚未完備,出版業也不活絡,參與的圖書不多,

第一梯次參加評選的圖書只有三十本,因此評選理念是站在鼓勵的立場,提供家 長及小朋友完整的新書資訊,希望以較開闊、周全的角度來介紹新書並推薦好書,

而非嚴格、過於批評的方式來評選。11由第一梯次評選委員的推薦標準(表 2-1-2)

可看出,每位評選委員對心中的「好書」都有不同的衡量尺度。

表 2-1-2 第一梯次評審委員推薦標準

評選委員 職銜 推薦標準

林文寶 台東師院語文教育 系主任

除字體、紙張、裝訂、著作權、圖畫、文字等相關 事宜之外,

積極:遊戲情趣之追求 消極:不違反教育之原則

孫小英 幼獅文化事業副總 編輯

文字流暢、活潑、孩子愛讀

內容編排嚴謹、正確,不會誤人子弟

紙張印刷清晰優美,培養孩子美感

富有創意,能夠啟迪孩子的心智

10詳見 2010 年「好書大家讀」二十週年研討會會議手冊,沈惠芳

11詳見《1991 好書指南》

評選委員 職銜 推薦標準

由上表可看出,評審們的評鑑大原則不脫主題、內容、文字、印刷編排等條 件,細節雖會因評審的背景而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嚴謹的評審制度中,公平且一 致性的評鑑原則是必要的。

第二節 與中國古代小說改寫相關論述探討

在本節,研究者找出有關探討改寫觀點的相關文獻以及針對中國古代小說的 改寫文本直接做評論的資料文獻,以做為探究的理論基礎。以下謹將前人的研究 論述以及相關論述,依論述種類分三類:專書、單篇論述和學位論文研究來探討。

一、專書

目前涉及改寫的專書多集中在從文學經典的概念來探討改寫現象,共有三 本,整理如表 2-2-1:

表 2-2-1 探討改寫現象的相關書籍

序號 出版時間 作者 書名

1 2007 年 童慶炳、陶東風主編 《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

2 2010 年 李玉平 著 《多元文化時代的文學經典理論》

3 2010 年 祝宇紅 著 《『故』事如何『新』編-論中國現代

『重寫型』小說》

(一)童慶炳、陶東風主編《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

本書為 2005 年由北京師範大學所主辦「文化研究語境中文學經典的建構與重 構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集,許多論文均以各種角度對「經典」的概念進行梳理 與闡釋。中國古代小說歷經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閱讀與闡釋,屬於中國經典的一部 份已毋庸置疑,與改寫概念相關的二篇論述,分別是楊春忠《經典再生產與本事 遷移理論》及陶東風《大話文學與當代中國的犬儒主義思潮》。

楊春忠在〈經典再生產與本事遷移理論〉從「本事遷移」的角度切入,看待 所謂「經典再生產」的問題。「本事」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專有的一個概念方式,

最為有名的是孟綮《本事詩》結合了「詩」與「本事」兩種元素,利用「以詩繫 事」的撰述體例,表現出詩歌創作及其特定的緣起或事件情境相互依存的緊密關 係。書中這些帶有濃厚詩意色彩的人物事件,經常成為後代小說戲曲家創作時喜 欲援用的題材,且確立了一種具中國特色的理論批評與形態特色。

楊春忠認為本事來源為特定文本的解讀提供背景材料,本事遷移也是文學流 變方式之一。他對「本事遷移理論」下了定義:

所謂本事遷移,指的就是特定原發性事件被其他文本所引用、轉換、擴充、

改編、續寫、改寫、重寫、戲仿等。在這裡,本事遷移並非本事的照搬,

也非闡釋本事原型中為人所共知的主題或思想,而是在處理改造本事材料 的基礎上,利用本事原型所提供的相關材料與想像空間來進行新的藝術世 界的建構來揭示本事或過往「本事改寫」中所未曾發現的本事意蘊與意向,

進而使「本事的再生產」具有當下性。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本事 遷移」實質上是創作主體基於藝術想像的建構機制及其能力而對原創性本 事所做的重構。(頁 138)

由楊春忠的定義可看出本事的形態複雜且多樣,意義早以超越古代對本事二 字的定義。透過「特定文學經典所提供的『本事』被其後的作家所利用、所改寫,

從而夠成為一種新的、異態乃至於異質的文本」(頁 138)形成「經典再生產」,如 古希臘羅馬神話、聖經之於西方文學,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續書現象」等都可 視為是「經典再生產」的一種方式。

本事遷移的方式多元且富變化性。楊春忠認為本事遷移是文化現象演化的基 本方式,且無論是社會、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藝等各領域之間都存在普 遍而廣泛的本事遷移現象。這些領域的「本事」還能以各種方式形態遷移到文學 領域,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引用、還原、識讀、改寫、重寫與戲仿等。因此本事 遷移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後現代大眾文化現象,影視卡通的製作有一部分仰賴著 本事遷移。以此來看,本文的所談及的改寫只是「經典再生產」中的一部份。

陶東風〈大話文學與當代中國的犬儒主義思潮〉則透過社會文化的角度,從 大眾心理層面來探討目前非常普遍的中國經典戲說改寫現象-中國稱之為「大話 文化」。他認為「大話文化」的基本文體特徵就是「用戲擬、拼貼、混雜等方式對 傳統或現存的經典話語秩序,以及這種話語秩序背後的美學秩序、道德秩序、文 化秩序進行戲弄和顛覆。」

他認為這些大話文藝作者在透過改寫經典來進行創作時,具有雙重身份:既 是作者、也是消費者-消費經典。大話文學在話語方式上將古語和今語、雅語和 俗語等打破時間、地點、文化的限制隨心所欲的併置在一起,組成話語大拼盤,

而在顛覆這些被時間傳統所固定的文本結構、意義模式與闡釋符碼的過程中產生 一種權威被冒犯的快感。這樣的遊戲態度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解放思想,

消解人為樹立偶像或權威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沒有正面價值與理想的支 撐,轉為一種虛無主義或犬儒式的生活態度。陶東風所提出的論述對本文探討顛 覆性改寫時提供不一樣的探討視角。

(二)李玉平《多元文化時代的文學經典理論》

本書將文學經典理論問題放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從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12的角度進行深度探討。李玉平認為互文性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特點,一切作品都是 互文性和獨創性的統一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切文學作品皆具互文性,只不 過有的作品明顯一點、有的作品隱晦一點、有的作品顯著一點、有的作品輕微一 點罷了。」(頁 31)文學經典既是文學作品中最優秀的部份,無論是主題、文類、

形象、語言的運用都是獨創性最強的作品,一旦成為文學經典,無可避免的就會 被廣泛的模仿、改編與戲擬,且範圍不限於文學,甚至影視、美術、戲曲、廣告 等文學以外的傳播媒介,轉為巨大的互文性。如:《紅樓夢》、《西遊記》等。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作者都曾是讀者,在他創作文學作品之前都已經 讀過許多文本,作者不可避免的要對以前閱讀過的文本做吸收、借鑑與改造。由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作者都曾是讀者,在他創作文學作品之前都已經 讀過許多文本,作者不可避免的要對以前閱讀過的文本做吸收、借鑑與改造。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