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識讀能力之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媒體識讀能力之內涵

壹、媒體識讀能力之意涵

媒體識讀能力之所以日漸受到重視的原因為何?媒體識讀能力有何重要特 性?以下為研究者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媒體識讀能力之探討,從中我們可以理解 媒體識讀能力的重要特性與意涵。

在國外部分,加拿大安大略省是北美地區第一個立法通過教授媒體識讀教 育的地方,該省之教育部提出媒體識讀教育課程的幾項核心概念,讓我們可藉 由媒體本身、媒體所傳遞之訊息的特性以及媒體與閱聽人的關聯,意識到媒體 識讀能力之重要意義。首先,我們要體認媒體訊息是被建構的,媒體所呈現的 內容不全然是單純外在真實的反映,而是經過刻意選擇。同時媒體更藉由被建 構的訊息來建構事實,也因此媒體塑造了我們對週遭一切該有的態度與看法,

但閱聽人也可能因個人背景之不同,而對媒體訊息的意義有不同的詮釋。且各 種媒體都有其美學形式,各自擁有獨特的符碼和慣例,訊息接收者可在媒體中 與其做意義的協商。此外,在媒體訊息受外界因素影響的部分,他們也提到了 媒體訊息蘊含商業特性、政治特性以及意識形態。由於媒體需要獲得利潤,導 識媒體製播時會考量閱聽率及廣告支持。除此之外,媒體訊息也可能影響選民 對候選人的喜好,並成為傳遞政府思想、性別、種族等價值理念的工具(吳知 賢,1998;吳翠珍,1996;Pungente, 1989)。

在國內部分,也有學者對媒體識讀能力提出與上述相似的論點,並提醒閱 聽人應如何培養媒體識讀能力,研究者綜合整理分析如下(吳聲品,2009;張 宏源、蔡念中,2005):

一、媒介建構論:

閱聽人要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由媒體建構的世界,媒體內容多依產製

者的觀點而產生,在潛移默化之下影響閱聽人的認知與行為,閱聽人可 能會因為媒體的報導錯誤被誤導。

二、媒體訊息內容深受「政經勢力與意識形態」影響:

閱聽人要懂得媒體是依據不同的意識形態建構的,因為不同的意識形 態,對相同的議題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因此個人若具有媒體識讀,將 不受制於媒體內容表面意涵,不輕易遭人惡意擺佈,個人也能因此擁有 多元思考的知識結構,並具備批判媒體訊息的能力。

三、媒體使用的「符號」:

以電視媒體來說,包含重複播放影片、慢動作播放影片等方式,企圖使 用各種符號、技術,影響電視機前的觀眾。若能擁有對媒體識讀的高度 認知,則能知曉媒體組成符號的複雜意義、及產製者所欲傳達的價值。

四、閱聽人的「主體性與自覺」:

使用媒體的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隨媒體起舞,要有一套自己的解讀、

判別媒體內容的方式,不要輕易接受、相信媒體傳遞給我們的每一項訊 息,要對這些訊息保持存疑的態度,以多視角觀點批判媒體訊息,主動 篩選訊息內容,將有助於閱聽人掌握媒體訊息內容。

綜觀上述,閱聽人藉由媒體所看見的世界是媒體依據不同的意識形態、商 業或政治特性建構出來的,閱聽人若不自覺的一味接收這些訊息,將它們當成 事實,則可能會被媒體誤導。我們接觸媒體的同時應該瞭解媒體,一方面也對 媒體傳遞之內容保持適當的懷疑,抱持分析、批判的觀點去面對媒體、解讀媒 體;並且透析媒體訊息的真正意圖,以免受到不當訊息的危害。培養媒體識讀 是期望使一個人具有辨識和了解大眾媒體對於個人正面和負面影響的知識與能 力,避免個人受到媒體不當影響,以成為一位健全的公民(吳清山、林天祐,

2004)。這將可幫助我們掌握媒體訊息之內容,養成閱聽人主動省思、以多元角

度解析訊息、主動存疑的能力,培養出「盡信媒體,不如無媒體」的價值觀。

媒體識讀能力是可以隨著培養而增長的,它是一種連續性的狀態、是程度 的區別,個體是否具備媒體識讀,是依據程度高低來區別。隨著媒體發展與個 體成長,閱聽人必須藉由學習,進一步地認識媒體、瞭解媒體(張宏源、蔡念 中,2005)。可知,媒體識讀能力是可以藉由學習而產生的,研究者認為培養媒 體識讀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必須有自我反思與逆向思考意識,理解媒 體建構訊息、意識形態、符號等特性,勿盲從媒體。再者,要運用同理心,體 會他人使用媒體的經驗,此外,閱聽人還懂得分析影響媒體的政治經濟因素,

解構這些隱藏在媒體訊息背後的機制。最後,要具有實際批判力與行動力,藉 由閱聽人力量例如拒看、投書等管道淘汰惡質媒體讓優質媒體勝出。

貳、媒體識讀能力之構面

隨著研究者的觀點不同,對媒體識讀能力之構成要件也會有所差異,再加 上社會不斷變遷,媒體識讀能力之要素也會隨著有所改變與更新。

有些學者將媒體識讀的重點放在「認識媒體」以及「解讀媒體訊息」,Hart (1991)認為媒體識讀能力可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對各類型媒體形式、特 質的瞭解,媒體形式包含了印刷媒介、廣播、電影、電視。第二部分為解讀能 力的培養,諸如辨識訊息、瞭解製作訊息的元素、評價訊息、對訊息回應、明 瞭媒體產生的影響等。Potter (1998)也指出媒體識讀為跨越媒體類型、強調瞭解 訊息文本內容、產製結構的一種知識觀點。

但隨後有更多學者些特別指出媒體識讀能力應注重閱聽人需培養更積極 的「批判與媒體近用的能力」。例如 Shepherd (1993)闡述媒體素養是對大眾傳播 媒體有批判性的了解,包括對媒體操作、媒體應用、以及媒體製作公司的審查、

批判性分析媒體資料的能力,並且認知閱聽者扮演著使媒體資訊變得有意義的 角色。另外在日本的媒體教育學者鈴木(Suzuki Midori)教授認為媒體識讀能力指 的是公民對媒體加以社會性、批判性的分析、評論,並且接觸、使用媒體,更 以多樣的型態創造互動、溝通的力量。而為了獲得這種力量所作的努力,就稱 為媒體識讀能力(引自潘玲娟,2004)。美國媒體素養聯盟(Alliance for a Media Literate America, AMLA)也提出相似的媒體識讀意涵,認為媒體識讀賦權予人 們既是「批判性思想家」,又是使用圖像、語言和聲音這些日益擴增範圍的訊 息「創造性生產者」,這是對媒體和科技資訊之素養、技能的熟練應用(AMLA, 2003)。DeGaetano 和 Bander (1996)也特別指出媒體識讀能力的其中一個要點即 是閱聽人能明智地使用媒介,平衡媒介與其他活動的消費時間。.Rogow(2011) 也認為媒體識讀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具有批判思考力、有效溝通能力以及 積極主動的公民。而國內研究者古雅馨(2009)也認為媒體識讀能力即以培養 有批判力、思考力的主動閱聽人為最終目標。

綜合上述論點,有些學者將各項受重視的媒體識讀要素整合,提出更多面 向、涵蓋範圍更廣的媒體識讀能力範疇。例如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 為了制定媒體識讀教育的課程,於 1985 年組成英國電影協會之全國小學媒體教 育工作團(BFI/DES National Working Party for Primary Media Education),將媒體 識讀教育分為六大範疇(吳翠珍,1996;周慧美,1999;蔡菁秤,2000;

Lloyd-Kolkin & Tyner, 1991): 一、媒體機構(media agencies):

收視者必須區辨媒體機構於制定節目走向時,是否能避免與政府、政黨、

商業團體的利益糾葛。

二、媒體種類(media categories):

區辨不同的媒體(如電視、廣播、電影等)、型態(紀錄影片、廣告、

新聞、娛樂節目等)、類型(小說、長篇電視連續劇、歌劇等),建立

區分節目類別的依據(如以收視對象來區分兒童節目與成人節目,或是 以真實程度來區分新聞與戲劇節目)。有些學者認為媒體種類包含分析 不同節目如何對收視者造成影響,這表示閱聽人應意識到各種節目類型 如何影響自己的情緒,而我們又應當如何反應。(Hefzallah, 1987; Singer, D. G. & Singer, J. L., 1998 ; Ploghoft & Anderson, 1982)

三、媒體科技(media technologies):

收視者應了解媒體如何運用科技以充實節目內容(化妝技術、電腦合成、

配樂、特殊效果等);如何使用不同技術來產生不同的效果,如何對節 目內容產生互動的影響(如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效果,或用不同的音 樂製造成恐怖、浪漫或哀傷的迥異氣氛);製作電視節目時運用哪些科 技最有利,且對視覺影像與聽覺觸動有何影響(如以蕃茄汁代替血、以布 景代替真實的場景、以保利龍假裝下雪、以剪接造成時空交錯的幻覺)。

四、媒體語言(media languages):

媒體產生訊息是以不同的符號所建構出來的,這些符號的意義(如特寫、

中景、遠景)以及媒體的敘述結構(如節目中的對話、旁白、音效等的 安排與鏡頭的切換與節目情節有何相關)都是媒體語言的範疇。

五、媒體觀眾(media audiences):

媒體節目製作者要在了解閱聽人的性質之後,掌握其興趣和需求,來製 作出高閱聽率的節目。也有學者(吳翠珍,1997;饒淑梅,1995;DeGaetano

& Bander, 1996)認為媒體觀眾應包含電視觀眾收視行為的管理,其中指 的就是有意識地使用電視媒體、安排收視時段和收視時數及節目類型、

評估電視媒體的好壞或適當性、選擇適宜自己收看的節目。

六、媒體呈現(media representations):

電視節目所呈現的內容,事實上是經過篩選與組合的,而其所反映的很

主觀意見,觀眾必須了解電視傳遞的訊息不見得是唯一的真理或真相。

也有許多研究學者(吳知賢,1998;饒淑梅,1995;DeGaetano & Bander, 1996;Hefzallah, 1987;Singer, D. G. & Singer, J. L., 1998;Ploghoft &

Anderson, 1982)都強調,在媒體識讀能力中,閱聽人要能區辨什麼是事 實、什麼是虛構的。

媒體識讀能力之意涵經眾多學者多年之分析與探討,其內涵越來越健全,

媒體識讀能力之意涵經眾多學者多年之分析與探討,其內涵越來越健全,